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邕?。ㄧ邉。 ?span id="bxo3xci" class='label'>拼音:yōng jù
流行于廣西百色一帶以及云南、貴州部分地區(qū)的劇種。清道光、咸豐年間形成于邕州。唱腔和劇目都與祁劇、桂劇相近,并吸收部分粵劇風格。特別注重武打。
《國語辭典》:影調(diào)?。ㄓ罢{(diào)?。 ?span id="gp8qgwg" class='label'>拼音:yǐng diào jù
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帶的劇種。以當?shù)仄び皯虻那徽{(diào)為基礎,吸取了京劇、河北梆子的表演藝術,于西元一九五八年后逐漸形成。
《國語辭典》:中州韻(中州韻)  拼音:zhōng zhōu yùn
近代戲曲韻文所根據(jù)的韻部。大致反映的是元代北方的語音系統(tǒng),由于其分別尖團音最為清晰,故為重視咬字的戲曲念白所廣泛應用。
《漢語大詞典》:西秦腔
古代戲曲劇種名。 明 末 清 初流行于 陜西 、 甘肅 一帶。 清 乾隆 間一度在 北京 盛行。有人認為就是秦腔,或秦腔支派同州梆子。又 廣東 的西秦戲,最早也用此名。伴奏以胡琴為主,月琴副之,不用笙笛。
《漢語大詞典》:五音戲(五音戲)
戲曲劇種。流行于 山東 濟南 、 淄博 一帶,由秧歌、花鼓發(fā)展而成,約有一百多年歷史。最初由五個人演出,故名“五人戲”,后稱“五音戲”。
《漢語大詞典》:錫?。ㄥa?。?/div>
戲曲劇種。流行于 江蘇 南部和 上海 等地。原名“常錫文戲”,由 無錫 灘簧和 常州 灘簧在 清 末合流發(fā)展而成。曲調(diào)柔和清快,富有 江 南水鄉(xiāng)民間音樂的特色。
《國語辭典》:目蓮救母(目蓮救母)  拼音:mù lián jiù mǔ
戲曲劇目。隋唐故事戲。敘述目蓮入地獄中救出母親,為母贖罪的故事。
《國語辭典》:木蘭從軍(木蘭從軍)  拼音:mù lán cóng jūn
戲曲劇目。隋唐故事戲。本為古樂府詩。乃敘述古孝女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累建功跡,歷十二年始歸,眾方知其為女子的故事。后流傳甚廣,漸改編為雜劇、小說。
《國語辭典》:劉全進瓜(劉全進瓜)  拼音:liú quán jìn guā
戲曲劇目。唐代故事戲。敘述唐太宗游地府還魂后,出榜徵求入冥進瓜使者,劉全前往應徵。至地府,閻君致謝,欲使還魂而劉告知其妻自縊之事,后閻王放二人回生。但劉妻尸已壞,乃借太宗妹玉英公主之尸還魂,太宗得知而以妹配劉全。
《國語辭典》:劉唐下書(劉唐下書)  拼音:liú táng xià shū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述晁蓋義聚梁山泊后,感念宋江的恩惠,遂令劉唐帶著酬金及書信至鄆城答謝。劉唐路遇宋江,完成下書任務。
《國語辭典》:麻姑獻壽(麻姑獻壽)  拼音:má gū xiàn shòu
戲曲劇目。內(nèi)容以麻姑獻壽為主題,全劇充滿歡娛熱鬧。
《國語辭典》:羅成叫關(羅成叫關)  拼音:luó chéng jiào guān
戲曲劇目。隋唐故事戲。敘述唐高祖命三子元吉掛帥出征定方,元吉欲剪除世民愛將羅成,故意保薦其出戰(zhàn),勝而無賞,反受棍責,后出城再戰(zhàn),人馬俱困,元吉閉城不納。羅春暗告元吉陰謀,成乃血書交羅春,誓死赴敵,馬陷污泥,中亂箭而死。
《國語辭典》:林沖夜奔  拼音:lín chōng yè bèn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述林沖火燒草料場后,投奔柴進,便帶著柴進的推薦書乘夜奔往梁山。高俅命令徐寧追殺,王倫得到消息,派遣杜遷、宋萬到黃河渡口援助林沖。徐寧追遇林沖,林沖力斗不勝,后幸有杜、宋相助,得以殺退徐寧,而共赴梁山。也稱為《黃河渡》。另,昆劇《夜奔》則只演林沖連夜奔逃事,未有其他角色出現(xiàn)。
《國語辭典》:孟良盜馬(孟良盜馬)  拼音:mèng liáng dào mǎ
戲曲劇目。寫楊延昭抗遼兵,被困檀州,遣孟良赴五臺山請五郎下山解圍。五郎要孟良先至八賢王處借馬,八賢王不肯,孟良乃盜其千里馬,誘八賢王來追,轉(zhuǎn)赴檀州解圍。
《國語辭典》:罵毛延壽(罵毛延壽)  拼音:mà máo yán shòu
戲曲劇目。西漢故事戲。敘述漢朝毛延壽投降匈奴,獻出昭君圖,致使昭君出塞和番,蘇武出使被囚,諸事皆由毛延壽引起,漢元帝痛罵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