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526,分502頁顯示  上一頁  68  69  70  71  72  74  75  76  77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李孝恭( 河間郡王 元 )
李元則( 荊王 思 )
李君政
李?。?span id="ya32wki" class='charType'> 蜀王、吳王 郁林王 )
李元景( 荊王、趙王、沉黎王 )
李高遷( 江夏郡公 )
李道彥
李道裕
李懷琳(別稱 法琳弟子 )
李君武
李桐客
李行廉
李延壽
李知本
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591—640 【介紹】: 唐宗室。高祖從父兄子,襄武王李琛弟。少沉敏,有識量。拜信州總管,進(jìn)爵為王。破蕭銑,擒輔公祏,拜荊州大總管、揚州大都督。聲名盛隆,功勛著,封河間郡王,遷禮部尚書。性豪奢,重游宴,然寬恕退讓,無驕矜自伐之色。暴卒,謚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1 【介紹】: 唐宗室。高祖第十二子。字彝。初封荊王,后改彭王。歷任遂州都督、澧州刺史等。初尚奢侈,后折節(jié)勵行,頗著聲譽。卒謚思。
李君政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六
君政。貞觀七年行宋州參軍武縣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3 【介紹】: 唐宗室。太宗第三子。始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以年幼不之官。又徙封吳王,累授安州都督。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善騎射,兼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高宗永徽四年,房遺愛謀反,遂因事誅恪。追謚郁林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3 【介紹】: 唐宗室。高祖第六子。初封趙王,后改荊王。歷任安州都督、雍州牧、右驍衛(wèi)大將軍、荊州都督、鄜州刺史等職。高宗即位,進(jìn)位司徒。后坐與房遺愛謀反賜死。
全唐文·卷九十九
元景。高祖第六子。武德三年封趙王。八年授安州都督。貞觀初歷雍州牧右驍衛(wèi)大將軍。十年徙封荊。授荊州都督。轉(zhuǎn)鄜州刺史。永徽初進(jìn)位司徒。坐與房遺愛謀反賜死。國除。后追封沉黎王。神龍初追復(fù)爵土。
李高遷 朝代:初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54 【介紹】: 唐岐州岐山人。佐高祖擒高君雅、王威等,授右三統(tǒng)軍,累遷左武衛(wèi)大將軍,封江夏郡公。突厥寇馬邑,詔高遷助守,斬關(guān)宵遁,所將皆沒,除名徙邊。后以功拜陵州刺史。卒贈梁州都督。
李道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宗室。李神通子。幼孝謹(jǐn),父逃難被疾于山谷,道彥著敝衣為乞丐,采野實供父。父喪,廬于墓側(cè),躬植松柏,容貌哀毀,太宗聞而嘉嘆。貞觀初拜岷州都督。李靖擊吐谷渾,道彥為赤水道行軍總管,與諸羌戰(zhàn),不利。詔減死徙邊。后起為涼州都督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涇陽人。李大亮從子。太宗貞觀末為將作匠,終大理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南洛陽人。太宗貞觀間待詔文林館。信佛,自稱為法琳弟子。善書,好依托古人,所作《大急就》冒稱王書,《絕交書》稱出嵇康,皆能近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ねw郡(今河北趙縣)。唐初任蔚州司馬。事跡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皎然《詩式》卷三存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唐詩續(xù)補遺
君武,趙郡人,唐初蔚州司馬。詩一首。(《全唐詩》無李君武詩)
李桐客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冀州衡水人。初仕隋,為門下錄事,煬帝謀徙都丹陽,獨言不可。后歸唐,為秦王府法曹參軍。貞觀初累遷通、巴二州刺史,百姓呼為慈父。卒于家。
李行廉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太宗貞觀中,官尚書左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隴西人,世居桐州。累補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xué)士,尋轉(zhuǎn)御史臺主簿,兼直國史。嘗受詔與人同修《五代史志》,預(yù)撰《晉書》,并撰《太宗政典》,刪補《南史》、《北史》。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
延壽世居相州。貞觀中累補太子典膳丞崇賢館學(xué)士。轉(zhuǎn)御史臺主簿兼直國史。遷符璽郎卒。
李知本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趙州元氏人。后魏洛州刺史李靈六世孫。頗涉經(jīng)史,事親至孝。太宗貞觀初為夏津令。
李? 朝代:唐初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艸岳}”,誤。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初名臣李百藥五世孫。曾為縉云令。約為代宗、德宗時人。事跡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独ㄉn金石志補遺》卷一收其詩1首,《全唐詩外編》據(jù)之收入,《全唐詩》誤以此詩為李陽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