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合肥
借指 清 代 李鴻章 。 李 為 安徽 合肥 人,故稱。 嚴復 《原強》:“ 合肥 謂‘以 北洋 一隅之力御 倭 人全國之師’,非過語也?!?汪大燮 《致汪康年詒年書》:“十八, 楊 即以彈 蕓閣 就正 合肥 。 合肥 將行有言,若輩與我過不去,我歸,看他們尚做得成官否?”
《國語辭典》:淮軍(淮軍)  拼音:huái jūn
咸豐三年(西元1853)李鴻章受命回安徽合肥辦團練,因合肥位于江淮之間,因此稱「淮軍」,參與平定太平天國,對滿清中興有功。
《國語辭典》:廣方言館(廣方言館)  拼音:guǎng fāng yán guǎn
清同治初年,蘇州巡撫李鴻章于上海設立廣方言館,招學生四十人,延聘中西教習,分教外國語、經(jīng)學、史學、算學、詞章等科,以培養(yǎng)翻譯書籍的人才為宗旨。
《國語辭典》:江南機器制造局(江南機器制造局)  拼音:jiāng nán jī qì zhì zào jú
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由曾國藩、李鴻章等在上海所創(chuàng)設的機構。專門制造新式船炮,并附設翻譯館,翻譯西書。
《國語辭典》:盛宣懷(盛宣懷)  拼音:shèng xuān huái
人名。(西元1845~1916)字杏孫,清江蘇武進人。清末,輔佐李鴻章創(chuàng)辦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煤礦、漢冶萍煤鐵礦等事業(yè)。累官至郵傳部尚書,宣統(tǒng)三年主張鐵路國有,發(fā)生四川保路慘案,為武昌起義的導火線。民國成立后退居上海,仍經(jīng)營實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