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詞典 1分類詞匯 17
《國語辭典》:終期(終期)  拼音:zhōng qí
法律行為消滅的時點(diǎn)。例如于使用借貸契約中約定,借用人應(yīng)于5月1日歸還借用物,則此日為使用借貸契約的「終期」。
分類:末期晚期
《國語辭典》:新人  拼音:xīn rén
1.新婚的男女?!冻蹩膛陌阁@奇》卷五:「其時盧生同了兩個儐相,堂上贊拜禮畢,新人入房。」《醒世恒言。卷八。喬太守亂點(diǎn)鴛鴦譜》:「叫三對夫妻披掛起來,喚三起樂人、三頂花花轎兒,抬了三位新人?!?br />2.新鐘愛的人。唐。杜甫佳人〉詩:「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唐。白居易新樂府。母別子〉:「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br />3.新進(jìn)人員。如:「這次公司招考進(jìn)來的新人,素質(zhì)不錯?」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一折:「盡教他后浪催前浪,楚臣放心,休想我新人換舊人?!?/div>
《漢語大詞典》:禹鼎
(1).傳說 夏禹 以九牧之金鑄鼎,上鑄萬物,使民知何物為善,何物為惡。左傳·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明 沈德符 野獲編·釋道·毀皇姑寺:“觀 世宗 屢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鏡?!?清 趙翼 《題稚存萬里荷戈集》詩:“即今一卷《荷戈》詩,己如 禹 鼎鑄魅魑?!?清 何世麟 《感賦》詩:“ 越 裳依舊防 倭 寇, 禹 鼎何時鑄 漢 奸?!?br />(2).即九鼎。傳說 禹 鑄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國家領(lǐng)土、政權(quán)。 陳毅 《贛南游擊詞》:“賊子引狼輸 禹 鼎,大軍抗 日 渡 金沙 ?!?br />(3). 西周 晚期青銅器。 宋 代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書著錄,稱為“穆公鼎”。銘文二○五字,記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車百輛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隨 周 王作戰(zhàn),俘獲 鄂侯 事。1942年 陜西 岐山 又出一鼎,與 宋 代著錄相同,現(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國語辭典》:吳派(吳派)  拼音:wú pài
1.明代的畫派之一。以細(xì)巧綿密為長,強(qiáng)調(diào)文學(xué)性的表現(xiàn)。因南宗各大家多系吳(今江蘇吳縣)人,故有吳派之稱。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徵明、董其昌、陳繼儒等。
2.清代漢學(xué)派別之一。以漢儒經(jīng)說為主,旁及史學(xué)和文學(xué)。源于吳中惠周惕,而成于惠棟。代表人物有余蕭客、江聲、錢大昕、王鳴盛、江藩等人。相對于戴震為主的皖派而言。
《國語辭典》:毛公鼎  拼音:máo gōng dǐng
西周宣王時青銅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陜西岐山,銘文計有四百九十七字,是現(xiàn)存青銅器中,文字記載最長的?,F(xiàn)藏于國立故宮博物院。
《漢語大詞典》:寺洼文化
中國 原始社會晚期的一種文化。最初發(fā)現(xiàn)于 甘肅 臨洮 寺洼山 ,故名。主要分布在 甘肅 臨洮 以南至 會川 之間 洮河 兩岸一帶。以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為基本特征,已出現(xiàn)銅器。年代約當(dāng)于中原的 周 代,可能是 氐 、 羌 族的原始文化。
《漢語大詞典》:司母戊方鼎
商代 晚期王室的祭器。1939年出土于 河南 安陽 武官村 。方形,四足,立耳,飾饕餮紋。通耳高133厘米,橫長110厘米,寬78厘米,重達(dá)875公斤,為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青銅器,也是古代世界青銅文化中僅見的。方鼎結(jié)構(gòu)復(fù)雜,鼎身和四足是整體鑄造,耳則是在鼎身鑄成后再在其上安模、翻范、澆鑄而成的。它集中反映了 商 晚期青銅器冶鑄業(yè)的技術(shù)水平和生產(chǎn)能力。鼎腹內(nèi)壁鑄銘文“司母戊”三字,是 商王 為祭祀其母 戊 而作?,F(xiàn)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國語辭典》: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拼音:xīn shí qì shí dài
石器時代的后期。為人類史前時代最晚的一個階段。約從西元前八千年開始,迄西元前二千年至一千四百年為止。主要特點(diǎn)包括使用經(jīng)過琢磨的燧石和精制石器、飼養(yǎng)家畜、播種農(nóng)作、制作陶器、建造石墓等。
《國語辭典》:河套文化  拼音:hé tào wén huà
中國舊石器晚期的文化,分布于華北河套地區(qū)。其石片器與歐洲的勒伐式及莫斯提式相似。
《國語辭典》:李峪風(fēng)格(李峪風(fēng)格)  拼音:lǐ yù fēng gé
春秋晚期一種青銅器風(fēng)格。于山西渾源縣李峪村出土。其特色為華美精細(xì),器上具有纏結(jié)的各式圖案及浮雕。代表作品有〈鳥獸龍紋壺〉、〈雙蟠夔紋鑒〉等。
《國語辭典》:長鋒筆(長鋒筆)  拼音:cháng fēng bǐ
長毫的毛筆。唐朝中晚期以后,才被普遍應(yīng)用。清代以后,更為盛行。唐朝柳公權(quán)即偏好使用長鋒筆。
《國語辭典》:上洞人  拼音:shàng dòng rén
舊石器時代晚期華北的化石人。出土于北平西南周口店北京人洞穴南面的山頂上,距今約兩萬年前。從發(fā)現(xiàn)的三具完整頭骨研究,他們實(shí)具有三種不同現(xiàn)代人種的特徵,即原始蒙古人種、愛斯基摩人和美拉尼西亞人。裝飾品甚為豐富,有制作精巧的穿孔小石珠、鉆孔小礫石和大量穿孔的獸牙等。
《國語辭典》:黑陶文化  拼音:hēi táo wén huà
華北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的晚期文化,晚于仰韶文化。黑陶多呈黑色,薄如蛋殼,帶有光澤。因陶器表里漆黑,為此文化的主要特色,故稱為「黑陶文化」。主要分布于黃河中下游及東海岸一帶。也稱為「龍山文化」。
《國語辭典》:山頂洞人(山頂洞人)  拼音:shān dǐng dòng rén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于民國二十二年在河北省房山縣周口店附近的山頂洞穴發(fā)現(xiàn)其化石,距今約有兩萬年,為我境內(nèi)發(fā)現(xiàn)最早的真人。
《漢語大詞典》:三家分晉
春秋晚期,晉國各世卿為奪取晉國政權(quán)相互兼并,至公元前453年,趙、韓、魏三家三分晉地,晉君成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rèn)三家為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