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周自中,字祥父,號春塘,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宋詩拾遺》卷二三)。今錄詩二首。
雷應(yīng)春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至道元年(995)任臨江軍知軍。景德四年(1007)任江南東路提點刑獄公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9—1057 【介紹】: 宋宣州宣城人,字子春。許逖子。以蔭補官。累遷國子博士,監(jiān)在京榷貨務(wù),三門發(fā)運判官。長于理財。仁宗慶歷中,江淮歲漕不給,京師乏軍儲。因范仲淹薦,擢江淮兩浙荊湖發(fā)運判官,悉發(fā)所過州縣藏粟,以供京師。然以聚斂刻剝?yōu)槟堋<庇w,多集珍寶賄賂權(quán)貴。后歷知揚、越、泰州。
全宋詩
許元(九八九~一○五七),字子春,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一說績溪(今屬安徽)人(《城陽山志》),一說祁州。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九?!稓W陽文忠公集》卷三三有《許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全宋文·卷三九二
許元(九八九——一○五七),字子春,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逖子。以父蔭為太廟齋郎,改大理寺丞,累遷國子博士、尚書金部員外郎,為江淮制置發(fā)運使,特賜進士出身,擢天章閣待制,再遷郎中。歷知揚、越、泰州。嘉祐二年卒,年六十九。元為官強敏,在江、淮十三年,以聚歛刻薄為能。見歐陽修《許公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三),又《宋史》卷二九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沈遜,字春述。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士(《龍學文集》卷一)。
石秀之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宋登科記考
字春卿。越州新昌縣(今浙江紹興新昌)人。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累遷左奉議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真州人,字子春。舉進士。為大理評事、通判滁州。歷知蘇、杭、壽、亳、蔡、揚等州,累遷吏部侍郎。平居畏慎,家無長物,時稱其廉。
全宋文·卷四八○
柳植,字子春,真州(今江蘇儀徵)人。少貧,自奮好學,舉進士甲科,為大理評事、通判滁州。擢修起居注、知制誥。求知蘇州,寶元初徙杭州,累遷尚書工部員外郎、郎中。二年,為翰林學士,遷諫議大夫??刀ǔ鯙橛分胸?。慶歷初知鄧州。遷給事中,移潁州。歷知壽、亳、蔡、揚四州,分司西京,遂致仕。累遷吏部侍郎,卒。植平居畏慎,時稱其廉。《宋史》卷二九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4—1058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春卿。吳待問子。仁宗天圣五年進士。歷知臨安、諸暨等縣。景祐元年舉賢良方正,遷通判蘇州。還知太常禮院,奏定《太常新禮慶歷祀儀》。慶歷五年拜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參知政事,遇事敢言。出知數(shù)州府,所至作條教,簡疏易行而不可犯。累進資政殿大學士,判尚書都省。官終知河南府。卒謚正肅。
全宋詩
吳育(一○○四~一○五八),字春卿,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進士。除大理評事,歷知臨安、諸暨、襄城三縣。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一四),擢著作佐郎,知諫院,知制誥,修起居注。進翰林學士,知開封府。慶歷五年(一○四五),拜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參知政事,復(fù)為樞密副使。出知許州,歷知蔡州、河南府、陜州、永興軍、汝州,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入判尚書都省,不久出為鄜延路經(jīng)略安撫使、判延州,改知河中府,徙河南。嘉祐三年,以疾卒于位,年五十五。謚正肅。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二《吳公墓志銘》,《宋史》卷二九一有傳。今錄詩六首。
全宋文·卷六一五
吳育(一○○四——一○五八),字春卿,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天圣五年進士及第,歷知襄城等縣。景祐元年舉賢良方正,擢直集賢院、通判蘇州。還知太常禮院,改右正言,知制誥。慶歷初,進翰林學士,知開封府。五年,拜樞密副使,尋改參知政事。七年罷,歷知許、蔡、河南、永興、汝、陜、延等州軍府。嘉祐初為資政殿大學士、尚書左丞、知河中府,徙河南。三年,卒,年五十五,謚正肅。著有《吳正肅制科文集》十卷、文集五十卷。見歐陽修《吳公墓志銘》(《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二),《宋史》卷二九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成都人,后徙海陵,字春卿。第進士,為潭王宮教授、諸王府記室。英宗即位,為直秘閣、同知太常禮院。數(shù)引對,訪以時務(wù)。累遷集賢殿修撰、同判太常寺兼侍讀。神宗立,拜天章閣待制。卒年六十九。
全宋詩
周孟陽(一○○六~一○七四),字春卿,其先成都人,徙海陵(今江蘇泰州)。舉進士,為潭王宮教授、諸王府記室。英宗即位,加直秘閣、同知太常禮院,遷集賢殿修撰、同判太常寺兼侍讀。神宗初立,拜天章閣待制。熙寧七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五),年六十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0—1063 【介紹】: 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二年封升王,立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獻太后垂簾聽政。明道二年,始親政。在位時,西夏強盛,宋兵屢遭失敗。遼亦乘機索取關(guān)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納遼歲幣,又以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官吏軍隊員額和俸餉大增,冗官冗兵冗費積貧積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參知政事,實施新政,但不久即廢罷。在位四十二年。
全宋詩
宋仁宗趙禎(一○一○~一○六三),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封升王,冊為皇太子。乾興元年(一○二二)二月即位,由章獻劉太后稱制主持朝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一○三三),太后去世,始親政。嘉祐八年卒,年五十四,葬永昭陵,廟號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建元天圣、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有《御制集》百卷(《玉海》卷二八),已佚。見《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紀》。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九四○
宋仁宗趙禎(一○一○——一○六三),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章獻皇后養(yǎng)為己子。初名受益。祥符七年封慶國公,八年封壽春郡王。天禧元年兼中書令,明年進封升王,冊為皇太子。乾興元年二月即帝位,時年十三,太后稱制。明道二年太后崩,始親政??刀ǔ酰蜗膽?zhàn)起,任韓琦、范仲淹以拒之,遂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之戰(zhàn),后以歲賜銀、絹、茶等與西夏議和。契丹乘機逾盟,索取關(guān)南地,乃增歲幣,任富弼以和之。慶歷三年八月任范仲淹、富弼革弊圖新,實行「慶歷新政」。然因權(quán)貴沮之,旋罷。在位恭儉仁恕,然冗官、冗兵、冗費日增,漸成積貧積弱之勢。在位四十二年,年號九:天圣、明道、景祐、寶元、康定、慶歷、皇祐、至和、嘉祐。有集一百卷。見《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紀》,《玉海》卷二八《治平仁宗御書》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1—1052 【介紹】: 遼皇族。耶律仁先弟。興宗時,初補祗候郎君班詳穩(wěn),從帝西征,戰(zhàn)功最,改南院宣徽使。奏請統(tǒng)軍司錢營息,以贍貧民。拜惕隱,封富春王。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鄭茜,字春卿,莆田(今屬福建)人。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三禮科出身(明弘治《八閩通志》卷五三)。神宗熙寧間,通判漳州(同上書卷三三)。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蘊之。學者稱望春先生。王說弟。仁宗慶歷六年進士。王安石宰鄞時與之友善,以詩章相唱酬。為鄧城令,官舍傍有嘉木,葉長尺許,每得一詩,取葉書之。既卒,歸橐蕭然,惟脫葉甚富。有遺稿。
全宋詩
王該,字蘊之,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人稱望春先生。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為安福尉。與王安石友善。神宗熙寧中知鄧城。有遺稿十卷,已佚。事見《寶慶四明志》卷八,又清光緒《鄞縣志》卷二六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邵武人。相傳神宗熙寧中,嘗夢一鐵冠道人,儀容修偉。后至城內(nèi)五峰院,遇道人如所夢者,自云姓蔡,住武夷山,贈熙春五華草,食之味甘美。自此熙春不復(fù)進食,唯飲清泉。道人復(fù)約某日會武夷,熙春至期往,道人已先至,熙春以水深不能渡,遂止金身院修煉,頃卒,傳稱尸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王詵歌姬。詵得罪外謫時,流落他鄉(xiāng)。后三年,詵內(nèi)徙,過汝陰道中聞歌聲,獲悉為囀春鶯,因賦詩曰:“佳人已屬沙吒利,義士今無古押衙?;厥罪L光雖尚在,春鶯休囀上林花。”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賈青,字春卿,真定獲鹿(今屬河北)人。昌朝子。神宗熙寧三年(一○七○)提點京西路刑獄。五年,左遷通判大名府(《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七、二五八)。元豐二年(一○七九)為福建路轉(zhuǎn)運使。四年,徙河北路轉(zhuǎn)運副使(同上書卷二九九、三一二)。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貶監(jiān)常州酒稅,管勾洞霄宮(同上書卷四三三)。紹圣四年(一○九七)以知蘇州權(quán)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元符元年(一○九八)罷知河中府(同上書卷四八八)。事見《宋史》卷二八五《賈昌朝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六三三
賈青,字春卿,真定獲鹿(今河北鹿泉)人,賈昌朝子。熙寧三年提點京西刑獄,五年以擅增科役錢,詔奪一官,權(quán)知祥符縣。元豐二年為權(quán)發(fā)遣福建路轉(zhuǎn)運使兼提舉鹽事,改河北路轉(zhuǎn)運副使,徙都提舉市易司。哲宗即位,黜監(jiān)衡州鹽酒稅、常州茶稅,管勾洞霄宮。紹圣中知蘇州,權(quán)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元符元年除知河中府,次年即罷。事跡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七、二三七、二五八、二九九、三一二、三二二、三六○、三六六、四三二、四八八、五○四、五○五,《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七之一三、食貨二四之一九、食貨三○之一八、食貨三七之三○,《豫章文集》卷一七,《宋史》卷一八三《食貨志》下五、卷二八五《賈昌朝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