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三國吳北海營陵人,字子羽。本姓氏。初為縣吏,后仕郡。依劉繇,避亂江東。繇敗,歸孫權(quán),掌機密。從討關(guān)羽。累遷忠義校尉。權(quán)遷都,使輔太子孫登,封都鄉(xiāng)侯。隨還,復拜侍中、中執(zhí)法。諸葛亮死后,奉命使蜀,申固盟好,拜尚書仆射。領(lǐng)魯王傅。生平節(jié)儉。年八十一卒。
全三國文·卷六十七
儀字子羽,北海營陵人,本姓氏,以孔融嘲改。初為郡縣吏,后依劉繇,避亂江東,繇敗,徙會稽。權(quán)嗣位,征典機密,拜騎都尉,從襲荊州,拜忠義校尉,遷裨將軍,封都亭侯,守侍中。黃武中遷偏將軍,進封都鄉(xiāng)侯,復拜侍中,遷尚書仆射,領(lǐng)魯王傅,卒年八十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19—492 【介紹】: 南朝齊僧。清河人。俗姓張。宋文帝元嘉末南來,至齊高帝初敕往遼東弘揚佛法,留二年,法化大行。歸住錢塘之靈隱山。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生清河張氏。軀干脩竦??砂顺?。容聲甚都。性專靜好。探討道妙。一食常坐。游始興宿樹下。有虎依隨之。大明中。至金陵。齊太祖即位。詔往遼東。弘贊禪法。居二年。隱錢塘靈苑山。歲值大旱。一夕見老人拜于前曰。弟子龍也。居富陽之赤亭山。彼山群龍皆昆弟。然龍性嗔毒。惟弟子學佛。差善耳。今富陽之民。無故穿鑿山麓。斷壞地脈。于是群龍怒。不為致雨。且二百馀日矣。弟子雖力諫不聽。惟法師。道德崇重。能一往說法誨之。以與生靈請福。而利益群龍。則幸甚。超辭以路險遠。非杖屨可至。老人曰。此易耳。茍法師有意者。則吾身為床座。奚恤哉。俄有驢負超以行。至山中即大雨。尋縣令知之。趣民辦舟迎歸靈范。他日老人詣超謝。超告以地無美飲。難以安眾。老人為撫掌出泉。味甘冽。則今之靈苑撫掌泉也。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曇超。姓張氏。清河人也。身長八尺。蔬食布衣。獨宿山林?;①畈粋?。建元末。棲錢塘靈苑山。夏常講經(jīng)。有一老人來聽。詰其姓氏。曰。我非人。乃龍也。居富春鹿山之下。鄉(xiāng)民鑿山侵龍居。龍忿不雨。今累月矣。屈師一往誨化群龍。師允其請。且曰。吾此地亦無水。汝能致之乎。老人即撫掌。泉自涌出。今玉泉是也。師乃往彼結(jié)壇。為龍受戒。浮舟講經(jīng)。雨大沾洽。嘉定三年。賜號靈悟大師。 贊曰。 身世兩忘  以道自勝  靈苑談經(jīng)  有龍來聽 求泉泉生  求雨雨應  龍何為哉  惟師是令
神僧傳·卷第三
釋曇超。姓張氏。清河人。形長八尺容正可觀。蔬食布衣一中而已。初止都龍華寺。元嘉末南游始興。遍觀山水。獨宿松下?;①畈粋?。大明中還都。至齊太祖即位。被敕往遼東弘贊禪道。停彼二年大行法化。建元末還京。俄又適錢唐靈隱山。一定累日。忽見一人來禮曰。弟子居在七里灘。以富陽縣人鑿麓山下侵壞龍室。群龍共忿。誓三百日不雨。今已百日田地枯涸。欲屈道德前行必能感致甘雨。潤澤蒼生功有歸也。超許之。神乃去。超南行五日至赤城山。為龍咒愿。至夜群龍化作人來禮拜。超更說法。因乞三歸。自稱是龍。超請其降雨。乃相看無言。其夜與超夢云。本因忿立誓。師既導之以善。不敢違命。明日晡當降雨。至期沾足歲以。大熟以永。明十年卒。春秋七十有四。
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
釋曇超。姓張。清河人。形長八尺容止可觀。蔬食布衣一中而已。初止上都龍華寺。元嘉末南游始興遍觀山水。獨宿樹下虎兕不傷。大明中還都。至齊太祖即位。被敕往遼東弘贊禪道。停彼二年大行法化。建元末還京。俄又適錢塘之靈苑山。每一入禪累日不起。后時忽聞風雷之聲。俄見一人秉笏而進。稱嚴鎮(zhèn)東通。須臾有一人至。形甚端正。羽衛(wèi)連翩。下席禮敬自稱弟子居在七里任周此地承法師至。故來展禮。富陽縣人故冬鑿麓山下為塼侵壤龍室。群龍共忿作三百日不雨。今已一百馀日井池枯涸田種永罷。法師既道德通神。欲仰屈前行。必能感致潤澤蒼生。功有歸也。超曰。興云降雨本是檀越之力。貧道何所能乎。神曰。弟子部曲止能興云不能降雨。是故相請耳。遂許之。神倏忽而去。超乃南行經(jīng)五日至赤亭山。遙為龍咒愿說法。至夜群龍悉化作人。來詣超禮拜。超更說法。因乞三歸。自稱是龍。超請其降雨。乃相看無言。其夜又與超夢云。本因忿立誓。法師既導之以善。輒不敢違命明日晡時當降雨。超明旦即往臨泉寺。遣人告縣令。辦船于江中。轉(zhuǎn)海龍王經(jīng)??h令即請僧浮船石首。轉(zhuǎn)經(jīng)裁竟。遂降大雨。高下皆足。歲以獲收。超以永明十卒年。春秋七十有四。
是云寶 朝代:北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559 【介紹】: 或作是寶。北周人。初為東魏將。梁將湛僧珍陷東豫州,州民反于州界,為之內(nèi)應。云寶以統(tǒng)軍隨曹世表討平之,湛僧珍退走。東魏孝靜帝天平二年,攻潁川,為西魏軍所敗,云寶殺東揚州刺史降西魏。西魏以為揚州刺史,據(jù)項城。累官涼州刺史,賜爵洞城郡公。西魏亡,入北周。北周明帝武成初,吐谷渾侵涼州,云寶歿于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隱居嵩山。自得心法于老安禪師。四方之趨附者。同益至。然其鄉(xiāng)里名姓。終未嘗以告人也。天后時。嵩山神祠有灶。頗靈異。民之祈福祐者。踵相接。殺豕釃酒無藝。墮患之。微以杖三擊之曰。本是泥瓦合成。靈從何來。圣從何起。灶即破裂墮落。頃之見童子青衣。再拜于前曰。吾昔嘗以罪累。辱司此灶。其苦奚可量。今賴師說無生法。獲生天上。敢不致謝。由是世號破灶墮。有僧問云。某等久在和尚左右。未蒙和尚苦口相為。灶神得甚么徑旨。便獲生天。墮曰。我即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別無道理為伊處。僧無語。墮曰會么。曰不會。墮曰。本有之性。為甚么不會。僧禮拜。墮曰。墮也。破也。破也。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釋破灶墮者。不知何許人也。天后之世參事嵩岳安禪師號老安是歟。通徹禪法逍遙弗羈。恒理求而不見其前。別涂取而莫趨其后。嘗遇巫氏能與人醮灶祓禳。若漢武之世李少君以祠灶可以致物同也。凡其解奏之時。往往見鬼物形兆。閭里迭畏。傳于眾多殺少牢以祭之者交午。重其主灶。乃幡蓋擁之秘而罕睹焉。揚子所謂靈場之威宜夜矣乎。時墮詣之。始勸巫者。終為神說法已告云。我聞師教決定生天。乃現(xiàn)其形禮辭且曰。蒙師提耳獲益彌深。得生殊勝天。言訖而隱。其灶即神祠也。隨而瓦解自然破落。非人力也。遐邇驚駭。此師素不稱名。由此全取他名號破灶墮也。
神僧傳·卷第七
嵩岳破灶墮和尚。隱居嵩山。山有廟甚靈。惟安一灶祭無虛日。師入廟以杖擊灶云。此泥瓦合成。圣從何來靈從何起。又擊三下。灶乃傾破墮落。須臾一青衣人設(shè)拜師前曰。我本此灶神久受業(yè)報。蒙師說無生法得脫此生。特來禮謝。再拜而去。少頃徒眾問師。灶神得何經(jīng)旨便得生天。師曰。我只向伊道。只泥瓦合成別無道理為伊。眾無語。師良久云。會么。眾云。不會。師曰。本有之性為什么不會。眾僧乃禮拜。師曰。破也墮也。于是其眾大悟玄旨。
是光乂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玄宗開元末,自秘書省正字上《十九部書語類》,授集賢殿修撰。后賜姓齊。天寶間遷集賢院直學士,與陸善經(jīng)、李林甫、陳希烈、梁令瓚等修《刊定禮記月令》。
釋惟忠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生成都之童氏。幼事大光山道愿禪師出家。既而游嵩岳。見神會禪師。而決擇焉。乃復觀覽圣跡。于江之左。有山僻邃。妍秀可愛。遂營茅舍。而安禪其間。蓋其地舊多龍蛇。瘴煙癘霧。白晝冥晦。樵牧者。往往犯之立死。雖有國醫(yī)。無所施其技。自忠之來。近遠寧謐。聞空中聲云。承法師力。今得解脫矣。建中三年入滅。壽七十八。
宋高僧傳·卷第九 習禪篇第三之二
釋惟忠。姓童氏。成都府人也。幼從業(yè)于大光山道愿禪師。神驥伏櫪雖止也。發(fā)蹄則超忽千里焉。游嵩岳見神會禪師折疑沈默。處于大方觀覽圣跡。見黃龍山郁翠而奇異。乃營茅舍。其窮溪極谷而多毒龍。噴氣濛濛山民犯者多如中瘴焉。醫(yī)工寡效。忠初不知。獨居禪寂澗飲木食。其怪物皆卷而懷矣。山民無害。或聞空中聲云。得師居此民之多幸。令我解脫也。鄉(xiāng)人因號是山為伏龍。言忠弭伏鱗蟲之長。故此名焉。以建中三年入滅。報齡七十八。其年九月遷塔云。
胡希是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筠州高安人,字則翁。胡仲霖子。幼通諸經(jīng),為文有西漢風。入元不仕,家居著述。有《洪范考訂》、《大學稽疑》、《太極圖說》、《迂山集》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9—1068 【介紹】: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原父,號公是。仁宗慶歷六年進士。歷吏部南曹、知制誥。奉使契丹,熟知其山川地理,契丹人稱服。出知揚州,徙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旋召為糾察在京刑獄及修玉牒,諫阻仁宗受群臣所上尊號。以言事與臺諫相忤,出知永興軍,歲余因病召還。復求外,官終判南京御史臺。學問博洽,長于《春秋》學,不拘傳注,開宋人評議漢儒先聲。有《春權(quán)權(quán)衡》、《七經(jīng)小傳》、《公是集》等,又與弟劉放、子劉奉世合著《漢書標注》。
全宋詩
劉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或作原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实v三年(一○五一),遷太子中允、直集賢院。至和元年(一○五四),遷右正言、知制誥。二年,奉使契丹。三年,出知揚州。歲馀,遷起居舍人徙知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旋召還糾察在京刑獄。嘉祐四年(一○五九),知貢舉。五年,以翰林侍讀學士充永興軍路安撫使、兼知永興軍府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改集賢院學士、恒南京留守司御史臺。神宗熙寧元年卒于官,年五十(《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五《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有《公是集》七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成五十四卷,其中詩二十七卷。《宋史》卷三一九有傳。 劉敞詩,以青武英殿聚珍版《公是集》(福建本)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宋名賢小集》所收六卷本(簡稱名賢本)、《宋百家詩存》所收一卷本(簡稱詩存本)、不分卷明抄本(簡稱明抄本)、清乾隆十五年劉氏刊四卷本(簡稱劉本)。并酌采清鮑廷博校記(簡稱鮑校)、近人傅增湘校記(簡稱傅校)。清光緒二十五年廣雅書局刻本(簡稱廣雅本),與底本同一系統(tǒng),偶有異文,亦予出校。新輯得的集外詩編為第二八卷。
全宋文·卷一二七六
劉敞(一○一九——一○六八),字原父,號公是,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慶歷六年進士,授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实v三年召試學士院,擢太子中允,直集賢院,明年改判吏部南曹。至和元年遷右正言,知制誥。二年八月奉使契丹,使還,出知揚州,徙知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旋召還糾察在京刑獄。嘉祐五年因言事與臺諫異,自請出知永興軍。八年還朝判三班院。后知汝州。治平三年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臺。熙寧元年卒,年五十。敞學問淵博,為文敏贍。著有《公是集》及《春秋權(quán)衡》、《春秋傳》、《春秋意林》、《春秋傳說例》、《七經(jīng)小傳》、《公是先生弟子記》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0—1084 【介紹】: 宋杭州富陽人,字師厚,號今是翁。謝絳子。仁宗慶歷六年進士。知余姚縣,禁民私煮鹽,以增課稅;又筑海塘以御潮。歷通判秀、汾、唐、海諸州,遷湖北轉(zhuǎn)運判官,成都府提刑。神宗熙寧初,上疏反對青苗、免役等法,遭劾免。博學能文,尤長于詩。有《宛陵集》。
全宋詩
謝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師厚,富陽(今屬浙江)人,絳子。以蔭補太廟齋郎,試將作監(jiān)主簿。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知越州馀姚縣。九遷至司封郎中,歷通判秀州、汾州、唐州、海州,湖北轉(zhuǎn)運判官,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坐事降通判襄州。以屯田郎中致仕。神宗元豐七年卒,年六十五。有《宛陵集》,已佚。事見《范忠完集》卷一三《謝公墓志銘》,《咸淳臨安志》卷六六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謝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師厚,號今是翁,富陽(今浙江富陽)人,絳子。中進士甲科,遷大理評事,知馀姚縣,九遷至司封郎中。歷通判秀、汾、唐、海四州,遷湖北轉(zhuǎn)運判官,成都府路提點刑獄,坐事貶,后復屯田郎中,遷朝散大夫。元豐七年卒,年六十五。博學能文,尤長于詩,有《宛陵集》。見范純?nèi)省冻⒋蠓蛑x公墓志銘》(《范忠宣集》卷一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陳州人,字師是,一字公是。黃好謙子。舉進士。歷司農(nóng)主簿,提舉京西、淮東常平。哲宗朝知陜州,為江、淮發(fā)運副使。徽宗崇寧元年,賀遼主登位還,除太仆卿,擢寶文閣待制,知瀛州,徙定州,卒于官。平生孝友敦睦,在陳州與蘇轍游,與蘇軾亦友善,兩女皆嫁軾子。
全宋文·卷二二一四
黃寔(?——一一○五),寔一作實,字師是,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家于陳州宛丘(今河南淮陽)。熙寧中登進士第,元豐中歷太常博士,提舉京西、淮東常平,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zhèn)公事。哲宗朝,歷梓州路、兩浙路提點刑獄,京東轉(zhuǎn)運使,河北轉(zhuǎn)運副使,知陜州。徽宗即位,為淮南江浙等路發(fā)運副使,充使遼國信使。還除太仆卿,加直龍圖閣、知秦州,再擢寶文閣待制、知瀛州,徙定州。崇寧四年卒于官,贈龍圖閣直學士。寔與蘇轍為姻親,與軾亦友善,而又為章惇甥,故在兩朝黨爭中獲免于禍,然亦不得久于朝著?!?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又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二、儀制一一之一三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是翁。鄭戩孫。徽宗宣和六年進士。知當涂縣,律身廉介,撫民以寬。秩滿遷建康府通判,官至朝奉大夫。嗜讀書,老而益勤,從游者甚眾。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68—1226 【介紹】: 宋建州建安人,字子是。以父任調(diào)新化主簿,遷惠安縣丞。壯歲游朱熹之門,得以直養(yǎng)氣之說。仕終安仁令。真德秀稱其居官有特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寧崇安人,字習之。劉子翚孫。終身未仕,年未五十居于南山之下,自號種春子。家饒池館,有堂名“方是閑”,因以為號。善屬文,高爽閑雅,得其家傳。有《方是閑居士小稿》。
全宋詩
劉學箕,字習之,號種春子,因家有方是閒堂,又號方是閒居士,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子翚孫,?子。生平未仕,但游歷頗廣,曾「游襄漢,經(jīng)蜀都,寄湖浙,歷覽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陳以莊跋)。寧宗嘉泰四年(一二○四)始返鄉(xiāng)。嘉定八年(一二一五),又游安康(今陜西漢陰),是時年將屆六十。著作由弟子游郴(季仙)于嘉定十年編為《方是閒居士小稿》二卷,曾刊行,已佚。元惠宗至正二十一年(一三六一)裔孫劉張獲舊本重刊。而今《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三八《方是閒居士小稿》所收詩,大多為元刊本所無,其中《和陸明叟》「所愧微官相束縛,何因共訪酒家簾」,亦與詩人生平不合。未詳《小集》據(jù)何輯入。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及序跋?!W箕詩,以元至正屏山書院刊《方是閒居士小稿》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a target='_blank'>兩宋名賢小集》多出底本的詩,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六八六○
劉學箕,字習之,建寧府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子翚孫,玶之子。恬于仕進,飲酒賦詩自遣。年未五十,移家筑室南山下,自號種春子。家有堂曰「方是閒」,因又號方是閒居士。工文章,劉淮嘆其「筆力豪放,詩摩香山之壘,詞拍稼軒之肩」。有《方是閒居士小稿》二卷傳世。
楊是甫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定三年(1210)任廣南東路提舉常平等事。嘉定五年(1212)任廣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嘉定九年(1216)任德慶府知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嚴州淳安人,字子是,號融堂。絕意科舉,究明理學。江東提刑袁甫建象山書院,招主講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薦授秘閣校勘,召為史館檢閱,求去,授江東帥屬歸。有《周易釋傳》、《學詩管見》、《融堂書解》、《四書管見》、《兩漢筆記》等。
全宋詩
錢時(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學者稱融堂先生,淳安(今屬浙江)人。早年從楊簡學,為朱熹所重。江東提刑袁甫作象山書院,延主講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見,賜進士出身,授秘閣??保A修國史。后辭歸,居鄉(xiāng)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岡,創(chuàng)融堂書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頃堂書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國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見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實》,《宋史》卷四○七《楊簡傳》附?!″X時詩,以《蜀阜存稿》為底本,酌校他書引錄。編為二卷。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一六
錢時(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號融堂,嚴州淳安(今浙江淳安西)人。幼奇?zhèn)ゲ蝗?。四十二歲,始悟于道,焚棄舊稿,拜楊簡為師。簡嘗薦之于朝,不果,遂以講學為務。江東提刑袁甫作象山書院,招主講席。嘉熙元年,時年六十三,以宰相喬行簡等交章薦舉,理宗召見,特賜進士出身,授秘閣???。求去,出佐浙東倉幕。后以李心傳薦,授史館檢閱。復求去,授江東帥屬。創(chuàng)融堂書院,日與生徒講道,為世大儒。淳祐四年卒,年七十。著有《周易釋傳》、《尚書演義》(一作《尚書啟蒙》,今本題《融堂書解》,存)、《學詩管見》、《春秋大旨》、《四書管見》(存)、《兩漢筆記》(存)、《蜀阜集》、《冠昏記》、《百行冠冕集》等。見《蜀阜存稿》卷首所載《融堂先生行實》,《宋史》卷四○七《楊簡傳》有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