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黑黝  拼音:hēi yǒu
形容膚色或臉面黑亮。如:「農(nóng)夫辛勤地耕作,每當收穫時節(jié)一到,在黑黝的面容上,不時地浮現(xiàn)喜悅的笑容?!埂肚灏揞愨n。服飾類?;浥棥罚骸赋敝輯D女多赤足而著拖鞋,皮色黑黝?!?/div>
《漢語大詞典》:韨佩(韍佩)
蔽膝和佩玉。古代表示身份的一種服飾。后漢書·輿服志下:“古者君臣佩玉,尊卑有度;上有韍,貴賤有殊。佩,所以章德,服之衷也。韍,所以執(zhí)事,禮之共也。故禮有其度,威儀之制, 三代 同之。五霸迭興,戰(zhàn)兵不息,佩非戰(zhàn)器,韍非兵旗,於是解去韍佩,留其係璲,以為章表。”
《漢語大詞典》:被孝
穿著守喪的服飾。《四游記·太子被戲下武當》:“一日又有一蟮精,亦變一女子,滿身被孝,哭哭啼啼,來到祖師禪壇之前,低頭下拜?!?/div>
《國語辭典》:領抹(領抹)  拼音:lǐng mǒ
領巾一類的物品。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諸色雜賣》:「博賣冠梳領抹、頭面衣著、動使銅鐵器、衣箱、磁器之類?!乖V苊堋段淞峙f事。卷二。挑菜》:「上賞則成號真珠、玉柸、金器、北珠、篦環(huán)、珠翠、領抹?!挂沧鳌割I系」、「領戰(zhàn)」。
分類:服飾
《漢語大詞典》:廞飾(廞飾)
陳列的服飾。 唐 杜甫 《唐萬年縣君京兆杜氏墓志》:“其所廞飾,咸遵儉素?!?/div>
分類:陳列服飾
《漢語大詞典》:燕尾衫
古代一種服飾。以背后分叉如燕尾狀而稱。 元 劉永之 《題扇》詩:“烏絲細寫蠶頭篆,白紵新裁燕尾衫?!?/div>
《漢語大詞典》:蟬紫(蟬紫)
(1).花名。文獻通考·四裔九:“ 注輦國 花有白茉莉、散絲、蛇臍、佛桑麗秋、青黃碧婆羅、瑤蓮、蟬紫、水蕉之類?!?br />(2).蟬冠紫綬。古代高官服飾。亦泛指達官顯貴。南齊書·崔祖思傳:“決獄無寃,慶易枝裔,槐袞相襲,蟬紫傳輝。”
《漢語大詞典》:徽物
指區(qū)別等級的標志物,如旌旗、服飾等。 南朝 宋 傅亮 《宋公九錫策文》:“朕聞先王之宰世也,庸勛尊賢,建侯胙土,褒以寵章,崇其徽物,所以協(xié)輔皇家,永隆藩屏。”
《漢語大詞典》:珩黻
佩玉和蔽膝。本為大夫以上者的服飾,后泛指貴官服飾。 明 夏完淳 《陸士衡羈臣》詩:“君王德孔懋,珩黻榮賤軀?!?/div>
《漢語大詞典》:貢服(貢服)
貢獻服飾。語本《漢書·元帝紀》“ 齊 三服官” 顏師古 注引 李斐 曰:“ 齊國 舊有三服之官。春獻冠幘為首服,紈素為冬服.輕綃為夏服?!?宋 宋庠 《蠶說》:“方且規(guī)規(guī)然重商人衣絲之條,罷 齊 官貢服之職?!?/div>
《漢語大詞典》:都縵(都縵)
我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以橫幅布繞腰的一種服飾。梁書·諸夷傳·林邑國:“﹝ 林邑國 ﹞男女皆以橫幅吉貝繞腰以下,謂之干漫,亦曰都縵。”南史·夷貊傳上·林邑國作“都漫”。
《漢語大詞典》:麻帶(麻帶)
麻制的腰帶。古喪禮服飾。禮記·少儀:“葛絰而麻帶。” 孔穎達 疏:“婦女尚質(zhì),所貴在要帶,有除無變,終始是麻,故云麻帶也。”
《漢語大詞典》:馬珂(馬珂)
(1).古服飾。舊唐書·輿服志:“馬珂,一品以下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span id="agexndm" class="book">《宋史·儀衛(wèi)志六》:“馬珂之制,銅面,雕翎鼻拂,攀胷,上綴銅本葉、紅絲拂?!?宋 曾鞏 《上人》詩:“金節(jié)橫光馬珂鬧,瑞鶻宮袍腰玉繞?!?br />(2).拉丁文Mactra的音譯,即蛤蜊。參見“ 蛤蜊 ”。
《國語辭典》:蛤蜊  拼音:gé lí
1.雙殼綱蛤蜊科蛤蜊屬動物的統(tǒng)稱。殼卵圓形或三角形,殼面光滑具同心環(huán)紋,呈黃褐色。斧足發(fā)達,側扁。生活于淺海泥沙中,肉味甚美。也稱為「蛤蚌」、「蛤蠣」。
2.裝在屋檐下接雨的器具。
3.依照圓柱的形狀而制成的木質(zhì)對聯(lián)。也稱為「抱柱對」。
《國語辭典》:披帛  拼音:pī bó
古代女子披在肩上的長條狀飾物。約創(chuàng)始于秦代,以輕軟的縑帛裁制而成,至唐代十分盛行,一般未婚女子皆作為裝飾物?!短綇V記。卷三六三。李哲》:「又以婦人披帛,纏頭數(shù)匝,方結之。」
《國語辭典》:披紅(披紅)  拼音:pī hóng
用紅綢等披在人的身上,以表示尊榮、光彩或喜慶的意思。如:「這件事你辦得好,該給你披紅以示獎勵!」《三國演義》第五四回:「隨行五百軍士,俱披紅掛?,入南徐買辦物件。」
《漢語大詞典》:假兩(假兩)
南朝 齊 末年的一種服飾。南史·齊紀下:“先是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兩’,此又服祅。假非正名也,儲兩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分類:末年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