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502 【介紹】: 南朝齊河東聞喜人。裴骃子。宋明帝泰始中,為太學博士。后廢帝元徽中,出為長沙郡丞,歷祠部通直郎。齊武帝永明三年出使北魏,還為始安內(nèi)史。齊明帝建武初,為廣陵太守。歷郡皆有勤績,常曰:“一身之外,亦復何須?子孫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不如一經(jīng)。”故終身不治產(chǎn)業(yè)。全齊文·卷十八
昭明,河東聞喜人,宋南中郎參軍骃子。泰始中太學博士,元徽中出為長沙郡丞。入齊,歷祠部通直郎,永明中為始安內(nèi)史,建武初為安北長史、廣陵太守,有集九卷。
人物簡介
【生卒】:501—531 【介紹】: 即昭明太子。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德施,小字維摩。武帝長子。梁武帝天監(jiān)初,立為太子。夙慧,五歲遍讀《五經(jīng)》。既長,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覽眾經(jīng),東宮藏書三萬卷。引納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時文風大盛。編有《文選》,以“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為標準,選錄各體詩文,為現(xiàn)存最早詩文總集。另有《昭明太子集》。全梁文·卷十九
統(tǒng)字德施,小字維摩,武帝長子。天監(jiān)元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子。中大通三年四月死,年三十一。謚曰昭明。宣帝建號,追尊為昭明皇帝,廟號高宗。有《正序》十卷,《文章英華》二十卷,《文選》三十卷,《集》二十卷。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鐘炌(?—1646年),字淑憲,號昭明,江西袁州府分宜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鐘炌是天啟元年(1621年)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聯(lián)捷壬戌科進士,吏部觀政,獲授中書舍人,七年順天同考,遷任戶科給事中,到崇禎二年升為禮科右給事中,三年升吏科左,湖廣主考,升禮科都給事中。他個性縝密,不隨便說話,但彈劾奄黨時不畏強權(quán)。五年升太常寺少卿,六年升大理寺右少卿,七年升順天府府尹,九年升大理寺卿、工部右侍郎,十年升吏部左侍郎,十一年升左都御史,因袁州賦稅繁重,遼東加派糧餉,故特別上疏請求免收袁州稅收,未得允許。十二年被革職。崇禎九年(1636年)唐王朱聿鍵出兵勤王到裕州,部議時鐘炌建議廢為唐王庶人,很快因為在會審忤逆旨意,削籍歸鄉(xiāng)十多年;唐王登基為隆武帝,徵召他和劉若金、劉安行出任官職,任命他為左都御史。福京失陷,他和羅萬象到南京,自稱是孫之獬舊交,請洪承疇錄用,被勒令回籍后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772—1807 【介紹】: 清浙江山陰人,字云門,號五云,自號昭明閣女史。王曇繼妻。通文史,幼嫻翰墨。工畫人物,畫佛像尤精。為嘉慶、道光間著名女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