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837—1871 【介紹】: 清安徽績溪人,字季臨,號霽林。道光拔貢,授吏部七品小京官,同治間官至吏部左侍郎。為考功司主事時掌選司印,辦事秉公,不阿不私,杜絕請托。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浙江錢塘人,字茗笙。咸豐元年舉人。歷任工部主事、軍機處章京、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卿、太仆寺卿。光緒間任兵部右侍郎,以病免。繼梁章鉅《樞垣記略》后,續(xù)撰《重修樞垣記略》。
人物簡介
【生卒】:1856—1875 【介紹】: 即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皇帝。文宗子,那拉氏出。咸豐十一年七月于熱河嗣位,由肅順、載垣、端華等八人輔政,宣布明年改元祺祥。九月,上嫡母、生母兩太后徽號為慈安、慈禧。同月,還京師。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訴發(fā)動政變,殺肅順,賜載垣、端華自盡,改年號為同治,兩太后垂簾聽政。慈禧太后專政時期自此開始。在位時,湘、淮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捻軍、回民、苗民起事,號為“中興”。奕訴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推行“洋務(wù)”。于十二年正月親政,十二月病卒。謚毅皇帝。晚晴簃詩匯·卷三
穆宗毅皇帝,文宗顯皇帝子。建元同治,在位十三年。葬惠陵。
人物簡介
釋常順,字智成。姓王氏,俗呼王三,涉人也。父母早世,少依邑中松爾寺同興祝發(fā),蔬食苦行,幽闇獨坐,不與眾處。常自言笑,若與人晤,及就察之,塊然一室,人莫測所由。清同治十三年,詣京西潭柘山,從慈云受具戒。既得度牒,便造寺北高峰極顛置焉。歸謂其侶曰:“吾牒俾虎守之?!比诵ζ渫H蛔允蔷訜o常所,髣髴若狂。寺東山旁有蝎子洞,六月寒風(fēng)襲人,或不敢近。順獨居之無恙,人始異焉。嘗為人治病,無方藥針炙,偶拾木葉草莖,雜以牛溲馬勃,飲之輒愈。人以是奇之,競相傳說。求醫(yī)者日益多,則息于樹梢崖巔以避之。有尋得者,輒謾罵。已而復(fù)隨拾與之,使去。時值瘟疫流行,順至津沽,為人驅(qū)疫,所至就差,人多信仰,為造像奉之。今河?xùn)|橋畔人家,猶時相膜拜。順往來津京,飄忽無定,時見時隱,或向人作禽言獸舞,多不可解,以“魔佛”號之。光緒十六年春,順赤體跣足,手持白灰粉石,于山樹崖壁,圖畫龜黽魚鱉。人或怪之,但云到時便知。至秋七月,山洪暴發(fā),寺門外石橋,溝深十丈,至是水高于橋數(shù)丈。蕩析林屋,漂流數(shù)百里。寺中銅鼎重萬兩,為水沖至羅灘村南,后運還寺。新房村東首廟前古槐,大十圍,乘水浮去,自佛門溝至房山縣,地四五十里,因根石盤結(jié),樹隨水行,不偏不倚,卒止于溝口,亭亭若張蓋,至今存焉。當(dāng)水發(fā)時,居人登高,見有獸而角者,涌浪澎湃,狀若怒濤,或云:“此蛟也?!表槳氼A(yù)知其兆,人始服其神異。庚子之變,肇于拳民。聯(lián)軍入京,兩宮西狩。六部長官,先后奔赴行在。達宦富室,紛紛遷徒,都城一空。先數(shù)月,順不著衣履,游行市間,袒露胸膊,指示人曰:“上半截,一掃光。”且行且唱,多不解其故。及拳禍作,紅鐙教出名曰“一掃光”,其言乃驗。當(dāng)水災(zāi)后,寺宇傾廢,方欲興修,正待募集,適恭忠王出游,將至山寺。順懸兩鐵鉤于頤,獨坐石橋候之。王至,奇其狀貌,又習(xí)聞山有異僧,因戲之曰:“汝坐此何為?”曰:“化緣。”王曰:“化誰。”曰:“誰肯舍,吾化誰。”王曰:“吾聞汝有道行,能食椒四兩不死,吾助此緣?!表樄持?,卒無恙。恭王前后舍施鉅萬,規(guī)模閎廓,金紫?赫,殊勝于前,順之力也。然鳩工估直,出入經(jīng)營,順不過問。敝衣行囊,放浪自若。嘗游京市,走入倡門,直軀臥闥,踞床高坐,兩手金錢盈握,伎女環(huán)觀,復(fù)指肘后一囊,白光粲粲,若數(shù)千銀餅,笑謂之曰:“若愛我,即予若?!比患垮妓芈勀Х?,敬之若神,俱莫敢近。順出以金錢擲地,鏗然有聲,迫而視之,若流入地中,都忽不見。行疾如飛,走馬逐之不及。宣統(tǒng)元年正月元日,示微疾,作偈別眾,曰:“始來終去五旬五,狀瘋類禽與獸舞。人贈別號稱魔佛,愿眾醒迷說三涂。”寂于水云堂。清御史徐花農(nóng)者,感厥神異,執(zhí)弟子禮。是夕夢順至其家,伎樂前道,天花繽紛,與之別曰:“吾今他去,老虎洞里,煩君護持?!毙讯愔魅仗揭?,則順于子時入滅。徐于西山洞中,塑像奉之。至今乞藥者,靈感尤甚。順生時嘗作偈云:“將來羅侯嶺上平,片野荒涼行路希。”獨自吟詠,人莫得其故。及洪憲改元,袁總統(tǒng)將即帝位,使人至西山,削平羅侯嶺頂,以通車路。殆所謂嶺上平與?尚未至行路希也。
人物簡介
陳人英(1860~1926),字達,小名益智。清咸豐十年(1860)生于臺南官佃莊(今臺南縣官田鄉(xiāng))。其先祖隨鄭成功來臺,開墾臺南赤山地區(qū),累世均為官佃。陳氏曾入臺南舉人蔡國琳門下,光緒初年補嘉義縣學(xué)弟子員,后為廩生。改隸后,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授佩紳章,明治三十四年(1901)任?豆辨務(wù)署參事,其后又擔(dān)任鹽水港參事、臺南廳官佃廳參事等職。明治三十八年(1904)為鹽水港制糖會社發(fā)起人,明治四十四年年(1911)被推為官佃莊「斷發(fā)會」會長。陳氏平日熱心地方事務(wù),望重里閭。瀛社詩人謝雪漁曾賦詩〈同學(xué)陳人英上舍〉云:「不群矯矯各青年,勵志蕓窗判后先。筑就官埤資灌溉,君家瘠壤悉腴田。」可見陳人英于地方發(fā)展上之貢獻〖參考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洪波浪、吳新榮主修《臺南縣志?人物志》,臺南:臺南縣政府,1980年6月。 〗。惜其詩作不多,今僅存二首。(陳曉怡撰)
人物簡介
張學(xué)智,云南省云南府昆明縣人,進士出身。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參加光緒戊戌科殿試,登進士二甲63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二十九年四月,散館,著以知縣即用。
人物簡介
孫智敏,浙江錢塘縣人。字廑才,清朝藏書家、書法家、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其祖上為余姚橫河孫氏,與族兄孫興敏同為錢塘知名藏書家,齋名知止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二甲進士。同年閏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曾歷任浙江高等學(xué)堂(今浙江大學(xué))和兩級師范學(xué)堂監(jiān)督(今稱校長)。擅長書法,尤工楷書,風(fēng)格娟秀。晚年移居上海,以變賣所藏書籍為生。
人物簡介
【生卒】:1871—1908 【介紹】: 即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皇帝。醇親王奕譞子,母為慈禧太后妹。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穆宗死,由慈禧太后決策,繼文宗為子,嗣帝位。次年,改元光緒,由太后“垂簾聽政”。光緒十三年,號為親政,仍由太后操縱一切。在位時國勢日非,邊疆危機日益嚴(yán)重。二十年,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敗于日本,深受刺激,決心自強。二十四年,用康有為等實行新政,下詔“明定國是”,史稱“戊戌變法”。同年,被慈禧太后幽禁,變法失敗。庚子之役,隨太后逃往西安?;鼐┖螅】登樾沃饾u惡化。三十四年,在慈禧太后病死前一日去世。謚景皇帝。晚晴簃詩匯·卷三
德宗景皇帝,醇賢親王長子,入嗣文宗顯皇帝。建元光緒,在位三十四年。葬崇陵。
人物簡介
張智遠(1871年—?—?) 字守愚,四川宜賓人,清朝及中華民國官員。張智遠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進士。后任法部主事。此后他留學(xué)日本法政大學(xué)。歸國后,他“留禮部以原官(主事)盡先補用”。 1906年,四川省留日學(xué)生蒲殿俊約集胡駿、蕭湘、張智遠、李大鈞、鄧镕等三百余人,成立了川漢鐵路改進會,上書錫良要求川路公司實行商辦。中華民國成立后,1914年,他任約法會議秘書。 此后,他曾任京師地方審判廳刑二庭推事,任內(nèi)曾于1918年對宋教仁遇刺案嫌犯洪述祖進行豫審。
人物簡介
聶鳳智(1913年9月-1992年4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中將,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呂王鎮(zhèn)(現(xiàn)屬大悟)花橋村人。在革命生涯中,歷任排長、連長、連指導(dǎo)員、營長、營教導(dǎo)員、副團長、團長、團政委、軍分區(qū)司令員、旅長、師長、縱隊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軍長等職。先后參加了鄂豫皖蘇區(qū)歷次反“圍剿”、川陜蘇區(qū)反“三路圍攻”、反“六路圍攻”、紅四方面軍長征、萊陽戰(zhàn)役、平度戰(zhàn)役、高密戰(zhàn)役、萊蕪戰(zhàn)役、孟良崮戰(zhàn)役、膠東保衛(wèi)戰(zhàn)、濰縣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渡江戰(zhàn)役、上海戰(zhàn)役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華東軍政大學(xué)教育長、華東軍區(qū)空軍司令員、中朝聯(lián)合空軍司令員、華東軍區(qū)浙東前線指揮部副司令員、南京軍區(qū)空軍司令員、福州軍區(qū)空軍司令員、福州軍區(qū)副司令員、南京軍區(qū)副司令員、南京軍區(qū)司令員等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參與指揮了一江山島戰(zhàn)役。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1992年4月在南京逝世,享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