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526,分502頁顯示  上一頁  30  31  32  33  34  36  37  38  3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春夜宴桃李園序
艷如桃李
桃李滿門
桃李爭輝
李紈
比張比李
凡桃俗李
李三娘
李叔同
李斯特
李娃傳
李小龍
李秀成
李漁叔
李政道
《國語辭典》:春夜宴桃李園序(春夜宴桃李園序)  拼音:chūn yè yàn táo lǐ yuán xù
文章名。唐李白在一個春夜,和其他幾個從弟于桃李盛開的園子里飲酒賦詩,感嘆光陰飛逝,浮生若夢,應及時行樂,而作此序文。
《國語辭典》:艷如桃李(艷如桃李)  拼音:yàn rú táo lǐ
形容容貌的嬌艷美麗?!读凝S志異。卷二。俠女》:「為人不言亦不笑,艷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
《國語辭典》:桃李滿門(桃李滿門)  拼音:táo lǐ mǎn mén
桃李,指學生。參見「桃李」條。桃李滿門指學生眾多。如:「他在教育界服務了二十多年,如今已桃李滿門了?!?/div>
《國語辭典》:桃李爭輝(桃李爭輝)  拼音:táo lǐ zhēng huī
形容春天明媚美麗?!豆卤驹麟s劇。東籬賞菊。第三折》:「花也,則為你不與那繁花爭媚,花也,則為你不同他桃李爭輝?!挂沧鳌柑依顮庡?。
《國語辭典》:李紈(李紈)  拼音:lǐ wán
清曹雪芹所著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字宮裁,別號稻香老農(nóng)。原籍金陵,嫁與早夭的賈珠為妻。青春守寡,默默撫養(yǎng)賈蘭長大成人。其性格樸實厚道,凡事不斤斤計較,頗受眾人敬重,與王熙鳳的潑辣精干形成對比。
《國語辭典》:比張比李(比張比李)  拼音:bǐ zhāng bǐ lǐ
多方指責、挑剔。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一折:「豫讓,你不替我展江山奪社稷,到來比張比李的說我!」
《國語辭典》:凡桃俗李  拼音:fán táo sú lǐ
比喻庸俗。如:「他看起來就是一個凡桃俗李的人。」
分類:庸俗
《國語辭典》:李三娘  拼音:lǐ sān niáng
戲曲劇目。五代故事戲。敘劉智遠往邠州投軍,其妻李三娘遭兄嫂逼迫改嫁,不從,逼使推磨汲水,飽受折磨。三娘于磨房產(chǎn)子,命名咬臍郎。嫂奪其子投河中,為竇老所救,護送邠州。后劉智遠以軍功為節(jié)度使,終于一家團圓。也稱為《咬臍郎》、《五龍祚》。
《國語辭典》:李叔同  拼音:lǐ shú tóng
人名。(西元1880~1942)原名文濤,字惜霜,號叔同,浙江平湖人。話劇活動家、藝術(shù)教育家。擅長書畫篆刻,工詩詞。常選取日本和西洋曲調(diào)填詞,少數(shù)由自己作曲,代表作有〈送別〉、〈西湖〉、〈春游〉、〈早秋〉等。民國七年(西元1918)于杭州跑虎寺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此后專研戒律,成為一代高僧。著有《弘一大師律學遺著》、《李叔同歌曲集》等。
《國語辭典》:李斯特  拼音:lǐ sī tè
Franz Liszt
人名。(西元1811~1886)匈牙利鋼琴演奏家、作曲家。九歲公開舉行演奏會,有天才少年之稱。后從多位名師學習,又旅行各地演奏,備言歡迎,被譽為「鋼琴大王」。作品有〈塔索〉、〈神曲〉等管弦樂曲,以及〈愛之夢〉、〈匈牙利狂想曲〉等鋼琴獨奏曲。
《國語辭典》:李娃傳(李娃傳)  拼音:lǐ wá zhuàn
唐代傳奇小說。唐白行簡撰。敘述滎陽公子鄭生與名妓李娃相戀,幾為父鞭死,后流落街頭,受李娃救治鼓勵,終于功成名就,結(jié)為夫婦。為唐代傳奇中的佳作。
《國語辭典》:李小龍(李小龍)  拼音:lǐ xiǎo lóng
人名。(西元1940~1973)華裔美籍男演員,生于美國舊金山。父親李海泉為粵劇四大名丑之一。李小龍是第一位憑藉電影,使中國武術(shù)揚威世界的人。曾拜葉問修為師,修習國術(shù)。后自創(chuàng)截拳道,并開館授徒。在香港拍攝了《精武門》、《唐山大兄》、《猛龍過江》、《死亡游戲》四部功夫片。上映后,風靡全球,掀起中國功夫熱。
《國語辭典》:李秀成  拼音:lǐ xiù chéng
人名。(西元1823~1864)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名將。驍勇善戰(zhàn),先后攻打常州、蘇州、嘉興等地,大破清軍江南營,封忠王。后為曾國荃所擒殺。
《國語辭典》:李漁叔(李漁叔)  拼音:lǐ yú shú
人名。(西元1905~1972)原名明志,以字行,晚號墨堂,湖南湘潭人,日本明治大學畢業(yè),曾任臺灣師范大學、文化大學教授。精詩書,擅畫梅。著有《花延年室詩》、《魚千里齋隨筆》、《風簾客話》、《墨辯新注》、《三臺詩傳》等。
《國語辭典》:李政道  拼音:lǐ zhèng dào
人名。(西元1926~)上海市人,我國杰出物理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加州大學物理學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與楊振寧一起提出宇稱不守恒,于西元一九五七年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為中央研究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