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宋無為人,字次公,自號無為子。仁宗嘉祐四年進士。神宗元豐中官太常,凡禮樂之事皆預(yù)討論。與范鎮(zhèn)議樂有異,多攻之。哲宗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有《無為集》、《樂記》。全宋詩
楊杰,字次公,自號無為子,無為軍(州治今安徽無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進士。神宗元豐中官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著有文集二十馀卷,《樂記》五卷,已佚。高宗紹興十三年(一一四三)知無為軍趙士?編次其詩文為《無為集》十五卷,其有關(guān)釋老二家詩文另編別集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七)。今別集已散失?!?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三》有傳?!罱茉?,以宋趙士?無為軍刻《無為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五卷)為底本。校以《兩宋名賢小集》所收《無為子小集》(簡稱小集本),《宋百家詩存》所收《無為集》,及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民國李之鼎校《宋人集》本(簡稱李校)?!?a target='_blank'>兩宋名賢小集》中多有底本未收詩,今與新輯得之集外詩,合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一六三八
楊杰,字次公,無為(今安徽無為)人,號無為子。少有名于時,嘉祐四年舉進士。熙寧五年為禮院檢詳文字。元豐中,官太常者六七任,一時禮樂之事皆預(yù)討論。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六年,為徐王府侍講。卒,年七十。有《無為集》十五卷(存)、《別集》十卷?!稑酚洝肺寰?。見趙士?《無為集序》(《無為集》卷首),《宋史》卷四四三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27—1088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字元素,號無為子。仁宗皇祐五年進士。歷開封府推官,知興元府,皆有治聲。神宗立,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誥、知諫院。與宰相曾公亮忤,改兼侍讀,繪以“諫官不得其言則去”,不拜。后擢翰林學(xué)士,為御史中丞。免役法行,繪陳十害,忤王安石,罷知亳州。哲宗元祐初,以天章閣待制知杭州,卒于任。有《群經(jīng)索蘊》、《無為編》、《西垣集》等。全宋詩
楊繪(一○二七~一○八八),字元素,綿竹(今屬四川)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通判荊南府,遷開封府推官,知眉州,徙興元府。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誥、知諫院。熙寧四年(一○七一),擢翰林學(xué)士、御史中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出知亳州,歷應(yīng)天府、杭州,再為翰林學(xué)士。貶荊南節(jié)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舉太平觀,起知興國軍。哲宗即位,復(fù)天章閣待制,再知杭州。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二。事見《范太史集》卷三九《天章閣待制楊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二二有傳。今錄詩十首。全宋文·卷一五六二
楊繪(一〇二七——一〇八八),字元素,號無為子,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少奇警,登進士上第,通判荊南。敏于吏事。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誥、知諫院。以言事罷,未旬月復(fù)知諫院,擢翰林學(xué)士,為御史中丞。王安石執(zhí)政,政見牴牾,又屢言事,罷為侍讀學(xué)士、知亳州,歷應(yīng)天府、杭州,再為翰林學(xué)士。貶荊南節(jié)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舉太平觀。元祐初,復(fù)天章閣待制,再知杭州。卒,年六十二。為文立就,有文集八十卷,今佚。今存《時賢本事曲子集》?!?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二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章安人,字公濟。仁宗慶歷六年進士。為密、和二州推官。詩為歐陽修所稱。蘇軾知杭州,蟠通判州事,與軾唱酬甚多。歷知壽州卒。平生為詩數(shù)千篇,號《章安集》。全宋詩
楊蟠,字公濟,章安(今浙江臨海東南)人,一作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輿地紀勝》卷四三《淮南東路·高郵軍》),又作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明嘉靖《建寧府志》卷一八)。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嘉定赤城志》卷三三),為密、和二州推官。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蘇軾知杭州時,蟠為通判。以知壽州卒。平生為詩數(shù)千篇,有《章安集》,已佚。《宋史》卷四四二有傳?!铙丛姡杜_州叢書》輯有《章安集》一卷,疏漏較多。今據(jù)《鐔津文集》、《會稽掇英總集》等書所錄,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一○四五
楊蟠,字公濟,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自號浩然居士。慶歷六年舉進士,曾為密、和二州推官。歐陽修稱其詩。熙寧中官光祿寺丞,提舉陜西常平。五年,改太子中允、永興等路轉(zhuǎn)運判官。元豐中為太常博士。元祐中蘇軾知杭州,蟠為通判,頗多唱和。遷知高郵軍。紹圣中知溫州。后知壽州,卒。平生為詩數(shù)千篇,有《章安集》傳世。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六、二四○、二四九、三二七,《宋史》卷四四二本傳、卷一八五《食貨》下七、卷四五六《仰忻傳》,《止齋集》卷四二,《赤城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生卒】:1053—1135 【介紹】: 宋南劍州將樂人,字中立,號龜山。神宗熙寧九年進士。調(diào)官不赴。先后師事程顥、程頤,杜門不仕十年。歷知瀏陽、余杭、蕭山,改荊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堅論嚴為守備,除右諫議大夫;又反對割三鎮(zhèn)以乞和,兼國子監(jiān)祭酒。指斥蔡京蠹國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學(xué)。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致仕,專事著述講學(xué)。卒謚文靖。與游酢、呂大臨、謝良佐號為程門四先生,又與羅從彥、李侗等同列南劍三先生。其學(xué)術(shù)后被奉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龜山先生語錄》、《龜山集》。全宋詩
楊時(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學(xué)者稱龜山先生,南劍州將樂(今屬福建)人。神宗熙寧九年(一○七六)進士,調(diào)官不赴,先后從程顥、程頤學(xué),世傳有“程門立雪”之佳話。年四十后始出,歷知瀏陽、馀杭、蕭山縣,張舜民薦為荊州教授?;兆谛椭?,召為秘書郎,未幾除邇英殿說書。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又兼國子祭酒,力排和議。乞致仕,提舉崇福宮。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讀,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致仕。著書講學(xué),東南學(xué)者推為程氏正宗。紹興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龜山集》。事見清毛念特《宋儒龜山楊先生年譜》,《宋史》卷四二八有傳。楊時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龜山集》為底本。校以清順治八年楊令聞雪香齋刊本(簡稱順治本),光緒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簡稱光緒本)等。光緒本多出底本詩八首,今又從《嚴陵集》等書中輯得集外詩,合并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六七五
楊時(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世稱龜山先生,南劍州將樂(今福建將樂)人。熙寧九年中進士第,調(diào)官不赴,師事程顥、程頤,杜門不仕者十年。久之,歷知瀏陽、馀杭、蕭山三縣,為荊州教授,召為秘書郎,遷著作郎。除邇英殿說書,拜右諫議大夫兼侍講,兼國子祭酒。乞致仕,除徽猷閣待制、提舉嵩山崇福宮。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復(fù)兼侍講。連章丐外,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已而告老,以本官致仕,優(yōu)游林泉,以著書講學(xué)為事。紹興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著有《三經(jīng)義辨》、《論語解》、《經(jīng)說》、《語錄》(存)、《二程粹言》(存)、《龜山集》(存)等,東南學(xué)者推為「程氏正宗」。見胡安國《龜山先生墓志銘》(《龜山集》卷首),《宋史》卷四二八本傳,《直齋書錄解題》。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成都郫縣人,字佑父,號回光。幼嘗作歌行數(shù)十篇,為時人驚嘆。神宗元豐間進士。攝邛州學(xué)官?;兆跁r上書言事,后入元祐黨籍。有文集。全宋詩
楊天惠,字佑父,自號回光居士,郫縣(今屬四川)人。神宗元豐進士。曾知彰明縣。哲宗元符年間應(yīng)詔上書,后入崇寧黨籍(《輿地紀勝》卷一五四)。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為權(quán)彭山丞。今錄詩七首。全宋文·卷二五三一
楊天惠,字祐父,自號回光居士,梓潼(今四川梓潼)人,徙于郫。幼警敏,登元豐進士第,以儒學(xué)稱。攝邛州學(xué)官,元符二年補彰明縣令。元符末應(yīng)詔上書,入崇寧黨籍。著有《三國人物論》三卷、文集六十卷。見所作《彰明遺事》,以及《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八之三,《宋史·藝文志》二、七,費著《楊氏族譜》(《全蜀藝文志》卷五四)。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潭州湘潭人,字元宏,號玉峰。楊訓(xùn)子?;兆谡烷g進士。歷福建提舉常平司主管,丞相趙鼎嘗薦其才。有勸其往見秦檜者,公度謝絕。嘗攝潭州事,會軍兵謀亂,立誅首惡數(shù)十人,事得平。有《玉峰集》。
人物簡介
【生卒】:1096—1164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文卿,號南溪。以孝聞。高宗紹興間歲饑,為親負米百里外,遇盜欲殺奪之,因言事二親而得釋。喜購書,積至數(shù)千卷。
人物簡介
【生卒】:1097—1169 【介紹】: 楊一作揚。宋臨江清江人,字補之。一說名補之,字無咎。自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紫陽居士。寓居洪州南昌。高宗朝累征不起。繪畫擅墨梅,變水墨點瓣為白描圈線,顯梅之清疏淡雅。水墨人物師法李公麟。書學(xué)歐陽詢,筆勢勁利。今存《逃禪詞》,風(fēng)格婉麗。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71 【介紹】: 宋臨江軍清江人,字補之,一作名補之,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善書畫,所畫水墨人物學(xué)李伯時,尤善作墨梅。亦工詞,有《逃禪詞》。高宗時,以不直秦檜所為,累征不起。全宋詩
揚無咎(一○九七~一一七一),字補之,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清江(今江西樟樹西南)人。晚寓南昌。高宗朝累徵不起。善畫梅,有透梅肝膽入梅心之譽。孝宗乾道七年卒,年七十五(《全宋詞》冊二)。有《逃禪詞》一卷傳世。事見《皇宋書錄》卷下、《圖繪寶鑒》卷四、《書史會要》卷六。詞學(xué)圖錄
楊無咎(1097-1171) 字補之,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自稱為草玄(揚雄)后裔,故其書姓從"扌"不從"木"。清江(今屬江西)人。恥于依附秦檜,屢被徵召而不就。向子諲晚年居新淦(今江西新干)薌林,二人常詩酒唱和。精書畫,所作墨梅深受珍視,傳世作品有乾道元年(1165)作《四梅圖》卷及《雪梅圖》卷,《雪梅圖》卷首有揚補之自用印三方,卷末有海野老農(nóng)曾覿題詩并識。有《逃禪詞》,收入《宋六十名家詞》。全宋文·卷四一四九
楊補之(一○九七——一一七一),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號清夷長者,洪州南昌(今江西南昌)人。以詩薦于朝,試禮部不偶,不復(fù)事舉子業(yè)。高宗朝以不直秦檜,累徵不起。工書畫,字得歐虞筆法,善作墨梅,進于皇帝,上笑曰「村梅也」,因自名「村梅」。有詞集《逃禪詞》。見《圖繪寶鑒》卷四,隆慶《臨江府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楊輔世(一一二一~一一七○),字昌英,號達齋,吉水(今屬江西)人。萬里族叔。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為永和主簿,知沅州麻陽縣。卒,年五十。有文集,已佚。事見《誠齋集》卷七九《達齋先生文集序》。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生卒】:1127—1206 【介紹】: 宋吉州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diào)零陵丞。張浚勉以正心誠意之學(xué),遂名其書房“誠齋”。孝宗初知奉新縣,以薦為國子監(jiān)博士。歷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進太子侍讀。淳熙十四年以反對呂頤浩配享廟祀,出知筠州。光宗立,召為秘書監(jiān),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寧宗嗣位,乞致仕。后屢召不起。性剛直,不附韓侂胄。立主恢復(fù)之計。工詩,自成誠齋體,與尤袤、范成大、陸游號稱南宋四大家。有《誠齋集》。全宋詩
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調(diào)贛州司戶參軍。歷永州零陵丞、知隆興府奉新縣。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召為國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國子博士告詞》注),遷太常博士、將作少監(jiān)。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同上書《廣東提舉告詞》注),尋除本路提點刑獄。召為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應(yīng)詔上書,擢東宮侍讀。十四年,遷秘書少監(jiān)(同上書《秘書少監(jiān)告詞》注)。十五年,因上疏駁洪邁太廟高宗室配饗議,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jiān)。紹熙元年(一一九○),兼實錄院檢討官,會孝宗日歷成,宰臣令他人為序,遂以失職丐去,出為江東轉(zhuǎn)運副使,權(quán)總領(lǐng)淮西江東軍馬錢糧。因論江南行鐵錢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贛州,未赴。寧宗即位,屢召屢辭。慶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書《通議大夫?qū)毼拈w待制致仕告詞》注)。開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節(jié)(《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有《誠齋集》、《易傳》等傳世。事見其子長孺撰墓志(清乾隆刊《楊文節(jié)公文集》卷末附)?!?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三三有傳?!钊f里詩四十二卷辭操一卷,以宋端平間刊本(原書藏日本東京宮內(nèi)廳書陵部)為底本。校以宋淳熙、紹熙間遞刻之《誠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荊溪集十卷西歸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續(xù)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簡稱宋遞刻本,藏北京圖書館,原該共六十三卷,今殘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誠齋集》(簡稱四庫本)。參校明末毛氏汲古閣鈔本《誠齋集》(簡稱汲古閣本,今藏上海圖書館)、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楊氏帶經(jīng)軒刊《楊文節(jié)公詩集》(簡稱楊本)。另從諸書輯得之集外詩,編為第四十四卷。詞學(xué)圖錄
楊萬里(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詩與陸游、范成大、尤袤齊名,有《誠齋集》,詞附其中。全宋文·卷五二八五
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中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第,為贛州司戶,調(diào)永州○陵丞,知隆興府奉新縣。時相交薦之,召為國子博士。遷太常博士,尋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轉(zhuǎn)將作少監(jiān)。出知漳州,改常州。尋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就除提點刑獄,以憂去。免喪,召為尚左郎官,孝宗親擢為東宮侍讀。累遷左司郎中,秘書少監(jiān),以直秘閣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出為江東運副,忤宰相意,改知贛州,不赴,遂乞祠。除秘閣修撰、提舉萬壽宮,自是不復(fù)出。寧宗時進寶文閣待制致仕。開禧二年卒,年八十(《宋史》本傳作「八十三」,誤),謚文節(jié)。萬里早年受學(xué)于張浚,工詩,為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易傳》二十卷(存)、《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存)等。見《宋史》卷四三三本傳,清鄒樹榮編《楊文節(jié)公年譜》。
人物簡介
【介紹】: 宋隆興豐城人,字休文,號勿齋。江西閤皂山道士。理宗淳祐中敕賜高士、右街鑒儀,主管教門公事。有《勿齋集》。全宋詩
楊至質(zhì),字休文,號勿齋,豐城(今屬江西)人。道士。理宗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真德秀為題《勿齋記》(《西山文集》卷二六)。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七九五三
楊至質(zhì),字休文,號勿齋,豐城(今江西豐城)人。江西閣皂山道士。淳祐中,敕賜高士、右街監(jiān)儀、主管教門公事。著有《勿齋先生文集》二卷(存)、《竹宮表制》一卷。見真德秀《勿齋記》(《西山文集》卷二六),劉克莊《云泉精舍記》(《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八八),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卷上,《宋詩紀事》卷九○。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汀州人,字子真,號淡軒老叟。孝宗隆興元年進士。調(diào)弋陽尉。嘗往崇安請教朱熹。趙汝愚帥蜀,辟機宜文字。光宗紹熙末除編修官,未幾坐慶元黨禁罷。黨禁解,終廣西提刑。卒年七十八。有《寒泉語錄》。全宋詩
楊方(約一一三三~一二一○),字子直,號淡軒老叟,長?。ń駥俑=ǎ┤?。從朱熹學(xué)。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士,為清遠簿。淳熙八年(一一八一),由武寧丞攝知靖安。趙汝愚帥蜀,辟為主管機宜文字。召為宗正簿,遷著作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吉州,遷知建昌軍。入偽學(xué)黨,罷。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撫州,未數(shù)月奉祠。嘉定初,召為考功郎,尋罷。閱二年,起提點廣西刑獄,行至象州病卒,年七十八。事見《永樂大典》卷七八九四引《臨汀志》,《宋史翼》卷二一有傳。今錄詩十首。全宋文·卷五七一六
楊方,字子直,號淡軒老叟,汀州長?。ń窀=ㄩL?。┤恕5锹∨d元年進士,調(diào)弋陽尉。趙汝愚帥蜀,辟機宜文字。紹熙末除編修官。坐趙汝愚、朱熹黨罷。黨禁解,終廣西提刑。卒年七十八。有《寒泉語錄》。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慶元黨禁》,《宋元學(xué)案》卷六九,《宋詩紀事》卷五三,《宋元學(xué)案補遺》卷六九,《宋史翼》卷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