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18,分62頁顯示  上一頁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王母接葩
王母娘娘
王母葡萄
王母瓊箱
王母使者
晚伯母
頑父嚚母
微母閭
土壤母質
西池金母
西王母席
蚊母草
蚊母木
蚊母鳥
蚊母樹
《分類字錦》:王母接葩
潘岳秋菊賦:若乃真人采其實,王母接其葩?;虺涮摱B(yǎng)氣,或增妖而揚蛾。
分類:菊花
《國語辭典》:王母娘娘  拼音:wáng mǔ niáng niáng
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參見「西王母」條。
《國語辭典》:王母  拼音:wáng mǔ
1.神話傳說中的女神。漢。張衡〈思玄賦〉:「聘王母于銀臺兮,羞玉芝以療饑?!鼓铣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1482' target='_blank'>顏延之 〈赭白馬賦〉:「覲王母于昆墟,要帝臺于宣岳?!箙⒁姟肝魍跄浮箺l。
2.祖母?!稜栄?。釋親》:「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br />3.官妓。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我當了三年王母,如今納了官衫帔子,改嫁良人去也。」
《分類字錦》:王母葡萄
見草龍珠帳注。
分類:葡萄
《分類字錦》:王母瓊箱(王母瓊箱)
王勃七夕賦:上元錦書傳寶字,王母瓊箱薦金約。
分類:箱篋
《漢語大詞典》:王母使者
鳥名。傳說為 西王母 守護藥匣之神鳥。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羽篇:“王母使者, 齊郡 函山 有鳥,足青,嘴赤黃,素翼絳顙,名王母使者。昔 漢武帝 登此山,得玉函長五寸, 帝 下山,玉函忽化為白鳥飛去。世傳,山上有 王母 藥函,常令鳥守之。”
《高級漢語詞典》:晚伯母
伯父后來續(xù)娶的妻子
《漢語大詞典》:頑父嚚母(頑父嚚母)
《書·堯典》:“父頑,母嚚, 象 傲?!焙笠蛞浴邦B父嚚母”指愚頑暴虐的家長。《黃繡球》第二三回:“有了學問,自然有見識,有本領,遇著賢父兄自然不必説,便遇著頑父嚚母,也可以漸漸勸化?!?/div>
《漢語大詞典》:微母閭(微母閭)
即 醫(yī)無閭 。山名。母,又作“毋”。楚辭·遠游“朝發(fā)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 於微閭 ” 王逸 注:“暮至東方之玉山也。爾雅曰:‘東方之美者,有 醫(yī)無閭 之珣玗琪焉?!?宋 朱熹 集注:“於,於其反。一作 微母閭 …… 於微閭 ,周禮:‘東北曰 幽州 ,其山鎮(zhèn)曰 醫(yī)無閭 ?!眳㈤?清 汪中 《經義知新記》。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土壤母質
又稱“成土母質”。指巖石風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是土壤礦物質的來源,其礦物組成、化學組成及機械組成(顆粒大小),影響了土壤的形成和性質。
《漢語大詞典》:西池金母
西王母 。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四折:“俺 西池金母 ,為金童玉女思凡,謫生下方為人?!眳⒁姟?西王母 ”。
分類:西王母
《國語辭典》:西王母  拼音:xī wáng mǔ
神話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怪神,后于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傳西王母住在昆崙山的瑤池,園里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也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王母」、「王母娘娘」。
《分類字錦》:西王母席
古今注:孫興公問曰:世稱黃帝乘龍上天,群臣援龍須,須墜而生草,曰龍須,有之乎?荅曰:無也。有龍須草,一名縉云草,故世人為之妄傳。至如今有虎須草,江東亦織以為席,號曰西王母席,可復是西王母乘虎而墮其須也。
分類:
《漢語大詞典》:蚊母草
草名。相傳此草葉中有蟲化蚊,故稱。
《漢語大詞典》:蚊母木
即蚊子樹。說郛卷二引 唐 段公路 北戶錄·蚊母:“ 嶺 南有蚊母木……不花而實,實從木皮中出,如綴珠璫。其實大如櫻桃,黃即可食,過則實中化為飛蛾穿子飛出,愚驗之亦為蚊子也?!眳⒁姟?蚊子樹 ”。
《漢語大詞典》:蚊子樹(蚊子樹)
樹木名。相傳此樹所結果實熟,蚊自中出,故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南中 又有蚊子樹,實類枇杷,熟則自裂,蚊盡出而空殼矣?!?span id="60z0qiz"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四○七引《嶺南異物志·蚊子樹》:“有樹如冬青,實生枝間,形如枇杷子,每熟即坼裂,蚊子羣飛,唯皮殼而已,土人謂之蚊子樹。”
《漢語大詞典》:蚊母鳥(蚊母鳥)
亦作“蟁母鳥”。 即夜鷹。晝伏夜出,捕食蚊虻。舊時以為此鳥吐蚊,故名。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蚊母鳥,形如青鷁,嘴大而長,于池塘捕魚而食,每叫一聲,則有蚊蚋飛出其口……亦呼為吐蚊鳥?!?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江 東有蚊母鳥,亦謂之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子於叢葦間, 湖州 尤甚?!?明 宋濂 《逐鷏文》:“ 江 東有蟁母鳥,生池澤茹藘中……每鳴,吐蚊一二升?!?/div>
《漢語大詞典》:蚊母樹(蚊母樹)
常綠喬木名。產于我國和 日本 。樹上生蟲癭,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