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740
典故
50
詞典
983
分類詞匯
535
佛典
167
其它
5
共1740,分116頁顯示
上一頁
110
111
112
113
1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6
下一頁
佛類詞典
(續(xù)上)
生死不能縛
常樂處在生死
母人懷妊,從死得生
人死風(fēng)刀斷脈
置鏊不死
釜煮不死
水溺不死
魚吞不死
刀割不死
死不能隱形
死墮惡道
死入地獄
波羅夷配死
自死
死不可避
生死不能縛
【三藏法數(shù)】
生死即五陰起滅輪轉(zhuǎn)之相也。眾生為生死所縛,菩薩不為生死所縛,故云生死不能縛。
常樂處在生死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菩薩行者,當(dāng)勤精進,以求出離,則菩提之果可成。若耽著五欲,造諸惡業(yè),于諸生死心無厭離,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母人懷妊,從死得生
【三藏法數(shù)】
謂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臟之下,熟臟之上,迫迮倒懸,苦痛無量;及至出胎,熱風(fēng)觸身,如履刀劍,失聲大叫,頓昧前因,是為生苦。
人死風(fēng)刀斷脈
【三藏法數(shù)】
謂人臨命終時,四大分散,痛毒辛酸,慈親孝子,莫能相救,風(fēng)刀解身,苦不可忍,是為死苦。
置鏊不死
【三藏法數(shù)】
謂薄拘羅年幼,后母作餅,從而索之,后母憎嫉,擲置鏊上,鏊雖焦熱,不能燒害也。
釜煮不死
【三藏法數(shù)】
謂薄拘羅后母煮肉,從而索之,母益瞋恚,尋擲釜中,釜雖極熱,亦不能害也。
水溺不死
【三藏法數(shù)】
謂薄拘羅后母向河,從而逐去,母即嫌惡,尋擲水中,水雖深而不能溺也。
魚吞不死
【三藏法數(shù)】
謂薄拘羅由擲水中,雖大魚吞之,而不能害也。
刀割不死
【三藏法數(shù)】
謂薄拘羅被魚吞之,其魚亦遭捕入市,遇父買歸,將剖魚腹,拘羅尚活,告父安庠,無致傷兒,父既見子,喜抱而出,即無損傷也。
死不能隱形
【三藏法數(shù)】
死不能隱形者,謂龍報終之時,必是本形,不能化為異類之身也。
死墮惡道
【三藏法數(shù)】
謂毀戒之人,既絕梵行,全無善因,福盡苦至,即墮惡趣,是名死墮惡道。(梵行即凈行也。)
【三藏法數(shù)】
謂食肉之人,必多害物命,惡業(yè)日積,是以命終之后,應(yīng)生惡道,故云死墮惡道。(惡道,即餓鬼、畜生、地獄三惡道也。)
死入地獄
【三藏法數(shù)】
謂犯戒之人,既無戒行,萬善俱虧,臨命終時,墮無間獄也。
波羅夷配死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波羅夷,華言極惡。此即根本極惡之戒也。謂修行之人,若犯此戒,道果無分,死墮地獄。四分律云:譬如斷人頭,不可復(fù)生;若犯此法,不復(fù)成比丘。以由此罪極重,故以死配之。
自死
【三藏法數(shù)】
謂諸鳥獸命盡自死者,是為凈肉。
【三藏法數(shù)】
謂非因人故殺,亦非為他物之所傷害,乃其命盡報終而死也。
死不可避
【三藏法數(shù)】
謂人生于世,一期果報,或夭、或壽,皆由前定,毫發(fā)無差,業(yè)盡報終,豈容逃免。故云死不可避。(一期者,自生至死也。)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