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86,分213頁顯示  上一頁  111  112  113  114  115  117  118  119  120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鹿苑時
第一時教
第二時教
第三時教
假時
惡時
善時分天
華嚴時
華嚴經(jīng)說時
粥之時
鳩摩羅時婆
飲食三時供
飲食四時
像法轉(zhuǎn)時
熱時炎
鹿苑時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臺家所立五時之一,說三藏教之時也。佛于菩提樹下說華嚴經(jīng)后,至波羅奈國之鹿野苑對五比丘說阿含經(jīng),是為小乘三藏教之初。
【佛學常見辭匯】
天臺宗所立五時之一。佛在菩提樹下說華嚴經(jīng)之后,便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對五比丘說阿含經(jīng),這是小乘三藏教之始,也是世人所說的鹿苑時。
【三藏法數(shù)】
鹿苑即鹿野苑,是如來說阿含經(jīng)之處也。時者,謂次說此經(jīng),如日照幽谷之時也。蓋如來為小乘,于前大法,不見不聞,猶如聾瞽,于是寢大化而施小化。故于鹿苑之中,說四諦法,演四阿含等經(jīng),是名鹿苑時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第一時教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二。(參見:三教)
【佛學常見辭匯】
三時教之第一。(參見:三時教)
三教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謂儒教佛教道教。翻譯名義集曰:吳主問三教,尚書令闞澤對曰:孔老設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佛之設教,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國之時。【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為三也。
【佛學常見辭匯】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識圓教。說諸法性空無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攝一切小乘教;說諸法本相是空,惟眾生妄見為有的,名相空教,此攝一切大乘淺教;說諸法外塵本無,實際上唯有識的,名唯識圓教,此攝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臺三教,即頓教、漸教、不定教。(參見:天臺三教)4。三時教的簡稱。(參見:三時教)
第二時教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二也。(參見:三教)
【佛學常見辭匯】
(參見:三時教)
三教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謂儒教佛教道教。翻譯名義集曰:吳主問三教,尚書令闞澤對曰:孔老設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佛之設教,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國之時?!居帧糠鸺乙砸淮膛卸鵀槿病?br />【佛學常見辭匯】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識圓教。說諸法性空無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攝一切小乘教;說諸法本相是空,惟眾生妄見為有的,名相空教,此攝一切大乘淺教;說諸法外塵本無,實際上唯有識的,名唯識圓教,此攝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臺三教,即頓教、漸教、不定教。(參見:天臺三教)4。三時教的簡稱。(參見:三時教)
第三時教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三也。(參見:三教)
【佛學常見辭匯】
(參見:三時教)
三教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謂儒教佛教道教。翻譯名義集曰:吳主問三教,尚書令闞澤對曰:孔老設教,法天制用,不敢違天。佛之設教,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國之時?!居帧糠鸺乙砸淮膛卸鵀槿病?br />【佛學常見辭匯】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識圓教。說諸法性空無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攝一切小乘教;說諸法本相是空,惟眾生妄見為有的,名相空教,此攝一切大乘淺教;說諸法外塵本無,實際上唯有識的,名唯識圓教,此攝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臺三教,即頓教、漸教、不定教。(參見:天臺三教)4。三時教的簡稱。(參見:三時教)
假時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時之梵語有二:一迦羅,二三摩耶。迦羅譯為實時,三摩耶譯曰假時。(參見:迦羅及三摩耶)
惡時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惡行盛之時。散善義曰:「五濁惡時?!?/div>
善時分天
【佛學大辭典】
(界名)六欲天之第二須夜摩天,秦譯妙善天,唐譯善時分天。見可洪音義一。
華嚴時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天臺判教五時之一。謂佛成道最初在三七日中說華嚴經(jīng)之間也。彼宗所謂前分華嚴,乃七處八會中之前七會也。然此華嚴經(jīng)之說時異說甚多。華嚴宗之說,如探玄記二曰:「是知此經(jīng)定是第二七日說?!谷A嚴疏鈔一上舉三解中,其第二解謂「九會皆在二七日后」法相宗之說,如同學鈔一之一曰:「宗家意。第二七日說前七會。鹿苑以后說第八會?!勾说日f皆依十地經(jīng)論一所舉「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成道未久。第二七日,在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宮摩尼寶殿,與大菩薩俱?!怪?jīng)文,及世親「何故不初七日說?思惟行因緣行故」之釋,凈影亦據(jù)之。大乘義章一曰:「若依大乘,第二七日宣說華嚴修多羅也?!苟炫_一家定為成道日已后三七日間之說,是取法華經(jīng)方便品所謂「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jīng)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以此思惟時,正為華嚴之說時故也。言心者,如來成道,不立其座,直對大乘菩薩于三七日間說華嚴之大法,感見彼小機為觀樹經(jīng)行而作思惟者也。玄義十下以為華嚴頓說之證文,引方便品三七思惟文了,乃曰:「我始坐道場,即是明頓也。(中略)寂滅道場,始成正覺,為諸菩薩,頓說大乘。如日初出,前照高山,此明最初釋迦頓說也?!雇尯炘唬骸讣s大機即寂場之時,約小機即成已思惟未說之時?!梗艌鲋畷r者,謂于寂滅道場說華嚴之時)。文句記曰:「小見三七停留,大都終始無改?!谷蝗A嚴疏鈔一上所舉三解中之第一解,全不準于臺宗之義。其文曰:「初七說前五會。第二七日說十地等。第九一會乃至后時。以祇園身子皆后時故?!梗ù艘捞平?jīng)七處九會,故曰第九會,依晉經(jīng)則第八會也)。要之華嚴宗決為第二七日之說不定其長短,又不分前分后分。法相宗取第二七日之說,而分前分與后分,天臺宗定為初成道后三七日,而亦分前分后分,其后分為三七日已后至涅槃之長時說(是曰時長華嚴)。
【佛學常見辭匯】
佛說華嚴經(jīng)的時期,即佛初成道三七日間在菩提樹下說法的時期。
【三藏法數(shù)】
華嚴,經(jīng)名也。時者,謂初說此經(jīng),如日照高山之時也。蓋如來初為大乘根熟者,首談此經(jīng)。唯是無盡法界,性海圓融,空有齊彰,色心俱入;湛森羅于海印,現(xiàn)剎土于毫端。但化大乘菩薩,是名華嚴時也。(海印者,即三昧之名。喻佛智也。謂如來之智,鑒照諸法,如海能現(xiàn)萬像也。剎,梵語具云剎摩,華言土田,此云剎土者,華梵兼舉也。)
華嚴經(jīng)說時
【佛學大辭典】
(雜語)華嚴經(jīng)之說時,天臺宗與華嚴宗所說各異。天臺宗謂華嚴經(jīng)一部八會,別為前后二分,前分七會為佛成道后三七日間之說法,第八會之后分為其后之說法,華嚴宗謂為成道后第二七日之說法,八會一時說者。法相宗謂是第二七日之說法,同華嚴宗,別前后二分,后分華嚴為后時之說法,與天臺宗所說同。探玄記三曰:「一乘本教,要在初時第二七日,更無異說。仍攝前后各無量劫,念念無間,一一念中亦各攝彼前后際劫,亦如帝網(wǎng)重重無盡九世十世之所轉(zhuǎn)也。」天臺法相之說,(參見:華嚴時)
粥之時
【佛學大辭典】
(雜語)明相現(xiàn)而得見手中文以來可食之。(參見:開齋)。釋門正統(tǒng)三曰:「粥則見于手中文,齋則過午不食?!?/div>
鳩摩羅時婆
【佛學大辭典】
(人名)又作鳩摩羅耆婆、鳩摩羅什婆。同名有三人:一為佛在世大醫(yī)之名。舊稱耆婆、耆域。譯曰活命童子。二為受佛活育記別之童子。俱舍論五曰:「佛所記別達弭羅。(中略)鳩摩羅時婆?!雇庥浳逶唬骸给F摩羅,此言童子。時婆,此云活命,名活命童子?!谷戳_什三藏。譯曰童壽。(參見:鳩摩羅什)
飲食三時供
【佛學大辭典】
(行事)蘇悉地經(jīng)偈曰:「晨朝時,日中時,及日沒時?!共粍邮拐哕壴唬骸傅r,午時,黃昏時?!?/div>
飲食四時
【佛學大辭典】
(行事)胎藏三時,常事也,金剛界四時,是以此界取一切之物類四故也。四時者于平常之三時加半夜。
像法轉(zhuǎn)時
【佛學大辭典】
(雜語)轉(zhuǎn)猶言起。謂佛滅后經(jīng)五百年像法之起時也。藥師經(jīng)曰:「令諸聞者業(yè)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zhuǎn)時諸有情故?!?/div>
熱時炎
【佛學大辭典】
(雜語)陽炎也。炎熱時,遠望曠野,則風塵映日光,生一種之幻影。謂之陽炎。亦曰野馬。渴鹿或無智之人,見之為水。以喻一切有為法之虛假不實。智度論六曰:「焰以日光風動塵故,曠野中如野馬,無智人初見謂為水,男相女相亦如是?!鼓鶚劷?jīng)二十曰:「如熱時災,愚癡之人,謂之為水?!咕S摩經(jīng)觀眾生品曰:「如熱時災如呼聲響?!?參見:陽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