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82,分213頁顯示  上一頁  139  140  141  142  143  145  146  147  14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汪時中(天麟 世稱 查山先生 )
王時
王雨(伯時 )
魏中立(伯時 )
許時用
許天篪(時翁 )
姚應(yīng)鳳(時和 )
俞時中(器之 )
趙由?。?span id="qwgyqic" class='charType'>字 仲時 )
趙時勉(致堂 )
程端學(xué)(時叔 積齋 )
丑閭(時中 )
樊執(zhí)敬(時中 )
釋時蔚(萬峰 金 )
陳時敏(復(fù)心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祁門西隅人,字天麟。博學(xué)不仕,隱居查山,與兄汪克寬講學(xué),人稱查山先生。有《三分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大寧人。王克敬子。歷仕中書、參知政事,終左丞。以文學(xué)顯。

人物簡介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伯時。
魏中立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濟(jì)南人,字伯時。由國子伴讀累官陜西行臺御史中丞,守饒州。紅巾軍至,出戰(zhàn)被執(zhí)死。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許天篪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吉安吉水人,字時翁。有《易象圖說》和《理學(xué)同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慶元慈溪人,字時和。為文喜馳驟,詞鋒橫逸。袁桷告以法度不可廢,自是務(wù)為莊重簡嚴(yán)。嘗賦龍虎臺,時以為秦漢之文。有《納軒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婺州浦江人,字器之。元滅宋后,以布衣對禁中,被召入翰林,與編纂《本草》事,授太醫(yī)令史,遷都水監(jiān),后調(diào)諸暨州判官。仕至廬江縣尹。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仲時,吳興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4—1327 【介紹】: 元中山府安喜人,字致堂。從學(xué)于滕安上,薦授侍儀通事舍人,移疾歸。后出為定陶尹。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8—1334 【介紹】: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時叔,號積齋。程端禮弟。通《春秋》,泰定帝泰定元年進(jìn)士。授仙居縣丞,改國子助教。動有禮法,方嚴(yán)剛正。遷太常博士,未赴而卒。有《春秋本義》、《三傳辨疑》、《積齋集》。
維基
程端學(xué)(1278年—1334年),字時叔,號積齋。元朝鄞縣(今屬浙江寧波)人。程端學(xué)是程端禮之弟,他的師父是史蒙卿,程端學(xué)鉆研過《春秋》。泰定元年(1324年)考中進(jìn)士,并出任仙居(今浙江)縣丞,不久擔(dān)任國助教,又升任翰林編修,之后又到地方擔(dān)任瑞州路經(jīng)歷。元統(tǒng)二年(1334年),擔(dān)任太常博士,不久去世。他的著作有《春秋本義》、《春秋或問》、《春秋三傳辨疑》、《積齋集》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52 【介紹】: 元末人,字時中。唐兀氏。順帝元統(tǒng)元年進(jìn)士。累官京畿漕運副使,出知安陸府。紅巾軍來攻,城陷,被殺。
維基
丑閭(?—1352年)中國元朝末年官員,字時中,蒙古人。丑閭在元統(tǒng)元年(1333年)中進(jìn)士第。官至京畿漕運副使,出知安陸府。至正十二年(1352年),蘄州曾法興攻打安陸,當(dāng)時丑閭募兵得數(shù)百人,率領(lǐng)抗拒。擊敗其前隊,乘勝追擊。敵軍從其他的門攻入,他還兵,城中火起,軍民大亂、回衙后穿著朝服,出坐公堂。敵軍以刀刃威脅,讓他下拜,丑閭不屈怒罵。第二天,又逼他,丑閭罵道:“吾守土臣,寧從汝賊乎!”敵軍以刀斫斷丑閭左脅,將他殺死。用布囊裝起來他的尸體,送回家中。丑閭妻侯氏出見大哭,晚上自縊而亡。元順帝贈丑閭為河南行省參知政事,贈侯氏寧夏郡夫人。立表其門雙節(ji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52 【介紹】: 元濟(jì)寧鄆城人,字時中。由國子生擢授經(jīng)郎,累遷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在馀杭與天完紅巾軍交戰(zhàn),中槍死。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時蔚。字萬峰。溫州樂清金氏子。生而室有光。母懼欲弗舉。其姑保而育之。襁抱中。見僧輒微笑。作合掌態(tài)。年十一讀法華有省。入杭受具戒。謁止巖禪老于虎跑俾參南泉三不是。迷悶無所入。抵明州達(dá)蓬山。卓庵。佛跡古址。力究至忘寢食。一日聞寺主宗律師。舉溈山踢倒凈瓶話。忽大悟。偈曰。顛顛倒倒老南泉。累我功夫卻半年。當(dāng)下若能親薦得。如何不進(jìn)劈胸拳。走虎跑呈悟。復(fù)之華頂。謁無見求決擇。見。深肯之。囑曰。爾年小且居山去。蔚仍還達(dá)蓬。單丁十歷寒暑。時千巖長禪師。住伏龍山。道望昭著。蔚提包謁之。相見如舊識?;坜q風(fēng)馳。如天馬行空。不可控馭。巖亦極盡鉗槌之妙。知其已徹。顧謂昭首座曰。蔚山主。頗有衲僧氣象。煩請歸堂。尋為第一座。一日巖升堂。舉無風(fēng)荷葉動。一定有魚行。語未畢。蔚出眾。震聲一喝。拂袖便行。巖示以偈。有一喝西江水逆流之句。既而別巖。住靜嵩山。又一紀(jì)。巖前后為手書招之者三。所以愛重期待者甚厚。比至。使分座說法。遂付以法衣。囑云。汝緣在浙西。可往化導(dǎo)。吾道有寄矣。蔚奉命入?yún)?。凡三筑精藍(lán)。卒之玄墓鄧蔚山中。斬蒙羃結(jié)庵居之。久之。四眾歸向。乃搆為大伽藍(lán)。額曰圣恩。奔赴者日甚。一日至不能容。蔚隨機(jī)演說。俾人人滿意。故人益慕而信之。于洪武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坐化。閱世七十有九。僧臘六十。停龕十三日。肢體溫軟香潔。如平時。門人奉全身。瘞于庵之西崗。師貌古神清。髭須疏朗。寡緣飾。千巖稱其純粹質(zhì)樸。有古人風(fēng)。談道三十馀年。吳人無少長。咸知敬慕。有繪像而事之者。平生未嘗讀書。惟以深悟自得。其形諸語默者。俱能刊落浮華。而一踐乎其寔。門人請留法語。蔚曰。從上佛祖。諸所言說。句句朝宗。言言見諦。略不肯聽從。況吾言乎。悉付火燼。門人。竊而錄其少許以傳。蔚未化前數(shù)日。大眾普集?;蛞缘梅ǔ兴脼閱?。示偈曰。慈悲無念。華開果熟。因地分明?;蹖氈聡?。蓋記無念學(xué)。翠峰華。榮果林。寶藏持四公也。于中。學(xué)公顯受衣法。后出世。開導(dǎo)之盛。無愧于蔚。況受知太祖高皇帝。龍章寵錫。云漢昭回。法脈淵源不絕。蔚所付得人矣。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二
禪師時蔚者。號萬峰。姓金氏。東甌人也。機(jī)投伏龍千巖長。法弘鄧尉。歿年七十有九。師初生其里。瑞應(yīng)不一。俱以徵金氏。金氏恐乃祝佛愿施為僧。年十三出家。具正知見。登壇受滿分戒。因誦法華。至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有省。走參止巖。止巖示目三不是話。師別卓庵于達(dá)蓬山。楮衾草榻。杳若忘生。忽聞佛跡寺僧舉溈山踢倒凈瓶公案。大悟。乃曰。顛顛倒倒是南泉。累我工夫卻半年。當(dāng)下若能親薦得。如何不進(jìn)劈胸拳。即棄庵入天臺。登華頂。機(jī)觸無見。左右震慄。無見善遇之。且勉師曰。子宜居山保守。他日支拄宗庭。非子而誰。乃至伏龍。伏龍圍繞數(shù)千指。皆一時俊杰。師土音長發(fā)。洋然進(jìn)拜。千巖奇而問曰。將甚么。與老僧相見。師豎拳。千巖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么。師打圓相。叉手而立。巖曰。莫要請益么。師掩耳而出。巖深喜之。一日。千巖據(jù)座命撾鼓。眾方集。師震聲一喝。拂袖便出。巖乃曰。郁郁黃花滿目秋。白云端坐碧峰頭。無賓主句輕拈出。一喝千江水逆流。于是叢林知名。出世嵩山。有示眾曰。月頭是初一。光明漸漸出。月尾是三十。光明何處覓。假饒老釋迦。也道拈不出。拈得出萬事畢。若有人道得。出來道看。如無。嵩山與諸人。露個消息。舒兩手云。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又展掌云。大開方便門。便從者里入。握拳云。閉卻牢關(guān)說家里話。且道。不開不閉一句作么生。斂衣下座。次遷平江鄧尉。創(chuàng)大圣恩寺。當(dāng)是時。世主稱為佛心天子。有能禪者多隨。諸名德出入禁廷。溫繹典故。其圣恩席下。抱道髡徒。僅半千人。普持勝學(xué)二阇黎為上首。師純以本色提接之。海內(nèi)禪風(fēng)一正。士夫書札。通候于師者。除問道外。槩不復(fù)緘。至有久從游者。求只字不可得。間或請之。但以老僧年邁而卻焉。侍御陸公。書古德機(jī)緣馳問。師謂來使曰。汝主初選官時。可到京否。使愕然曰。安有不朝天子而受職者。師笑曰。柰選佛何。師雖不假詞色。羅絡(luò)當(dāng)時。然寬大莫測之機(jī)。多如此。洪武初。有旨。采諸山名德。因議及師。景濂宋公。固止曰。不可。此老吾浙人也。吾素知其為人。年且逮耄。性喜恬退。必不能奉命。且留此一老。為林下標(biāo)職。詎不美乎。若迫之。彼必蹈汾陽昭公之轍。主議者。令私探之。師早稱病掩關(guān)矣。師自壯至老。功課纖發(fā)不移。日理僧事。夜則跏趺。儼然達(dá)旦。侍僧間請息。師曰。汝正鬧在。老僧息之久矣。洪武辛酉正月二十九日。集眾說偈。奄然化去。偈曰。七十九年。一味杜田。懸崖攃手。杲日當(dāng)天。其繼鄧尉法席者。寶藏持公也。持之下。復(fù)出慧旵。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元溫州路瑞安人,號復(fù)心。精于天象歷算,閩浙間盡用其歷,稱為溫歷。順帝至正十二年朝廷遣使征之,不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