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丘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3412,分228頁顯示  上一頁  182  183  184  185  186  188  189  190  191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自扃(道開 闿庵 周 )
釋今離(即覺 尚源 )
釋今全(目無 許 )
釋行敬(獨(dú)冠 楊 )
釋行幟(法幢 增志 )
僧通琇( 玉林 )
僧行森( 茆溪、慈翁 明道正覺禪師 筇溪 )
釋今白(大牛 淩霄 )
釋今如(真佛 黃 )
釋性關(guān)(遍云 吳 )
僧凈挺( 繼恩 世臣、逸亭 俍亭 )
僧通門( 牧云 樗叟、臥庵 )
釋道霈(為霖 )
釋今稚(聞?wù)? 蘇 )
僧弘倫(叔彝 荊溪僧 孝均 )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四
釋自扃,字道開,號闿庵。姓周氏,吳人。出家虎邱,詩如石田,畫宗巨然,師事蒼雪徹、汰如河,通賢首、慈恩二宗旨,歸講《圓覺》于虎邱,講《涅槃》于華亭,講《楞伽》于武塘,妙義云委,如瓶瀉水。順治壬辰六月,自槜李歸虎邱東小庵,屬疾數(shù)日,邀蒼公坐榻前,手書訣別。有曰“一事無成,五十二載。一場懡?,雙手拓開。”志氣清明,字畫端好,歛衣端容,擲筆而逝。塔在庵右,其徒文圭謁虞山錢謙益,為撰塔銘。

人物簡介

全粵詩
今離(?--一六七三),字即覺。新會人。俗姓黃,原名尚源。諸生。明桂王永歷二年(一六四八)從天然禪師受具,居雷峰。頃充華首、棲賢監(jiān)院,再領(lǐng)雷峰監(jiān)院。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示寂廬山。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二
今全,字目無。番禺人。俗姓許。明桂王永歷七年(一六五三)脫白受具,繼無方應(yīng)公為監(jiān)院。事見《海云禪藻集》卷二。
釋行敬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三
釋行敬,字獨(dú)冠,姓楊氏,云夢人也。生有靜性,不樂塵囂。年十三,從縣中空如落紺。一夕,夢大士持刀剖解,為之換骨,至齒牙間負(fù)痛而覺。爾后,唯耽禪寂,杜絕外緣,偶檢《天奇語錄》,讀之有得。荷笠南游,首謁密云于大白山中,以“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大事不明當(dāng)何所求”為問,密云軒然一棒,還叩所求,因自惟曰:“可教直下承當(dāng),乃懇懇勤勤看斯一棒。”三秋靡間,殊鮮真際,忽動他山之想,遂過云門。雖得輕安,終未洞明。再上天童,復(fù)見密云,追隨數(shù)載,偕上天臺,方冀通玄發(fā)明此事。未幾云寂,放聲大哭,以為從此失望,無復(fù)了時。會金粟、費(fèi)隱聞喪而至,隱固得天童髓者,敬嘗造請,乞其指示,即指其掌,竟?fàn)柣砣唬照殚€奧。隱后歷超果、福嚴(yán)而至徑山,敬皆荷橐相從。有清順治癸巳,隱以信拂授之,傳臨濟(jì)法焉。乙未主席吳興靈山,丁酉漢陽棲賢更隆禮聘,敬念鄉(xiāng)關(guān)久別,云樹依依,欣然就道,至則弘爐大冶,躍金同范。俄而,興陽使符來迎,慨祖席荒頹,黽勉效命,而破屋殘僧,蒼涼滿目。適嚴(yán)公玉環(huán)提督豫章,假道漢上,晤于棲賢,宛如夙好,敬以興復(fù)事從容言之,提督竟?fàn)柼词?。由是,殿宇摩云,樓閣礙日,片言之契,萬金無吝,信有自來也。未幾,云杜之纂峰、沔陽之廣長、鄂渚之巖頭,相繼以請。敬為居纂匝月,止廣長期,而巖頭則往來至焉。荊門玉泉、澧浦夾山且郤而不應(yīng),乃詣衡山一展祖塔。敬主棲賢二十馀年,六坐道場,津梁不倦??滴跞勺影嗽禄奕帐炯?,書偈有“釣竿砍盡重栽竹,不脫荷衣歸去來”之語。壽六十,僧夏四十五,塔于興陽東麓。門人如水鑒佛頂,皆唱道諸方。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釋行幟,字法幢。姓林氏,瑞安人也,原名增志。明崇禎戊辰進(jìn)士,官中允。甲申,李自成犯闕,抗節(jié)不屈,酷刑幾斃。賊敗,乃間關(guān)南旋。及聞大清定鼎燕京,知事不可為,遂薙發(fā)為僧,時年已五十四。初讀書興善寺,即契禪衲。館頭陀山密印寺,即唐宿覺道場也,古殿將傾,隱懷興復(fù)志。日與僧摩相講習(xí),益知有向上事。及作令蒲圻,御史黃宗昌見僧摩有宗門三關(guān)語,因問之曰:“儒亦有三關(guān)乎?”曰:“有。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者,初關(guān)也;吾有知乎哉,無知也者,二關(guān)也;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字者,三關(guān)也?!弊诓龖?,結(jié)契彌厚。及改僧服,居呂峰山,更厲切磋,究心生死。嘗具夙愿,再造密印祖庭,卒達(dá)所志。事多玄感,詳載《重興碑記》。壬辰,曳履過四明,登雪竇,拜石奇僧受具足,且付以法焉。乙未,入大梅山,訪漢尉梅子真跡。钃穢剪荊,新唐僧法常舊觀,蓋八百馀年荒庭。至是乃得與諸佛子披霜立雪,本分提持,遠(yuǎn)近趨蹌,漸成叢林。苒荏六載,復(fù)還東甌。庚子冬,開壚密印。丙午,應(yīng)括蒼凈覺請,以密印付多子無。丁未夏季,示微疾,舟還陀峰,八月十二日,對眾說偈曰:“七十五年間打鬨,總無奇特出常倫。而今撒手懸厓?nèi)?,一任諸方說幻真。”悠然而逝,著有《語錄》若干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4—1675 【介紹】: 清臨濟(jì)宗禪僧。江南江陰人,俗姓楊,號玉林。十九歲出家于常州磬山寺。曾為湖州報恩寺住持。順治間三辭清世祖之召,后應(yīng)允赴京為帝說法,封為“大覺普濟(jì)禪師”。后又加封為“大覺普濟(jì)能仁國師”。世祖去世,得旨南歸,晚年開法西天目山獅子正宗禪寺。然仗勢欺人,至激起民變,只身北遁,改號無住,至淮安清江浦慈云寺,危坐以終。有《大覺普濟(jì)玉林國師語錄》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通琇,字玉林,江陰人,本姓楊。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號玉林。蓉城楊氏子。澄江請磬山不赴。師破關(guān)來見。叉手曰??駜簢?。父不容過。者個峰頭。還是老漢住處么。山曰。你且站下腳。我與汝道。師掀倒香案便出。山高聲曰。將拄杖來。師遙應(yīng)曰。劍去久矣。住后上堂。有一句子。河沙剎土。三世諸佛不能說。西乾東震。歷代祖師不能說。天下善知識不能說。先師亦未曾說?,L上座今日既居此位。為眾分明舉似去也。良久曰。元正啟祚。萬象咸亨。僧問。如何是定。師曰。顛顛倒倒。曰如何是慧。師曰。愚愚癡癡。曰如何是定慧總持。師曰。又顛倒又愚癡。上堂。眾競出問話畢。師曰。欲釣鯨鯢澄巨浸。卻嗟蛙步滯泥沙。擲拄杖下座。
僧行森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僧。廣東博羅人,俗姓黎,號茆溪。受法于通琇,居杭州龍溪庵。順治間隨師至京師,召對稱旨,留京師數(shù)年。順治帝欲封為禪師。以身為弟子,不敢與師同受封號,力辭,復(fù)還龍溪。雍正間追封明道正覺禪師。有《語錄》。
新續(xù)高僧傳·靈感篇第六之三
釋行森,字筇溪,別號慈翁。姓黎氏,博羅人。生質(zhì)清穎,器宇神俊。年及壯,游,偶感疲困,倚枕間,忽聞鼓吹聲,頓省根源,不從他有。遂決志出家,依雪嶠信。信寂后,乃參大覺普濟(jì)能仁國師玉林琇,洞明心要?,L令分座說法,四眾參承,機(jī)辯敏捷,解說入妙。一時目為大鵬劈海,且稱為“森鐵棒”云。及開化龍溪,緇侶云集。清室龍興,世祖入關(guān),奠鼎燕京,崇禮佛乘,詔集高僧。時順治戊戌,玉林琇應(yīng)召入都,因令森主報恩。己亥,玉林還山,森奉詔留京師。世祖恩眷,禮遇優(yōu)渥,屢降諭旨,欲加封號。森以師弟不敢并受,辭之甚力。既而請謁五臺,宿顯通寺。寺前遇一老嫗,手持竹籃,口嚼石子。與語,深明宗旨,呼森為大通佛。自五臺還京,乞歸龍溪。世祖名所居寺曰圓照。御書題賜,以寵異之。森持律精純,導(dǎo)眾嚴(yán)整,雅有百丈風(fēng)。受世祖知遇甚深,及其歸里,如日邊云影,既離絳霄,即隨意孤飛斷崖荒水間,不掛一絲??滴跏暧稳A巖,曰:“此中修篁奇石,可以臥數(shù)江帆。吾老此矣。”乃自刻化期,手書封龕偈而寂。春秋六十有四,僧臘三十有六。至雍正十一年,追封“明道正覺禪師”。御題贊曰:“一人首出,八表升平。爰有龍象,僧中之英。十虛融攝,正眼洞明。日光月華,水綠山青。”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二
今白,字大牛。番禺人。俗姓謝,原名淩霄。諸生。明桂王永歷七年(一六五三),皈天然禪師薙染登具。十年,值雷峰建置梵剎,工用不貲,白發(fā)愿行募,沿門持缽十馀載,叢林規(guī)制次第具舉。一夕行乞,即次端坐而逝。事見清宣統(tǒng)《番禺縣續(xù)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

全粵詩
今如(?—一六七四),字真佛。新會人。俗姓黃,角子今(上草頭下黽)父。諸生。明桂王永歷七年(一六五三)皈天然老人出世登具。事見《海云禪藻集》卷二。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釋性關(guān),字遍云。姓吳氏,鄖陽人。少孤,薙發(fā)襄陽仁皇寺,事惺然為師。年二十,游吳越,受華山三昧寂光衣缽,復(fù)得法金陵天界寺中隱。西上荊州,于圣水寺旁結(jié)茆曰“松庵”,讀《圓覺了義》有悟。后辟亂漢沔間,時開講席,人多重之。順治七年,入玉泉,創(chuàng)立東禪堂,演法弘律,歸依者眾。順治十五年正月十二日,寂于監(jiān)利靈照庵。二十年中,駐錫十有八處,講說所施津梁無絕,所著語錄詩文戒不授梓,故佚而不傳。弟子覺聰、本赤,保守東禪,鋤墾田土,補(bǔ)修殿宇,不墜舊聲。
僧凈挺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5—1684 【介紹】: 清僧。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俗姓徐,名繼恩,字世臣,別字逸亭,又號俍亭。崇禎十五年副貢。曾以抨擊馬士英獲罪。明亡后隱居,四十七歲出家為僧,居云溪寺。有《逸亭易論》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僧。江南常熟人,俗姓張,字牧云。明末出家于興福寺,后歷主古南、鶴林、天童等寺。常與士大夫游。有《懶齋別集》。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通門,字牧云,號樗叟,常熟人。住秀水古南院。有《懶齋集》。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嘗熟張氏子小參云。婁江大海濱。信潮時匯止。地靈祥必鐘。杰出眾居士。資生各有家。團(tuán)圞有子女。不染世間法。如蓮花在水。山僧乘時來。證明如上義。證明則不無。且道以何為驗(yàn)。乃卓拄杖云。佛子住此地。則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經(jīng)行及坐臥。若論此事。如海濱人家。取魚相似。只因知得大海。有魚思欲取之。乃生個計較。造個船只。扯個風(fēng)蓬。把定舵柄。請個熟海路的人。為了舡師。直至大洋去處。待等魚來。一網(wǎng)撒去。大魚小魚。滿載而歸。到家市賣。養(yǎng)育子孫。受用不盡。參學(xué)人。亦如是。先要知凡夫身中。決定有佛祖廣大靈明的大事。如海有魚。不生疑惑。不肯自昧。即思參禪。急圖發(fā)明。如取海魚生計較。放舍世緣。打起精進(jìn)。千里萬里。覓訪知識。親近善友。求指路頭。切切提持。如依船師指導(dǎo)。忽于自己身中。悟得佛祖的大事。歸家保養(yǎng)。入廛垂手。興隆法門。上可以報佛恩德。下可以啟迪將來。受用亦無有盡。雖然如是。大海中。豈無風(fēng)浪。豈無驚險。然而不生恐怖。一往直前者。蓋取魚的念頭切也。參禪何不如是。要圖發(fā)明佛祖大事。也須不顧危亡。不論境緣順逆。千魔萬難。直往不退。不愁佛法不到手也。佛法雖是現(xiàn)成事。若不如取魚猛勵。怎得到手。故參學(xué)人。須檢點(diǎn)自己。向來參究。能如取魚一樣急切否。能一往直前無退轉(zhuǎn)否。在叢林中。遇些小境緣。能不驚怖。不介意否。若或未能。畢竟參禪念頭。不如取魚念頭切。佛祖大事。何能打徹。所以古人云。把手牽人行不得。惟人自肯乃方親。又云。如來于一切處成等正覺。于刀山劍樹上成等正覺。于鑊湯爐炭里。成等正覺。于棒下成等正覺。于喝下成等正覺。是真語者。實(shí)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只今還有恁么人證明如是事么。良久云。選佛若無如是眼。假饒千載又奚為。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七
釋通門,字牧云,號臥庵,姓張氏,常熟人也。從近邑破山寺洞聞祝發(fā),后參密云,得法于天童。出世古南。甲申渡江埽塔,遂主四明棲真。復(fù)住嘉禾梅溪,遷破山及鎮(zhèn)江鶴林。壬辰,延主天童,尋遷秀峰。著有《七會語錄》二十卷及《別集》、《偶集》、《懶齋集》,盛行于世。門生平蕭散磊落,蒞眾甚嚴(yán),詩章超潔,書法遒勁,后退老于湖村恤廬??滴跣梁ナ辉峦?,從容舒展而逝,塔于西資庵。數(shù)年,忽洪水涌出,塔幾壞,因荼毗得舍利無算,其色晶瑩,投入水盆中,以發(fā)引之,聯(lián)如貫珠。時曉山本晰主持天童,為建舍利塔于南山。
釋道霈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四
道霈,字為霖,建安丁氏子。出家白云寺,參聞谷密云,??諸講肆。后得法于賢,撰述甚富,有《語錄》行世。寂于康熙壬午,壽八十有八。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二
今稚,字聞?wù)摺7?。俗姓蘇。明桂王永歷七年(一六五三)出世,十二年(一六五八)登具,執(zhí)侍丈室三十馀年。事見《海云禪藻集》卷二。
僧弘倫 朝代:清初

人物簡介

詞學(xué)圖錄
弘倫,字叔彝,號荊溪僧,俗姓徐,名孝均。無錫人,流寓宜興。清初著名詞僧,所為詞無蔬筍氣、禪悅語,瀏亮清剛,哀樂動人,體現(xiàn)出陽羨詞派的特色。詞集名《泥絮詞》,不傳。其詞見《荊溪詞初集》等詞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