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每每  拼音:měi měi
1.昏昏的樣子。《莊子。胠篋》:「故天下每每大亂,罪在于好知?!?br />2.往往、常常。晉。陶淵明〈雜詩〉一二首之五:「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埂抖膛陌阁@奇》卷五:「所以這兩項人每每私自相通,時常要些孝順?!?/div>
《漢語大詞典》:浮杯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會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飄浮,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詩:“上巳期三月,浮杯興十旬?!?五代 齊己 《答無愿上人書》詩:“必有南游山水興, 漢江 平穩(wěn)好浮杯?!?br />(2).罰飲滿杯酒;滿飲。文選·潘岳〈閑居賦〉:“浮杯樂飲,絲竹駢羅?!?李善 注:“《説苑》曰:‘ 公承不仁 舉大白浮君。’《廣雅》曰:‘浮,罰也。’” 唐 恒超 《辭郡守李公恩命》詩:“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宋 王禹偁 《寄贊寧上人》詩:“若念重瞳欲相見,未妨西上一浮杯?!?/div>
《漢語大詞典》:泛酒(汎酒)
亦作“泛酒”。
(1).古代風俗。每逢三月三日,宴飲于環(huán)曲的水渠旁,浮酒杯于水上,任其飄流,停則取飲,相與為樂,謂之“汎酒”。 晉 束晳 《三日曲水對》:“昔 周公 城 洛邑 ,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詩云:‘羽觴隨波。’”參見“ 流觴曲水 ”。
(2).古人用于重陽或端午宴飲的酒,多以菖蒲或菊花等浸泡,因稱“汎酒”。 前蜀 韋莊 《庭前菊》詩:“紅蘭莫笑青青色,曾向 龍山 泛酒來。” 唐 皎然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詩:“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明 楊慎 《漁家傲》詞:“摘得金英來泛酒,西山爽氣當窗牖,鬢插茱萸歌獻壽?!?郭沫若 《蒲劍集·〈蒲劍·龍船·鯉幟〉》:“以菖蒲泛酒(俗間在酒中對以雄黃),不僅要保持身體的清潔,還要爭取內心的芬芳。”
《國語辭典》:流觴曲水(流觴曲水)  拼音:liú shāng qū shuǐ
古人依修禊的習俗,在每年陰歷的三月三日,在水邊盥洗,藉以驅邪。后來參加者坐在曲折環(huán)繞的水流旁,在上游放酒杯,任它順水流下,停在何處,則由某人取酒杯而飲。晉。王羲之 蘭亭詩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漢語大詞典》:行杯
(1).流觴,流杯。古代風俗,每逢三月上旬巳日,于環(huán)曲的水渠邊高會,置酒杯于水的上流,杯流行停于誰前,誰便取飲。 南朝 梁元帝 《燕歌行》:“乍見遠舟如落葉,復看遙舸似行杯?!?br />(2).指傳杯飲酒。 唐 李白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王琦 注:“傳杯而飲曰行杯。” 明 王世貞 《同省中諸君過徐丈》詩:“紫玉行杯彈《出塞》,紅牙催拍按《梁州》。”參見“ 流觴曲水 ”。
《國語辭典》:流觴曲水(流觴曲水)  拼音:liú shāng qū shuǐ
古人依修禊的習俗,在每年陰歷的三月三日,在水邊盥洗,藉以驅邪。后來參加者坐在曲折環(huán)繞的水流旁,在上游放酒杯,任它順水流下,停在何處,則由某人取酒杯而飲。晉。王羲之 蘭亭詩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div>
《漢語大詞典》:浮觴(浮觴)
(1).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在環(huán)曲的水渠旁集會,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飲,稱“浮觴”。 漢 孔臧 《楊柳賦》:“流川浮觴,殽核紛雜。” 宋 蘇轍 《平溪堂》詩:“盥手從今休汲井,浮觴取意便臨流。”參見“ 浮杯 ”。
(2).指飲酒。 三國 魏 吳質 《在元城與魏太子箋》:“雖 虞卿 適 趙 , 平原 入 秦 ,受贈千金,浮觴旬日,無以過也。”
《漢語大詞典》:浮杯
(1).古代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集會水渠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飄浮,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叫做“浮杯”,也叫“流觴”。 唐 孟浩然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詩:“上巳期三月,浮杯興十旬。” 五代 齊己 《答無愿上人書》詩:“必有南游山水興, 漢江 平穩(wěn)好浮杯?!?br />(2).罰飲滿杯酒;滿飲。文選·潘岳〈閑居賦〉:“浮杯樂飲,絲竹駢羅?!?李善 注:“《説苑》曰:‘ 公承不仁 舉大白浮君?!?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3932' target='_blank'>《廣雅》曰:‘浮,罰也。’” 唐 恒超 《辭郡守李公恩命》詩:“虛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宋 王禹偁 《寄贊寧上人》詩:“若念重瞳欲相見,未妨西上一浮杯?!?/div>
《國語辭典》:?勝(綵勝)  拼音:cǎi shèng
插于發(fā)飾上的飾物。宋。梅堯臣 嘉祐己亥歲旦永叔內翰詩:「屠酥先尚幼,?勝又宜春?!挂卜Q為「?結」。
《漢語大詞典》:逢七
每逢七天。舊時喪俗:人死后,其家屬每七天舉行祭奠。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因房屋褊窄,停放過了頭七,將靈柩送在祖塋安葬…… 匡超人 逢七便去墳上哭奠?!?/div>
《漢語大詞典》:迎夏
(1).古代祭禮之一。古人以夏和五方之南、五色之赤相配應,故于立夏日,天子率百官出南郊祭 赤帝 ,迎接夏季到來。禮記·月令:“立夏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 鄭玄 注:“迎夏,祭 赤帝 赤熛怒 於南郊之兆也?!?南朝 梁 劉孝威 《行幸甘泉宮歌》:“ 漢 家迎夏畢,避暑 甘泉宮 ?!?唐 劉禹錫 《翠微寺有感》詩:“朱旗迎夏畢,涼軒避暑來?!?br />(2).指每逢夏日。 漢 張衡 《應閑》:“夫玄龍,迎夏則凌云而奮鱗,樂時也;涉冬則淈泥而潛蟠,避害也?!?/div>
《漢語大詞典》:四月八
(1). 貴陽 附近苗族的重要節(jié)日之一。每逢夏歷四月初八日,苗族均著盛裝,群集 貴陽 噴水池旁,吹笙奏笛,縱情歌唱,紀念歷史傳說中的民族英雄 亞努 。附近布依族群眾也多參加。解放后,成為當地各族人民友好團結的聚會。
(2).布依、侗、水等族節(jié)日之一。各族各地稱呼不一,有“開秧節(jié)”、“牧童節(jié)”等稱。這天,吃糯米飯,并讓牛休息。
(3).佛誕生之辰,為浴佛會,寺院搭苫棚座,施茶水鹽豆,以黃布帛為懸旌,書曰“普結良緣”。見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結緣》。
《國語辭典》:拜拜  拼音:bài bai
1.一種供神的儀式。如:「臺灣、閩南地區(qū),每逢神明誕辰,則需拜拜,有時還大宴親朋?!?br />2.再見。為英語bye-bye的音譯。
《漢語大詞典》:鄭莊驛(鄭莊驛)
漢 鄭當時 (字 莊 )為太子舍人時,每逢洗沐日,常置驛馬 長安 諸郊,接待賓客。后因以“鄭莊驛”為好客主人迎賓待客之所。 宋 游次公 《賀新郎·月夜》詞:“吟詠凄涼翻有恨,諒知音,人遠空追憶。誰為置, 鄭莊 驛?” 明 潘緯 《送友人北游》詩:“經過 鄭莊 驛,好問 孟嘗 門?!?清 毛奇齡 《客吳門喜遇金副使巡驛感贈》詩:“ 西河 游人 武丘 客,醉后重尋 鄭莊 驛?!币嗍∽鳌?鄭驛 ”。 唐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山陽 無俗物, 鄭 驛正留賓?!?宋 周邦彥 《西平樂》詞:“多謝故人,親馳 鄭 驛,時倒 融 尊。”參見“ 鄭莊好客 ”。
《漢語大詞典》:鄭莊好客(鄭莊好客)
史記·汲鄭列傳:“ 鄭當時 者,字 莊 …… 孝景 時,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驛馬 長安 諸郊,存諸故人,請謝賓客,夜以繼日,至其明旦,常恐不徧。”后用為好客之典。 宋 蘇軾 《減字木蘭花·贈潤守許仲涂》詞:“ 鄭莊 好客,容我尊前先墮幘?!?宋 姚述堯 《減字木蘭花》詞:“ 鄭莊 好客,故遣紅妝飛大白。”
分類:好客
《漢語大詞典》:拜影
每逢年節(jié)及祖先忌日,子孫對祖宗的畫像叩拜。紅樓夢第三一回:“老太太和舅母那日想是才拜了影回來?!?/div>
《國語辭典》:提頭(提頭)  拼音:tí tóu
1.起頭,引起話頭。《紅樓夢》第六七回:「寶玉明知黛玉是這個緣故,卻也不敢提頭兒?!?br />2.拎著頭。一般暗指將頭砍下。如:「提頭來見!」
《國語辭典》:落葉松(落葉松)  拼音:luò yè sōng
植物名。松科落葉松屬,落葉喬木。每逢秋、冬落葉。高約十七至二十公尺,有長枝、短枝。葉倒披針狀線形,長十五至三十公厘,簇生于短枝上?;▎涡裕菩弁?。毬果成熟時褐色,果鱗宿存,種子具翅。木質堅硬,能耐濕,可供建筑用。產中國大陸東北,也稱為「興安落葉松」。
《漢語大詞典》:贊期(讚期)
齊誦贊美詩的日期。 太平天囯 軍民,每逢禮拜日或喜慶節(jié)日,必燃油燈二盞,陳設酒果,敬拜天父,齊誦贊美詩。 清 王韜 甕牖馀談·洪逆瑣記:“謂天父七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每閲七日為一讚期,街設大期,寫明日禮拜,各宜虔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