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本文  拼音:běn wén
1.正文、原文。漢。趙岐孟子題辭〉:「于是乃述己所聞,證以經(jīng)傳,具載本文?!?br />2.這篇文章。如:「本文探討有關(guān)社會經(jīng)濟的問題?!?/div>
《國語辭典》:正傳(正傳)  拼音:zhèng zhuàn
1.本傳。如:《阿Q正傳》。《兒女英雄傳》第一六回:「即如這段書,是十三妹的正傳,十三妹為主位,安老爺為賓位,如鄧褚諸人,并賓位也佔不著,只算個愿為小相焉?!埂逗藓!返谝换兀骸敢嗽敚矣^正傳。」
2.正題,主要故事?!镀窖齻鳌返谝晃寤兀骸个南棺赢?dāng)下打掃喉嚨,將氣拍向桌上一拍,念了四句悟頭詩句,說入正傳?!?/div>
《國語辭典》:前言  拼音:qián yán
1.先哲的言論?!兑捉?jīng)。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國語。晉語四》:「夫必追擇前言,求善以終。」
2.以前所說的話?!墩撜Z。陽貨》:「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埂都t樓夢》第二回:「雨村聽了笑道:『可知我前言不謬?!弧?br />3.稱文章前面所提示的話。
《國語辭典》:訂正(訂正)  拼音:dìng zhèng
校訂改正?!稌x書。卷七五。荀崧傳》:「其書文清義約,諸所發(fā)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載,亦足有所訂正。」
《國語辭典》:點勘(點勘)  拼音:diǎn kān
??焙藢ΑL?。韓愈秋懷〉詩一一首之七:「不如覷文字,丹鉛事點勘。」
《漢語大詞典》:前記(前記)
(1).以前的記載。 漢 劉向 新序·節(jié)士上:“ 子臧 曰:‘前記有之:圣達(dá)節(jié),次守節(jié),下不失節(jié),為君非吾節(jié)也?!?br />(2).編著者在自己著作的正文前所加的說明、介紹一類文字。 魯迅 《書信集·致趙家璧》:“中央怕《豎琴》前記,真是膽小如鼷?!?巴金 《探索集·灌輸和宣傳》:“我的唯一辦法就是在自己的作品書前寫序,寫小引,寫前記,書后寫后記,寫附記,寫跋。”
《漢語大詞典》:引子
帶領(lǐng)幼雛。 唐 杜甫 《晴》詩之二:“啼烏爭引子,鳴鶴不歸林?!?/div>
《國語辭典》:補遺(補遺)  拼音:bǔ yí
書籍正文還有遺漏,列在后面另加說明,稱為「補遺」?;?qū)⒃瓡z漏的部分另作專冊,也稱為「補遺」。如阮元的《三家詩補遺》。
《國語辭典》:引首  拼音:yǐn shǒu
1.伸頭?!缎挛宕贰>砣?。唐六臣傳。蘇循傳》:「循父子皆自以附會梁得所托,旦夕引首,希見進(jìn)用。」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神奇》:「祭之日,既酌酒,蛇乃自奩中引首吸之?!?br />2.說書人于開講前用以引入正文的詩詞或小故事。亦指小說前導(dǎo)出正文的開頭部分。也作「引子」。
《國語辭典》:注本  拼音:zhù běn
書中除正文外,另附有注釋的版本。
《國語辭典》:注文  拼音:zhù wén
注解的文字。如:「閱讀古代典籍,必須廣泛參照前輩學(xué)者所作的注文,如此才能充分了解文義!」
《漢語大詞典》:訂訛(訂訛,訂譌)
訂正文字謬誤。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諸家體·王太史衡〈春賞〉》詩:“銀箋疏寄催花句,卻為情深未訂訛?!?清 吳錫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韻》之三:“三豕訂訛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鄰家?!?清 顧公燮 《丹午筆記·柳如是》:“寫青山,臨墨妙,考異訂訛,間以調(diào)謔,如 李易安 在 趙德甫 家故事。”
訂譌:訂正文字謬誤。 清 韓慧基 《重?!袋S文獻(xiàn)公詩文集〉序》:“雖再經(jīng)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誤,於是因其舊而訂譌補缺?!?清 黃景仁 《題翁覃溪所藏宋槧施注蘇詩原本》詩:“ 查 田 謾説能訂譌,但存其舊不猶愈。”
《國語辭典》:附錄(附錄)  拼音:fù lù
附于正文之后的記錄或參考資料。如:「這本詞典后面的附錄〈度量衡單位換算表〉,在生活上幫了我很大的忙。」
《國語辭典》:白文  拼音:bái wén
1.書本中不加注解的正文。
2.鏤刻器物或印章,所凹下的文字或花紋部分,稱為「白文」?!端问?。卷四。太宗本紀(jì)一》:「舒州上玄石,有白文曰:『丙子年出趙號二十一帝』」。也稱為「陰文」。
《國語辭典》:旁注  拼音:páng zhù
文章中正文旁的細(xì)字注解。也稱為「旁訓(xùn)」。
分類:正文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