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丘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412,分228頁顯示  上一頁  69  70  71  72  73  75  76  77  7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僧行標( 方 )
僧義忠( 世稱 三平和尚 )
僧泠然(別稱 冷然 )
僧曇晟( 無住大師、無相大師、無相、大師號無相 )
僧宣鑒(別稱 德山、周金剛、德山和尚 尤振 )
僧智真( 世稱 龜山和尚 歸寂禪師 )
釋會宗( 蔡 )
釋神鑒( 韓 )
釋慧普( 涅槃 )
釋藏奐( 心鏡 朱 )
釋寂然( 頭陀 )
僧覺救(佛陀多羅 )
僧正原( 世稱 龜山和尚 性空大師 )
釋定蘭( 覺性 圣壽歟 )
僧直玄(別稱 亙玄、真元 )
僧行標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1—865 【介紹】: 唐僧。泉州莆田人,俗姓方。九歲于玉澗寺出家。年二十一,登座講經(jīng),一寺嘆服。尋至長安薦福寺受戒,從章敬懷惲學禪。憲宗時,曾入內(nèi)道場。元和十一年,仍歸玉澗寺。武宗時,退于西巖石室。宣宗大中初,出居泉州開元寺。后避喧囂,退居莆田北巖,建華嚴院以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1—872 【介紹】: 唐僧。福州福唐人。俗姓楊。為禪僧大顛之法嗣。武宗毀佛時,隱避漳州三平山,世稱三平和尚。所作詩偈,闡揚宗旨,流傳頗廣。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1—872 俗姓楊,福州福唐縣(今福建福清)人。禪宗僧侶,大顛和尚法嗣。武宗毀佛,義忠隱避三平山,世稱三平和尚。咸通十三年卒。《祖堂集》卷五、《景德傳燈錄》卷一四有傳。二書存其詩偈5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冷然。憲宗、穆宗間僧人。與費冠卿同時,有過往。曾至池州九華山化成寺。事跡據(jù)《全唐詩》卷四九五費冠卿詩考知?!?a target='_blank'>唐詩紀事》卷七三作唐末僧,不確?!?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2?—841? 【介紹】: 唐僧。鐘陵建昌人。俗姓王。生有自然胎衣若僧服,遂出家于石門。后住澧陽云巖寺。敕謚無住大師,一作無相大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生鐘陵建昌之王氏。昉臨蓐。胞衣緇色。若右袒狀。父母。已知其不可累。以世事。小學之歲。遂令依石門薙染。既登具品。即執(zhí)侍大智海禪師于百丈山。歷二十年。續(xù)見藥山儼禪師。一日藥山問。汝除在百丈。更到什么處來。晟云到廣南來。山云。見說廣州城東門外。有一團石。被州主移。卻是否。晟云。非但州主。合國人移亦不動。山又問。聞汝解弄獅子。是否。晟云是。山云。弄得幾出。晟云六出。山云。我亦弄得。晟云。和尚弄得幾出。山云。弄得一出。晟云。一即六六即一。晟后到溈山。溈山問。承長老在藥山。弄獅子是否。晟云是。溈云。長弄耶。還有置時。晟云。要弄即弄。要置即置。溈云。置時獅子在什么處。晟云。置也置也。僧問從上諸圣。什么處去。晟良久云。作么作么。又問。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如何。晟云。好埋卻。晟煎茶次。道吾問。煎茶與阿誰。晟云。有一人要。吾曰。何不教伊自煎。晟云。幸有某甲在。晟住云巖后。一日諸眾曰。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洞山云。它家屋里有多少典籍。晟云。一字也無。洞云。爭得恁么多知。晟云。日夜不曾眠。道吾問。大悲千手眼如何。晟云。如無燈時。把得枕子。作么生。吾云。我會也我會也。晟云。作么生會。吾云。通身是眼。晟一日掃地次。溈山云。太區(qū)區(qū)生。晟云。須知有不區(qū)區(qū)者。溈云。恁么即有第二月也。晟豎起掃帚云。是第幾月。溈低頭去。晟問僧。什么處來。僧云。石上語話來。晟云。石還點頭否。僧無對。晟代云。和尚未問時。卻點頭。洞山乞眼睛。晟云。汝底與阿誰去也。洞云。良價無。晟云。有汝向什么處著。洞無語。晟云。乞眼睛底是眼否。洞云。非眼。晟咄之。大和三年。己酉十月二十七日。示滅。謚無相。塔號凈勝云。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曇晟。俗姓王氏。鐘陵建昌人也。始生有自然胎衣。右袒猶緇服焉。遂請出家于石門。年滿具法。參見百丈山海禪師。二十年為侍者。職同慶喜法必我聞身若中涓心居散位。續(xù)受藥山舉發(fā)全了無疑?;娇浊凇J芤嬲弑?。以太和三年己酉十月二十七日示滅。敕謚大師號無相。塔名凈勝焉。 系曰。商那和脩。華言胎衣也。以其生帶衣而誕以繒肉。而非幼為繃褓長且稱身。出家成法服。至入滅阇維方為煨燼焉。晟師之有胎衣止不及為嬰兒已往之服耳。此近叔離尼商那尊者也。思過半矣。何邪晟師去圣懸遠。和修佛滅百年。將胎衣示有行果之徒也。今晟以胞袒絡化其教理之世。不其難乎。故曰思過半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2—865 【介紹】: 唐僧。劍南人,俗姓周。少出家。初精究律學,貫通性相諸經(jīng)。常講《金剛經(jīng)》,時稱周金剛。后皈依禪宗,嗣澧州龍?zhí)冻缧?,親侍逾三十年。武宗時返俗。宣宗時復為僧。懿宗咸通初,朗州刺史薛延望邀住朗州德山,四方從學者甚眾,時稱德山和尚。德山接機喜用棒詈,呵佛罵祖,學人服其威猛,每即悟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劍南周氏子。幼不群。稍長出家登戒。習復經(jīng)律。鄉(xiāng)里譽之。時達磨之道。方盛行襄漢間。龍?zhí)缎哦U師名尤振。鑒因挾復造之。見則遽曰。久向龍?zhí)?。及乎到來。潭又不見。龍又不現(xiàn)。鑒曰。子親到龍?zhí)秮?。一夕久侍立方丈上。將出索燭焉。信授以紙燭。鑒擬接次。信即吹滅之。鑒禮拜。信云見什么便禮拜。鑒云。從今向去。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明日即辭去。信謂諸徒曰??芍杏袀€漢。牙如劍樹??谒蒲?。一棒打不回頭。他日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在。 鑒抵溈山。從法堂西過東?;仡櫡秸稍?。無無。便出。至僧堂前。乃云。也不可草草匆匆。遂具威儀上參??玳T提起坐具喚云。和尚。溈山擬取拂子。鑒喝揚袂而出。溈山晚間問維那云。今日新到僧何在。對曰。那僧見和尚了。便背法堂。著草鞋去也。溈問云。你眾人還識者僧否。眾云不識。溈云。是僧將來。有把茆蓋頭。呵佛罵祖去在。住澧陽三十年。屬武宗廢教。避難于獨浮山石室中。大中初。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葺德山禪院。請鑒居之。上堂云。于己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之。亦非得也。汝但無心于事。無事于心。則虛而靈??斩?。毫??系念。三涂業(yè)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圣名凡號。盡是虛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若求之。得無累乎。及其厭之。又成大患。 鑒一日問維那。今日幾人新到。那云八人。鑒云。將來一時生按著。 龍牙問學人。仗鏌铘劍。擬取師頭時如何。鑒引頸。牙云。頭落也。鑒微笑。牙后到洞山舉前語。山云。德山道什么。牙云。德山無語。山云。莫道無語。且將德山落底頭。呈似老僧。牙省過懺謝。有人舉似鑒。鑒云。洞山老人不識好惡。者個漢。死來多少時。救得有什么用處。 雪峰問。從上宗風以何法示人。鑒云。我宗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巖頭聞云。德山老人一條脊梁骨硬似鐵。拗不折。雖然如是。唱教門中。猶較些子。 鑒尋常遇僧到參。多以柱杖打。臨濟聞之。教侍者參次。待其打時。但接取柱杖。當胸一柱。侍者壹如臨濟教。鑒便歸方丈。待者回舉似臨濟。濟云從來疑著者漢。 六年乙酉歲。十二月三日。忽告其徒曰。捫空追向。勞汝心神。夢覺覺非。復有何事。竟坐逝。春秋八十四。戒臘六十五。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宣鑒。姓周氏。劍南人也。生惡葷膻少多英敏。宿赍異操懇愿出塵。大龍不屈于小庭。俊鶚必騰其層漢。既除美飾當預僧流。從受近圓即窮律藏。其諸性相貫習偕通。聞重湖間禪道大興。乃杭志云游造龍?zhí)缎哦U師。則石頭宗師之二葉也。始唯獨居一室。鑒強供侍之。一夕龍?zhí)冻忠恢鹗阼b。鑒接而行。數(shù)步且曰。久聞龍?zhí)?。到來龍之與潭俱不見歟。信曰。子親到矣。機與教符。日親丈室三十馀年。后止澧陽居。無何屬武宗搜揚。洎大中還復法儀。咸通初武陵太守薛延望堅請始居德山。其道芬馨四海禪徒輻湊。伏臘堂中常有半千人矣。其于訓授天險海深難窺邊際。雪峰參見鑒深肯重。以咸通六年乙酉歲十二月三日。忽告諸徒曰。捫空追響勞汝神邪。夢覺覺非復有何事。言訖安坐而化。春秋八十四。僧臘六十五。身據(jù)床坐。卓然七日如生在焉。天下言激箭之禪道者。有德山門風焉。今襄鄧漢東法孫極盛者是。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簡州周氏子。早歲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諸經(jīng)。貫通旨趣。嘗講金剛般若。時謂之周金剛。常謂同學曰。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后聞南方禪席頗盛。師氣不平。遂擔青龍疏鈔。至澧陽路上。見一婆子賣餅。因息肩買餅點心。婆指擔云。這個是什么文字。師曰。青龍疏鈔。婆曰。講何經(jīng)。師曰。金剛經(jīng)。婆曰。我有一問。汝若答得。施與點心。若答不得。且別處去。金剛經(jīng)道。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審上座點那個心。師無語。遂往龍?zhí)丁R幌κ塘⒋?。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師珍重便出。卻回。曰外面黑。潭點紙燭度與師。師擬接。潭復吹滅。師于此大悟。便禮拜。潭曰。子見個甚么。師曰從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至來日。龍?zhí)渡?。謂眾曰??芍杏袀€漢。牙如劍樹??谒蒲?。一棒打不回頭。他時向孤峰頂上立吾道去在。師將疏鈔堆法堂前。舉火炬曰。窮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摘投于巨壑。遂焚之于是禮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82—865 【介紹】: 唐僧。揚州人,俗姓柳。初于本州出家。憲宗元和元年,在潤州受戒。嗣章敬懷惲,不習經(jīng)論,唯慕禪那。穆宗長慶二年,住建陽東禪院。文宗開成元年起,住福州長溪龜山,世稱龜山和尚。武宗會昌間,被迫歸俗。宣宗大中初,仍為僧。卒謚歸寂禪師。所作詩偈,一時頗傳。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82—865 俗姓柳,揚州(今屬江蘇)人。初于本州出家,憲宗元和元年(806)在潤州受戒。嗣章敬懷惲,不習經(jīng)論,唯慕禪那。穆宗長慶二年(822)住建陽東禪院。文宗開成元年起,住福州長溪龜山,世稱龜山和尚。武宗會昌間被迫還俗。宣宗大中初仍為僧。卒謚歸寂禪師?!?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九有傳。此書及《祖堂集》卷一七、《淳熙三山志》卷三七存其詩偈4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蔡氏。荊州人。少隸公安寺出家薙落。長慶初。忽染瘵疾。工施藥石。莫足療。中痞外瘦。雖衣食不自勝。因發(fā)愿。畢世誦金剛般若經(jīng)。以祈生善趣。至五十過。夜夢有人使開口者。既開口。為出發(fā)喉中千馀莖。又夢吐螾長寸許。僅閱月遂愈。
釋神鑒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生潯陽韓氏。父為齊安掾。事佛尤誠恪。嘗陳像唱唄。飯僧眾于廨署。鑒方童稚。喜溢顏面。懇求出家。親戚不能奪。卒依東林寺貞素律師剃落。學通涅槃。時大寂以心宗唱豫章。即往參究。后卜居懷安西北山中。山先多鷙獸。自是暴害弭息。遠近賴之。有見偉男子。戴平幘。望法座致禮。而忽爾隱去者。七日后。有見冠裳至方丈前。升空贊曰。此大師者真法寶也。開人天眼目。故此相報也。會昌四年。入滅。八月入塔。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神鑒。姓韓氏。潯陽人也。稚歲淳靜而不雜群童。父為齊安掾。且歸心釋氏。嘗于廨署陳像設。命僧徒贊唄揚音。法樂俱作。鑒則喜色盈顏。隨僧不舍求愿出家。父母無計阻之。潛投東林寺貞素律師下修學。后講通大涅槃經(jīng)義。乃南格豫章參大寂禪師。續(xù)于懷安西北山居焉是山先是猛獸旁午率多作害。從鑒居之虎災弭息。遠近稱之。忽有戴平??男子。望法座致禮勤重。倏爾無蹤。七日后有冠裳宛異者。于方丈前升空宣言曰。此大師者真法寶也。開人天眼目故來報之。其徒聞見知鑒道高。會昌四年入滅。八月十五日藏之于塔。凡得道之人。地神報空神。展轉(zhuǎn)至于有頂。于斯見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蘄之蘄水宋氏子也。出家既謹尸羅。尤以誦持涅槃大經(jīng)。為業(yè)。元和十二年。卜筑廣濟山。以便修治。其于大經(jīng)。能盡記憶。四十二卷?;蛞啥囍?。則果通暢。無凝滯。大中三年。集眾跏坐而逝。如入禪定。弟子奉全身。塔山椒香火不絕至今。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讀誦篇第八之二
釋慧普。姓宋。本郡蘄水人也。性地疏朗敏利桀然。既奉尸羅冰雪任操。元和十二年樂廣濟山秀地靈愿棲于此。始謀誦大涅槃經(jīng)歷稔彌年。卒通四十二卷。聞者憮然曰。四帙大經(jīng)若為溫習。非揣量而可庶幾乎?;蛞善渫詮夭坑衼y。次舉品題以試驗之。且無澀滯。少遼緩之無不弭伏。普亦不戒意。躬刀耕火種趣足而已。卉服布裘度其伏臘。日夜經(jīng)聲不絕。如是涉三十載邑人學者莫不推重。增修院宇。以大中三年冬無疾集眾告違跏趺坐終。儼若凝思。弟子以香泥纏飾遷于山椒塔中。號涅槃焉。于今香火不絕。
釋藏奐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生蘇州華亭之朱氏。方娠及產(chǎn)。人聞異香氣。為兒時。嘗墮井中。若有物以舉而出之者。丱歲禮道曠禪師薙落。弱冠詣嵩山受具。母每想念。輒涕泣。因爾喪明。迨歸省。即能視如故。母喪哀毀。廬墓致禎祥。以孝名鄉(xiāng)里。見靈默大師于五泄山。獲悟入。涉會昌大中教門盛衰之變。守道自若。及洛陽再造長壽寺。詔居之。手緝梵夾。以完大藏。嘗謂人曰。吾前身。寔四明天童山曇粹也。宿緣且至。吾其歸乎。會南海楊公收典姑蘇。建精舍。迎奐。因東還。大中十二年。鄞檀越任景求愿。悉捐其家。奉三寶。慕奐行義。祈請為開山第一世。眾擁留不聽往。奐以棕拂遺之曰。此在即我在爾。尚何疑。既說法。玄侶云委。且為筑一墩西北隅。植柏五根其上。以表五百墩。曰此水地吾以鎮(zhèn)之。俄剡??裘甫犯鄞。一日其徒二千人。盡執(zhí)兵突入。奐瞑目宴坐堂上。賊臨以鋒刃。色不撓。賊悸懾??垲^謝罪去。賊平。州上其事。詔賜寺額棲心。以旌奐德。而天童亦時所涖止也。咸通七年秋。示微疾。預戒弟子曰。七日之后。吾且逝矣??蓹?quán)窆天童巖。更三年而阇維焉。八月三日終。壽七十七。臘五十七。十年八月三日。弟子遵遺命從事。獲舍利數(shù)千粒。色紅翠可愛。十三年。弟子價休。詣闕請謚。詔謚心鏡。塔曰壽相。刺史崔琪撰文勒碑。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藏奐。俗姓朱氏。蘇州華亭人也。母方娠及誕常聞異香。為兒時嘗墮井。有神人接持而出。丱歲出家禮道曠禪師。及弱冠詣嵩岳受具。母每思念涕泣。因一目不視。迨其歸省即日而明。母喪哀毀廬墓間頗有徵祥。孝感如是。由此顯名。尋游方訪道。復詣五泄山遇靈默大師。一言辨析旨趣符合。顯晦之道日月之所然也。會昌人中衰而復盛。唯奐居之熒不能惑。焚不能熱溺不能濡者也。洎周洛再構(gòu)長壽寺。敕度居焉。時內(nèi)典焚毀梵夾煨燼。手緝散落實為大藏。尋南海楊公收典姑蘇。請奐歸于故林以建精舍。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舍宅為院迎奐居之。剡寇求甫率徒二千。執(zhí)兵晝?nèi)搿J瞑目宴坐色且無撓。盜眾皆悸懾叩頭謝道。寇平州奏請改額為棲心寺。以旌奐之德焉。凡一動止禪者必集。環(huán)堂擁榻堵立云會奐學識泉涌指鑒岐分。詰難排縱之眾。攻堅索隱之士。皆立褰苦霧坐泮堅冰。一言入神永破沈惑。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現(xiàn)疾告終。享年七十七。僧臘五十七。預命香水剃發(fā)。謂弟子曰。吾七日在矣。及期而滅。門人號慕乃權(quán)窆天童巖。已周三載。一日異香凝空遠近郁烈。弟子相謂曰。昔師囑累令三載后當焚我身。今異香若此。乃發(fā)塔視之。儼若平生。以其年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獲舍利數(shù)千粒。其色紅翠。十三年弟子戒休。赍舍利述行狀。詣闕請謚。奉敕褒誄易名曰心鑒。塔曰壽相。奐在洛下長壽寺。謂眾曰。昔四明天童山僧曇粹是吾前生也。有墳塔存焉。相去遼遠人有疑者。及追驗事實皆如其言。初任生將迎奐。人或難之。對曰。治宅之始有異僧令大其門。二十年之后當有圣者居之。比奐至止果二十年矣。又奐將離姑蘇。為徒眾留擁。乃以棕拂與之曰。吾在此矣。汝何疑焉。暨乎潛行眾方諭其深旨。又令寺之西北隅可為五百墩以鎮(zhèn)之?;蛟?。力何可致。奐曰。不然作一墩植五株柏可也。凡微言奧旨皆此類也。刺史崔琪撰塔碑。金華縣尉邵朗題額焉。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朱。蘇州華亭人。母娠及誕。常聞異香。為兒時。嘗墮井有神人。接持而出。丱歲出家。禮道曠禪師。及詣嵩岳受具。母每思念涕泣。因一目不視。迨其歸省。即日而明。母喪。哀毀廬墓間。尋游方訪道。復詣五泄山遇靈默大師一言辨析。旨趣符合。洎周洛再構(gòu)長壽寺敕度居焉。時內(nèi)典焚毀。梵夾煨燼。手緝散落。實為大藏。大中十二年。鄞水檀越任景求。舍宅為院。迎奐居之。剡??求甫。率徒二千。執(zhí)兵晝?nèi)?。奐瞑目宴坐。色且無撓。盜眾皆悸懾。叩頭謝過。寇平。州奏請。改額為棲心寺。奐學識泉涌。指鑒岐分。以咸通七年秋八月三日?,F(xiàn)疾告絕門人號慕。乃權(quán)窆天童巖。已周三載。一日異香凝空。遠近郁烈。弟子相謂曰。昔師囑累令三載后。當焚我身。今異香若此。乃發(fā)塔視之儼若平生亦以八月三日。依西域法焚之。獲舍利數(shù)千粒。其色紅翠。弟子戒休。赍舍利奉敕誄。易名曰心鑒。塔曰壽相。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白氏。太和二年。游天臺。至剡之沃洲山。愛其幽勝。而卜筑焉。道化既行。玄侶盛集。浙東廉使元相國稹。嘗有所施。陸中丞助其完葺。三年而院成。五年而佛事作。然每升座舉揚法要。尤為四海所厭服。后終于其寺。侍郎樂天白居易記。太子賓客劉禹錫書。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七 興福篇第九之二
釋寂然。姓白氏。不知何許人也。名節(jié)素奇踵四圣種。故號頭陀焉。大和二年振錫觀方。訪天臺勝境。到剡沃洲山者。在天姥岑之陰對天臺華頂赤城。北望四明。金庭石鼓山介焉西北。北有支遁嶺。養(yǎng)馬坡放鶴岑次焉。晉宋已來茲山洞開。初有羅漢白道猷言。西域來戾止是山。次竺法潛支道林居焉。高人勝士接踵而棲此中。至于戴逵王羲之郗超孫綽許詢游憩其間矣。見是中景異。聞名士多居。如歸故鄉(xiāng)戀而不能舍去。既行道化盛集禪徒。浙東廉使元相國稹聞之。始為卜筑。次陸中丞臨越知之。助其完葺。三年郁成大院。五年而佛事興。然每為往來禪侶談說心要。后終于山院。大和七年時白樂天在河南保釐為記。劉賓客禹錫書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北天竺罽賓人,本名佛陀多羅。止洛陽白馬寺。譯有《大方廣圓覺了經(jīng)義》。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科
華言覺救。北天竺罽賓人也。出大方廣圓覺了義經(jīng)于洛陽白馬寺。文辭諧暢。理趣精微。誠如來之慧命。眾生之心地也。然而來游歲月。平昔行藏。史皆不載。惜諸。
宋高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二
釋佛陀多羅。華言覺救。北天竺罽賓人也。赍多羅夾誓化支那。止洛陽白馬寺。譯出大方廣圓覺了義經(jīng)。此經(jīng)近譯不委何年。且隆道為懷務甄詐妄。但真詮不謬。豈假具知年月耶。救之行跡莫究其終。大和中圭峰密公著疏。判解經(jīng)本一卷后分二卷成部。續(xù)又為鈔演暢幽邃。今東京太原三蜀盛行講演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2—869 【介紹】: 唐僧。宣州南陵人,俗姓蔡。八歲出家于本州藉山寺。憲宗元和十二年,至建州乾元寺受戒。尋往浙東婺州,謁五泄靈默,得傳心印。后住福州龜山,世稱龜山和尚。喜作詩偈,流傳頗廣。卒謚性空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92—869 俗姓蔡,宣州南陵(今安徽南陵)人。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出家于本州藉山寺,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在建州乾元寺受具足戒。往浙東婺州,契五泄靈默心印,為其法嗣。后住福州龜山,世因謂之龜山和尚。懿宗咸通十年(869)卒,敕謚性空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七、《景德傳燈錄》卷一〇有傳。二書及《淳熙三山志》存其詩偈3首,《全唐詩續(xù)拾》收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成都楊氏子也。性初兇狠。父母沒失。身傭保中。后薙落。隸名福感寺。然耐勞苦污辱。每遇二親忌辰。則號慟至殞絕。入青城山。裸露以飼蚊蚋。拔耳剜目。以喂鷙禽獷獸。曰此內(nèi)施也。用以報答劬勞。顧不可歟?;騽裰?。刺血書經(jīng)?;壱詣?chuàng)造伽藍。既成號圣壽。逮老以嘗剜目。行步非扶導必顛躓。莫知所適。忽有客。以善醫(yī)謁。因出珠。內(nèi)之眶中。遂能視睹如舊。未幾。而客見夢曰。我南天王也。以師勤脩故。以目珠還之。遠近聞者莫不駭異。大中三年。詔入內(nèi)供養(yǎng)。仍許弟子有緣給侍。六年二月。表乞然臂。以酬國恩。臂已然。而有詔止之。眾因滅其火。乃以焦爛死。有緣表請。易名建塔。詔謚覺性。塔號悟真。今蜀直呼為定蘭塔院云。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遺身篇第七
釋定蘭。姓楊氏。成都人也。本阛阓間兇惡屠沽類。天與厥性悔往前非。誓預六和化行三蜀。當爾時也咸歸信焉。造伽藍一號圣壽歟。其緣未發(fā)。乃藏于傭保中耳。而父母早亡無資可以追往。每遇諱辰蘭悲哭咽絕。輒裸露入青城山??v蚊蚋?蠅唼咋膚體。且云。舍內(nèi)財也用答劬勞。蜀中有黑白蟆。形如粟。??人口及肉。而少見者。次則刺血寫經(jīng)。后則煉臂至于拔耳剜目喂飼鷙鳥猛獸。既而行步非扶導而觸物顛躓。后有異人。掌擎物若珠顆然。內(nèi)空眥中。斯須瞻矚如故。冥告曰。南天王還師眼珠矣。遠近驚駭。常謂人曰。吾聞善戒經(jīng)中名為無上施。吾愿勤行速要上果矣。大中三年。宣宗詔入內(nèi)供養(yǎng)。仰其感應之故以優(yōu)禮奉之。弟子有緣恒執(zhí)事左右。六年二月中。又愿焚然肩膊。帝累勸勉。年耆且務久長修煉。蘭不奉詔。遂焚焉而絕。有緣表請易名建塔。敕謚覺性也。塔號悟真也。蜀都止呼定蘭塔院。于今香火不絕云。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和漢朗詠集》作亙玄,《全唐詩逸》作真元。唐憲宗至文宗時僧人。與元稹有過從。事跡據(jù)其詩推知?!肚лd佳句》收其詩2聯(lián),《全唐詩逸》僅收1聯(lián),《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補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