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7
詞典
1
分類詞匯
6
分類詞匯
刺猬
夜鷹
蚊母鳥
玉米螟
夜禽類
嗤怪子
《國語辭典》:
刺猬(刺蝟)
拼音:
cì wèi
動物名。食蟲目猬科。身上布滿長刺,遇危險時,將頭縮進胸部,再將整個身子捲起似球,以保護自己。晝伏夜出,以昆蟲、蝸牛、鳥等為食物。分布于歐亞及非洲的低地和沙漠中。
分類:
刺猬
哺乳動物
四肢
身上
晝伏夜出
《國語辭典》:
夜鷹(夜鷹)
拼音:
yè yīng
動物名。鳥綱鴟鸮目。體大如鳩,褐色,晝伏夜出,捕食蚊蟻。也稱為「蚊母鳥」。
分類:
動物名
鴟鸮
褐色
晝伏夜出
《漢語大詞典》:
蚊母鳥(蚊母鳥)
亦作“蟁母鳥”。 即夜鷹。晝伏夜出,捕食蚊虻。舊時以為此鳥吐蚊,故名。 唐 劉恂
《
嶺表錄異
》
卷中:“蚊母鳥,形如青鷁,嘴大而長,于池塘捕魚而食,每叫一聲,則有蚊蚋飛出其口……亦呼為吐蚊鳥?!?唐
李肇
《
唐國史補
》
卷下:“ 江 東有蚊母鳥,亦謂之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子於叢葦間, 湖州 尤甚?!?明
宋濂
《逐鷏文》
:“ 江 東有蟁母鳥,生池澤茹藘中……每鳴,吐蚊一二升。”
分類:
晝伏夜出
捕食
為此
《國語辭典》:
玉米螟
拼音:
yù mi míng
為害玉米、粟、高粱的一種螟蟲。成蟲晝伏夜出。幼蟲孵化后,啃食玉米、高粱的莖,被害部常自加害部位的上方枯萎凋謝。也稱為「粟螟」。
分類:
為害
玉米
高粱
螟蟲
成蟲
晝伏夜出
《國語辭典》:
夜禽類(夜禽類)
拼音:
yè qín lèi
動物分類中晝伏夜出的猛禽。如鸮即屬此類。
分類:
動物
分類
晝伏夜出
猛禽
《漢語大詞典》:
嗤怪子
方言。即紅角鸮。也稱夜貓子。其性晝伏夜出,主食昆蟲。啼聲響亮,在繁殖期中常徹夜不休。民間視為不祥之兆。
《陜北民歌選·信天游(二)》
:“嗤怪子落在柳樹上站,煙噴霧罩死下漢?!?/div>
分類:
方言
晝伏夜出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