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丘 → 邱丘”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412,分228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曇宗( 虢 )
釋悟詮(覺海 )
僧凈曜( 楊 )
釋凈暉( 楊 )
僧曇暉( 白玉 青陽白玉 )
僧法緣( 法緣 大名法緣 )
釋慧靜( 邵 )
釋慧勝( 唐 )
釋法悟( 別稱 呂姥 )
釋智勝( 徐 )
僧鏡( 焦 )
釋法恭( 關 )
釋慧?。?span id="7gygian" class='charType'> 成 )
釋曇度( 蔡 )
釋玄申( 趙 )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三 唱導
釋曇宗。姓虢。秣陵人。出家止靈味寺。少而好學博通眾典。唱說之功獨步當世。辯口適時應變無盡。嘗為孝武唱導行菩薩五法禮竟。帝乃笑謂宗曰。朕有何罪而為懺悔。宗曰。昔虞舜至圣猶云予違爾弼。湯武亦云萬姓有罪在予一人。圣王引咎。蓋以軌世。陛下德邁往代。齊圣虞殷。履道思沖。寧得獨異。帝大悅。后殷淑儀薨。三七設會悉請宗。宗始嘆世道浮偽恩愛必離。嗟殷氏淑德榮幸未暢。而滅實當年收芳今日。發(fā)言悽至。帝泫愴良久。賞異彌深。后終于所住。著京師塔寺記二卷。時靈味寺復有釋僧意者。亦善唱說。制睒經新聲。哀亮有序。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二
蜀僧悟詮。號覺海。有慧性。峽州富人程夷伯年二十九。一夕夢其父曰。汝今年當死可問覺海。其人茫然不曉。一日有僧說相。負覺海字。程請一相。問云。我壽幾何。覺海曰。老僧皆無求。但覓水一杯。呵氣入水中。令程飲之曰。今夜有吉夢可相報。即夜夢至一官府左廊下。男子婦人衣冠嚴整。皆相忻悅。右廊盡枷鎖縲紲之人。哀號涕泗。傍有人云。左廊是修舍橋路人。右廊是毀壞橋路人。若爾要福壽可自擇取。程即夢覺發(fā)心。凡百里之內橋梁路道一一修整。工畢覺海復來云。汝作此事何延十年。程自是于道路上用工不倦。壽九十二。五世昌盛。
僧凈曜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21—492 【介紹】: 南朝齊女僧,建康人。本姓楊。初出家從濟瑗,志誠習經,專究大乘奧秘,十年后便為宗匠。齊竟陵王嘗請講《維摩經》于第。住普賢寺,為寺主二十余年。弟子四百余人。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南齊
凈暉本姓楊。建康人也。志道專誠樂法翹懇。具戒之初從濟瑗稟學。精思研求究大乘之奧。十臘之后便為宗匠。齊文惠帝竟陵文宣王莫不服膺。永明八年竟陵王請于第講維摩經。后為寺主。二十馀年。長幼崇奉如事父母。從為弟子者四百馀人。年七十二。永明十年卒也。時寺又有僧要光凈。并學行有聞也。
僧曇暉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22—504 【介紹】: 南朝梁女尼。成都人。本青陽氏女,俗名白玉。幼樂修道,父母弗許。至十三歲,始從比丘尼法育出家,住長樂寺。明經論,時諸名師極力問難,無能屈者。門徒至千數百人。
比丘尼傳·卷第四
曇暉。本姓青陽。名白玉。成都人也。幼樂修道父母不許。元嘉九年有外國禪師畺良耶舍。入蜀大弘禪觀。暉年十一。啟母求請禪師欲咨禪法。母從之。耶舍一見。嘆此人有分令其修習。囑法育尼使相左右。母已許嫁于暉之姑子。出門有曰。不展馀計。育尼密迎還寺。暉深立誓愿。若我道心不遂。遂致逼迫者。當以火自焚耳。刺史甄法崇聞之。遣使迎暉。集諸綱佐及有望之民。請諸僧尼窮相難盡。法崇問曰。汝審能出家不。答曰。微愿久發(fā)特乞救濟。法崇曰善。遣使語姑。姑即奉教。從法育尼出家。年始十三矣。從昱學修觀行。裁得稟受。即于座末便得入定。見東方有二光明。其一如日而白。其一如月而青。即于定中立念云。白者必是菩薩道。青者聲聞法。若審然者當令青者銷而白光熾。即應此念。青光遂滅。白光熾滿。及至起定為昱尼說。昱尼善觀道聞而歡喜贊善。時同坐四十馀人莫不見嘆其希有也。后婿心疑以為奸詐。相率抄取將歸其家。曇暉時年十六矣。以婢使營衛(wèi)不受侵逼。婿無如之何。復以訴州。刺史賞異。問畺良耶舍曰。此人根利慎勿違之。若婿家須相分解費用不足者。貧道有一蒼頭即為隨喜。于是解釋。后于禪中自解佛性。常住大乘等義并非師受。時諸名師極力問難無能屈者。于是聲馳遠近莫不歸服。宋元嘉十九年。臨川王臨南兗延之至鎮(zhèn)。時年二十一。驃騎牧陜復攜住南楚。男女道俗北面擁帚者千二百人。歲月稍淹思母轉至。固請還鄉(xiāng)。德行既高門徒日眾。于市橋西北自營塔廟。殿堂廂廊倏忽而成。復營三寺皆悉神速。莫不嘆服。稱有神力焉。年八十三。天監(jiān)三年而卒。初張峻隨父母益州。嘗忽然直往不令預知。同行賓客三十許人坐始定。便下果粽并悉時珍。刺史劉悛后嘗率往亦復如之。梁宣武王嘗送物使暉設百人會。本言不出臨中自往。及至乃有三百僧。并王佐吏近四百人。將欲行道。遣婢來倩人下食。即遣人。唯見二弟子及二婢奠食都無雜手力。王彌復嘆之。不可量也。或有問暉者。見師生徒不過中家之產。而造作云為有若神化。何以至此耶。答云。貧道常自無居貯。若須費用役五三金而已。隨復有之不知所以而然。故談者以為有無盡藏焉。時又有花光尼。本姓鮮于。深禪妙觀洞其幽微。遍覽三藏傍兼百氏。尤能屬文。述暉贊頌。詞旨有則。不乖風雅焉。
僧法緣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23—約479 【介紹】: 南朝齊女僧。東莞曾成人,俗姓俞。傳說宋文帝元嘉九年,年十歲,與妹忽失所在,三日而歸。后又去,一旬而還,便能作外國書語,且能講經。遂出家。于家作精舍,晝夜講經。
比丘尼傳·南齊
法緣。本姓俞。東官曾成人也。宋元嘉九年。年十歲。妹法?年九歲。未識經法。忽以其年二月八日俱失所在。經三日而歸。說至凈土天宮見佛。佛為開化。至九月十五日又去一旬乃還。便能作外國書語及誦經。見西域人言謔善相了解。十年正月十五日又復失去。田中作人見其隨風飄飏上天。父母憂之祀神求福。既而經月乃返。返已出家披著法服持發(fā)而歸。自說見佛及比丘尼。語云。汝前世因緣應為我弟子。舉手摩頭發(fā)自墮落。為立法名大名法緣。小曰法?。臨遣還曰。可作精舍。當與汝經。法也緣等還家即毀神座繕立精廬。晝夜講誦。夕中每有五色光明。流泛峰嶺有若燈燭。自此以后容止華雅音制詮正。上京諷誦不能過也。刺史韋朗孔默并屈供養(yǎng)。聞其談說甚敬異焉。因是土人皆事正法。年五十六。建元中卒也。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生邵氏。吳興馀杭人。有成儀。文學。志節(jié)高峻。善泥洹經。居冶城寺。太始中歿。壽五十。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釋慧靜。姓邵。吳興馀杭人。居貧履操厲行精苦。風姿秀整容止可觀。始游學廬山。晚還上都進業(yè)。解兼內外偏善涅槃。初止治城寺。顏延之何尚之并欽慕風德。顏延之每嘆曰。荊山之玉唯靜是焉。及子竣出鎮(zhèn)東州。攜與同行。因棲于天柱山寺。及大明之中。又遷居剡之法華臺。后憩東仰山。處處般游。并以弘法為務。年過知命志節(jié)彌堅。宋太始中卒。春秋五十有八。所著文翰集為十卷。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四
慧勝。本姓唐。彭城人也。父僧智寓建康。勝幼愿出家。以方正自立希于語言。言必能行身無輕躁。旬日不出戶牖。見之者莫不敬異。以宋元嘉二十一年出家。時年十八。為凈秀尼弟子。住禪林寺。具戒以后講法華經。隨集善寺緒尼學五行禪。后從草堂寺思隱靈根寺法穎。備修觀行。奇相妙證獨得懷抱。人見而問之。皆答云。罪無輕重一時發(fā)露。懺悔懇惻以晝系夜。貴賤崇敬供施不斷。年八十一。梁天監(jiān)四年卒。葬于白板山也。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齊州人。史不書氏。世力田。有六子皆出家。悟年五十。喪妻為沙門。誦大小品法華。每有虎踞前。若聽者。性不食粳米。日唯麥飯一杯而已。武昌太守阮晦為開樊山之陽。隱士郭長翔所居之地。為堂宇。以處之。脩頭陀行。尤謹禪坐。或定屢日。齊永明七年。歿壽九十七 又有慧明者。生康氏。康居人。止東安寺。登赤城。慕道猷曇蘭之風。結茅而居焉。夢婦人自稱呂姥。曰我當衛(wèi)護。文宣盡禮致之。一至京師即去。建武中歿。壽七十一。
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
釋法悟。齊人。家以田桑為業(yè)。有男六人普皆成長。晤年五十喪妻。舉家郁然慕道。父子七人悉共出家。南至武昌履行山水。見樊山之陽可為幽遷之處。本隱士郭長翔所止。于是有意終焉。時武昌太守陳留阮晦。聞而奇之。因為剪徑開山造立房室晤不食粳米常資麥飯。日一食而已。誦大小品法華。常六時行道。頭陀山澤不避虎兕。有時在樹下坐禪?;蚪浫詹黄稹R札R永明七年卒于山中。春秋七十有九。后有沙門道濟。踵其高業(yè)。今武昌謂其所住為頭陀寺焉。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南齊
智勝。本姓徐。長安人也。寓居會稽于其三世。六歲而隨王母出都游瓦官寺。見招提整峻寶飾嚴華。潸然泣涕。仍祈剪落。王母問之具述此意。謂其幼稚而未許之也。宋季多難四民失業(yè)。時事紛紜奄冉積載。年將二十方得出家住建福寺。獨行無倫絕塵難范。聽受大涅槃經一聞能持。后研律藏功不再受??偝种u僉然改目。自制數十卷義疏。辭約而旨遠。義隱而理妙。逢涅不淄遇磨不磷。大明中有一男子。詭期抱梁欲規(guī)不遜。勝剋意淵深雅操壁立。正色告眾。眾錄付官。守戒清凈如護明珠。時莊嚴寺曇斌法師弟子僧宗玄趣。共直佛殿慢藏致盜。乃失菩薩瓔珞及七寶澡罐斌衣缽之外室如懸磬。無以為備。憂慨輟講。閉房三日。勝宣告四部旬月備辦。德感化行皆類此也。齊文惠帝聞風雅相接召。每延入宮講說眾經。司徒竟陵文宣王倍崇敬焉。勝志貞南金心皎比雪。裁箴尼眾實允物望。令旨仍使為寺主闔眾愛敬如奉嚴尊。從定林寺僧遠法師受菩薩戒。座側常置香爐。勝乃捻香。遠止之曰。不取火已信宿矣。所置之香遂氛氳流煙。咸嘆其肅恭表應若斯也。永明中作圣僧齋攝心祈想。忽聞空中彈指合掌側聽。勝居寺三十年。未嘗赴齋會游踐貴。勝每重閑靜處系念思惟。故流芳不遠。文惠帝特加供俸。日月充盈。締搆房宇。闔寺崇華。勝舍衣缽為宋齊七帝造攝山寺石像。永明十年寢疾。忽見金車玉宇悉來迎接。到四月五日告諸弟子曰。吾今逝矣。弟子皆泣。乃披衣出胸。胸有草書佛字。字體鮮白色相明潤。八日正中而卒也。年六十六。葬于鐘山。文帝給其湯藥。兇事所須并宜官備也。
僧鏡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生焦氏。隴西人。客吳中。有孝行。輕財好施。母亡。太守賻贈。不受。負土為墳。廬于傍。蒔松柏。三年乃為沙門。住吳縣華山寺。入關尋師授法。東海徐湛之。請為一門之師。后返姑蘇。適上虞謝靈運。尤致款素。與游嶀嵊。元徽中。詔至都。止定林下寺。頻建法會。注法華維摩義疏毗曇玄論。歿壽六十七。同時有釋曇隆。亦以高行名世。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釋僧鏡。姓焦。本隴西人。遷居吳地。至孝過人。輕財好施。家貧母亡。太守賜錢五千??噢o不受。乃身自負土種植松柏。廬于墓所。泣血三年。服畢出家。住吳縣華山。后入關隴尋師受法。累載方還。停止京師。大闡經論。司空東海徐湛之重其風素。請為一門之師。后東反姑蘇。復專當法匠。臺寺沙門道流請停歲許。又東適上虞徐山。學徒隨往百有馀人?;⑷齾锹曬Y上國。陳郡謝靈運以德音致款。宋世祖藉其風素。敕出京師止定林下寺。頻建法聚德眾云集。著法華維摩泥洹義疏并毗曇玄論。區(qū)別義類有條貫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有七。上虞徐山先有曇隆道人。少善席上。晚忽苦節(jié)過人。亦為謝靈運所重。常共游嶀嵊。亡后運乃誄焉。
釋法恭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二 誦經
釋法恭。姓關。雍州人。初出家止江陵安養(yǎng)寺。后出京師住東安寺。少而苦行殊倫。服布衣餌菽麥。誦經三十馀萬言。每夜諷詠輒有殊香異氣。入恭房者咸共聞之。又以弊納聚蚤虱。常披以飴之。宋武文明三帝及衡陽文王義秀等。并崇其德素。所獲信施常分給貧病。未嘗私蓄。宋太始中還西卒于彼。春秋八十。時烏衣復有僧恭者。德業(yè)高明綱總寺任。亦不食粳糧唯餌豆麥。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出成氏。平陽人。少貧。學無師友。卓然自悟。年二十三。始為沙門。僅十馀年。凝心教乘。貫穿百氏。學者宗之。宋太始中。止京師何園寺。明帝請止湘宮。講成實論。乃立實法斷結義。以開張先舊諸說。負??之士馀八百。汝南周颙目之曰。隆公蕭散森疏。若霜下松。永明八年沒。壽六十二。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慧隆。姓成。陽平人。少而居貧。學無師友卓然自悟。年二十三方出家。十馀年中凝心佛法貫通眾典。宋太始中出都止何園寺。隆既思徹詮表善于清論。乘機抗擬往必折關。宋明帝請于湘宮開講成實。負帙問道八百馀人。其后王侯貴勝屢招講說。凡先舊諸義盤滯之處。隆更顯發(fā)開張使昭然可了。乃立實法斷結義等。汝南周颙目之曰。隆公蕭散森疏若霜下之松竹。以永明八年卒。春秋六十有二。時江西有釋智誕。亦善于經論。與隆比德齊時。各馳名兩岸。時何園復有僧辯僧賢道慧法度。并研精經論。功業(yè)可稱。
釋曇度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出蔡氏。江陵人。性敬慎。為沙門。善威儀。以戒范稱。游學京師。備貫涅槃法華維摩大品。后至彭城。從僧淵受成實論。遂以此部見推于時。魏孝文聞其名。徵至平城講受。學徒千馀人。撰成實蔬。太和十三年沒。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曇度。本姓蔡。江陵人。少而敬慎威儀。素以戒范致稱。神情敏悟鑒徹過人。后游學京師備貫眾典。涅槃法華維摩大品。并探索微隱思發(fā)言外。因以腳疾西游。乃造徐州。從僧淵法師更受成實論。遂精通此部獨步當時魏主元宏聞風餐挹。遣使徵請。既達平城大開講席。宏致敬下筵親管理味。于是停止魏都法化相續(xù)。學徒自遠而至千有馀人。以偽太和十三年卒于魏國。即齊永明六年也。撰成實論大義疏八卷。盛傳北土。
釋玄申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全齊文·卷二十六
玄申姓趙,河西金城人,涼州出家,宋元嘉中達揚州,齊永明初終于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