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云子。度宗咸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nèi)廷。宋亡,隨北去。后為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為詩慷慨有氣節(jié),多紀國亡北徙事,后人推為“詩史”。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全宋詩
汪元量,字大有,號水云,晚號楚狂(《湖山類稿》卷三《夷山醉歌》),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著《湖山類稿》十三卷、《汪水云詩》四卷、《水云詞》二卷等(《千頃堂書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劉辰翁批點《湖山類稿》五卷;清錢謙益據(jù)云間鈔詩舊冊輯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禮增輯為《增訂湖山類稿》五卷?!赌纤螘肪砹袀??!⊥粼吭姡谝恢廖寰硪郧迩□U廷博知不足齋刻《湖山類稿》、《水云集》為底本,刪去后者重出之詩。參校清吳翌鳳抄本(有清顧至、黃丕烈跋,簡稱顧本,藏北京圖書館)、明末抄本《汪水云詩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簡稱毛本,藏北京圖書館)以及《詩淵》引詩等。另從《永樂大典》等書中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六卷。
詞學圖錄
汪元量(約1241-約1317) 字大有,號水云。錢塘人。以善琴事謝后、王昭儀,宋亡,隨三宮留燕,后南歸為道士。有《水云集》、《湖山類稿》、《水云詞》。
元詩紀事
元量字大有,號水云,錢唐人。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全宋文·卷八三二七
汪元量(一二四一——一三一七),字大有,號水云,臨安府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以善琴供奉掖庭。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元量隨三宮入燕,多歷年所,后乞為黃冠還錢塘。元量又工詩,著有《湖山類稿》(存)、《水云集》(存)。其詩多慷慨悲歌,大凡亡國之戚、去國之苦、間關愁嘆之狀,皆備見于詩篇,故當時聞人多推為詩史。見《南宋書》卷六二,馬廷鸞《湖山類稿跋》等。

人物簡介

簡介
權漢功(???),朝鮮人,高麗王朝官員。本貫安東權氏。 權漢功于忠烈王在位期間等第直史館。忠烈王與忠宣王父子都在元朝的時候,王惟紹等人離間王父子,權漢功為忠宣王的從臣,出仕忠宣王府邸,與崔誠之主選法。忠烈王薨,忠宣王歸國后,賜冠帶,常常出入宮禁,時不時召見,拜密直副使驟升僉議評理。當時忠宣王經(jīng)常滯留元朝不歸國,從臣們都想要回國。漢功、誠之同掌銓注,貪其賄賂,無意東還。李思溫、金深彈劾于徽政院,將權漢功逮捕下獄。忠宣王怒,將此事告訴皇太后。于是權漢功被釋放,李思溫、金深遭到流放。 忠肅王即位后,表彰權漢功、崔誠之、樸景亮跟隨父親忠宣王之功。忠宣王奉御南游江浙,權漢功與李齊賢跟隨。權漢功、崔誠之、李光逢等人跟隨忠宣王在大都之時大肆收受賄賂,濫封親戚故舊為官,使得忠肅王非常不滿。1323年,上王忠宣王被流放吐蕃后,權漢功、李光逢、金廷美(金怡)、蔡洪哲、裴廷芝等人被逮捕。權漢功欲自廁所逃跑,但仍被逮捕,同李光逢、蔡洪哲一起籍沒家產(chǎn)流放遠島,金廷美則被釋放。權漢功、李光逢、蔡洪哲三人沒有進入海島,而是在洪州界聚眾擾民。不久后,元朝派人赦免了三人。權漢功怨恨忠肅王,于是投靠了沈王王皓。權漢功糾集沈王的黨羽,在慈云寺聚集百官,要求在廢黜忠肅王、改立王皓的請愿書上簽字。當時忽降大雨冰雹,監(jiān)察執(zhí)義尹宣佐便說此是豬狗不如的事,聚集簽字,百官紛紛效仿,于是失敗了。 權漢功多年跟隨忠宣王,為忠宣王所重用,忠宣王在流放吐蕃的時候還向權漢功寄詩,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忠惠王繼位后,得知權漢功二室康氏有姿色,派護軍樸伊刺赤納之宮中。伊刺赤先將其強奸,忠惠王得知后大怒,皆撲殺之。忠惠王被逮捕送到了元朝,群臣聚集在旻天寺,商議上書其鳴冤。權漢功說:「昔殷太甲不明于德,伊尹放諸桐三年,然后悛心改行,復于君位。又有一國,介于要沖之地,殺其朝覲諸侯及天子之使,于是天子遣人誅之。又有一國之臣使于他國,及其還,天子之使斬其君首而去,其臣詣尸所陳祭而哭,亦令斬之。今王無道,天子誅之,何得而救乎?」后來權漢功官至都僉議政丞、醴泉府院君。曾奉元朝之命,為太子左贊善。忠定王元年卒,謚文坦。著有文集《一齋逸稿》。 權漢功有二子:權仲達、權仲和。其中權仲和在朝鮮太宗在位期間擔任過領議政之職?!陡啕愂贰穼酀h功列為奸臣。
方坤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方坤(1474年—1537年),字萬成,號舊山,浙江杭州府馀杭縣人,軍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三十五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四十六名,登第三甲第二百二十二名進士。通政司觀政,授任丘縣知縣,調(diào)永寧縣,丁母憂歸。服闋,起補博野縣,蒞職三月,擢升大理寺左評事,以疾告歸。卒年六十四。
舊住菩薩
【佛學大辭典】
(術語)對于新往生凈土之菩薩而稱舊住于土之菩薩。
舊事凈法
【佛學大辭典】
(雜語)跋阇子十事非法之一。(參見:跋阇子比丘)附錄。
舊律家
【佛學大辭典】
(雜名)譯家有新舊之別。律家亦有新舊。律書中四分五分等屬于舊,有部律為新。然古來多就律之注釋而論新舊。唐南山之行事鈔,宋元照之資持記等為舊律家,唐義凈之南海寄歸傳,懷素之開宗記,定賓之飾宗記等為新律宗。
舊俱舍
【佛學大辭典】
(書名)陳真諦三藏所譯之俱舍釋論,對于唐玄奘三藏譯之俱舍論而稱為舊俱舍。
舊城喻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舊城喻經(jīng)。一卷,宋法賢譯。與佛說緣起圣道經(jīng),佛說貝多樹下思惟十二因緣同本。說十二因緣之觀法?;蚰婊蝽?,觀十二因緣,如行舊道達舊城,因以為經(jīng)名。
舊華嚴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東晉佛馱跋陀羅譯六十卷之華嚴經(jīng),對于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之華嚴經(jīng)而稱為舊華嚴。又依卷數(shù)而謂之六十華嚴。
舊善客善
【佛學大辭典】
(雜語)釋尊出世以前,教世人之忠孝仁義等道,為舊善根,謂之舊善。釋尊之教法,教人之三歸戒律等善根,謂為客善。
舊論
【佛學大辭典】
(雜名)真諦譯之俱舍論,謂之舊俱舍或曰舊論。性相學者之稱。
舊醫(yī)
【佛學大辭典】
(譬喻)新舊二醫(yī),皆用乳藥,一非,一是也。(參見:新醫(yī))
舊雜譬喻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二卷,吳康僧會譯。集種種之譬喻者。對于后漢譯而曰舊。
舊譯
【佛學大辭典】
(術語)唐代已下之諸譯為新譯,以前者為舊譯。舊譯家中,以羅什真諦為翹楚,新譯家內(nèi)以玄奘義凈為司南。大部補注五曰:「劉漢已來,謂之舊譯。李唐而下,謂之新譯?!狗ㄔ扑娚佼愔?。名義集一曰:「梁唐之新傳,乃殊秦晉之舊譯?!?/div>
巡游舊識夢
【三藏法數(shù)】
謂人平昔游歷之處,或有所見所聞,若美若惡,系念不舍,而形于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