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234—1299 【介紹】: 元兗州人,字武子,號辛泉。弱冠為郡諸生。世祖中統(tǒng)末,補濟州教授,召為太史院校書郎。至元末,累拜監(jiān)察御史。成宗即位,疏上時務(wù)二十一事,帝嘉納之,升秘書少監(jiān),預(yù)修《大一統(tǒng)志》。秩滿歸里,以資業(yè)悉讓弟楷,鄉(xiāng)里稱焉?;笧槿藢捄?,事親篤孝,博覽群籍,尤精篆籀之學(xué)。有《六書統(tǒng)》、《六書溯源》、《書學(xué)正韻》。
人物簡介
【介紹】: 宋眉州彭山人,字時發(fā),號見山。理宗淳祐七年以胄試第一入太學(xué),升內(nèi)舍。嘗率同舍叩閽極言時事。寶祐元年登進士第。調(diào)復(fù)州教授,歷通判臺、揚二州,累遷秘書少監(jiān)兼崇政殿說書,進權(quán)工部侍郎兼給事中,尋兼國子祭酒。丐祠,以集英殿修撰知泉州。有《見山文集》。
人物簡介
湯道亨,人稱清音子,自號赤腳道人。宋末構(gòu)庵延游方道士。終年八十一。事見明正德《松江府志》卷三一。槜李詩系·卷三十
道亨,號清音子,自稱赤腳道人。宋季,引一猱云自金陵來,處茅椒于秀州城北。猱大如人,能主給使。亨夜坐,時頂中出光照耀一室。邦人推異,爭飯之。豐薄不謝,第言分定。人益異之。施與日多,因搆庵以居,名太古。延佇四方云水之客。久之,有軍士戲烹其猴食之。亨即嗟嘆。與所親訣,作偈而逝。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清音子。不知何許人。自言。姓楊名道亨。宋末。引一猱自金陵來淞。處茅椒于府城北。猱大如人。能主給使。清音子夜坐有光。淞人爭飯之。豐薄不謝。第言分定云。由是人益異之。施與日多。因搆庵以居。名曰大古。以延佇四方云水之客。嘗赤腳行市中。乞齋糧供眾。復(fù)自號赤腳道人。久之。有軍士戲烹其猱食之。清音子嗟嘆。即與眾訣別。手書一偈云。八十一年饒舌。終日化緣不歇。重陽時節(jié)歸家。一路清風(fēng)明月。遂趺疊而化。
人物簡介
【介紹】: 元吉安太和人,字賢可。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贛州路會昌州判官。教民穿井以飲,筑瓦屋代茅舍,民始免于疾癘火災(zāi)。豪民十人,號十虎,干政害民,悉捕置之法。創(chuàng)學(xué)禮士,文教大興。調(diào)永新州判官,升撫州路總管府推官,轉(zhuǎn)湖州路歸安縣尹,皆有惠政。以翰林待制致仕。卒年七十四。維基
楊景行,字賢可,元朝吉安太和州(今江西泰和縣)人。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登進士第,為贛州路會昌州判官。他教百姓鑿井作為飲水,燒制陶瓦作屋取代茅舍,當?shù)匕傩彰庥诩舶O火災(zāi)。有豪民十人,號稱十虎,干政害民,他全都捉拿法辦。創(chuàng)學(xué)禮士,文教大興。調(diào)為永新州判官,轉(zhuǎn)任撫州路宜黃縣尹,平反冤獄數(shù)十件。升為撫州路總管府推官,揭發(fā)隱藏罪行。擔(dān)任湖州路歸安縣尹,清理荒田賦稅。以翰林待制、朝列大夫致仕。七十四歲去世。
人物簡介
【生卒】:1285—1361 【介紹】: 元杭州人,字元誠。文宗天歷間擢中瑞司典簿,改廣州路清遠縣尹,以廉慎,超授太史院判官。累遷建德路總管。至郡,視之如家,民亦視之如父母。升浙東道都元帥。有《山居新話》。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元誠,錢唐人。以篆學(xué)召見累官建德總管晚號山居道人
人物簡介
師名悟光。字公實。姓楊氏。號雪窗。成都之新都人。以三昧力入智慧海。初說法于白馬寺。已而住育王天童。四會說法。虞文清公贊。謂佛果一枝。鳳毛麟角。洪武十四年記。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悟光,字公實,號雪窗,姓楊氏,蜀之新都人也。母張氏,感白衣大士授貫珠而孕。及生,有風(fēng)云光景之異。幼而岐嶷,性不好弄。父母繼沒,哀痛盡禮如成人。舅氏賢公學(xué)佛天王寺,光往依之,日事講習(xí)。賢沒,乃受度于了沖。間與同侶游譚,便識旨趣。年十有五,詣大慈講席,縱觀鈔疏,慨然曰:“以名義為宗,毋乃滯于見解乎?”欲化徐門戶,妙徹真詮,振衣出峽,遍歷禪林。至杭,謁東嶼海知,一見即待以法器,杖厲頻加。光堅坐苦究,夜半飛蛾撲鐙,見之有省,旦造方丈應(yīng)答如響,群疑頓釋。自是憤發(fā),益通內(nèi)外典,充凈慈記室。海遷靈隱,復(fù)侍巾瓶,盡啟心要,聲聞日閎。元至順元年,平江白馬寺,請光開法,朝夕提撕,學(xué)徒整肅,時論歸之。元統(tǒng)元年,廣教都督管府請主開元寺,勿就,郡守士民強起之。屬天旱,光至說法,甘霖大沛。至正二年,行宣政院使納麟欲革僧寺舊弊,舉光主阿育山。先是,諸僧搆訟,產(chǎn)業(yè)淪沒,光力除其蠹,旬月之間,山川草木為之改觀,懇田既復(fù),倉庾日積,殿廡禪房,次第完飾,重建祖堂,整嚴神相,朝廷以釋迦佛舍利所藏,歲頒金帛,至是寵渥益加。光悉以市材木,筑承恩閣以侈上賜。復(fù)錫號曰佛日圓明普濟禪師。會天童虛席,宣政院俾兼領(lǐng)寺事,光以五日分會說法。俄示微疾,危坐作書,遺偈而逝,時至正十七年六月甲辰朔也。世壽六十有六,坐夏五十有三。悟光雖事參究,而三諦圓融,一心朗澈,著有《心要四會語錄》行世。所為詩清麗可傳,有《雪窗集稿》二卷。塔于鄮峰草堂,大司農(nóng)臨川危素為之銘。
人物簡介
【生卒】:1294—1351 【介紹】: 元諸暨人,字子固,號方塘。少苦學(xué)。仕郡文學(xué),改慈溪校官,遷天臺,累官饒州雙溪書院山長。為文高古,善書,工墨蘭竹石??戮潘甲砸詾楦ゼ埃茷椤胺教林瘛?。有《光岳集》、《稚穧錄》、《藝游略》。
人物簡介
【生卒】:1296—1370 【介紹】: 元明間浙江山陰人,字廉夫,號鐵崖,晚號東維子。元泰定帝泰定四年進士。授天臺縣尹,累擢江西儒學(xué)提舉。因兵亂,未就任,避居富春山,遷杭州。張士誠累招不赴。以忤元達識丞相,再遷居松江。東南才俊之士登門拜訪者,殆無虛日。明洪武三年,召至京師,旋乞歸,抵家即卒。維楨詩名擅一時,號鐵崖體。善吹鐵笛,自稱鐵笛道人。有《東維子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元詩選
維楨,字廉夫,會稽人。登泰定丁卯進士,署天臺尹,改錢清場鹽司令,遷江西等處儒學(xué)提舉。會兵亂,避地富春山,徙錢塘。張士誠招之,不往,又忤達識丞相,自蘇徙松。明洪武二年,召修禮樂書,維楨謝曰:豈有八十歲老婦,就木不遠,而再理嫁者邪!賦《老客婦詞》以進。賜安車詣闕,留百二十日,以白衣乞骸骨,放還。卒年七十有五。廉夫嘗居吳山鐵冶嶺,故號鐵崖。過太湖,得莫邪鐵笛,又稱鐵笛道人。筑室松江上,有小蓬壺、草玄閣諸勝。海內(nèi)薦紳大夫,與東南才俊之士,造門納屨,殆無虛日。玉山草堂之會,推主敦盤。筆墨橫飛,鉛粉狼藉,或戴華陽巾,披鶴氅,踞船屋上,吹鐵笛,作《梅花弄》,坐客皆蹁躚起舞,以為神仙中人也。所著書數(shù)百卷,其《古樂府》尤盛行。張伯雨曰:《三百篇》而下,不失比興之旨,惟《古樂府》為近。今代李季和、楊廉夫遂稱作者。廉夫上法漢、魏,而出入少陵、二李之間,故其所作,隱然有曠世金石聲,又時出龍鬼蛇神,以眩蕩一世之耳目,斯亦奇矣。元詩之興,始自遺山。中統(tǒng)、至元而后,時際承平,盡洗宋、金馀習(xí),則松雪為之倡。延祐、天歷間,文章鼎盛,希蹤大家,則虞、楊、范、揭為之最。至正改元,人材輩出,標新領(lǐng)異,則廉夫為之雄。而元詩之變極矣!明初,袁海叟、楊眉庵輩皆出自鐵門。錢牧齋謂鐵體靡靡,久而未艾,斯言未足以服鐵崖也。詞學(xué)圖錄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喜鐵笛,故號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 )楓橋全堂人。泰定四年(1327)進士。授天臺縣尹。明洪武二年,召至京師,議訂各種儀禮法典。事成后,即請歸,朱元璋命百官于京都西門外設(shè)宴歡送,不久逝。擅詩文、書法、戲曲。所創(chuàng)《西湖竹枝詞》通俗清新,和者眾多。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等。槜李詩系·卷三十八
字鐵厓,會稽人。
人物簡介
【生卒】:1299—1368 【介紹】: 元泉州路晉江人,字敬在,號艮翁。從學(xué)于丘葵,篤志理學(xué)。歷仙游、長泰二縣教諭,遷興化路學(xué)正,終漳州路學(xué)教授。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