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朝會(朝會)  拼音:zhāo huì
1.諸侯、群臣或外國使者朝謁國君?!妒酚?。卷三。殷本紀》:「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埂赌鲜贰>矶?。褚裕之傳》:「每朝會,百僚遠國使,莫不延首目送之?!?br />2.中小學校中,清晨集全校學生于大操場,舉行升旗典禮,并由校長訓話,或其他人員報告事務,稱為「朝會」。
《分類字錦》:朝會奉樽(朝會奉樽)
崔骃樽銘:惟歲之元,朝會奉樽;金罍犧象,嘉禮具存。
《國語辭典》:會同(會同)  拼音:huì tóng
1.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或互相聘問等事?!对娊?。小雅。車攻》:「赤芾金舄,會同有繹?!埂墩撜Z。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2.水流的匯集?!稌洝S碡暋罚骸妇藕蛹鹊?,雷夏既澤,灉沮會同。」
3.聯(lián)合、會合。如:「主任已會同有關部門前往出事現(xiàn)場了。」
《漢語大詞典》:嘉好
(1).指朝會。左傳·昭公三十年:“唯嘉好、聘享、三軍之事,於是乎使卿?!?span id="rb7fal7" class="book">《左傳·定公四年》:“若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杜預 注:“謂朝會?!?br />(2).親善友好者。國語·楚語下:“於是乎弭其百苛,殄其讒慝,合其嘉好,結其親暱,億其上下,以申固其姓。” 宋 曾鞏 《祭晁少卿文》:“ 鞏 蚤以孤蒙,與託嘉好,自始迄今,踰二十載,繾綣相與,義厚情親?!?/div>
《漢語大詞典》:庭會(庭會)
猶朝會。謁見天子。后漢書·南匈奴傳:“﹝ 比 ﹞遂內懷猜懼,庭會稀闊?!?/div>
《國語辭典》:明堂  拼音:míng táng
1.古代天子舉行大典的地方?!抖Y記。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南鄉(xiāng)而立。」《文選。曹植。七啟》:「贊典禮于辟雍,講文德于明堂?!挂沧鳌敢硎摇?。
2.打曬糧食的場地、院子。
3.堪輿家稱墓前聚水的地方。
4.墓前的祭臺?!逗鬂h書。卷八一。范冉傳》:「其明堂之奠,干飯寒水,飲食之物,勿有所下。」唐。章懷太子。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謂壙中也?!?/div>
《漢語大詞典》:券臺(券臺)
(1).堪與家術語。指墓前地氣聚合之處。朱子語類卷九七:“今人呼墓地前為明堂,嘗見《伊川集》中書為券臺,不曉所以……后見 唐 人文字,言某朝詔改為券臺?!?br />(2).墓前的祭臺。 宋 陶谷 清異錄·喪葬:“菴墓前甃石若甎表之面,方長,高不登三尺,號曰券臺?!?/div>
《國語辭典》:中庭  拼音:zhōng tíng
1.古代廟堂前階下的正中部分。《禮記。檀弓上》:「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管子。中匡》:「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與言;少進中庭,公不與言?!?br />2.住宅等建筑物中央的露天庭院?!段倪x。宋玉。風賦》:「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帷,經于洞房,乃得為大王之風也。」南朝宋。鮑照 梅花落詩:「中庭雜樹多,偏為梅咨嗟。」
《國語辭典》:華屋(華屋)  拼音:huá wū
華美的房屋。《史記。卷一二六?;鼈?。優(yōu)孟傳》:「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宋。蘇軾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詞:「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div>
《國語辭典》:早朝  拼音:zǎo cháo
1.早晨?!稌?。召誥》漢??装矅?。傳:「三月五日召公早朝至于洛邑,相卜所居?!埂段倪x。任昉。奏彈曹景宗》:「早朝永嘆,載懷矜惻,致茲虧喪,何所逃罪?!?br />2.朝廷中的晨間朝會?!段倪x。任昉。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三首之二》:「雖一日萬機,早朝晏罷,聽覽之暇,三馀靡失。」唐。李商隱 為有詩:「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國語辭典》:充庭  拼音:chōng tíng
1.古代朝會時,陳皇帝車駕儀仗于殿庭,稱為「充庭」?!端螘>硪话?。禮志五》:「舊有充庭之制,臨軒大會,陳乘輿車輦旌鼓于殿庭?!?br />2.充滿庭院?!段倪x。何晏。景福殿賦》:「蕓若充庭,槐楓被宸?!?br />3.充滿朝廷?!稌x書。卷二二。樂志上》:「嘉會置酒,嘉賓充庭?!埂段倪x。張衡。東京賦》:「龍輅充庭,云旗拂霓?!?/div>
《國語辭典》:會朝(會朝)  拼音:huì cháo
1.諸侯、群臣朝見盟主或天子?!蹲髠?。昭公十六年》:「會朝之不敬,使命之不聽。」
2.在朝廷相會?!肚f子。外物》:「君曰:『漁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會朝。』」
《漢語大詞典》:螭坳
宮殿螭階前坳處。朝會時為殿下值班史官所站的地方。 宋 司馬光 《奉和始平公喜聞昌言修注》:“曉提麟筆依華蓋,日就螭坳記圣言?!?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四:“書題鳳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學士榮?!?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新舊唐書一·二書不分優(yōu)劣:“ 吳兢 、 韋述 、 令狐峘 皆金閨上彥,操筆 石渠 ; 劉昫 等因三人舊文為書,郎舍相踵,既出螭坳親見,又遇 劉司從 之博洽,乃克成書。”參見“ 螭堦 ”、“ 螭首 ”。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
《國語辭典》:時會(時會)  拼音:shí huì
1.無常期的會見?!吨芏Y。秋官。大行人》:「時會以發(fā)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br />2.時運?!段倪x。班彪。北征賦》:「故時會之變化兮,非天命之靡常。」
《漢語大詞典》:登歌
亦作“ 登哥 ”。亦作“ 登謌 ”。
(1).升堂奏歌。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樂師登堂而歌。周禮·春官·大師:“大祭祀,帥瞽登歌,令奏擊拊。”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登歌,歌者在堂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樂志一》:“ 晉氏 以來,登哥誦美,諸室繼作?!?宋 梅堯臣 《凌霄花賦》:“或製裳於騷客,或登歌於樂章。”宋史·樂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龜》《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會登歌首奏之。”
(2).指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樂師登堂所奏的歌。 漢 荀悅 《漢紀·惠帝紀》:“乾豆上,奏登歌。”后漢書·章帝紀:“作登歌,正予樂,博貫六藝,不捨晝夜。”宋書·樂志一:“皇帝初登壇,奏登哥?!?br />(3).泛指歌詞。 宋 王禹偁 《皇帝親試貢士歌》:“應制非才但淚垂,強作登謌謌 舜 禹 ?!?br />(4).猶歌頌。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亙古通今,明鮮晦多。千齡一見,書史登歌?!?br />(5).古代舉行祭典、大朝會時所用的樂器。舊唐書·音樂志二:“登歌二架,登於堂上兩楹之前?!?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一》:“大樂署舊制,宮縣三十六虡設於庭,登歌兩架設於殿上?!?span id="hyydpjr"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元英宗至治二年》:“至是廟工未畢,妨陳宮縣,止用登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