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釋昌心,字定愿,一號宇堂。姓查氏,涇人也。父光遠,母氏徐。心生有異相,廣顙豐頤,賦性直爽,語言無妄。幼歲出家于九華山百歲宮,及長,來古林從虛舟真受具,留侍依缽,才十八日,即遭發(fā)賊之亂。金陵既陷,寇勢洶洶,莫攖其峰。因隨虛舟,避禍田莊,行則扶之,涉則負之,匍匐山谷,幾瀕于危,稍得棲息。雖遍地干戈,猶日飯僧百馀人,蓋患難相從,多不忍舍。然烽火數(shù)驚,他人或往往散去,自求生計,獨心侍虛舟左右,奉養(yǎng)惟謹。因感其道誼,于田莊授記莂。未幾,滁來諸邑,悉為寇據(jù),虛舟避之宿州,心遂檢師所付牒錄、簿書藏之莊地,不敢一日離。雖身在賊中,偽為瞽者行乞道旁。然兵氛攘擾,艱于得食,日啖蘆菔數(shù)枚而已。同治甲子,官軍收復(fù)金陵,乃躬詣宿境,迎還虛舟,而兵燹之馀,寺宇焚燬,荊蒿滿砌,瓦礫塞途。于是,結(jié)茅為廬,累磚作爨,始構(gòu)三楹,終興百堵,數(shù)年之間,殿宇堂室,規(guī)制粗備。以清光緒十二年丙戌夏四月二十六日示寂。寂后十馀年,而有庚子九月八日庫藥火災(zāi)之變。
人物簡介
原名紫文,字少槎,號曼生,又號曼仙,元灝子,同治丙寅歲貢。著有獨學(xué)庵詩草。少槎姑丈為月槎先生令子?;谟嗬先苏嗖鸥邔W(xué)博,弱冠知名,有詩書畫三絕之稱,惟恃才傲物不諧于俗。惜中年以前詩作,散佚殆盡,友人陳季鳴竭力搜羅,得若干首為一集,并從燕僑齋偶存稿中得序一篇,冠之于首以待梓云。
人物簡介
【生卒】:1831—? 【介紹】: 清河南光山人,字叔襄,號石槎,一作石查,晚號煙視翁。同治十二年舉人,官浙江海防同知。善畫山水,精篆刻。長于金石考證之學(xué),所藏泉幣皆稀品。收藏金石書畫亦頗富。
人物簡介
蔣兆鯤,字瀚槎,號南溟,一號茗仙。江蘇豐縣人。清朝翰林。蔣兆鯤之父蔣德璟為拔貢。兆鯤為長子,自幼聰穎,過目成誦。少年進學(xué),年二十三即獲選拔萃科,但鄉(xiāng)試未中,于是進京求學(xué),于季芝昌、呂賢基門下受教,苦讀十年,終于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科順天鄉(xiāng)試中式,次年(1847年)聯(lián)捷丁未科,選庶吉士。此時其父德璟來京省親,患病不治,于是歸里營葬,守喪三年。服闕后重新入京散館,授翰林院編修,參纂國史及修《宣宗實錄》。后來,兆鯤被選為東河即用知府,遇缺以道員即補,經(jīng)年未有閒暇探親。不久,得知其母生病,日夜奔馳數(shù)百里,歸鄉(xiāng)探望。不到一個月,其母去世。兆鯤因哀傷過度,得肺痿之疾,三年不愈而卒。著有《求是室詩存》。光緒《豐縣志》有傳。
人物簡介
查文清(1849年—1923年),字沛思,晚字退思,號滄珊,浙江杭州府海寧州(今浙江省海寧市)人,晚清政治人物,光緒丙戌進士。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科舉人,光緒十二年(1886年)聯(lián)捷丙戌科進士。簽分知縣。授江蘇丹陽縣知縣。光緒十七年(1891年)發(fā)生丹陽教案。去職返鄉(xiāng)。
人物簡介
八角喇嘛寺僧侶。八角事件(也稱“八角暴動”或“八角起義”)是清末民初四川懋功縣(今小金縣)境內(nèi)八角屯(今八角鄉(xiāng))八角喇嘛寺僧侶查都·若巴(?—1917年)、漢族木匠傅南山和泥水匠馮子卿等人于1917年4月在當(dāng)?shù)匕l(fā)動的武裝暴動,查都自立為帝,年號通治。
人物簡介
許廷光(1860~1929),號凌槎,清臺灣縣治(今臺南市)人。自幼入塾,光緒九年(1883)舉秀才,光緒十三年(1887)補廩生。光緒二十一年(1895)乙未之役,駐守南臺之劉永福潛逃,臺南城內(nèi)一片混亂,盜匪群起,城外又為日軍所圍,許氏與主持團練的生員蔡夢熊、楊鵬摶及英國長老教會牧師宋忠堅(Rev. Duncan Ferguson)等人出城請求日軍進駐維持秩序。其后,受任總督府事務(wù)囑托,明治三十年(1897)獲授佩紳章,旋任臺南縣參事,協(xié)助勸降南部抗日人士林少貓、江定等。歷任臺南縣教育干事、臺南天然足會長、臺南西區(qū)區(qū)長、東區(qū)區(qū)長,大正五年(1916)獲授藍綬褒章。大正十年(1921)至昭和四年(1929)膺任總督府評議會員。大正十二年(1923)六月與辜顯榮、林熊徵、李延禧等發(fā)起「臺灣公益會」,以圖對抗臺灣文化協(xié)會,后又加入「有力者大會」,與由林獻堂所組織的「無力者大會」對峙?!紖⒖贱椚√镆焕伞杜_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4月;吳文星《日據(jù)時期臺灣社會領(lǐng)導(dǎo)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以下詩作據(jù)《臺灣日日新報》、《慶饗老典錄》、《西篁薤露集》、《南薰集》、《壽星集》、《大雅唱和集》、《臺灣時報》等輯錄編校。
人物簡介
歐陽朝煌(1869~1934),一名兆璜、珧璜,字蓮槎,福建晉江縣人。苦讀自勵,性耽吟詠,然屢試未售。明治三十七年(1904)渡臺,寓居艋舺,與人合營三吉錫箔廠于土地后街。明治四十一年(1908)曾師事王受福,嗣后為維護漢文化,先后參與「瀛社」(1909)、「高山文社」(1922)活動。明治四十四年(1911),與林摶秋捐監(jiān)福州,官章「歐陽鈞」。大正年間,與洪以南、謝汝銓組織「瀛社」的次級吟會「婆娑會」,復(fù)與人合夥開「南華錫箔廠」。昭和七年(1932)左右歸里,為晉江蚶江小學(xué)義務(wù)教師。昭和九年(1934)卒,年六十七。 其作品主要刊載于《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與《臺灣日日新報》,茲據(jù)以輯錄編校。〖王受福有詩〈贈門徒歐陽朝煌〉:「隔別三年始再來,多情如汝又多才。揚名海外光吾邑,一望扶桑老眼開。」參考《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藝苑」欄,1911年8月9日,第一版;唐羽《基隆顏氏家乘》,臺北:基隆顏氏家乘纂修小組,1997年12月;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與研究》,九十三年度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藝文補助文學(xué)類研究計畫,2005年4月?!?/block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