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78,分179頁顯示  上一頁  132  133  134  135  136  138  139  140  14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留敬臣(懋德 明麓 )
秦延照(允明 繹山 )
王道顯(當世、純甫 瞻明 )
王圖(則之 文肅 明石、衷白 )
吳應明(仲卿 懷溪 )
張德明(子經(jīng) 毅宇 )
郭佳鎮(zhèn)(重明 )
釋慧經(jīng)(無明 別稱 壽昌經(jīng) 慧經(jīng) 裴 )
王孟煦(育明 念野 )
趙夢麟(季兆 瑞明 )
周九皋(翀明、翀鳴 )
史孟麟(際明 玉池 世稱 啟新先生 )
崔希亮(景明 逸翁、臥龍 )
毛一公(震卿 明齋 )
任悊(四明 繼野 )

人物簡介

維基
留敬臣(1557年—?),字懋德,號明麓,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民籍,進士出身。庚午鄉(xiāng)試四十七名。萬歷十四年,登丙戌科會試二百四十六名,第三甲第二百四十名進士。吏部觀政,歷山東濟寧州學正。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六月升貴州按察司副使,四十五年二月因病乞休。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秦延照(1557-1597,)字允明,號繹山,明無錫人。太學生。善書,端敏公曾孫。

人物簡介

維基
王道顯(1554年—?年),字當世、純甫,號瞻明,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人。由國子生中式福建鄉(xiāng)試第七十八名舉人,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226名,三甲30名進士。萬歷十六年(1588年)任臺州府推官。萬歷十七年(1589年)選貴州道御史。萬歷十九年(1591年),升山東提刑按察司僉事,歷官云南右參議,丁艱歸。二十九年起補浙江寧波海道右參議,三十年八月加升副使,仍舊管兵巡道事。三十四年五月復起浙江副使,三十七年十一月加右參政,參政管溫處道事。四十年六月官至湖廣按察使、蘇松兵備。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7—1627 【介紹】: 明陜西耀州人,字則之。萬歷十四年進士。沈一貫門生。授檢討,以右中允掌南京翰林院事。妖書案起,沈一貫欲有所羅織,圖盡言規(guī)勸。屢進吏部侍郎,有宰相望,為東林推重,遭忌,求去。天啟中任禮部尚書,為魏忠賢黨劉弘先劾,削籍,尋卒。崇禎初贈太子太保,謚文肅。
維基
王圖(1557年—1627年),字則之,號明石、衷白,謚文肅,陜西西安府耀州(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qū))人,軍籍。同進士出身。萬歷丙戌進士,天啟年間官至禮部尚書。萬歷四年(1576年)中式丙子科陜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萬歷十一年(1583年)登丙戌科會試五十九名,廷試三甲四十六名進士,吏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以右中允掌南京翰林院事。后召充東宮講官。累遷詹事,充日講官,教習庶吉士。進吏部右侍郎,掌翰林院。天啟三年(1623年),晉升禮部尚書,協(xié)理詹事府。次年被閹黨彈劾削籍。崇禎初年,贈太子太保,謚文肅。

人物簡介

維基
吳應明(1557年—?),字仲卿,號懷溪,直隸徽州府歙縣人,民籍,萬歷丙戌進士。萬歷七年(1579年)己卯科舉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登進士第三甲第二百十名。戶部觀政,授江西安??h知縣。萬歷二十年(1592年)十月,選授戶科給事中。二十一年八月升兵科右給事中,巡視京營,二十二年二月升戶科左,六月與編修吳道南典試浙江,九月遷工科都給事中。建言國本,二十三年進太常寺少卿。給假奉母歸里,數(shù)年卒。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德明(1557年—?),字子經(jīng),號毅宇,浙江溫州府樂清縣民籍永嘉縣人。丙子鄉(xiāng)試六十八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會試三百十八名,登二甲第五十七名進士。刑部觀政,歷官寧國府知府,升廣東按察司副使,三十三年九月升本省右參政。
郭佳鎮(zhèn)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郭佳鎮(zhèn),字重明,直隸廣平府邯鄲縣人。同進士出身。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進士,授知確山縣,調(diào)壽光縣,鋤強扶弱,恩威兼濟。擢戶部主事,司榷河西務,蠲額外羨金數(shù)千兩。督儲遼餉,較準平衡,洞革夙弊,額數(shù)毫無所歉。升開原道,調(diào)武德道,催督漕運,嚴飭海防。時福王之國,河驛騷擾,佳鎮(zhèn)不避斧鉞,一切冗費盡裁,官民稱便。后請告歸。

人物簡介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崇仁裴氏子。初產(chǎn)難。祖父誦金剛經(jīng)得娩。故名。九歲入鄉(xiāng)校。便問。浩然之氣。是個甚么。授書師異之。及長讀金剛經(jīng)?;腥襞f習。即依廩山忠出家。久而辭去。禁足峨峰。因閱傳燈。見僧問興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疑滯莫決。一日力推巨石?;砣淮笪?。述偈曰。欲參無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師關(guān)。趨呈廩山。山印為法器。自是剃染納具。勞形苦骨。影不出山者二十四載。萬歷甲午。住寶方。有僧問師住此山。曾見何人。師曰總未行腳。僧曰豈以一隅而小天下乎。師善其言。遂荷錫遠游法門老宿無不推譽。頃入五臺。參瑞峰問趙州。師乞頌。峰曰。知是般事便休。師作禮呈頌曰。暗藏春色。明露秋光。有眼莫鑒??v智難量。到家不上長安路。一任風花雪月?lián)P。峰深肯師語。妙葉洞宗。而師亦以紹續(xù)洞宗自任。未幾返。錫寶方。晚主董巖壽昌二剎。上堂云。云弗依山。山弗云。心無染境。境無心。云山清凈如心境。一道虛明爍太清。然雖如是抽筋不動皮。換骨不見血。筋骨一齊空。游行不倒趹。達磨大士解滅而不解生。釋迦老人。解生而不解滅。要知生滅不相干。除是當年乾屎橛。萬歷丁巳冬。師自田中歸。語大眾曰。吾從茲不復砌石矣。眾愕然。明春三日。示微恙。至十七日。作舉火偈。命侍者唱偈。復書曰。今日分明指示。擲筆端坐而化。阇維頂骨。諸牙不壞。藏于本寺。建窣堵波。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慧經(jīng)。號無明。撫州崇仁裴氏子。形儀蒼古。天性澹然。無所好。九歲入鄉(xiāng)校。忽然若無意于人間世者。十七遂棄筆硯。慨然有求道志。偶入居士舍。見案頭金剛經(jīng)。閱之輒終卷。忻然若獲故物。繇是斷葷酒。決定出家。依廩山忠禪師。執(zhí)侍三年。凡聞所教。不違如愚。因閱傳燈。見僧問興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師罔措。疑情頓發(fā)。后于峨眉住靜。因推石而悟。始落發(fā)受具。住山二十四年。時邑之寶方。宋寶禪師故剎也。師居之。實萬歷甲午歲。師年四十有七矣。有僧問師曰。長老住此。曾見何人。師曰。從未行腳。僧師。豈以一隅而小天下乎。師善其言。遂棄寺而參方。足跡遍南北。紫柏尊者。深器重之。一時法門大老。相與酬酢。無不推譽。最后見五臺瑞峰和尚。契證底蘊。開法于壽昌。衲子麇至。壽昌。實西竺來公所創(chuàng)。師與來。同鄉(xiāng)同姓。人以師為來后身云。師之住壽昌也。不扳外援。不發(fā)化主。安道信緣。年迨七十。尚混勞侶。率眾開田。必先出后歸。四十年如一日。歲入可供三百眾。故生平。佛法未離钁頭邊也。雖邊幅不修。而形儀端肅。嚴霜煦日。不怒而威。未嘗輕意許可一人。故海內(nèi)高其風。并無一言的據(jù)借為口實者。其慎密如此。丁巳臘月。師自田中歸。語眾曰。吾自此不復砌石矣。手書遍辭。遠近道侶。勉以叩己真參。至次年正月十有七日。端坐而逝。茶毗。心與頂骨牙齒不壞。于本寺建塔藏之。師生于嘉靖戊申。世壽七十一。僧臘五十有奇。憨山清謂。師峻節(jié)孤風。誠足以起末俗。至其精進忍力。當求之于古人。雖影不出山。而聲光遠及。豈非尸居而龍現(xiàn)。淵嘿而雷聲者耶。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十四
禪師。名慧經(jīng)。字無明。撫州仁和裴氏子也。九歲。誦孔孟章句。即究其義。每問。浩然之氣。是個甚么。或有笑者?;蛴杏犝?。公皆一舉手而去之。遂潛心內(nèi)典。如獲故物。年二十一。父事廩山忠老宿。求忠斬發(fā)。忠曰。著急作么。待汝瞥地。我為汝師。公乃刻志苦行三載。因見雙林頌有省。輒遁跡峨峰。又三載。讀傳燈。至僧問興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又深疑之。因力撼巨石。得達其旨。乃曰。欲參無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師關(guān)。趨呈于忠。忠笑曰。吾不汝欺。為公圓頂。時年二十有七。復還舊隱。不下山者二十四載。遠近賢之。萬歷甲午。出住寶方有道者過訪曰。師住此山。曾見何人。公曰??偽葱心_。曰。寧以一隅。而小天下乎。公敬諾。即杖笠觀方。諸尊宿皆珍譽之。登五臺參瑞峰和尚。峰出笑巖禪師之門。公請曰。某甲。于古德機緣。不盡馀疑。旦雖遍歷門墻。如窺羅縠之月。乞慈垂憫下剖愚蒙。語畢。慇勤作禮。峰嘆曰。善哉上座。以英偉之姿。銳于入道。而胸中尚有芥蒂耶。如不棄山野。試舉將來。公曰。臨濟道。佛法無多子。畢竟是個甚么。曰。向道佛法無多子。又是個甚么。公曰。玄沙謂靈云未徹。那里是它未徹處。曰。大是玄沙未徹。公曰。趙州勘破婆子。未審。甚處遭他勘破。曰。卻是婆子勘破趙州。公釋然。再拜謝之。復獻頌曰。暗藏春色。明露秋光。有眼莫見。縱智難量。到家不上長安道。一任風花雪月?lián)P。峰。深肯公語葉洞上宗旨。而公亦以紹續(xù)洞宗自任。南還。初住董巖遷壽昌。中興曹洞。其時像教相尚。公獨不攀外護。嘗誡知事曰。萬般存此道一味信前緣。每同眾耕耘。耆年不怠。學侶參尋。每將钁柄為禪杖。尊賓顧訪。且就蓑衣準布袍。故有壽昌古佛之稱。益王向公。赍香修敬。公漠然不答。知事懼叢林所系。請稍循時宜。公曰。吾佛制。不臣天子。不友諸侯。為佛兒孫。而違佛制。是叛佛也。吾豈作叛佛之人哉。王聞而嘆曰。去圣時遙。幸遺此老。公三坐道場。殿宇禪坊。煥然鼎新。別建蘭若。二十馀所。從未只字干及檀信。檀信自歸。有引修懺佛事于山中。公重詬之曰。汝邀一時之利。開晚近流斃之端。使禪坊流為應院。豈非巨罪之魁也。以故。公之名號所及。而古風習習。其規(guī)繩不整。而自肅。嘗上堂曰。諸佛時常說法。不須擬議猜詳。是何法。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不論通宗透教。只貴直下承當承當。個甚么云騰致雨露結(jié)為霜。蛟龍不宿死水。猛虎豈行路傍。透得者些關(guān)棙。何須愿化西方。不問先佛后祖鼻孔。一樣放光。化被草木。賴及萬方。釋迦不肯泄破。達磨九年覆藏。峨峰不惜口業(yè)。一下為眾宣揚。且道。作么生宣揚。揮幾云。罔談彼短。靡恃己長。又曰。宗乘中事。難以措辭。大道門庭。爭容擬議。等閒垂一句。如大阿鋒離匣。逢之者。則死不移時。似涂毒鼓受槌。聞之者。則喪不旋踵。所謂妙峰峻仞。野獸難藏寶樹晶光。靈禽莫泊其用也。單趁金毛歸野窟。直追鐵額入深山。掃天下之攙搶。拂世間之孽屑。提墮坑落塹之類。揭迷封滯殼之流。其功也。使法界世界虛空界。一體同觀。佛道人道地獄道。萬法融會。雖然如是。猶未為向上事。須知更有出格在。噫。正令不行先斬首。大機一發(fā)圣賢悲。又曰。抽筋不動皮。換骨不見血。筋骨一齊空。游行不倒跌。達磨大師。解滅而不解生。釋迦老人。解生而不解滅。要知生滅不相干。除是當年乾矢橛。萬歷丁巳臘之七日。公田務歸。顧眾曰。老僧自此不復作矣。除夕上堂曰。今年只有茲時在。請問諸人知也無。那事未曾親磕著。切須綿密作工夫。越三日告寂。眾悲惶不已。公復展目。說偈慰之。為留旬馀。裁書遍辭鄰壁道俗。更自作偈。令侍僧舉火。至十七日。晨起盥漱拭身曰。不必再浴矣。乃大書今日分明。指示。擲筆而逝。其年七十有一。依命阇維。侍僧。宣公所遺之偈曰。無量劫來秖者個。今日依然又者個。復將者個了那個。者個那個同安樂。 火光忽成五色。諸牙頂髻不壞。就寢堂建塔藏之。其門人無異來。已開化博山矣。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
釋慧經(jīng),字無明,姓裴氏,崇仁人也。初生時,母產(chǎn)難,祖父誦《金剛經(jīng)》遂得娩 ,因名經(jīng)。經(jīng)生而聰穎,儀形蒼古,若逸鶴凌空,天性澹然,無他嗜好。九歲入鄉(xiāng)校,便問:“浩然之氣何如?”塾帥異之。年十七,棄帖括,慨然有向道之志。及冠,偶入居士舍,見案頭《金剛經(jīng)》,閱之輒終卷,欣然若獲故物,即與居士言其意,居士奇之。由是,不茹葷酒,決志出世,父母亦聽之。蘊空中禪師說法于廩山,往依之,執(zhí)侍三載,凡聞所教不違如愚,獨于《金剛經(jīng)》四句偈頗疑之。他日,偶見傅大士頌云,“若論四句偈,應當不離身?!辈挥X灑然,因述偈有“遍界放光明”之句。以是,知為夙習般若重發(fā)也。時年二十有四,又嘗閱大藏至《宗眼品》,始知有教外別傳之旨,至于五宗差別竊疑之,迷悶數(shù)月,若無聞見,時以為癡,久之有省。由是,切志參究,遂辭廩山,欲隱遁,乃訪峨峰,見其林壑幽邃,誅茅以居,不明大事,誓不空返。居三歲,人無知者,因閱《傳鐙》,見“僧問興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苯?jīng)罔措,疑情頓發(fā),日夜提撕,至忘寢食。一日,因移石,堅不可舉,極力推之,豁然大悟,即述偈曰:“欲參無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師關(guān)?!币虺蕪[山,山亦知為法器。經(jīng)軀體孱弱,若不勝衣,及住山,極力砥礪,躬自耕作,鑿石墾田,不憚勤苦,每聞空山吅叫若物憑之,乃夜獨山行,居不閉戶,誦讀如恒。年二十有七,猶未薙發(fā),人或勸之,曰:“待具僧相乃爾?!敝潦牵既咎晔芫?,自是以往影不出山者,二十有四年。邑之寶方,乃宋寶禪師故剎也,請經(jīng)重興,始應命。先之廩山掃師塔,而后往,有“倏然三十載,忘郤來時道”之句,時年五十有一,萬歷戊戌歲也。既住寶方,益增精進,凡作務必以身先,形枯骨立,不厭其勞。不數(shù)年百堵維新,四方衲子聞風而至。然久住山中,未得行腳,終隘見聞,乃荷錫遠游,過南海,訪云棲。復之中原,入少林禮祖塔,問西來單傳之旨。尋往京都謁達觀,深器重之。入五臺參端峰,峰門庭孤峻,一見而契,乃請益數(shù)則,乞其指示,若臨濟道佛法無多子,玄沙謂靈云未徹,趙州云臺山為汝看破之類,遂相印許,峰返詰之,經(jīng)答以頌,語詳《別錄》。最后趙州頌云:“暗藏春色,明露秋光。有眼莫鑒,縱智難量。到家不上長安路,一任風花雪月?lián)P?!狈鍨槭卓?。觀經(jīng)語,忌十成,機貴回互。知洞上宗,由此必振,而經(jīng)亦倦游矣。乃返錫寶山,開堂說法,以博山來為首座,師資雅合,激揚宗旨,遐邇向風,來者益眾。戊申,邑之壽昌為西竺禪師所創(chuàng),久頹,眾請經(jīng)居之。舊傳有讖,經(jīng)與竺同鄉(xiāng)、同姓,以經(jīng)為竺再來云。經(jīng)住壽昌不攀外援,隨緣任用,數(shù)年之間,所費萬計,道場莊嚴,煥然鉅麗。叢林所宜,纖悉畢具。雖千指圍繞,而隨機善誘,各得其宜。每遇病僧,親調(diào)藥餌,不澤凈穢,必盡心力而為之,胸次浩然,耳目若無睹聞。年已七旬,猶溷跡勞侶,耕鑿不息。嘗先出后歸,以身作則,故三剎歲入可供三百眾。四十馀年曾無一息自安,雖臨廣眾,未嘗以師道自居。至于應酬,偈誦法語,川流云涌,誠所謂般若光明,如摩尼圓照無思而應。益王欽其道德,深加褒美,嘗嘆曰:“去圣時遙,幸遺此老?!逼湟娭厝舸?。以萬歷戊午正月十七日示寂,壽七十有一,臘四十馀。先是,丁巳臘月七日自田中歸,語大眾曰:“吾自此不復砌石矣?!北娿等弧3?上堂云:“今年只有此時在,試問諸人知也無?”至戊午正月三日示微恙,遂不食,云:“老僧非病,會當行矣?!贝蟊姯h(huán)侍,驩若平生。七日以偈示博山,次第寫寶方、壽昌遺規(guī),并遺書遠近道俗,自作舉火偈,至期乃索筆大書:“今日分明指示?!睌S筆端坐而逝,荼毗火光五色,心燄如蓮花,其細瓣如竹葉,頂骨諸牙不壞,馀者其白如玉,重如金,文成五色。憨山為之塔銘,稱其昭然生死實踐,可知洵不虛矣。
王孟煦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孟煦(1558年—?),字育明,號念野,山東青州府安丘縣人,軍籍。萬歷四年(1587年)丙子鄉(xiāng)試四十八名,萬歷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進士。兵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六年十月授禮科給事中,出為河南按察司僉事,二十一年七月升陜西右參議,駐札商州,二十三年五月升四川提學副使,二十六年八月升江西參政,累遷至四川布政使司參政。工詩,善書法,有《云耕山房稿》。

人物簡介

維基
趙夢麟(1558年—1603年),字季兆,號瑞明,直隸廣平府永年縣人,明朝官員。萬歷丙戌進士,官至兵部主事。萬歷十三年(1585年)乙酉鄉(xiāng)試五十四名舉人。萬歷十四年(1586年)聯(lián)捷丙戌科第三甲第五十名進士。任直隸儀真縣知縣,萬歷十六年(1588年)改吳江縣知縣,升兵部職方司主事。以寧夏哱劉之亂,二十一年貶嵐縣典史,居六年,稍遷本縣令,移遼陽司理,改彰德府推官,卒官,年四十六。
周九皋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周九皋(1558年—?),字翀明,一字翀鳴,河南開封府杞縣民籍,浙江金華府永康縣人。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河南鄉(xiāng)試第一名,萬歷十一年聯(lián)捷第三甲第十七名進士。授真定府推官。天性穎異,博綜群書。為官吏治平允,獄無冤民,巡方屢薦之,乃以素性清約,積勞成疾卒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常州府宜興人,字際明,號玉池。萬歷十一年進士。由吏科給事中官至太常少卿。因請立皇太孫被謫。家居潛心理學,建明道書院。一時俊彥多出其門,學者稱啟新先生。素砥名節(jié),復參加東林講會,時望益重。
維基
史孟麟(1559年—1623年),字際明,號玉池,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民籍。早年隨顧憲成學習。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九名舉人,萬歷十一年(1583年)聯(lián)捷癸未科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十三年閏九月授工科給事中。復除吏科給事中,首輔張居正二子相繼在會試中中式,萬歷十七年曾彈劾少詹事黃洪憲監(jiān)試舞弊。孟麟素砥名節(jié),復與東林講會,時望益重。講習之馀,“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時稱“清議”。孟麟主張以理學為國本,并參與東林書院講學。趙南星被斥歸,孟麟亦引疾歸。二十年正月復補吏科給事中,四月升兵科右,再進刑科左,二十一年三月升吏科都,四月以病罷。二十七年五月召拜太常寺少卿,十二月又稱疾而去。四十二年正月再起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疏請冊立皇太孫,絕群小覬覦之望。又疏救御史劉光復,觸怒神宗,謫兩浙鹽運司判官。明熹宗即位,升南京禮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遷南京大理寺右寺丞,十月升南京太常寺少卿添注,二年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卿,不久卒。
崔希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簡介
朝鮮水原人。字景明。號逸翁、臥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遂安人,字震卿,號明齋。毛一鷺弟。萬歷十七年進士。授漢陽府推官,有政聲。潞王府官校一向橫肆鄉(xiāng)里,一公至后斂戢不敢犯。官至工科給事中,諫止營作,驗收琉璃廠,皆侃侃無諱。上疏力爭國本,罷歸,里居二十年,杜門著述。光宗立,起為南京光祿少卿。一鷺為魏忠賢黨,一公輯歷代宦官事跡,為《歷代內(nèi)侍考》,以寓勸戒之意。
維基
毛一公,字震卿,號明齋,浙江遂安縣人。萬歷十三年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授漢陽府推官,有政聲,二十三年行取,授工科給事中。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冬,神宗因事遷怒科道官員,給事中耿隨龍、鄒廷彥、黎道炤、孫羽侯、黃運泰、毛一公,御史李宗延、顧際明、袁可立、綦才、吳禮嘉、王有功、李固本,南京給事中伍文煥、費必興、盧大中,御史柳佐、聶應科、李文熙十九人俱調(diào),其馀停俸一年。泰昌元年(1620年),起為尚寶司丞,天啟元年(1621年)五月升南京光祿寺少卿。

人物簡介

維基
任悊(1551年6月29日—?年),字四明(曰明),號繼野(懷野?),四川順慶府南充縣人。四川鄉(xiāng)試第二十八名舉人,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111名,三甲27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本年任云南府推官,升河南府同知,萬歷二十二年甲午升任南陽府知府,萬歷二十六年考察降用,本年降湖廣荊州府同知,萬歷三十一年癸卯升江南無為州知州,萬歷三十三年乙巳升真定府同知,萬歷四十六年戊午升陜西鞏昌府知府。所在卓著,政聲以循良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