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五○五
王時雍(?——一一二七),字朝美,陵井監(jiān)仁壽(今四川仁壽)人,元符進士。宣和二年通判河中軍府事,三年除京東西路提刑,為秘書少監(jiān)。靖康間為戶部侍郎、開封府尹,金軍圍汴,與百官擁立張邦昌,為吏部尚書,領尚書門下省事、權知樞密院事。高宗即位,責提舉成都府玉局觀,貶黃州安置,徙高州。建炎元年九月誅。見《宋會要輯稿》兵一一之二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三、四、五、六、九,《宋史》卷二二、二四、三五三、三五七,《南宋書》卷一二,《曇延法師碑銘》(《山右石刻叢編》卷一八),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7 【介紹】: 宋壽州壽春人,字蒙亨。進士。哲宗元祐中為同州教授,累官吏部侍郎。坐事降秩,知鄆州?;兆谡土辏萆袝邑?,次年為中書侍郎。宣和六年,除太宰兼門下侍郎。時燕山告急,恬不為慮。欽宗即位,李綱薦時中守衛(wèi)京師,怒辭。罷為觀文殿學士、中太一宮使。御史劾其孱儒不才,落職。尋卒于鎮(zhèn)江。
全宋文·卷二九四六
白時中(?——一一二七),字蒙亨,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紹圣中累官太學博士,除正字,遷秘書郎。進吏部侍郎,同知貢舉。降知鄆州,復召為刑部尚書。政和中歷翰林學士、承旨,除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遷尚書右丞,加中書侍郎。重和元年,進門下侍郎。宣和六年,除特進、太宰兼門下,封崇國公,進慶國。靖康元年罷為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尋知壽春府。建炎元年卒于鎮(zhèn)江。編有《政和新修御試貢士敕令格式》一百五十九卷、《政和新修貢士敕令格式》五十一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三、五一八,《宋會要輯稿》帝系一之一三、職官七之二五、職官五四之一一、選舉一之一三、刑法三之六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宋史》卷三七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7—1146 【介紹】: 宋海州懷仁人,字茂老。讀書過目不忘,尤邃于《》?;兆谡投暌陨仙嵘沁M士第。高宗建炎間出知平江府,以興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除給事中,兼侍講。使金還,拜吏部尚書。岳飛收復襄漢,令松年籌劃守御事,條戰(zhàn)艦四利。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高宗征劉豫,命松年權參知政事,專治戰(zhàn)艦。以疾提舉洞霄宮卒。性廉潔,喜賓客。所舉皆一時聞人。秦檜秉政,松年至死不與通一書。
全宋詩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懷仁(今江蘇贛榆)人。一說朐山(今江蘇連云港)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五)?;兆谡投辏ㄒ灰灰欢┥仙後尯?,補濰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平江府(同上書卷三五)。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除給事中。四年,試吏部尚書,充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權參知政事(同上書卷七三、七八、八二)。十六年卒,年六十?!?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九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八○
胡松年(一○八七——一一四六),字茂老,海州懷仁(今江蘇贛榆西北)人。政和二年上舍釋褐,補濰州教授。改校書郎兼資善堂贊讀。遷中書舍人。累章言邊事,拂時相意,提舉宮觀。建炎四年,起復知平江府,加徽猷閣待制。紹興二年召為中書舍人,除給事中兼侍讀。遷工部、吏部尚書。四年七月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次年以疾提舉洞霄宮。十六年卒,年六十。秦檜秉政,松年獨鄙之,至死不通一書,世以此高之?!?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9—1153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似之,號筠溪。李彌大弟。徽宗大觀三年進士。政和中累官起居郎,上封事直言朝政,貶知廬山,改奉嵩山祠,廢斥隱居八年。宣和末知冀州,募勇士,修城堞,力抗南下金兵。歷任知州及監(jiān)司。高宗紹興七年召為起居郎,試中書舍人,復奏六事,鯁直如故。八年,試戶部侍郎。秦檜復相,因反對屈節(jié)議和,被迫引退。九年,以徽猷閣直學士知漳州。十年,歸隱福州連江西山。有《筠溪集》。
全宋詩
李彌遜(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號筠溪居士,又號普現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兆诖笥^三年(一一○九)進士,調單州司戶。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剴切,貶知盧山縣。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為衛(wèi)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轉運副使。紹興二年(一一三二),知饒州。五年,知吉州。七年,遷起居郎,試中書舍人。八年,試戶部侍郎。九年,因反對議和忤秦檜,出知漳州。十年奉祠,歸隱福建連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八),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二有傳。 李彌遜詩,以丁氏八千卷樓藏李鹿山原藏《竹溪先生文集》為底本(藏南京圖書館)。參校朱彝尊藏明鈔本(簡稱明本,藏上海圖書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筠溪集》(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九四四
李彌遜(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號筠溪,福州連江(今福建連江)人,居于吳縣(今江蘇蘇州)。彌大弟。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歷單州司戶,調鄆州陽谷簿。政和四年二月,除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十二月,引見上殿,改授承奉郎,遷秘書省校書郎,充編修六典檢閱文字。六年,授尚書禮部員外郎。七年正月,守尚書司封員外郎。八年四月,擢為起居郎。以封事剴切貶知廬山縣。歷知冀、筠、饒、吉州。紹興七年,召為左司員外郎,試中書舍人。時秦檜當國主和議,彌遜極論之,遂出知漳州。以力沮和議罷職,歸隱西山十馀年。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五。有《筠溪集》(一名《竹溪先生文集》)二十四卷(存)。見《筠溪李公家傳》(《筠溪集》卷末附),《宋史》卷三八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9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俊明。胡宿曾孫,胡世將兄。徽宗崇寧五年進士。欽宗靖康元年擢殿中侍御史。金兵再攻京師,建議拜康王為大元帥。城破,稱臣于偽楚,降二官。高宗建炎三年,以徽猷閣待制知鎮(zhèn)江府兼浙西安撫使。建康失守,潰卒戚方來犯,欲脅唐老部眾犯臨安,唐老不從,遇害。謚定憫,或云謚忠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0—1166 【介紹】: 宋溫州平陽人,字廷佐,號云海居士?;兆谡桶四赀M士。教授京兆府學。深務韜養(yǎng),積十八年不遷官。后以薦召試,除正字。歷校書郎、權吏部侍郎,奉祠。高宗紹興中,以朝奉大夫致仕。卒謚文簡。有《云海敝帚集》。
全宋詩
宋之才(一○九○~一一六六),字庭佐,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兆谡桶四辏ㄒ灰灰话耍┻M士,調貴州主簿,改京兆府學教授。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累遷國子司業(yè),權吏部侍郎。出使金國,歸,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起知泉州。高宗紹興三十一年(一一六一)致仕。孝宗乾道二年卒,年七十七,謚文簡。有《云海敝帚集》,已佚。事見《浪語集》卷三四《宋侍郎行狀》。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九
宋之才(一○九○——一一六六),字庭佐,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登政和八年進士第,調貴州主簿,改京兆府學教授。為學有守,不干貴勢,積十八年不遷,而宗澤力薦之,得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歷遷校書郎、考功員外郎、國子司業(yè)、權吏部侍郎。紹興十四年為金國賀生辰副使。還,請祠,加敷文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起知泉州。三十一年,以朝奉大夫致仕。乾道二年卒,享年七十七。著有《云海弊帚集》五十卷,《三馀錄》、《祠林》、《云海后集》合若干卷。見薛季宣《浪語集》卷三四《宋侍郎行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0 【介紹】: 宋懷州人,字士美,自號李浪子。徽宗大觀二年上舍及第。善謳謔,能蹴鞠,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因善事內侍,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宣和六年為少宰兼中書侍郎,都人稱為浪子宰相。欽宗時升太宰,力主割地求和,遭陳東等數百人斥責,罷相。高宗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潯州安置。
全宋詩
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徽宗大觀二年(一一○八)上舍及第,試符寶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拜少宰。欽宗靖康初進太宰。不久罷相,出知鄧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主和誤國責授建寧軍節(jié)度副使,安置潯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二八)。四年,卒于桂州(同上書卷六七三)。贈觀文殿大學士,謚和文(同上書卷七二六)。《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全宋文·卷三三二○
李邦彥(?——一一三○),字士美,懷州(治今河南沁陽)人。大觀二年上舍及第,試符寶郎??∷里L姿,為文敏而工,應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綴街市俚語為辭曲,自號李浪子。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宣和三年,除尚書右丞;五年,轉左丞;六年,拜少宰,都人目為浪子宰相。靖康初升太宰,主割地講和,士庶痛斥之,乃自請罷。建炎初以主和誤國,責授建武軍節(jié)度副使,潯州安置,四年卒,謚文和。《宋史》卷三五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賀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授潁昌府學教授。累官著作郎,假太常少卿使金賀正旦歸,遷司門員外郎。靖康改元,致仕歸,寓居臨海(《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起為江西安撫制置司參議官,歷福建路轉運副使,以忤秦檜,主管崇道觀。檜死,累官參知政事,以資政殿大學士致仕。孝宗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事見《南澗甲乙稿》卷二○《賀公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五
賀允中(一○九○——一一六八),字子忱,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移籍蔡州汝陽(今河南汝南)。登政和五年進士第,任潁州府學教授,入秘書省為校書郎、著作佐郎。假太常少卿,遷司門員外郎。致仕。紹興八年起為江西安撫制置大使參議官,九年入為倉部郎,轉吏部。請外,除福建路轉運副使。遷吏部尚書。二十九年,除參知政事,踰年告老。孝宗隆興二年復起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俄罷,以資政殿大學士致仕。乾道四年卒,年七十九。謚清簡。著有文集奏議若干卷。見韓元吉《賀公墓志銘》(《南澗甲乙稿》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從圣,一字從信。徐確子。幼敏悟?;兆诖笥^三年進士。歷官校書郎、史館檢討、著作佐郎。嘗預修國史,以能稱。
全宋詩
徐師仁(一○九一~?),字從圣(《莆陽比事》卷二作從信),莆田(今屬福建)人?;兆诖笥^三年(一一○九)進士,時年十八。歷泉州司法參軍,秘書省校書郎,國史院檢討,著作佐郎。事見《莆陽文獻列傳》第一三。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三三二三
徐師仁(一○九一——?),字從圣,號壺山,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時年十八。授泉州司法。改袁州戶曹。召為秘書省校書郎,除國史院檢討官兼次《崇文總目》,再歲遷著作佐郎。累官朝請郎。著有《壺山集》。見雍正《福建通志》卷六八,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徐確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處州麗水人,字鎮(zhèn)卿?;兆谛统跆珜W進士。累遷考功郎官。以太常少卿使金,被金人拘留,不屈。欽宗靖康初遣還。后知袁州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6—1163 【介紹】: 宋吉州永豐人,字體仁。工詩,少魁鄉(xiāng)舉。累試禮部不第,特奏名補文學,任寧遠主簿。高宗紹興十八年擢進士第一。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等職。二十五年,拜參知政事。以諂事秦檜顯,檜死,被論罷歸。
全宋詩
董德元(一○九六~?),字體仁,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初就特奏名,補文學。調道州寧遠主簿(《獨醒雜志》卷六)。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士,時年五十三(《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二十一年,簽書鎮(zhèn)南軍節(jié)度判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二)。二十四年,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兼崇政殿說書、進侍講(同上書卷一六六、一六八)。二十五年,拜參知政事,同年十二月罷(同上書卷一六九、一七○)。
全宋文·卷四○九五
董德元(一○九七——一一六四),字體仁,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人。靖康元年赴鄉(xiāng)舉,后以恩科入官,居鄉(xiāng)待闕。紹興十八年登進士一甲第二人。歷官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兼侍講。二十五年,超拜參知政事。以諂事秦檜致顯,檜死,罷為資政殿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尋被論落職。隆興二年復端明殿學士致仕,卒,年六十八。見周必大《閑居錄》,《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一之六,《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南宋館閣錄》卷八,《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6—1167 【介紹】: 宋江寧溧陽人,字元英。高宗建炎二年進士。歷大理司直、晉安郡王府教授。累遷刑部侍郎、中書舍人。出知常州,奉祠歸。孝宗即位,以舊學召對便殿,為中書舍人,遷給事中,以龍圖閣直學士奉祠致仕。
全宋文·卷四一九六
錢周材(一○九六——一一六七),字元英,江寧府溧陽(今江蘇溧陽)人。建炎二年進士。紹興中累遷大理司直,秘書省校書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著作郎,起居舍人,權刑部侍郎。十七年,除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兼侍講,出知常州。奉祠歸。孝宗隆興初為中書舍人,除給事中、兼直學士院。丁母憂,以龍圖閣直學士奉祠告老。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二。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四、一五三、一五四、一五六、一六三、一六五、一七三,《翰苑群書》卷一一,《景定建康志》卷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7—1165 【介紹】: 宋信州弋陽人,字長卿?;兆谛腿赀M士。高宗紹興中累除參知政事,拜右相,遷左相。三十一年,金兵至廬州,朝臣遣家預避,獨康伯迎眷屬入浙,并奏請高宗親征。虞允文尋大敗金兵于采石。孝宗即位,兼樞密使,以病請去位。次年金兵復南犯,再任左相兼樞密使。卒謚文恭,后改謚文正。
全宋詩
陳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長卿,弋陽(今屬江西)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進士,授長洲主簿。高宗建炎末召為敕令所刪定官,通判衢州。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除太常博士。八年,為樞密院計議官。十三年,遷軍器監(jiān)。出知泉、漢州。二十七年,權吏部尚書,尋拜參知政事。二十九年,拜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孝宗即位,兼樞密使。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贈太師,謚文恭,后改謚文正。有《陳文正公文集》三十卷。事見本集卷七劉珙《陳魯國文恭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四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二
陳康伯(一○九七——一一六五),字長卿,信州弋陽(今江西弋陽)人。宣和三年登上舍第。累遷太學正。建炎中通判衢州。紹興中,為戶部、司勛郎中,知泉州,三奉祠,垂十年。秦檜死,除吏部侍郎,兼禮、戶、刑部,遷吏部尚書。二十八年九月,除參知政事。二十九年九月,為右仆射。三十一年三月,進左仆射。金人敗盟南侵,康伯主戰(zhàn)。孝宗即位,命兼樞密使。隆興改元,乞退,出判信州,進封福國公,又判紹興府。二年十一月,再拜左仆射兼樞密使,進封魯國公。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謚文恭,慶元中改謚文正。著有《葛溪集》三十卷。見《宋史》卷三八四本傳、《宋史·藝文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9 【介紹】: 宋成都華陽人,字仲達,一作仲理?;兆诔鐚幎赀M士。宣和間累官至尚書右丞,出守江寧府。高宗建炎元年以軍亂被囚落職。二年復起為直秘閣,守濮州。金兵陷城,為所執(zhí),金將嘉其忠義放歸。卒贈少保。有《鹵薄圖》、《祭服制度》,及與弟虛中合纂《綸言集》等。
全宋文·卷三一二九
宇文粹中(?——一一三九),字仲達,華陽(今四川成都)人。登崇寧二年進士第。宣和中,歷校書郎、符寶郎、起居舍人。政和初,由中書舍人遷給事中,繼遷工、兵二部侍郎,兼修國史,充議禮局詳議官,再遷吏部尚書。宣和中,除宣奉大夫、翰林承旨、知制誥,兼侍講,累官尚書右丞。靖康元年,罷右丞,以資政殿學士知江寧府,又知潼川府。紹興初請祠,得提舉鳳翔府上清太平宮。九年卒,贈少保。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六、選舉一之一四、選舉二○之二、禮三四之二、儀制一一之五及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揚州人,字方叔。李定孫?;兆谡投赀M士。歷官中書舍人。出為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具奏官吏能否,民事冤抑,聽陳訴,為申理。以奉使稱職,除給事中、吏部侍郎。歷江西路提刑,以徽猷閣待制知吉州,奉祠歸。有《己酉航海記》、《大隱集》。
全宋詩
李正民,字方叔,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徽宗大觀元年(一一○七)入宣城學,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明嘉靖《惟揚志》卷一九)。曾知吉、筠、洪、溫、婺、淮寧等州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知陳州時,為金人所執(zhí)。十二年和議成,放歸(《三朝北盟會編》卷二○八)?;爻螅瑲v任給事中、禮部、吏部侍郎、中書舍人等職。官終徽猷閣待制(清康熙《揚州府志》卷二三)。有《大隱集》三十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十卷,其中詩四卷。 李正民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底本,酌校他書。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五三五
李正民(?——一一五一),字方叔,揚州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祖定,父景淵。政和二年登進士第。七年,以迪功郎試詞學兼茂科,除秘書省正字。建炎二年知湖州,入為尚書吏部左司員外郎,尋兼權中書舍人。四年,差充兩浙江西湖南撫諭使,詣虔州問安隆祐太后。還,擢右諫議大夫,除給事中。試吏部侍郎,移禮部。紹興元年出知吉州,改江西安撫使兼知洪州,以濫賞罷為祠官。六年,起知筠州,不赴,改婺州、溫州。九年,知淮寧府,尋為金人所獲。和議成,南還,以左朝奉大夫、充徽猷閣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觀,寓居秀州海鹽。紹興二十一年卒。著有《己酉航海記》、《大隱集》。見《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上,《宋會要輯稿》后妃二、職官二、選舉一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六、三九、四五、四九、六五、一三三、一三五、一六二及《大隱集》卷四所載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