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曉聰(?~一○三○),韶州曲江(今屬廣東韶關)人,俗姓杜。少依云門寺得度,周游荊楚,至洞山依詮禪師。真宗大中禪符三年(一○一○),嗣繼詮禪師。仁宗天圣八年卒。事見《禪林僧寶傳》卷一一。一說為青原下九世,文殊真祥師法嗣(《五燈會元》卷一五)。今錄偈、頌四首。
全粵詩·卷二一
釋曉聰(? — 一○三○),俗姓杜,韶州曲江(今韶關)人。少依云門寺得度,周游荊楚,至洞山依詮禪師。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一○一○),嗣繼詮禪師。宋仁宗天圣八年卒。事見釋惠洪《禪林僧寶傳》卷一一。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五作青原下九世,文殊應真禪師法嗣。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一
禪師名曉聰。生杜氏。韶州曲江人。少依云門寺得度。頭骨峣然。一帔閱寒暑。周游荊楚。飫厭保社。與眾作息。無有識之者。在云居時。傳僧伽在維揚。于是禪者立問曰。既是泗州僧伽。因什么揚州出現(xiàn)。聰婆娑從旁來。眾戲使對之。聰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眾目笑之。蓮花峰祥庵主。聞此語驚曰。云門兒孫猶在耶。夜敷坐具。望云居拜之。叢林遂知名。至洞山依詮禪師。大中祥符二年。詮移住棲賢。以聰繼席。果嗣文殊應天真禪師。真見圓明密。云門四世孫也。聰見僧來有所問。輒瞋目視之曰。我擊虎術汝不會去。一日自荷柴登山。僧逆之問曰。山上住。為什么山下?lián)?。答曰山上也要柴燒。云居舜老夫。時年少。聰使乞食鄂渚。有居士問。古鏡未磨時如何。曰黑如漆。曰磨后如何。曰照天照地。居士笑曰。道人不自洞山來耶。舜默慚。馳歸舉似聰。聰代前語曰。此去漢陽不遠。代后語曰。黃鶴樓前鸚鵡洲。舜因悟其旨。聰示眾曰。一大藏教是個之字。祖師西來是右字(或作手)。作么生是正義。良久曰。天晴蓋卻屋。趁閑打卻禾。輸納王租了。鼓腹自高歌。手植萬松于東嶺。而誦金剛般若經。山中人名其嶺。曰金剛。方植松。而寶禪師至。時親自五祖來。聰問。上嶺一句作么生道。實曰。氣急殺人。聰拄钁呵曰。從何得此隨語生解阿師。見問上嶺。便言氣急。佛法卻成流布。寶請代語。聰曰。何不道。氣喘殺人。逍遙問。嶺在此。金剛在什么處。聰指曰。此一株松。是老僧親栽。初比部郎中許公式。出守南昌。過蓮花峰。聞祥公曰。聰?shù)勒咴诮?。試尋訪之。此僧人天眼目也。許公既至。聞聰住山家風。作詩寄之曰。語言渾不滯。高躡祖師蹤。夜坐連云石。春栽帶雨松。鏡分金殿燭。山答月樓鐘。有問西來意。虛堂對遠峰。天圣八年六月八日示疾。持不食七日。集道俗曰。法席當令自寶住持。因與門人敘透法身說偈曰。參禪學道莫忙忙。問透法身北斗藏。余今老倒尪贏甚。見人無力得商量。唯有鋤頭知我道。種松時復上金剛。言卒而化。又七日阇維。得五色舍利。塔于西阿。 贊曰。聰答所問兩句耳。而蓮華祥公。便知是云門兒孫。古人驗人。何其明也如此。予留洞山最久。藏中有聰語要一卷。載云水僧楚圓請益。楊億大年百問語。皆赴來機。而意在句語之外。圓即慈明也。初受汾陽。祝令更見聰。故慈明參扣馀論。尚獲見之。嗚呼。聰為蓮華峰汾陽所知。則其人品要。當從玄沙。棱道者輩中求也。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洞山曉聰禪師。韶州曲江人。生杜氏。見文殊應天真和尚。初游廬山。莫有知者。時云居法席最盛。師作燈頭。聞僧眾談泗州僧伽。近于揚州出現(xiàn)。有設問者曰。既是泗州大圣。為何向揚州出現(xiàn)。師曰。君子愛財。取之以道。一眾大笑。后僧。舉似蓮華祥庵主。主大驚曰。云門兒孫猶在。遙望云居拜之。師名遂重叢林。次依洞山詮禪師。為首座。及詮遷棲賢。以師囑檀那及其眾。眾從之。請于州。州從之。以大中祥符三年。師出世洞山。上堂曰。祖師西來。特唱此事。自是上座。不薦所以。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認影迷頭。豈非大錯。既是祖師西來。特唱此事。又何必更對眾。叨叨珍重。師見僧來有所問。輒瞋目視之曰。我擊虎術汝不會去。一日自荷柴登山。僧逆之問曰。山上住。為何山下?lián)?。師曰。山上也要柴燒。示眾曰。一大藏教是個之字。祖師西來是右字。如何是正義。良久曰。天晴蓋卻屋。趁閒打卻禾。輸納王租了。鼓腹自高歌。師于山之東北。手植松可萬。松凡植一株。坐誦金剛經一卷。自稱栽松比丘。嶺名金剛嶺?;蜷g。嶺在此。金剛在何處。師指曰。此一株松。是老僧親栽。汾陽嘗謂慈明曰。云門下兒孫。我已遍參。獨以未見聰為恨。汝當見之。故慈明雖已罷參。猶獲覲顏色而聞馀論矣。師一曰不安。上堂辭眾。述透法身頌曰。參禪學道莫茫茫。問透法身北斗藏。余今老倒尪羸甚。見人無力得商量。復曰。法席當令自寶住持。言卒而化。阇維得舍利。塔于金剛嶺。先是。比部郎中許公式。出守南昌。過蓮華峰。聞祥公曰。聰?shù)勒?。在江西。試尋訪之。此僧人天眼目也。許既至。聞師住山家風。作詩寄之。有夜坐連云石。春栽帶雨松之句。將訪之。師已逝矣。
黃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昌軍南城人。真宗大中祥符間進士。流落銓調二十年。后通判廬州,轉運使陳杲欺壓部屬,為吏所訟,朝廷遣曉鞫之,人皆危曉,曉以理治之,略不為意,識者嘆服。累官至職方員外郎。
任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大中祥符八年(1015)任福州知州兼安撫使。天禧元年(1017)12月罷。
傅曉俞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熙寧四年(1071)任河北路轉運使。
宋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三四五
宋曉,宣和五年以名臣之后,曾預選,特與換文資,仍差監(jiān)司屬官。紹興二十八年知蘄州,隆興元年知真州。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七之三三、六一之一九、食貨六三之一二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一八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韓曉,高宗紹興間知崇仁縣(清光緒《撫州府志》卷三五)。孝宗乾道三年(一一六七),由京西路轉運判官知金州兼主管金房開達州安撫司公事、馬步軍都總管。五年,提舉四川茶馬。七年,總領四川錢糧(《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一之一一二、選舉三四之二二、職官五九之二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王曉,字浚明,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圭孫(《揮麈錄·后錄》卷七)。孝宗隆興間通判潭州。乾道六年(一一七○),為行在雜買場提轄。八年,知撫州(《宋中興百官題名·中興行在雜買務雜賣場提轄官題名》)。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為太府少卿(《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七)。
全宋文·卷四九六○
王曉,隆興二年為右朝請郎、提舉合州崇道觀。又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二、職官七二之七、職官七二之四四,王曉隆興初任潭州通判,言者論其為秦檜親黨放罷。淳熙中為太府少卿,知臺州。是否為同一人,俟考。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六四
宗曉(一一五一——一二一四),字達先,俗姓王,明州(治今浙江寧波)人。十八歲受戒,從具庵強公游。后主昌國翠蘿,又主參秀,居延慶第一座。嘉定七年八月卒,年六十四。編著有《法華經顯應錄》、《樂邦文類》、《樂邦遺稿》、《四明尊者教行錄》、《三教出興頌注》、《寶云振祖集》、《金光明經照解》、《施食通覽》(均存)。見《佛祖統(tǒng)紀》卷一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字仲溫。歷參講席,頓明大事。晚歸隱江西羅湖,杜門不與世通。有《羅湖野錄》、《云臥紀談》。
全宋詩
釋曉瑩,字仲溫,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五年(一一五五)退居羅湖(今江西臨川東北。時,撰在《羅湖野錄》一書。理宗紹定間釋紹嵩作《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收有曉瑩大量斷句,惜全詩已佚。事見《羅湖野錄》序、跋。
全宋文·卷四五八○
曉瑩,字仲溫,洪州(治今江西南昌)人。少壯行腳,遍扣諸山。晚歸羅湖,杜門卻掃,不與世通。唯擷平生見聞,與諸方尊宿提撕語,友朋談論之言,成《羅湖野錄》、《云臥紀談》(今并存)。見《新續(xù)高僧傳》四集卷一六。
大明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曉瑩字仲溫。未詳氏族。歷參叢席頓明大事。四眾推重。晚歸羅湖之上。杜門卻掃不與世接。惟以生平之所見聞諸方尊宿提唱之語及友朋談說議論宗教之言或得于殘碑蠹簡有關典謨之說。皆會萃成編曰羅湖野錄。其所載者皆命世宗匠賢士大夫言行之粹美機鋒之勁捷酬酢之雄偉氣格之弘曠可以輔宗乘訓后學抑起人于至善。是故閱者不忍釋手云。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二
釋曉瑩,字仲溫,未知何許人,亦不詳其氏族。既離塵俗,歷訪叢席,頓明大事,四眾推重,晚歸羅湖,杜門郤掃,不與世接。惟以平昔所見聞諸方尊宿提倡向上,及道侶譚說發(fā)揮宗教之言,或殘碑蠹簡有關要旨者,皆采輯成編,曰《羅湖野錄》,其間文詞之粹美,機鋒之勁捷,氣格之宏曠,可以輔翼宗乘,垂訓后學,故讀者挹其風味,不啻與命世宗匠,賢士大夫,雍容酬答,晤對一堂,誠足助爾禪悅,發(fā)人清省也。
蔣惟曉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六六
蔣惟曉,常州武進(今江蘇常州)人,紹熙進士。嘉定十一年僉判江陰軍。見嘉靖《江陰縣志》卷一二,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長溪人,寓居紹興山陰,字惟曉。寧宗嘉定十年進士。累官左司郎中及敕令所刪定官。有《梅津集》。
全宋文·卷七四七四
尹煥(《宋史》作「渙」),字惟曉,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南)人,寓山陰(今浙江紹興)。嘉定十年進士。紹定間為襄陽帥陳賅屬官,淳祐間累官至朝奉大夫、太府少卿兼尚書左司郎中、兼敕令所刪修官。著有《梅津集》。見《淳熙三山志》卷三一,《宋史》卷八二《律歷志》一五及所作《習池館記》。
蔣曉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一五二
蔣曉,字堯臣,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峴從子。淳祐七年進士。開慶元年任嚴州分水縣令。德祐元年為朝請郎、除將作監(jiān)主簿,終。見《延祐四明志》卷五、六,《景定嚴州續(xù)志》卷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2—1275 【介紹】: 宋徽州歙縣人,字太初。博覽群籍,尤深于《春秋》。理宗寶祐四年進士。累遷大理寺丞。奉旨率兵討捕海寇,兵敗而死。尚氣節(jié),文章典雅,筆札尤精。有《烏衣集》、《圻南集》、《曉山吟稿》。
全宋詩
陸夢發(fā)(一二二二~一二七五),字太初,號曉山,歙(今屬安徽)人。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進士,充江東安撫司干辦,改知溧陽縣。授臨安府城南左廂,官至太府寺丞。恭帝德祐元年與??軕?zhàn),歿于水,年五十四。有《曉山吟稿》等,已佚。事見《新安文獻志》卷八三《陸公夢發(fā)墓表》。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林景怡,字德和,號曉山,平陽(今屬浙江)人。景熙兄。度宗咸淳初主本縣學。事見《天地間集》、民國《平陽縣志》卷三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45—1294 【介紹】: 宋宗室,太宗十世孫。居東莞,字玉淵,號秋曉。度宗咸淳元年進士。初任高要尉,攝四會令,歷南康丞、南安軍司戶參軍諸職。棄官歸養(yǎng),以家資贍軍。文天祥開府惠州,辟為簽書惠州軍事判官。入元,歸隱不仕。平生慷慨仗義,樂周人之急。為詩體格清勁。有《覆瓿集》。
全宋詩
趙必??(一二四五~一二九五),字玉淵,號秋曉,東莞(今屬廣東)人。宋宗室。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進士,初任高要尉,歷攝知四會縣、南康丞。帝炳祥興元年(一二七八),文天祥開府惠州,辟為攝惠州軍事判官兼知錄事。宋亡,隱居鄉(xiāng)之溫塘村,足跡不入城市。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卒。有《覆瓿集》。事見本集末附志傳、行狀?!≮w必??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道光十年詩雪軒刻《秋曉先生覆瓿集》(簡稱詩雪軒本)。
全宋文·卷八三四二
趙必??(一二四五——一二九四),字玉淵,號秋曉,居廣州東莞(今廣東東莞),太宗十世孫。咸淳元年,與父同登進士第。初仕高要尉,攝四會令,再任南康丞。文天祥開府惠州,辟為攝惠州軍事判官。入元,隱居不仕。至元三十一年卒,年五十一。著有《覆瓿集》六卷(存)。見陳紀《行狀》,陳璉《墓表》(《覆瓿集》附錄),《宋詩紀事》卷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