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13
詞典
2
分類詞匯
211
共211,分15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天河配
鎖麟囊
二進(jìn)宮
侗劇
侗戲
端公戲
淮海戲
淮劇
滬劇
吉?jiǎng)?/a>
嗨子戲
漢調(diào)二黃
河北梆子
采茶戲
蹦蹦戲
《國語辭典》:
天河配
拼音:
tiān hé pèi
戲曲劇目。敘述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
分類:
戲曲
戲曲劇目
曲劇
劇目
敘述
牛郎織女
神話故事
《國語辭典》:
鎖麟囊(鎖麟囊)
拼音:
suǒ lín náng
戲曲劇目。敘述登州富戶薛家嫁女薛湘靈,以裝有珠寶的鎖麟囊陪嫁。薛女于雨中偶遇貧女趙守貞,因無嫁妝而感傷,遂慷慨贈囊。后湘靈逃難與家人失散,暫受雇于鄉(xiāng)紳盧勝籌處為褓母。偶為少爺拾球進(jìn)入珠樓,看見當(dāng)年贈人的鎖麟囊,百感交集。盧夫人方知褓母即為當(dāng)日恩人,遂敬如上賓,并協(xié)助其全家團(tuán)圓。
分類:
戲曲
戲曲劇目
曲劇
劇目
敘述
富戶
《國語辭典》:
二進(jìn)宮(二進(jìn)宮)
拼音:
èr jìn gōng
戲曲劇目。明代故事戲。敘明穆宗死后,太子年幼,李艷妃垂簾聽政,其父李良謀篡,初李妃亦欲讓帝位,后李良封鎖昭陽院,李妃始悟其奸,獨(dú)居悔嘆。徐彥昭、楊波二進(jìn)宮進(jìn)諫,李妃悟,遂以國事相托。后楊波領(lǐng)兵,誅斬李良。
分類:
戲曲
戲曲劇目
曲劇
劇目
敘明
《國語辭典》:
侗?。ǘ眲。 ?span id="r16j1v5" class='label'>拼音:dòng jù
侗族的戲劇。流行于貴州、廣西、湖南等侗族分布地區(qū)。在清嘉慶、道光年間形成于貴州。其表演形式最初僅兩人坐唱,后來發(fā)展為走唱,角色不多,舞臺動(dòng)作簡單,一般不用布景,舞臺上僅置桌、凳等。臉譜以黑白二色為基礎(chǔ),由男演員扮演女角。唱腔有平調(diào)、哭板、仙腔及民歌調(diào)子,主要伴奏樂器為二胡、琵琶、鑼、鈴、鈸、鼓及特有的牛腿琴等。
分類:
侗族
戲曲
曲劇
劇種
流行
貴州
等地
族聚
聚居
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
侗戲(侗戲)
侗族戲曲劇種。流行于 貴州 、 廣西 、 湖南 侗族居住地區(qū)。系侗族民間說唱藝術(shù)“嘠錦”和“擺古”于 清 嘉慶 、 道光 年間逐漸采用舞臺演唱形式發(fā)展而成。傳統(tǒng)劇目有
《珠郎娘美》
、
《山伯英臺》
等。
分類:
侗族
戲曲
曲劇
劇種
流行
貴州
《漢語大詞典》:
端公戲(端公戲)
從巫師(端公)跳神發(fā)展而成的戲曲劇種,流行于 陜西 、 安徽 等地。過去帶有較多的宗教色彩,解放后大都進(jìn)行了改革。 廣西 、 四川 等地的師公戲、師道戲、師公臉殼戲、慶壇戲等均屬同一類型。參見“ 端公 ”。
分類:
巫師
戲曲
曲劇
劇種
《國語辭典》:
端公
拼音:
duān gōng
1.四川、湖南、廣西、貴州諸省稱巫者為「端公」?!斗Q謂錄。卷三一。巫。端公》:「蜀人之祀神必馮巫,謂巫為端公,禳則為福,詛則為殃,惟端公之畏而不惜貨財(cái)以奉之?!?br />2.宋代稱衙役為「端公」?!端疂G傳》第八回:「只說董超正在家里拴束包裹,只見巷口酒店里酒保來說道:『董端公,一位官人在小人店中請說話?!弧埂毒劳ㄑ?。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公人說上項(xiàng)事,端公便安排書院,請那趙知縣教兩個(gè)孩兒讀書,不教他重難差役?!?/div>
分類:
男巫
衙役
侍御
御史
稱呼
《國語辭典》:
淮海戲(淮海戲)
拼音:
huái hǎi xì
流行于江蘇省淮陰、徐州、漣水、泗陽一帶的劇種。參見「拉魂腔」條。
分類:
流行
江蘇
北部
戲曲
曲劇
劇種
一百
多年
年歷
歷史
《國語辭典》:
淮?。ɑ磩。 ?span id="vtkxpr1" class='label'>拼音:huái jù
起源于淮陰、鹽城、阜寧一帶的劇種。由當(dāng)?shù)孛耖g曲藝門談詞和敬神的香火戲相結(jié)合,并吸取了徽劇的表演方法和劇目發(fā)展而成,有一百多年歷史?,F(xiàn)僅流行于江蘇北部、上海及安徽的部分地區(qū)。
分類:
戲曲
曲劇
劇種
流行
江蘇
《國語辭典》:
滬?。麆。 ?span id="lwp65ah" class='label'>拼音:hù jù
流行于上海、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的地方戲劇。前身為上海灘黃,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定名為「滬劇」。唱腔豐富,曲調(diào)優(yōu)美。伴奏樂器以琵琶、揚(yáng)琴、南胡、笛、笙等為主。也稱為「申曲」。
分類:
滬劇
戲曲
戲曲劇種
曲劇
劇種
流行
上海
分地
地區(qū)
《國語辭典》:
吉?jiǎng)。獎(jiǎng)。 ?span id="b1d536g" class='label'>拼音:jí jù
一種戲曲劇種。流行于吉林。主要的腔調(diào)有柳腔和咳調(diào),角色分行與京劇大致相似。
分類:
戲曲
戲曲劇種
曲劇
劇種
流行
吉林
年在
基礎(chǔ)
吸收
京劇
評劇
表演
《漢語大詞典》:
嗨子戲(嗨子戲)
戲曲劇種。因演唱先以“?!弊忠羝鹎欢妹A餍杏?安徽 、 河南 的部分地區(qū)。唱腔分為主調(diào)和花調(diào)兩大類。比較流行的傳統(tǒng)劇目有
《打桃花》
、
《站花墻》
、
《王員外休妻》
等。
分類:
戲曲
戲曲劇種
曲劇
劇種
演唱
字音
《漢語大詞典》:
漢調(diào)二黃(漢調(diào)二黃)
也稱陜二黃、山二黃。戲曲劇種。流行于 陜 南和 隴 東。是二黃腔調(diào)從 湖北 沿 漢水 進(jìn)入 陜西 而形成的。 清 道光 年間頗為盛行。因地區(qū)不同分為漢江派和雒鎮(zhèn)派。漢江派音樂比較柔和,以唱功戲,做功戲見長;雒鎮(zhèn)派腔調(diào)鏗鏘有力,以武打戲見長。
分類:
二黃
戲曲
曲劇
劇種
流行
《國語辭典》:
河北梆子
拼音:
hé běi bāng zi
一種流行于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的戲曲。是由清乾隆末年山西蒲州梆子傳入河北,逐漸演變而成,曾受高腔、京劇的影響,音調(diào)高亢,表演細(xì)膩。
分類:
河北梆子
戲曲
戲曲劇種
曲劇
劇種
流行
河北
遼寧
吉林
《國語辭典》:
采茶戲(採茶戲)
拼音:
cǎi chá xì
一種流行于江南各省的地方戲劇。最早出現(xiàn)于江西省南部九龍地區(qū),隨后流傳于閩、粵一帶的客家地區(qū),成為客家戲曲的代表,俗稱為「打采茶」。由小型的三腳采茶戲,吸收歌仔戲等地方戲曲的內(nèi)容而發(fā)展成大型采茶戲。唱腔仍以客家山歌、民謠小調(diào)為主,內(nèi)容多為歷史故事或民間傳奇等,深具地方特色。簡稱為「采茶」。
分類:
戲曲
曲劇
劇種
民間歌舞
而來
《漢語大詞典》:
蹦蹦戲(蹦蹦戲)
亦稱“ 蹦蹦調(diào) ”。 戲曲劇種名。評劇的一個(gè)支派,早期叫“北京蹦蹦”。現(xiàn)已與評劇合流。 老舍
《老字號》
:“果然, 周掌柜 --來了還沒有兩天--要把三合祥改成蹦蹦戲的棚子?!?張?zhí)煲?
《清明時(shí)節(jié)》
二:“ 易良發(fā) 蹲在地下,一面還小聲兒哼著蹦蹦調(diào)?!?侯寶林
《三棒鼓》
:“也有人叫蹦蹦戲,現(xiàn)在叫評劇?!?/div>
分類:
戲曲
曲劇
劇種
評劇
支派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