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499,分100頁顯示  上一頁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智杵
智斧
智果
智門
智法身
智度
智度論
智相
智相三昧
智炬
智炬陀羅尼經
智界
智首
智者
智者大師真身塔
智杵
【佛學大辭典】
(物名)金剛杵之異名。有獨鈷三鈷五鈷等,皆標幟內證之智德者,故名智杵。性靈集六曰:「實相智杵,摧破邪山?!?/div>
智斧
【佛學大辭典】
(譬喻)智能斷煩惱,故譬以斧。涅槃經三十八曰:「是經即是剛利智斧,能伐一切煩惱大樹?!?/div>
智果
【佛學大辭典】
(術語)涅槃曰斷果,菩提曰智果。以菩提為佛智,由因地修行而生之妙果也。
【佛學常見辭匯】
涅槃為斷果,菩提為智果。
智門
【佛學大辭典】
(術語)對悲門之稱,是為一雙之法。門者差別之義。諸佛萬德,可差別為此二者。一切自利之德為智門,一切利他之德為悲門。
【佛學常見辭匯】
佛教有智悲二門,凡是自利的德行叫做智門,一切利他的德行叫做悲門。
【三藏法數】
謂菩薩以大智慧,善知一切眾生根性,隨順調伏,令其解脫,是為菩薩智門。(菩薩,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
智法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法身)
【三藏法數】
智即修德也。謂究竟始覺之智,契合清凈本覺之理。理智互融,色心不二,智所現故,是名智法身。
法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之真身也。其釋名性相二宗各異其義。相宗據唯識論謂法身有總相法身與別相法身二種,總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與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謂為法身之義同,是以所證之真如與能照之真覺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則自性身與自受用報身之二身合見。依此義釋之,則法身為理智顯現,有為(智)無為(理)一切功德法體性之所依,故名法身。又成就莊嚴一切之功德法,故言法身。唯識論十曰:「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離二障,亦名法身,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中略)此法身五法為性,非凈法界獨為法身,二轉依果皆攝此故?!箘e相法身者,即三身中之自性身,唯為清凈法界之真如也。此真如為佛之自性,故名自性身,又此真如具真常之功德(是無為也),為一切有為無為功德法之所依,故亦名法身。惟不得言成就莊嚴功德法,故名為法身,何則?以此法唯為理之法身,不含攝有為之功德(即智法身)也。唯識論十曰:「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狗鸬卣撈咴唬骸噶o畏等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述記十末曰:「離所知障,具無邊德,名為法身,(中略)功德法依名法身?!刮ㄗR樞要上本曰:「出纏位功德法本,名曰法身?!沽x林章七本曰:「成唯識說,清凈法界為自性身。莊嚴論等說,自性身本性常故。贊佛論說,佛自性身無生滅故?!谷粢佬宰谥x,則真如之理性,有真實覺知之相,理智不二,與真如之無為同,真智亦無為也。又性相不二故,真如即法性,則真智亦法性也。此理智不二法性之隱,謂之如來藏,積始覺之功,顯其法性,謂之法身。即言以法性成身,故名法身。或言以法性顯現之有為無為一切功德法成就莊嚴之身,故名法身。勝鬘經曰:「世尊!過于恒沙,不離不脫不思議佛法成就。說如來法身,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雇瑢毧呦履┰唬骸阜ㄉ碚撸词菍嵪嗾嫒绶ㄒ?。此實相正法隱,名如來藏。此實相法顯,故名身。唯是一實相法,約隱顯不同,故有藏之與身。又法者,謂諸功德法,法之所依名身。故攝論云:與功德法相應,名法身?!辜蜗榉ㄈA疏四曰:「以正法為身,故曰法身?!蛊鹦耪撛唬骸笍谋疽褋恚孕詽M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凈心義故,常樂我凈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過于恒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中略)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同義記下本曰:「隱時能出生如來,名如來藏。顯時為萬德依止,名為法身?!咕S摩經慧遠疏曰:「佛以一切功德法成,故名法身?!狗ㄈA玄義七曰:「本有四德隱名如來藏,修成四德顯名為法身?!勾蟪肆x章十八曰:「言法身者,解有兩義:一顯本法性,以成其身,名為法身。二以一切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為法身。」梵Dharmaka%ya。
【佛學常見辭匯】
佛三身之一,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諸佛所證的真如法性之身。
【佛學次第統編】
大牟尼尊,所得二果,永離二障,亦名法身。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體依聚義,總說名身,故此法身,五法為性,非凈法界,獨名法身。如是法身,有三相別:一自性身。二受用身,此又有二:一自受用,二他受用。三變化身。義見后章,茲不復及。
【三藏法數】
法身者,謂本有法性之身,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動,無有變易也。
【三藏法數】
謂始從初住,顯出法性之理,乃至妙覺極果,理聚方圓,是名法身。(初住者,即十住位中初之一住也。妙覺者,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不可思議,故名妙覺。理聚方圓者,妙覺所證,法性之理方始圓滿也。)
【三藏法數】
謂如來法性真常,湛然清凈,周遍法界。經云:佛以法為身,清凈如虛空,是名法身。
【三藏法數】
法身者,謂所證無漏法界之體,而為法身也。菩薩知諸眾生心之所樂,即以法界身作自身,亦作眾生身,乃至虛空身也。(無漏者,謂惑業(yè)凈盡,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智度
【佛學大辭典】
(術語)六度之一。般若波羅蜜Prajn^a%pa%ramita%也。般若譯曰智,波羅蜜譯曰度,習修實智之行法也。維摩經佛國品曰:「善于智度,通達方便?!?br />【佛學常見辭匯】
六度之一,即般若波羅蜜。
智度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大智度論之略名。
智相
【佛學大辭典】
(術語)智慧之相貌。謂佛之光明也。佛之光明,為佛智顯于外之相貌也。凈土論注下曰:「光明智相者。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此光明照十方世界無有障礙?!埂居帧科鹦耪撍f六塵相之一。于三細中第三境界相,起妄心智用,而分別可愛不可愛之境也。
【佛學常見辭匯】
智慧的相狀,亦即佛的光明,因佛的光明是佛智顯現于外的相狀。
【三藏法數】
謂依三細中,第三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現,妄起分別染凈之相,于凈境則愛,于染境則不愛,是名智相。(境界相,即三細中之現相也。)
智相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生真實智慧之三昧也。智度論四十七曰:「得此三昧,見一切諸三昧中,有真實禪慧相。
【佛學常見辭匯】
生真實智慧的三昧。
智炬
【佛學大辭典】
(譬喻)智慧之光明譬如炬。觀經玄義分曰:「灑甘露潤于群萌,煇智炬則朗重昏于永夜。」
智炬陀羅尼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唐提云般若譯。與佛說智光滅一切業(yè)障陀羅尼經同本別譯。
智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理智相對,智所屬之法曰智界。猶云智門也,界者自性之義。差別之義。稱胎藏界曼荼羅為理界,金剛界曼荼羅為智界。
智首
【佛學大辭典】
(人名)唐弘福寺智首,為四分律宗之祖,南山律師之師也。作四分律廣疏十二卷。見續(xù)高僧傳二十二。
智者
【佛學大辭典】
(人名)天臺大師智顗之德號,由晉王所賜。輔行一曰:「幼名光道,亦名王道。此從初生端相立名,法名智顗,顗靜也。即出家后師為立號,從德為名,故用靜義。后授晉王菩薩戒品,因即為王立以法號云。大王紆尊圣禁,名曰總持。王曰:大師傳佛法燈,稱為智者?!?參見:智顗)?!居帧浚s語)有智慧者。法華經藥草喻品曰:「我是一切智者?!?br />【佛學常見辭匯】
天臺大師智顗的德號。
智顗
【佛學大辭典】
(人名)天臺大師,名智顗,字德安,姓陳氏,其母夢吞白鼠而生師。卜者曰:白鼠者,龍所化也。七歲,喜往伽藍,僧口授普門品,一遍成誦。十八歲就湘州果愿寺法緒出家,二十歲受具。初從慧曠學律,兼通方等諸經。陳文帝元嘉元年時,思禪師止光州大蘇山,師往頂拜。思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逐,今復來也。即示以普賢道場法,說法華四安樂行。師日夜自勵,經二七日誦經,至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yǎng)如來,身心豁然而入定,照了法華。思嘆曰:非汝不證,非我不識,所入定者,法華三昧前方便,所發(fā)功德者,初旋陀羅尼也??v令文字師千群萬眾亦不能窮汝辯,當于說法人中最為第一。陳光大元年同法喜等二十七人初至陳都金陵,時年三十。大建元年儀同三司沈君理請居瓦官寺,講法華,乃一夏九月談經玄義。止瓦官前后八載,講大智度論,說次第禪門。陳大建七年秋九月始入天臺安居佛隴。九年二月帝詔割始豐縣調以充眾費,遂創(chuàng)伽藍,十年五月左仆射徐陵奏于朝,賜修禪寺之號。陳少主數數遣使請師于金陵,師出,止于金陵靈超寺,講釋論及仁王般若于太極殿,后移光宅寺。金陵既敗,師往憩于廬山,隋開皇十一年晉王鎮(zhèn)建康(即金陵),遣使奉迎,師曰:我與晉王有宿緣,直赴之。此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總管府金城殿設千僧齋受菩薩戒,師謂王曰:大王紆遵圣戒,可名總持。王贊師曰:大師傳佛法燈,宜稱智者。十二年師至荊州,為報地恩于當陽縣玉泉山建立精舍,賜額云一音,重改玉泉。十三年夏四月于玉泉寺說法華玄義,十四年夏四月又說摩訶止觀,晉王入朝,師亦辭歸天臺。十七年冬十月,晉王歸藩,遣使入山奉迎,師隨使出山,至石城,乃有疾。曰:石城是天臺西門,大佛是當來靈場,處所既好,宜最后用心。右脅西向臥,專稱彌陀般若觀音,又唱法華無量壽二經,為最后聞思。弟子智朗請曰:不審師何位,此處沒,將生何處?師曰:不領吾眾,必得六根凈(十信位即相似即),為他損己,是五品位,汝何問生,吾諸師友觀音侍從,皆來迎我。誡維那曰:人命將終,聞鐘磬聲則增正念,唯長唯久,氣盡為期。言訖,跏趺唱三寶名,如入三昧,時開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未時也,壽六十。見智者大師別傳,唐高僧傳十七。謐法空寶覺靈慧尊者,世稱天臺大師,稱其宗為天臺宗。
【佛學常見辭匯】
智者大師。他在天臺山創(chuàng)立天臺宗,世稱天臺大師。
智者大師真身塔
【佛學大辭典】
(堂塔)塔建于真覺寺內。智者大師之肉身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