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云棲(雲(yún)棲)
亦作“ 云棲 ”。
(1).指隱居。南齊書·高逸傳·褚伯玉:“寧朔將軍 丘珍孫 與 僧達(dá) 書曰:‘聞 褚先生 出居貴館,此子滅景云棲,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載矣?!?唐 陳子昂 《續(xù)唐故中岳體玄先生潘尊師碑頌》:“令守 崧山 玉女峰 ,云棲窮林今五紀(jì)。” 宋 陸游 《醉題》詩:“云棲澗飲未為高,起舞行歌亦足豪?!?br />(2).寺名。在 浙江 杭州 五云山 西。 明 僧 袾宏 ,號(hào) 云棲大師 ,曾結(jié)庵于此。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以詩》之八:“ 云棲 吾未到,乍此踏芒鞋?!?/div>
《漢語大詞典》:三竺
浙江 杭州 靈隱山 飛來峰 東南的 天竺山 ,有 上天竺 、 中天竺 、 下天竺 三座寺院,合稱“三天竺”,簡(jiǎn)稱“三竺”。 宋 林景熙 《西湖》詩:“斷猿 三竺 曉,殘柳 六橋 春?!?元 方回 《涌金城門望》詩:“ 三竺 禪牕猿已化,八梅吟冢鶴應(yīng)悲?!?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我且寄蹤 三竺 ,還期執(zhí)手 西湖 。” 清 趙翼 《西湖詠古》詩之四:“ 三竺 峰巒非 艮岳 ,兩堤燈火似 樊樓 。”參見“ 三天竺 ”。
《漢語大詞典》:三天竺
浙江 杭州 天竺山 有上、中、下 天竺寺 ,合稱 三天竺 。 元 薩都剌 《季夏游靈隱諸峰》詩:“ 三天竺 畔全無暑,六月松陰尺五冰?!?元 呂止庵《后庭花·冷泉亭》曲:“佛國(guó) 三天竺 ,禪關(guān) 九里松 。” 李光 《河山四律》:“風(fēng)懷偶託 三天竺 ,涕淚曾揮 五國(guó)城 ?!?/div>
《漢語大詞典》:江漲(江漲)
指 江漲橋鎮(zhèn)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武林門 北。 宋 蘇軾 《杭州故人信至齊安》詩:“相期結(jié)書社,未怕供詩帳。還將夢(mèng)魂去,一夜到 江漲 。”
《漢語大詞典》:里湖(裏湖)
(1). 杭州 里西湖 或 西里湖 的省稱。 明 劉暹 《湖山敘游·敘湖記》:“新篁搖曳,時(shí)間萬竿之雨煙; 古蕩 無波,長(zhǎng)留千載之幽魄:其 西泠 、 里湖 之間乎?” 葉圣陶 《小記十篇·游了三個(gè)湖》:“ 外湖 和 里湖 從錯(cuò)落有致的枝葉間望去,似乎時(shí)在變換樣兒?!眳⒁姟?里西湖 ”。
(2).指內(nèi)陸湖。 梁?jiǎn)⒊?《澳亞歸舟雜興》詩:“拍拍群鷗相送迎,珊瑚灣港夕陽明。遠(yuǎn)波淡似里湖水,列島繁于初夜星。”
《漢語大詞典》:里西湖(裏西湖)
杭州 西湖 以湖中 孤山 、 白堤 、 蘇堤 將湖面分隔為 外西湖 、 里西湖 、 西里湖 、 小南湖 及 岳湖 五個(gè)部分。習(xí)慣上稱 孤山 、 白堤 之北的湖為 里西湖 。 鍾敬文 《西湖的雪景》:“舟穿過 西泠橋 ,緩泛 里西湖 中, 孤山 和對(duì)面諸山及樓亭房屋,都白了頭,在風(fēng)雪中兀立著?!?/div>
《漢語大詞典》:雷峰
亦作“ 雷峯 ”。
(1).山峰名。在 浙江 杭州 西湖 南 南屏山 凈慈寺 前。舊有郡人 雷氏 居此,因名。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湖山勝概:“ 雷峯 顯嚴(yán)院 。郡人 雷氏 所居,故名‘雷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南山勝跡一:“ 雷峯 者, 南屏山 之支脈也?!?br />(2).塔名。儒林外史第十四回:“轉(zhuǎn)過去便是 浄慈 、 雷峰 ,怎么不好頑。”參見“ 雷峰塔 ”。
《國(guó)語辭典》:雷峰塔  拼音:léi fēng tǎ
1.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旁的南屏山上。五代時(shí)錢俶為妃黃氏所建,今已傾圮。傳說中白娘子被金山寺法海和尚鎮(zhèn)壓在此塔之下。峰陰有夕照寺,故有「雷峰夕照」之稱,為西湖十景之一。
2.戲曲劇目。清黃圖珌所作傳奇劇本,方成培有同名作品。內(nèi)容敘述白蛇精白素貞與青蛇變成的小青,遇見許仙,許、白二人相戀,法海和尚與白斗法,最后將之鎮(zhèn)壓于雷峰塔下的故事。情節(jié)屈折,凄艷感人。也稱為「白蛇傳」。
《漢語大詞典》:竹閣(竹閣)
(1).用竹子建造的樓閣。 唐 張籍 《和陸司業(yè)習(xí)靜寄所知》:“山開登竹閣,僧到出茶牀。” 唐 白居易 《宿竹閣》詩:“晚坐松簷下,宵眠竹閣間。” 清 查慎行 《閑詠》:“延曦開竹閣,向晦掩柴關(guān)?!?br />(2).樓閣名。在 浙江 杭州 孤山 附近,今廢。 宋 姜夔 《卜算子》詞之三:“ 涼觀 酒初醒, 竹閣 吟纔就。” 清 張岱 西湖夢(mèng)尋·西湖中路·六一泉:“ 六一泉 在 孤山 之南,一名 竹閣 ,一名 勤公講堂 。 宋 元祐 六年, 東坡先生 與 會(huì)勤上人 同哭 歐陽公 處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山
(1).五座山。指古代傳說中東海的仙山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shí)惟無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州 、五曰 蓬萊 。”
(2).五座山。指 華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東萊 。史記·孝武本紀(jì):“ 中國(guó) 華山 、 首山 、 太室 、 泰山 、 東萊 ,此五山 黃帝 之所常游,與神會(huì)?!?三國(guó) 魏 曹植 《吁嗟篇》:“飄飄周八澤,連翩歷五山?!?br />(3).五座山。指中岳 嵩山 、東岳 泰山 、西岳 華山 、南岳 衡山 、北岳 恒山 。后漢書·馮衍傳:“疆理九野,經(jīng)營(yíng)五山。” 李賢 注:“五山即五岳也?!?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簸頓五山踣,流漂八維蹉?!?br />(4).五大佛寺。皆建于 南宋 。即 杭州 徑山 興盛萬壽寺 、 北山 景德靈隱寺 、 南山 凈慈報(bào)恩光孝寺 、 寧波 阿育王山 鄮峰廣利寺 、 太白山 天童景德寺 。
《漢語大詞典》:曲院
亦作“麯院”。
1.酒坊,制曲的場(chǎng)所。宋史·食貨志下七:“在京麴院酒戶鬻酒虧額,原於麴數(shù)多則酒亦多,多則價(jià)賤,賤則人戶損其利。”
2. 杭州 西湖 十景之一。 元 馮子振 《鸚鵡曲·憶西湖》曲:“ 蘇隄 萬柳春殘, 麯院 風(fēng)荷番雨。”《剪燈新話·滕穆醉游聚景園記》:“七月之望,於 麴院 賞蓮?!?/div>
《漢語大詞典》:皋亭
亦作“皋亭”。 山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北郊。 南宋 時(shí)為 臨安 防守要隘, 元 兵至, 宋 君臣在此投降。俗稱 半山 。 明 王世貞 《滿江紅》詞:“北面生看臣 構(gòu) 在,南枝死望中原復(fù)。痛他年降表出 皋亭 ,鴟夷目?!?郁達(dá)夫 《步何君〈半山娘娘廟題壁〉續(xù)成》詩:“看遍野梅三百樹, 皋亭 山色暮蒼蒼?!?/div>
《國(guó)語辭典》:海寧(海寧)  拼音:hǎi níng
縣名。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東北方,瀕錢塘江口杭州灣北岸,境內(nèi)物產(chǎn)以米、絲、茶等為大宗。是觀賞潮汐的勝地。
《漢語大詞典》:琴操
(1).琴曲著錄。傳為 漢 蔡邕 所著。分上下兩卷,記述四十七個(gè)古琴曲的故事,是解說琴曲標(biāo)題的第一部著作。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五:“昔 趙 殺 鳴犢 , 仲尼 臨河而漢,自是而返,曰:‘ 丘 之不濟(jì),命也夫!’《琴操》以為 孔子 臨 狄水 而歌矣?!?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粉蝶:“ 陽 曰:‘侄素未讀《琴操》,實(shí)無所愿。’ 十娘 曰:‘但隨意命題,皆可成調(diào)?!唬骸m所奏《颶風(fēng)操》,不知可得幾日學(xué)?’”
(2).詩體名。 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口號(hào),有歌行,有樂府,有楚詞,有琴操?!?br />(3). 宋 時(shí) 杭州 名妓,與 東坡 相善。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名妓 月賓 ,嘗往來 漁洋山人 家,如 東坡 之於 琴操 也?!?/div>
《漢語大詞典》:鳳嶺(鳳嶺)
即 鳳凰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東南。北近 西湖 ,南接江濱。形若飛鳳,故名。 宋 蘇軾 《贈(zèng)別》詩:“慇懃莫忘分?jǐn)y處,湖水東邊 鳳嶺 西?!?/div>
《漢語大詞典》:杭越
杭州 和 越州 ( 紹興 )的并稱。 唐 白居易 《元微之除浙東觀察使先贈(zèng)長(zhǎng)句》詩:“ 杭 越 風(fēng)光詩酒主,相看更合是何人?”新五代史·吳越世家·錢鏐:“﹝ 中和 ﹞四年, 僖宗 遣中使 焦居璠 為 杭 越 通和使,詔 昌 及 漢宏 罷兵,皆不奉詔?!?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南山勝跡一:“又即山之左麓,闢犖確為徑而上,亭其三山之巔, 杭 越 諸峰,江湖 海門 ,盡在眉睫?!?/div>
分類:杭州紹興
《漢語大詞典》:九里松
地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北。 唐 刺史 袁仁敬 守 杭 時(shí),于 行春橋 至 靈隱 、 三天竺 間植松,左右各三行,凡九里,蒼翠夾道,人稱 九里松 。后即以 九里松 名其地。 宋 吳說 有“九里松”題匾。見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湖山勝概、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北山勝跡。
《漢語大詞典》:樟亭
古地名。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為觀潮勝地。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揮手 杭越 間, 樟亭 望潮還?!?明 高濂 《玉簪記·命試》:“ 樟亭 風(fēng)露不慣游,河橋車馬當(dāng)先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