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四斗五方
形容旗幟大,有四五斗方。斗方,一尺見方。《三國演義》第十七回:“山背后一彪軍到,門旗開處,只見一隊軍馬,打龍鳳日月旗旛,四斗五方旌幟,金瓜銀斧,黃鉞白旄?!?/div>
《漢語大詞典》:延陵季子
指 春秋 時 吳 公子 季札 。相傳 吳王 壽夢 有四子: 諸樊 (或稱 謁 )、 馀祭 、 馀眛 (一作 夷昧 )、 季札 。 季札 賢, 壽夢 欲廢長立少。 季札 讓不可。 壽夢 卒, 諸樊 立,與 馀祭 、 馀眜 相約,傳弟而不傳子,弟兄迭為君,欲終致國于 季札 。 季札 離國赴 延陵 (一說封于 延陵 ),終身不入 吳 國,故世稱 延陵季子 。事見《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史記·吳太伯世家。禮記·檀弓下:“ 延陵季子 , 吳 之習於禮者也?!币喾Q“ 延陵子 ”。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思慕 延陵子 ,寶劒非所惜?!?晉 陸機 《吳趨行》:“穆穆 延陵子 ,灼灼光諸華?!眳⒁姟?延陵 ”。
《國語辭典》:延陵  拼音:yán líng
1.地名:(1)春秋吳邑,在今江蘇省武進縣地。為季札封地。(2)今陜西省咸陽縣西北,漢成帝的墓地在此。
2.復姓。如南朝宋有延陵蓋。
《漢語大詞典》:閑維(閒維)
亦作“間維”。 指天地之間。古稱天有六間,地有四維,故稱。 三國 魏 阮籍 《東平賦》:“遵閒維而長驅兮,間迷罔于菀風。” 三國 魏 阮籍 《清思賦》:“援間維以相示兮,臨寒門而長辭。”
分類:天地有四
《國語辭典》:滑板運動(滑板運動)  拼音:huá bǎn yùn dòng
一種利用底部裝有四只滑輪的長條形板子,做各種滑行動作的運動。
《國語辭典》:空中霸王  拼音:kōng zhōng bà wáng
一種巨型飛機。有四個發(fā)動機,飛行較速且較安全。
《國語辭典》:四角號碼檢字法(四角號碼檢字法)  拼音:sì jiǎo hào mǎ jiǎn zì fǎ
王云五發(fā)明的檢字法,其取碼原則有四:(1)筆畫分為十種,各以0~9代表之。(2)每字取四角的筆形,依序為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3)字形的上部或下部只有一筆或一復筆時,均作左角,右角為0。(4)由囗、門、斗、行所成的字,下角改取內(nèi)部的筆形,但上下左右有其他筆形時,不在此例。是一種簡單易學,且使用方便的檢字法。
《國語辭典》:八字還沒一撇兒(八字還沒一撇兒)  拼音:bā zì hái méi yī piě ér
比喻事情尚無眉目。此語說法來源有四:一、《續(xù)傳燈錄。卷二九。太平勤禪師法嗣》:「東鄰田舍翁,隨例得一橛。非唯貫聲色,亦乃應時節(jié)。若問是何宗?八字不著丿。」二、《通俗編。數(shù)目》:「朱子〈與劉子澄〉書『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自不領會,卻何外狂走耳?!话矗航裼小喊俗植灰娨黄病恢V,似又因于此語?!谷?、或以為八字連首撇都尚未成筆,那有八字一事(當指婚姻之事)可言。四、亦有以為八字筆畫極簡,連撇筆都未見,正可喻事情連點影兒都沒有。
《國語辭典》:追駟不及(追駟不及)  拼音:zhuī sì bù jí
駟,套有四匹馬的車。追駟不及指話已說出,難再收回。如:「言辭既出,追駟不及,吾人怎能不三思而后言呢?」
《國語辭典》:八答鞋  拼音:bā dā xié
每只有四對耳圈的麻鞋,穿時需用繩子將八只鞋耳相互穿搭。也稱為「多耳麻鞋」。
《國語辭典》:杠牌(杠牌)  拼音:gàng pái
打麻將時,自己有四張一樣的牌,或手中有三張一樣的牌,別人再打出同一張,就可以拿出置于牌面,然后再從最后取一張牌,就稱為「杠牌」??煞譃榘蹈?、明杠兩種。
《國語辭典》:多耳麻鞋  拼音:duō ěr má xié
每只有四對耳圈的麻鞋,穿時需用繩子將八只鞋耳相互穿搭,故稱為「多耳麻鞋」。《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只見一個漢子,……著一雙多耳麻鞋,挑著一個高肩擔兒?!埂端疂G傳》第一五回:「白肉腳襯著多耳麻鞋,綿囊手拿著鱉殼扇子。」也稱為「八搭麻鞋」、「八答麻鞋」、「八答鞋」。
《國語辭典》:炕爐子(炕爐子)  拼音:kàng lú zi
矮小的火爐,下腳裝有四輪,火生著后可由炕洞推入,炕上即能得暖。
《國語辭典》:四喜袋  拼音:sì xǐ dài
一種繡有四只喜鵲的小布口袋,可以放錢等物?!敦撈亻e談》第九回:「四喜袋里別的不打緊,只有一只五卡利的金鋼鉆戒指,要值到一千塊洋錢?!?/div>
《漢語大詞典》:蜚蛭
神話中的一種有四翼的蟲。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不咸 。有 肅慎氏之國 。有蜚蛭,四翼?!?/div>
分類:有四
《國語辭典》:黃門鼓吹(黃門鼓吹)  拼音:huáng mén gǔ chuì
樂曲名。漢時天子宴饗群臣時所奏的音樂,列于宮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