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昆山(崑山)  拼音:kūn shān
山名:(1)位于江蘇省松江縣西北。(2)江蘇省昆山縣西北的馬鞍山,唐天寶中改名為「昆山」。(3)昆崙山的簡稱。參見「昆崙山」條。
《國語辭典》:昆腔(崑腔)  拼音:kūn qiāng
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劇種。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蘇昆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diào),故稱為「昆山腔」。明嘉靖年間,魏良輔以昆山腔為基礎(chǔ),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diào),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鑼鼓等為樂器,旋律婉轉(zhuǎn)細致,擅長抒情,有「水磨調(diào)」之稱,為集南北曲大成的時曲,是明代到清中葉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diào)。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稱為「昆曲」;因以江南蘇州昆山一帶的語言演出,故也稱為「昆劇」。
《國語辭典》:昆山玉(昆山玉)  拼音:kūn shān yù
昆崙山所產(chǎn)的美玉。
《漢語大詞典》:昆山曲(崑山曲)
見“ 崑曲 ”。
《國語辭典》:昆曲(崑曲)  拼音:kūn qǔ
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劇種。參見「昆腔」條。
《國語辭典》:昆山腔(崑山腔)  拼音:kūn shān qiāng
流行于江浙一帶的的劇種。參見「昆腔」條。
分類:昆山腔
《國語辭典》:昆腔(崑腔)  拼音:kūn qiāng
流行于江浙一帶的劇種。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蘇昆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diào),故稱為「昆山腔」。明嘉靖年間,魏良輔以昆山腔為基礎(chǔ),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diào),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鑼鼓等為樂器,旋律婉轉(zhuǎn)細致,擅長抒情,有「水磨調(diào)」之稱,為集南北曲大成的時曲,是明代到清中葉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diào)。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稱為「昆曲」;因以江南蘇州昆山一帶的語言演出,故也稱為「昆劇」。
《漢語大詞典》:昆山調(diào)(崑山調(diào))
見“ 崑調(diào) ”。
《漢語大詞典》:昆調(diào)(崑調(diào))
(1).亦稱“ 崑山調(diào) ”。即昆腔。 明 馮夢龍 《掛枝兒·眼里火》:“清溜溜押幾句崑山調(diào)。” 潘漠華 《牧生和他的笛》:“他能吹出昆調(diào)、徽腔,他又能仿吹鷓鴣、布谷的春聲?!?br />(2).指西昆體。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雜編·閏馀中:“ 熙豐 以還,亦有作崑調(diào)者, 歐陽公 ‘組甲光寒圍夜帳’……是也?!眳⒁姟?崑體 ”。
分類:昆腔
《國語辭典》:昆山片玉(崑山片玉)  拼音:kūn shān piàn yù
比喻稀世珍寶或才能杰出的人。語本《晉書。卷五二。郤詵傳》:「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挂沧鳌咐ド狡瘛?。
《分類字錦》:昆山夕霞(昆山夕霞)
何遜《七召》:聽弱水之晨浪,望昆山之夕霞。
分類:
《分類字錦》:昆山玉抵(昆山玉抵)
劉協(xié)《新論》:昆山之下,以玉抵烏;彭蠡之濱,以魚食犬。而人不愛者,非性輕財所豐故也。
分類:
《分類字錦》:昆山玉碎(昆山玉碎)
李賀 李憑箜篌引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分類:箜篌
《分類字錦》:價奪昆山(價奪昆山)
高郢 白玉琯賦 價奪昆山之價,聲如嶰谷之聲。
分類: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