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07—869 【介紹】: 唐僧。諸暨人。俗姓俞。幼年出家。宣宗大中末,行禪法于新豐山。后住豫章高安洞山,世稱“洞山良價”。倡五位君臣說。卒謚悟本禪師。有《大乘經(jīng)要》。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07—869 俗姓俞,會稽諸暨(今浙江諸暨)人。幼年出家,從五泄靈默披剃,21歲受具足戒,歷參南泉普愿、溈山靈祐,后至湖南醴陵攸縣參云巖曇晟,受其心印。宣宗大中末在新豐山大行禪法。后住豫章高安之洞山,世稱洞山和尚。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謚悟本禪師。良價倡五位君臣說,得其弟子曹山本寂發(fā)揮,創(chuàng)立曹洞宗?!?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五有傳。良價纂有《大乘經(jīng)要》1卷。其語錄收入《大正藏》。良價喜以詩偈闡揚佛理,撰《寶鏡三昧歌》、《玄中路》、《新豐吟》、《綱要偈》等。其語錄及《祖堂集》、《景德傳燈錄》、《天圣廣燈錄》等書中,存其詩偈36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會稽諸暨俞氏子。稚歲即從師于五泄山。逮二十一年。方獲薙染。往嵩山受具戒。未幾見南泉愿禪師。值馬祖諱辰。南泉脩齋次。泉問眾云。未審馬大師還來否。眾無對。價出云。有伴即來。泉指價謂眾云。此后生甚堪雕琢。價云。和尚莫壓良為賤。到溈山問云。忠國師無情說法話。聞之久矣。未究其微。請和尚今日與良價道。溈云。父母所生口。終不為汝道。價云。還有與和尚同道者否。溈云。此去有云巖道人。汝若見之。必為汝道。既到云巖。便問。無情說法什么人得聞。巖云。無情說法。無情得聞。價云。和尚聞否。巖云。我若聞。汝即不聞我說法。價云。若恁么。良價果不聞和尚說法也。巖云。我說法汝尚不聞。何況無情說法。價述偈云。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遂辭巖。巖云。什么處去。價云。未卜所止。巖云。莫湖南去。價云無。巖云。莫歸鄉(xiāng)去。價云無。巖云。早晚來也。價云。待和尚有住處即來。巖云。此去難得相見。價云。難得不相見。又問。和尚百年后。忽有人問還貌得真否。如何秪對。巖云。但向伊道只者是。價良久。巖云。價阇梨。承當個事。大須子細。價猶未肯。后因過水睹影。乃有偈曰。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yīng)須恁么會。方得契如如。他日因供養(yǎng)云巖真。有僧問云。先師道只者是。莫便是否。價云是。僧云。意旨如何。價云。當時幾錯會先師語。僧云。未審先師還知有也無。價云。若不知有。爭解恁么道。若知有。爭肯恁么道。大中末。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價問僧云。世間何處最苦。僧云。地獄最苦。價云不然。僧云。什么最苦。價云。袈裟下不明大事最苦。 價有疾。僧問云。還有不病者么。價云有。僧云不病者還看和尚否。價云。老僧看他有分。僧云。和尚爭得看他。價云。老僧看時即不見有病。僧無對。 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剃發(fā)搭僧伽梨。命鳴鐘。奄然逝。時弟子眾悲號莫能已。價忽開目。喻眾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脩行。勞生息死。于悲何有。召主事僧曰。營齋。齋畢吾其逝矣。于是眾情慕戀。乃持遲其齋。至于七日。而后告?zhèn)?。價亦隨眾。且謂其齋為愚癡齋。蓋以其無般若氣分也。及僧唱隨意。則曰。臨行之際。大率不可喧動。此齋所以示戒也。明日浴訖跏趺而逝。春秋六十三。戒臘四十二。后詔謚悟本。塔號慧覺。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良價。俗姓俞氏。會稽諸暨人也。少孺從師于五泄山寺。年至二十一。方往嵩山具戒焉。登即游方見南泉禪師。深領(lǐng)玄契。續(xù)造云巖疑滯頓寢。大中末于斯豐山大行禪法。后盛化豫章高安洞山。今筠州也。價以咸通十年己丑三月朔旦。命剃發(fā)披衣令鳴鐘奄然而往。時弟子輩悲號。價忽開目而起曰。夫出家之人心不依物。是真修行。勞生息死于悲何有。淪喪于情太粗著乎。召主事僧令營齋。齋畢吾其逝矣。然眾心戀慕從延其日。至于七辰食具方備。價亦隨齋。謂眾曰。此齋名愚癡也。蓋責其無般若歟及僧唱隨意曰。僧家勿事。太率臨行之際喧動如斯。至八日浴訖端坐而絕。春秋六十三。法臘四十二。敕謚禪師曰悟本。塔號慧覺矣。 系曰。其卻留累日古亦有之。如價之來去自由者。近世一人而已。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會稽人。幼歲從師。念般若心經(jīng)。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捫面。問師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jīng)言無。師駭然異之。指謁南泉。值馬祖諱辰修齋。泉問眾曰。來日設(shè)馬祖齋。未審馬祖還來否。眾皆無對。師出對曰。待有伴即來。泉曰。此子雖后生。甚堪雕琢。師曰。和尚莫壓良為賤。次參溈山。問南陽忠國師無情說法話。溈豎拂子。曰會么。師曰不會。請和尚說。溈曰。父母所生??诮K不為子說。師曰。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溈指造云巖。舉前無情說法。甚么人得得巖曰。無情得聞。師曰。和尚聞否。巖曰。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師問為甚么不聞。巖豎起拂子。曰還聞么。師曰不聞。巖曰。我說法。汝尚不聞。況無情說法乎。師曰。無情說法。彰何典教。巖曰。豈不見彌陀經(jīng)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師于此有省。乃述偈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時。方始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3—871 【介紹】: 唐僧。陳留人,俗姓史。武宗會昌初出家于白草谷,結(jié)茅而居。節(jié)度使李彥佐嘉其名節(jié),為建白草院于龍興寺。嘗刺血寫經(jīng)二百八十余卷。有《大悲論》、《三教毀傷論》。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沛國陳留史氏子。蚤歲鄉(xiāng)校讀書。稍長偕計對策。不得志去。俄西游賀蘭山中。愛白草谷。遂掛冠落發(fā)。結(jié)茆以居。鄉(xiāng)里慕之。不待分衛(wèi)。而酥酪之饋日給。會昌五年。詔廢教。以地邊遠。不在禁例。節(jié)度使李彥佐。尤加敬。為于龍興寺。別建白草院以邀之。大中七年。刺指血??槙T經(jīng)。二百八十三卷。彥佐慮其成疾。諭之曰。師大乘學。要當久住世間。荷負正法。以利益含識。顧茲破肌瀝膜。以從事筆研。而促其壽命。豈孔子所謂身體發(fā)膚。不敢毀傷者哉。于是著三教毀傷論。以見志。九年讀大悲經(jīng)。究尋四十二臂所表法。至無畏手而疑之。乃結(jié)壇禱請。閱旬浹。感空中雙拳正印。歷歷可睹。因命工繪之以傳。著大悲論六卷?;蛑r其非。忍復虔請。且使工濯筆銅碗以俟。忽寶性一華出碗中。枝葉鮮明殊甚。感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滅于白草院。壽五十九。以其年十月十七日。塔全身于水館之南。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增忍。俗姓史氏。沛國陳留人也。典謁之年登其鄉(xiāng)校。百氏簡策寓目入神。藝文且工。乃隨計吏數(shù)舉不捷。會昌初薄游塞垣訪古賀蘭山。中得凈地者白草谷。內(nèi)發(fā)菩提心。頓掛儒冠直歸釋氏。乃薙草結(jié)茅為舍。倍切精進。羌胡之族競臻供獻酥酪。至五載節(jié)使李彥佐嘉其名節(jié)。于龍興寺建別院號白草焉。蓋取其始修道之本地也。忍刺血寫諸經(jīng)。大中七年李公慮其枯悴。躬往敦論曰。師何獨善一身行小乘行。胡不延惜生性任持教法。所利博哉。忍執(zhí)情膠固遂著三教毀傷論以見志。帥覽而益加崇重。九年因讀大悲經(jīng)。究尋四十二臂。至無畏手疑而結(jié)壇。浹旬禱請。自空中現(xiàn)其正印雙拳歷歷可觀。遂命畫工繪寫此臂焉?;蛴凶I謗者。忍再精愨虔告。畫工濯筆銅碗中忽感寶性華一朵。枝趺??葉一皆鮮明。睹者驚嘆。至咸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滅于白草院。春秋五十九。以十月十七日。藏神于水館之南建塔焉。初忍刺血寫經(jīng)??偠侔耸?。畫盧舍那。閣三十五尺。門一丈六尺。起樣畫大悲功德三軸。自著大悲論六卷。并藏諸篋笥焉。后節(jié)使唐恒夫。仰其遺跡奏乞旌勸。敕謚大師曰廣慧。塔曰念定。弟子無轍亦致遠之高足。赍血書經(jīng)二卷瑞華碗一枚詣闕奏呈。宣賜紫衣。天復中終。及梁乾化初。中書令西平王韓公遜錄遺跡奏聞。太祖敕致謚曰法空。別賜紫方袍。塞垣榮之。后唐同光中從事薛昭紀為碑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蕭曰復,號蘭皋。與俞文豹同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5—1152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伯恭,號薌林居士。向敏中玄孫。哲宗元符三年,以恩補承奉郎。宣和間累遷淮南轉(zhuǎn)運判官、京畿轉(zhuǎn)運副使。高宗立,遣兵勤王,因素與李綱友善,為黃潛善所罷。紹興間累知廣州、江州,進徽猷閣待制,除戶部侍郎。晚知平江府,以拒金使入境議和忤秦檜,致仕退閑十五年。有《薌林集》、《薌林家規(guī)》。
全宋詩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開封(今屬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補假承奉郎?;兆谛统?,除江淮發(fā)運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為京畿轉(zhuǎn)運副使兼發(fā)運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紹興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荊湖東路安撫司。因曹成兵變事,提舉江州太平觀。起知廣州,未幾致仕。尋起知江州,改江東轉(zhuǎn)運使。八年,徙兩浙路轉(zhuǎn)運使,除戶部侍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八),尋出知平江府。時金使議和將入境,不肯金詔,乃致仕。卜居臨江軍清江,號所居曰薌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邊集》一卷、《酒邊詞》二卷。事見《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閣直學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銘》、《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狀》,《宋史》卷三七七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八三○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號薌林居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元符末以恩補官,三遷知咸平縣。宣和中除淮南轉(zhuǎn)運判官。高宗朝歷江淮發(fā)運副使、江東轉(zhuǎn)運使、兩浙都轉(zhuǎn)運使,除戶部侍郎,罷知平江府。尋致仕,名所居曰薌林。紹興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著有《薌林家規(guī)》、《薌林文集》三十卷、《酒邊詞》二卷(存)。見胡宏《向侍郎行狀》(《五峰集》卷三),汪應(yīng)辰《向公墓志銘》(《文定集》卷二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張曰文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九五
張曰文,隆興時天慶觀道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道州江華人,一作寧遠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歷官五十年,仕至朝議大夫。廉潔自守,不事生產(chǎn),惟積書數(shù)千卷。卒年八十六。有《冰壺集》。
全宋詩
李長庚,字子西,寧遠(今屬湖南)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孝宗乾道間知富川縣。仕至朝議大夫。與楊萬里、謝諤為友。積書數(shù)千卷,名其齋曰冰壺。卒年八十六。有《冰壺集》,已佚。事見清嘉慶《寧遠縣志》卷五、六,《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一○三。今錄詩十八首。
全宋文·卷五八○三
李長庚,字子西,道州寧遠(今湖南寧遠)人,后徙居江華(今湖南江華西北)。登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乾道中為左奉義郎、知賀州富川縣,累官至朝議大夫。居官廉潔,不事產(chǎn)業(yè),惟聚書數(shù)千卷,號讀書之室曰「冰壺」。以壽終。著有《冰壺集》。見同治《永州府志》卷一八下,《宋詩紀事補遺》卷四四。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名僧
混丘 無極老人 寶鑒國師 字丘乙。舊名清玢。俗姓金氏。贈僉議評理弘富之子。清風郡人。忠憲王辛亥生。以九山選。首登上七科。棄去徒普覺學。忠烈王下批至大禪師。德陵即政。特授兩街都僧統(tǒng)。加大師。子冊命師為鑒智王師。兩王同樞衣請益。因命住瑩源寺。至理二年。移錫于松林寺。年七十三。僧夏六十三。贈謚塔曰妙應(yīng)。有語錄兩卷。歌頌雜著二卷。新編水陸儀文二卷。重編指頌事苑三十卷。 近世有大比丘。推明佛祖之道。以開學曰普覺國尊。其徒蓋數(shù)百千人。而能鉆堅挹深。妙契啐啄者。惟寶鑒國師為然。 幼與群兒戲。聚瓦石為塔廟。休則面壁。若有思念。形貌端嚴。性又慈祥。故親戚目為小彌陀。十歲投無為寺禪師天鏡祝發(fā)。以九山選。首登上七科。棄去。從普覺學。自詭非睹閫奧不止。始普覺夢一僧來。自謂五祖演。詰朝師往謁。心獨怪之。及是嘆其敏而勤。語眾曰。吾夢有徵矣。洎嗣席開堂。其師眾規(guī)繩。講若畫一。而雍容閑雅過之。 德陵謝位。處永安宮。屢遣中使。輿而致之。從容談道。或至日暮。于是諗國王。以祖宗舊例。冊命師為悟佛心宗解行圓滿鑒智王師。兩王摳衣。前古未有。數(shù)年乞退。許之。命住瑩源寺。寺本禪院。元貞中為智者宗所有。以師故始復其舊焉。 盥浴說法別眾。其略曰。荊棘林中下腳。干戈叢里藏身。今日路頭果在何處。白云斷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既乃還方丈。據(jù)床而逝。師況厚寡言。學無不窺。為詩文富贍。行叢林門中。吳蒙山異禪師。嘗作無極說。附海舶以寄之。師默領(lǐng)其意。自號無極老人。 臣聞。佛氏喜言福智修己。而物應(yīng)者也。缺一于二。不足以自立。寧能信于人乎。師凡七增秩。六錫號。九歷名藍。再住內(nèi)院。為一國釋林之首。受兩王函丈之禮。人無異論。咸謂之宜。非所謂福智二嚴者。疇克如是哉。其撰詞刻石。傳示后世。臣可以無愧矣(并李齊賢撰碑文)。

人物簡介

全粵詩
海會,字曰睿。海陽人。住東皋尺隱。事見民國溫廷敬《潮州詩萃》閏編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上饒人,字曰常。本姓璩。身魁梧,多笑言,吟詩不輟。博學多撰述。有《秋吟》,一時傳誦。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徽州府黟縣人,字曰放。有《廣月令》。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二十二
曰貞,字伯周,一字乾行,海鹽人。承父從治蔭,襲錦衣衛(wèi)百戶,歷官都指揮同知。

人物簡介

維基
孫曰恭(1397年—1442年),字恭齋,號翼庵,江西豐城縣人。明朝翰林。國子監(jiān)博士孫貞之三子。孫曰恭于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中鄉(xiāng)試,第二年聯(lián)捷甲辰科會試。傳聞殿試之后,孫曰恭本被擬定為一甲第一,但成祖發(fā)現(xiàn)“曰恭”二字合成一個“暴”字,心中不悅,故劃掉曰恭之名,又見第二人名“邢寬”,便說道“孫暴不如刑寬”,于是將邢寬擢為一甲第一,孫曰恭為第三。孫曰恭進士及第后,按例授翰林院編修。宣德五年(1430年)五月,升修撰。宣德十年(1435年)七月任《宣宗實錄》同修官。正統(tǒng)三年(1438年)四月,《宣宗實錄》修成,升侍讀。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曰良(1420年—?),字朝佐,江西廣信府弋陽縣人,民籍。進士出身。江西鄉(xiāng)試第四十七名。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科會試第三十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二甲第八十三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5—1502 【介紹】: 明江西新喻人,字曰川。嗜學強記,善詩文。天順八年進士。除檢討。弘治中累官至禮部尚書。時天下多災,瀚上軍民所不便者,請帝躬行節(jié)儉。又言光祿寺拖欠行戶物價甚巨,原因在于供奉太濫,愿帝敦行儉素。卒謚文穆。
維基
傅瀚(1435年—1502年),字曰川,號體齋,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臨江府新喻縣(今江西省新余縣)人,官至禮部尚書。天順三年(1459年)舉己卯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天順八年(1464年),登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升左諭德,直講東宮。明孝宗繼位后,升任太常少卿兼翰林院侍讀,歷任禮部左、右侍郎。之后兼任翰林院學士,進入東閣,兼掌詹事府。弘治十三年,代徐瓊為禮部尚書。多次勸阻孝宗賞賜各地獻禮,并請躬行節(jié)儉。弘治十五年(1502年)卒,贈太子太保,謚文穆。

人物簡介

維基
徐曰忠(1478年—?),字公輔,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三十五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會試第四十五名,登第二甲第六十名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