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丘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412,分228頁顯示  上一頁  187  188  189  190  191  193  194  195  19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性愿(虛白 林 )
釋照拙(道余 方 )
釋德基(定庵 佛而逝 )
釋今身(非身 彥梅 )
釋照福(振寰 孟 )
釋今壁(仞千 溫 )
釋行洸(濟水 )
釋行乾(大博 胡 )
釋性證(無新 鄧 )
際??(愚庵 )
羅墅僧( 周 )
僧本果(曠園 )
僧本晝(天岳 寒泉子 )
僧秉正(止一 止庵 楊 )
僧禪一(法喜 心丹 小顛 )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釋性愿,字虛白。姓林氏,江陰人。少而穎異,記誦不忘,與群兒游,未嘗嬉戲。年十五,隨父過城山,訪無生大德,欣慕禪林,懇求二親,允從出家。聞天童密云開法黃檗,多以棒喝接人,心甚疑之。有超宗自槜李還,與人言,舉臨濟參黃檗三棒因緣,性聞之躍然,始知知識用處,回出常情。因勵志參究,嘗詣獅巖叩隱元,見而契之,及應黃檗攜之入山,遂登戒具。又往參金粟費,問:“蚯蚓斬作兩段,佛性在那一頭?”性請開示,即驀然一棒,直得迷悶盈臆,寢食不寧,欲徹此懷。因看《百丈政禪師語錄》老宿見日影透窗問?因緣,忽有省,乃頌曰:“窗就日兮日就窗,現(xiàn)成一物露堂堂。房中有客好歸去,莫向渠儂問短長?!背仕莆魈眯?,密曰:“何物露堂堂?”性舉拳示之曰:“見么?”密擊一棒云:“且道,是賞、是罰?”性喝,密亦喝,遂作禮而退。俄隨密回閩,住芙蓉。密寂,復還檗山,后住長樂德成巖。忽憶古人云“差別未明,住山無益?!敝卦匋S檗,更進侍寮。潛鞭密練,益臻玄奧。及隱元乘桴浮海,倡道扶桑,性乃潛處松溪白云庵。隱元遣使,航海萬里,付與法衣以表信。尋有江西之行,路出寧化,緇素懇留,重興東山古剎。寺前長橋久頹,行者病涉。乃募千金,先為筑造,鼎建寺宇,規(guī)制弘麗,遂為甲觀。落成未幾,黃檗耆宿以玉融檀信敦請繼席。性至,重法剔蠹,揀魔辨異,登堂演說,如香象渡河,徑截逆流,鵝王擇乳,不事亂唼。以故諸方翹仰,龍象駢趨。有浙僧冒稱福嚴法糸,持數(shù)十金入山掃塔,性驗其非是而郤之。有楚僧頻以怪異惑眾,領宰官善信至寺設宴,性疾其邪,斥之而逃。時或以為執(zhí)拗,后兩僧皆敗露,人始服其卓識。居山十載,怡養(yǎng)恬靜,氣韻孤特。而誘進初機,唯恐不及。挫敗類之偷心,指學人于實地,皆從自證中發(fā)用,真切生平。法利所獲,悉付司庫。及將遷化,囊缽空懸。以康熙十二年癸丑六月十四日示寂,得年五十有八,坐夏四十三,塔于黃檗寶峰山。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四
釋照拙,字道余。姓方氏,莆田人也。父漢卿,儒修甚勤。母陳氏感奇香滿室而娠。崇禎癸酉重九日生兒,香氣如前,鄰居異之。年十二,怙恃俱失,從圣壽寺竹叟薙染,誦習十載。往福爐,依時學受具足戒。竹叟既沒,仍參福爐,問:“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良久領悟大旨,作禮而退。益加策勵,會如幻移錫芙蓉,邂逅之間,便承激揚,有如針芥,遂依座下。久之復辭去,參虛白于黃檗,機鋒酬酢,證合無異,及如幻應武榮雪峰之請,馳書招之,隨至雪峰,兢兢自守。戊午重九日,如幻付以衣拂,使之繼席雪峰。后如幻寂,為輯其《語錄》序而刋之。寺左六和樓改建方丈,久未就,拙集檀信經(jīng)營乃成。以康熙甲申年四月二十四日示寂,壽七十二,臘五十,塔于寺右。拙賦性恬澹,言笑不茍,住山四十馀年,甘淡泊以法道自持,高風峻節(jié),足為典型。著有《雪峰語錄》、《雪峰詩集》二卷及《毬堂草》一卷。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德基,字定庵,姓林氏,休寧人也。父之泰,母姜氏。誕生之辰,瑞雯滿室,吉祥止止。稍長,性見慈善,雅信佛旨,芳潔自喜,不近酒肉。讀書穎悟,數(shù)過不忘,嘗聞老衲讀《金剛經(jīng)》至“如露如電”,頓發(fā)出世之心。以親老弟幼,不忍遽違,力事生理,承歡菽水。及父沒弟長,能委家計,乃拜辭慈幃。徑下姑蘇,訪吳中有道知識,得寶林寺竹懷,往求剃度,給侍左右,將及一期。聞金陵華山見月演戒因緣,啟白得受具足。然陸沈下版,未露圭角,專志研精諸大律部,俱臻玄奧。凡十五年,得阇黎成拙稱許,拔居教授,整飭規(guī)約,上下敬服。見月化后,即受傳衣,履席二載,聲譽旁流。甲寅秋,江南苦旱,入冬,山下饑民就食山頭,為設粥賑之,恐糧少不濟,率眾渡江,由儀真至維揚,沿涂托缽,郡邑善信素仰德望,樂施不絕。山上荒黎卒賴周濟,至麥熟始散。癸亥冬,徇兩浙紳耆所請,至武林昭慶說戒一期,香花塞路,道俗嗟嘆,善因福果,世所希有。所著《毗尼關要》十六卷,《羯磨會釋》十四卷,《比丘尼律本會義》十二卷,摭其箐華,發(fā)抒底蘊,誠便后學。庚辰季冬朔,示微疾,集大眾誡之曰:“凡我出家,止為生死,不可不真實修行。既知修行,必當嚴持戒律,若不持戒而欲超脫生死,如緣木求魚,舍舟渡海,豈可得哉。吾早晚行矣,愿共勉之?!敝涟巳浙逶「拢柗鸲?,塔于龍山之陽。壽六十有七,臘四十八,坐夏四十四。弟子三十八人,一時錚錚,足嗣法響。其《毗尼關要》十六卷,清乾隆二年,釋福聚奏請入藏。

人物簡介

全粵詩
今身(?--一六九四),字非身。新會人。俗姓劉,原名彥梅。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棄諸生,登具丹霞,侍天然老人于歸宗。晚隱蒼梧龍化七寺。三十三年(一六九四)示寂。事見《海云禪藻集》卷三。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照福,字振寰,姓孟氏,大興人也。生有殊性,獨坐寡言。方在齔齡,便親法乳。初依延禧寺名馳??染,受具于廣濟寺萬鐘,精進潛修,足不踰閫者十有五年。究求律學,儕輩欽止,爭師事之。萬鐘寂后,寺眾同詞,請福繼席,獨懷恬退,譽望日高,從學益眾??滴醵迥瓯海プ娑髅〕痔惰厢对扑?,大駕幸臨,復奉溫語,獎許有加,自是法侶景從,云合霧集,檀施湊輻,不可億算。遂興建造,擴廣殿庭,一時輪奐,崖壑交輝,為西山諸剎之冠。戊寅秋,示微疾。圣祖聞之,命內(nèi)務府,選醫(yī)護視。以己卯五月六日,索湯沐浴,返席而化。春秋六十六,臘三十二,塔于寺前。營葬之日,特賜內(nèi)帑并龍旗御杖以示殊異??滴跛氖荒晁脑拢ヱ{重游,眷念舊情,命取繪像以進,嗟惜久之,遂邀睿題,有“若非明鏡當前語,笑指真圖是戒壇”之句。其道范嵚峻,深契帝心,于此可見。而榮終之錫,追慕之隆,曠代希有,又何恧乎?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一
今壁(?—一六九五),字仞千。東莞人。俗姓溫。弱冠出世,習毗尼于鼎湖。聞天然禪師倡道雷峰,徒步歸之。禪師一見知為法器,許以入室。清圣祖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元旦,與澹歸禪師同日付囑。三十四年(一六九五)冬,分座海云。未幾示寂。清光緒《廣州府志》卷一四一有傳。
釋行洸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十四
行洸,字濟水,上虞顧氏子,亦嗣箬庵法,宗教兼通,在僧中最為杰出,主理安三年,寂于康熙乙亥,著有《正法錄》諸書。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八
釋行乾,字大博。姓胡氏,達州人也。母夢神人,抱子入懷。及生時,白光彌室。年十三,祝發(fā)西圣寺,后入都門憫忠寺得戒。復南詢,參萬如微公于龍池,機契,乃付衣拂。歸而出世于天津地藏。法幢既樹,祖燄更輝。已而之燕山,結(jié)制于法通寺,復結(jié)制于弘善寺。比及三年,乃北游磐山。有薊州僧來儀者,慕其行誼精嚴,以古中盤精舍一區(qū)獻之,乾亦喜其連峰疊嶂,嵌空突兀,澗谷委蛇,果樹茂蔚,誠禪悅之勝地。特規(guī)模狹小,院宇不完,思欲廓之,以為叢林,卒得和碩諸親王之助,成茲寶坊,額曰“正法禪院”。以康熙十二年八月十日,冥坐而逝。乾坐道場十有四處,說法十有七年。著有《語錄》四卷,董訚為之序,其塔院碑記,則魏裔介所撰,并見《山志》。
釋性證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九
釋性證,字無新。姓鄧氏,錢江人。早歲從靈隱易庵薙發(fā),相依日久,重其樸誠,以法器待之,密傳衣缽。證復韜采匿光,遍叩老宿,具聞法要。值靈隱重筑廢宇,締構(gòu)煩艱,工徒千指,仰食瓶缽。丹雘既畢,首復宋直指堂,于是飛來峰坊、回龍橋、密因閣、冷泉石門諸勝,皆一時煥新,而棲云、介如、古心、憨山,率樂就寺,弘法講席之盛,甲于東南。晚歲,靈鷲隙起,潛叩檀護,盡力保持,幸免摧剝,改易輪殿。重新韓蘄王翠亭,歲補九里松。晚猶不惓,更護飛來竹樹于斫伐之際,存古禪堂于崩敗之馀,改回龍橋于山洪未發(fā)之日,五易大殿柱,所費不貲。致峨眉老僧萬里寄語。凡所建樹,出自實行。嘗對人言:“我來時赤條條,去時豈容一絲自掛?”故破衲而外,無長物也。生平于持名反念,默自體會,不復以機鋒自顯?;ブ?,徐疊雙趺,有“六十四年,打攪常住”之偈,可謂踐履純篤矣。以康熙乙亥五月五日示寂,塔于北峰之麓,陳繼儒為作行業(yè)記。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六
際??,字愚庵,江西人。祗山寶林寺僧。有《莖草堂集》。
羅墅僧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遺身篇第七之二
又武進羅墅庵僧,姓周氏,專修凈土,一意念佛。自知時至,托缽出募,但乞薪一束。眾多與之,數(shù)日積如山。至期,來觀者千馀人,口中出火自焚。鄉(xiāng)人即其處建庵立塔,名“化身庵”。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僧。字曠園,住潮州靈山寺。嘗著《正宏集》,述唐僧大顛事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僧,字天岳,號寒泉子。居浙江紹興平陽寺。工詩,所作五律為黃宗羲稱賞。有《直木堂詩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七
秉正,字止一,號止庵,丹徒人,本姓楊。住瓜洲青蓮庵。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七
禪一,初名法喜,字心丹,號小顛,桐鄉(xiāng)人。杭州凈慈寺僧。有《唾馀集》、《隨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