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丘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3412,分228頁顯示  上一頁  74  75  76  77  78  80  81  82  8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僧元表(鑒水阇梨、監(jiān)水阇黎 )
僧道膺( 宏覺 道膺、什么 云居 )
釋洪諲( 世稱 徑山和尚 法濟(jì)大師 歸寂大師、歸寂 )
僧普聞( 圓覺禪師 )
僧幼璋( 幼璋 志德大師 夏侯 )
僧令遵( 法喜禪師 )
僧尚顏(茂圣 薛 )
僧懷溢( 光化大師 )
僧無能子(無能子 )
僧貞峻( 張 )
克符道者(別稱 紙衣和尚 )
僧本空(世稱 佛日和尚 )
僧寰普(世稱 韶山和尚 無畏 )
僧慧光(別稱 慧覺 世稱 肥田伏禪師 )
僧棲蟾( 顧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早預(yù)長安西明寺法寶大師講肆。僖宗廣明中,黃巢入京,遂東游,居越州大善寺,講《南山律抄》。博學(xué)善談?wù)f,聽者忘疲,號鑒水阇梨。著《義記》,亦號《鑒水》。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性訐直。平居好品藻人物。故與世多忤。究毗尼。工洙泗學(xué)。方術(shù)伎藝。無不該綜。蚤年依京師西明寺法寶大師講席。廣明中。巢寇充斥。因南游。止越之大善寺。開南山鈔。義理縱橫。談吐鴻暢。每揮麈。學(xué)者忘倦。江表諸匠。皆悅服。世號監(jiān)水阇黎。著書五卷。名監(jiān)水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01 【介紹】: 唐僧。薊州玉田人,俗姓王。年二十五于范陽延壽寺受具足戒。后往翠微山問道三年。尋謁洞上禪師,為入室高弟,嗣其法,住洪州云居山。
禪林僧寶傳·卷第六
禪師名道膺。幽州玉田人也。生于王氏。兒稚中。骨氣深穩(wěn)。言少理多。十歲出家于范陽延壽寺。又十五年。乃成大僧。其師使習(xí)毗尼。非其好。棄之游方。至翠微會。有僧自豫章來。夜語及洞上法席。于是一缽南來。造新豐。謁悟本價禪師。價問。汝名什么。對曰。道膺。價曰。何不向上更道。對曰。向上即不名道膺。價喜以謂。類其初見云巖時祗對。容以為入室。膺深入。留云峰之后。結(jié)庵而居。月一來謁價。價呵其未忘情。于道為雜。乃焚其庵。去海昏登歐阜歐阜。廬山西北崦。冠世絕境也。就樹縛屋而居。號云居。衲子亦追求。而集散處。山間樹下。久成苫架。說法其下曰。佛法有什么多事。行得即是。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語。欲得如是事。還須如是人。若是如是人。愁個什么。若云如是事即難。自古先德。淳素任真。元來無巧設(shè)。有人問。如何是道?;驎r答?磚木頭。作么。皆重元來他根本。腳下實(shí)有力。即是不思議人。握土成金。若無如是事。饒汝說得。簇花簇錦相似。直道我放光動地。世間更無過也。盡說了合殺頭。人總不信受。元來自家。腳下虛無力。汝等譬如獵狗。但尋得有蹤跡底。若遇羚羊掛角時。非但不見蹤跡。氣息也不識。僧便問。羚羊掛角時如何。答曰。六六三十六。曰。會么。僧曰。不會。曰。不見道無蹤跡。又問。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如何是世尊密語。膺呼問者名曰。會么。曰。不會。曰。汝若不會。世尊有密語。汝若會。迦葉不覆藏。乃曰。僧家發(fā)言吐氣。須有來由。莫當(dāng)?shù)乳e。這里是什么所在。爭受容易。凡問個事。也須識好惡。若不識尊卑良賤。不知觸犯。信口亂道。也無利益。并(音旁)家行腳。到處覓相似語。所以尋常。向兄弟道。莫怪不相似??峙峦瑢W(xué)多去。第一莫將來。將來不相似言語。也須看他。前頭八十老人。出場屋。不是小兒戲。不是因循底事。一言參差。即千里萬里。難為收攝。蓋為學(xué)處容易。不著力。敲骨打髓。須有來由。言語如鉗如夾。如鉤如鎖。須教相續(xù)不斷。始得。頭頭上具。物物上明。豈不是得妙底事。一種學(xué)。大須子細(xì)研窮。直須諦當(dāng)。的的無差。到這里。有什么?跣處。有什么擬議處。向去底人。須常慘悚戢翼。始得。若是知有底人。自解護(hù)惜。終不取次。十度發(fā)言。九度休去。為什么如此??峙聼o利益。體得底人。心若獵月扇。口邊直得醭出。不是強(qiáng)為。任運(yùn)如此。欲得與么事。須是與么人。既是與么人。不愁恁么事。恁么事即難得。又曰。汝等直饒學(xué)得佛邊事。早是錯用心了也。不見古人。講得天花落。石點(diǎn)頭。尚不干自己事。自馀是什么閑。如今擬將有限身心。向無限中用。有什么交涉。如將方木逗圓孔中。多少聱訛。若無與么事。饒汝說得。簇花簇錦。也無用處。未離情識在。若一切事。須向這里及盡。始得無過。方得出身。若有一毫發(fā)去不盡。即被塵累。豈況便多。差之毫??。過犯山岳。不見古人道。學(xué)處不玄。盡是流俗。閨閤中物。舍不得。俱為滲漏。直須向這里。及取去。及去及來。并盡一切事。始得無過。如人頭頭上了。物物上通。祇喚作了事人。終不喚作尊貴。將知。尊貴一路自別。便是世間極重極貴物。不得將來。向尊貴邊。須知不可思議。不當(dāng)好心。所以古人道。猶如雙鏡。光光相對。光明相照。更無虧盈。豈不是一般。猶喚作影像邊事。如日出時。光照世間。明朗是一半。那一半。喚作什么。如今人未認(rèn)得。光影門頭戶底。粗淺底事。將作屋里事。又爭得。又曰。得者不輕微。明者不賤用。識者不咨嗟。解者無厭惡。從天降下。即貧窮。從地涌出。即富貴。門里出身則易。身里出門則難。動則埋身千尺。不動則當(dāng)處生苗。一言迥脫獨(dú)拔當(dāng)時語言不要多。多則無用處。僧問。如何是從天降下。即貧窮。曰不貴得。又問。如何是從地涌出。即富貴。曰無中或有。又曰。了無所有。得無所圖。言無所是。行無所依。心無所托。及盡始得無過。在眾如無眾。無眾如在眾。在身如無身。處世如無世。豈不是無嬈其德。超于萬類。脫一切羈鎖。千人萬人得。尚道不當(dāng)自己。如今若得。共起初一般。古人曰。體得那邊事。卻來這邊行李。那邊有什么事。這邊又作么生行李。所以道。有也莫將來。無也莫將去。現(xiàn)在底。是誰家事。又曰。欲體此事。直似一息不來底人。方與那個人相應(yīng)。若體得這個人意。方有少許說話分。方有少許行李分。暫時不在。如同死人。豈況如今。論年論月。不在。如人長在。愁什么家事不辦。欲知久遠(yuǎn)事。祗在如今。如今若得。久遠(yuǎn)亦得。如人千鄉(xiāng)萬里歸家。行到即是。是即一切總是。不是即一切總不是。直得頂上光??生。亦不是。能為一切。一切不為道。終日貪前頭事。失卻背后事。若見背后事。失卻前頭事。如人不前。后有什么事。僧問。有人衣錦繡入來。見和尚后。為甚寸絲不掛。曰。直得琉璃殿上。行撲倒。也須粉碎。乃曰。若有一毫許。去及不盡。即被塵累。豈況更多。不見尋常道。升天底事。須對眾掉卻。十成底事。須對眾去卻。擲地作金聲。不須回頭顧著。自馀有什么用處。不見二祖當(dāng)時。詩書博覽。三藏圣教。如觀掌中。因什么。更求達(dá)磨安心。將知此門中事。不是等閑。所以道。智人不向言中取。得人豈向說中求。不是異于常徒。息一切萬累道。暫時不在涂路。便有來由。非但惡眷屬。善眷屬。也覓不得。甚處去。通身去。歸家去。省覲去。始脫得諸有門去。去得牢籠。脫險難。異常徒。又曰。如掌中觀物決定。決定方可隨緣。若一如此。千萬亦然。千萬之中。難為一二。一二不可得。不見道。顯照底人即易得。顯己底人即難得。不道全無。即是希有。若未得如此。不受強(qiáng)為。強(qiáng)為即生惱。生惱即退道。退道則罪來加身。即見不得。說什么大話。汝既出家。如囚免獄。少欲知足。莫貪世榮。忍饑忍渴。志存無為。得在佛法中。十生九死。也莫相拋出。生入死。莫違佛法。斬釘截鐵。莫負(fù)如來。事宜無多。各自了取。有事近前。無事莫立。膺住持三十年。道遍天下。眾至千五百人。南昌鐘王師尊之。愿以為世世師。唐天復(fù)元年秋示微疾。十二月二十八日。為大眾開最后方便。敘出世始卒之意。眾皆愴然。越明年正月三日。問侍者。今日是幾。對云。初三。師云。三十年后。但云祇這是。乃端然告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薊門玉田王氏子。年二十五。依范陽延壽寺落發(fā)受具。始習(xí)毗尼藏。嘆曰。大丈夫宜求解脫。豈復(fù)為義所桎梏耶。由是詣翠微山問道。而即以燕居者三閱寒暑。俄而睹有人衣冠。若使者狀。謂膺曰。盍游南方。以參知識乎。忽不見。且有僧從豫章至。為稱洞上法席之盛。膺竟造洞山。山一日問膺云。阇梨名什么。膺云道膺。山云向上更道。膺云。向上則不名道膺。后山問膺云。吾聞思大和尚生倭國作王是否。膺云。若是思大。佛亦不作。說什么作國王。 一日山問膺。什么處來。膺云踏山來。山云阿那個山堪住。膺云阿那個山不堪住。山云恁么即子于山得個入路。膺云無路。山云。若無路。爭得與老僧相見。膺云。若有路。即與和尚不相見也。山云。此子向后千人萬人。把不住在。于是洞山深肯之。 出世居三峰。后徙云居提唱。頗類洞山。時鐘傳以南平王。據(jù)有江西。尤信向。表奏賜紫衣師號。每延請入府。則預(yù)令掃除甘子堂。以館之。千眾圍繞。供施豐縟。雖荊南成汭。亦慕德遣饋。動盈鉅萬。天復(fù)元年辛酉秋示疾。明年正月三日遷化。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道膺。姓王氏。薊門玉田人也。生而特異神彩朗然。處于重丱崆峒稟氣。宿心拔俗。爭離火宅之門。拭目尋師。遂攝鍛金之子。師授經(jīng)法誦徹復(fù)求。年偶蹉跎二十五方于范陽延壽寺受具足戒。乃令習(xí)聲聞律儀。膺嘆曰。大丈夫可為桎梏所拘邪。由是擁線衲振錫環(huán)。萃翠微山問道。三載宴居。忽睹二使者。冠服頗異。勉膺曰。胡弗南方參知識邪。未幾有僧自豫章至。盛稱洞上禪師言要。膺感動神機(jī)遂專造焉。如是洞上垂接復(fù)能領(lǐng)會。曾問曰。我聞思大禪師向倭國為王。虛耶實(shí)耶。對曰。若是思師佛亦不作。況國王乎。自爾洞上印許。初住三峰。后就云居提唱。時唐之季鐘氏。據(jù)有洪井傾委信誠。每一延請入州。則預(yù)潔甘子堂以禮之。乃表于昭宗。賜紫袈裟一副并師號焉。都不留意。所化之徒寒暑相交。不下一千馀眾。牛頭香樹圍繞者皆是栴檀。金翅鳥王軒翔者不齊尺鴳。四方饋供千里風(fēng)從。如荊南帥成汭。遣赍檀施。動盈鉅萬。以天復(fù)元年辛酉秋示疾。至明年正月三日而化焉。豫章南平王鐘氏供其喪葬。時諸道禪子各。依鄉(xiāng)土所尚者。隨靈龕到處列花樹帳幔粉面之饌。謂之卓祭。一期兇禮之盛勿過于時也猗歟。膺出世度人滿足三十年。遺愛可知也。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01 俗姓吳,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末禪僧。19歲出家,22歲時至嵩山受戒。后嗣溈山慧寂。武宗會昌間被迫還俗。宣宗大中初仍為僧,住吳興西峰院。自懿宗咸通六年(865)起,改住杭州徑山院,世稱徑山和尚。僖宗中和三年(883),賜紫袈裟。昭宗景福二年(893),賜號法濟(jì)大師。卒謚歸寂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九、《景德傳燈錄》卷一一、《宋高僧傳》卷一二均有傳。前二書錄存洪諲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族吳氏。吳興人。年才十九。禮無上大師于開元寺出家。至二十二。往嵩山會善寺登具。僅七日。能盡習(xí)誦大比丘戒。遂究毗尼。研經(jīng)論。已而歸省無上。無上曰。汝于二六時中。將何報答四恩三有。諲憮然。三日不能食。無上因其憤悱。而發(fā)明之。遽有證入。于是遍參云巖溈山。而器質(zhì)蓋已成矣。會昌之變。人皆悲泣嘆惋。諲獨(dú)否。乃曰。大丈夫當(dāng)此厄運(yùn)。豈非命耶。命因有不可免者。復(fù)何作此兒女子態(tài)乎。會長沙信士羅晏。愿奉安于家供養(yǎng)。閱二年之久。執(zhí)賓禮。如一日。大中既復(fù)昌法祚。還居鄉(xiāng)里之西峰院。咸通六年。登徑山省覲。明年無上大師入滅。眾請諲嗣主寺門。學(xué)者之來。視無上時。蓋十倍不翅。黃巢之亂。其偏帥領(lǐng)卒千馀人。入山見諲。宴坐不起。帥怒以劍揮之。劍不著諲。而著床者再。諲顏色不動。帥異之。因再拜有所施而去。 僧問。掩息如灰時如何。答猶是他家公干。問公干后如何。答耕人田不種。問畢竟如何。答禾熟不臨場。僖宗皇帝。詔賜院乾符鎮(zhèn)國額。景福二年。吳越王尚父錢氏。奏賜號法濟(jì)大師。光化四年九月十八日。辭眾以逝。喪事所費(fèi)。皆出吳越府。禪林榮之。初王家天目之石鑒山。貧甚。諲偶見于軍戍中。遽屏左右。握手耳語曰。宜自愛。他日貴極。當(dāng)無忌佛法。是以王敬事之。終其身。 上首弟子。廬山棲賢寂公。臨川義直功臣院令達(dá)。達(dá)尤杰偉。兩浙被其化。卒謚歸寂。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次馀杭徑山院釋洪諲。俗姓吳。吳興人也。年才十九于開元寺禮無上大師出家落飾。精加佛事罔怠巾瓶。二十二遣往嵩岳會善寺受滿足律儀。俾誦大比丘戒。匝七日念終。遂習(xí)毗尼尋傳經(jīng)講。自謂為僧有逸群事業(yè)。而歸禮本師。曰汝于十二時中將何報答四恩三有。諲聞斯詰憮然失措。三日忘食。本師卻招誘提耳方明本事。如是往還云岳次溈山。各為切磋。蔚成匠手。俄而會昌中例遭黜退。眾人悲泣者。惋嘆者。諲晏如也。曰大丈夫鐘此厄會。豈非命也。夫何作兒女之情乎。時于長沙。遇信士羅晏。召居家供施。蓋諲執(zhí)白衣比丘法初無差失。涉于二載若門賓焉。大中初除滅法之律。乃復(fù)厥議。還故鄉(xiāng)西峰院。至咸通六年上徑山覲本師。明年無上大師遷神。眾請諲嗣其法位。始唯百許僧。后盈千數(shù)。于時四眾共居肅然無過。僖宗皇帝賜院額曰乾符鎮(zhèn)國。中和三年仍賜紫袈裟。景福二年吳越國王尚父錢氏奏舉登賜法濟(jì)大師。光化四年九月二十八日辭眾而卒。霅溪戚長史寫貌。武肅王為真贊傳法弟子廬山棲賢寺寂公。臨川義直。功臣院令達(dá)。達(dá)于兩浙大行道化。卒謚歸寂大師焉。初諲有先見之明。武肅王家居石鑒山。及就戍應(yīng)募為軍。諲一見握手。屏左右而謂之曰。好自愛他日貴極當(dāng)與佛法為主。后累立戰(zhàn)功為杭牧。故奏署諲師號。見必拜跪。檀施豐厚異于常數(shù)。終時執(zhí)喪禮念微時之言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五代時僧。俗姓李。據(jù)云為唐僖宗之太子。中和初僖宗奔蜀后,斷發(fā)出家,潛遁遠(yuǎn)游。至湖南,嗣石霜慶諸。后居邵武龍湖寺,歷三十余年而卒。謚圓覺禪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俗姓李,唐末至五代初禪僧。據(jù)云為唐僖宗之太子。中和初僖宗奔蜀后斷發(fā)出家,潛遁遠(yuǎn)游。至湖南,嗣石霜慶諸。后居邵武龍湖寺,歷30余年而卒。謚圓覺禪師?!?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六有傳,并錄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神僧傳·卷第九
釋普聞。唐僖宗第三子。生而吉祥。眉目風(fēng)骨清真如畫。性不茄葷。僖宗鐘愛之。然以其無經(jīng)世意。百計陶寫之終不可回。中和元年天下亂。僖宗幸蜀。親王宗室皆逃亡。聞斷發(fā)逸游謁石霜諸。諸與語嘆異曰。汝乘愿力而來乃生王家。脫身從我火中蓮也。聞夜入室問祖師別傳事。諸曰。待按山點(diǎn)頭即向汝道。聞因契悟。依止數(shù)歲。乃請遍游名山。諸曰。逢乾即止。遇陳便住。于是遠(yuǎn)游。過昭武抵大乾。遙望山巔蔚然深秀。問父老曰。彼有居者否。老曰。有一陳嗣者。久隱其中。因悟師言。即撥草至山。陳嗣一見乃分坐同住。因乞菜種于嗣愿求斗斛。嗣曰。豈有斗斛與之一合。遂入山墾種。后谷口之人相謂曰。前日僧入山經(jīng)今不出。必為虎所啖。往視之見茅廬一所。行者數(shù)人指呼百諾。而重岡復(fù)嶺菜已青矣。蓋耕種菜者。乃山神所投。行者乃虎也。陳嗣覺師之勝乃曰。吾居此每苦惡獸毒蟲之多。公來皆屏跡。道德非吾所及。吾種之緣其屬公乎。既而道德播聞緇徒云集。遂成巨剎。忽有老人跪請曰。我乃龍也。家于此山以行雨。不職上天有罰當(dāng)死。愿賜救護(hù)。師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雖然汝可易形來。俄化為小蛇。師以錫杖引入凈瓶。良久風(fēng)雷挾坐榻山岳搖振。師宴坐達(dá)旦。天宇澄霽蛇自瓶出。有頃復(fù)為老人形而謝曰。若非藉師法力則血肉腥穢此地矣。無以報德。山中無水何以安眾。當(dāng)以水延師道場也。即于峻谷窮源刮成石穴涌泉一泓。始雖涓涓終焉衍溢。遂成一湖。今在半山龍湖之名。蓋始于此。冱寒不冰大旱不竭。其流四出灌溉田數(shù)百頃。邦人神之建祠其上。歲時享祀焉。今遇上元乃師誕辰。龍必朝謝有祥云瑞氣之應(yīng)。院之右十五里有隋義寧歐陽太守之廟。即今福善王也。廟食至是歷二百七十馀載。其神極靈禍福此邦。民敬畏之牲牢享祭無虛日。師見而閔焉。一日杖策之祠下。說偈見意。復(fù)與之約曰。能食素持不殺戒乃可為鄰。是夕里之父老夢神云。我今受禪師戒不復(fù)血食。祭我當(dāng)如比丘飯足矣。如是易血食以齋羞。至今遵之。神人相安。神顯靈異。護(hù)持此山?;蛟啤焽L與神以道力角勝負(fù)。廟傍有松巨干參天。師舉手拗下拂地三匝。而神實(shí)拂其二。遂屈而從之。一日集徒曰。吾將他適。院事付聰教二門人。乃說偈曰。我逃世難來出家。宗師指示個歇處。住山聚眾三十年。對人不欲輕分付。今日分明說以君。我斂目時齊聽取。寺眾凄然堅請且為佛法住世。師曰。汝等豈不知達(dá)磨只履西歸普化全身脫去之旨耶。何以去來生滅視吾也。既而跨虎凌晨抵信州應(yīng)供。到彼僧房集。供罷就長者更覓一分與行者。長者謂師獨(dú)行不諾所請。遂覓水一盂。噀杖為虎高馭而去。至開元寺。而龍湖寺僧至彼追之。乃祝之曰。吾不復(fù)歸山中。已有聰禪師矣。故龍湖無開山祖師之塔。惟有跨虎庵基。為古今之證。又有禪師照水自寫真像。至今存焉。敕謚圓覺禪師。凡有所禱其應(yīng)如響。而院前有師所坐之杉。至今間生異花。
僧幼璋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4—927 【介紹】: 五代時僧。亳州譙人,俗姓夏侯,孜從子。七歲于揚(yáng)州慧照寺出家。年十七具戒,二十五歲游方諸禪會,嗣白水本仁。歸住天臺山福唐院,移隱龍院。僖宗中和四年,收瘞浙東饑民遺骸數(shù)千,時謂悲增大士。哀帝天祐三年,錢镠迎其出山,住杭州功臣堂,署志德大師。后請歸山,錢镠為建瑞龍院居之。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
禪師名幼璋。唐相國夏侯孜之猶子也。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鎮(zhèn)廣陵。璋方七歲。游慧照寺。聞?wù)b妙法蓮華經(jīng)。于是跪伯父前。求出家。伯父難之。璋因不飲食。不得已許之。依慧遠(yuǎn)禪師剃發(fā)。又十年受具足戒。年二十五。游方。至高安。見白水。又謁署山。二大老皆器許焉。咸通十三年。見騰騰和尚者。于江陵。騰騰囑曰。汝往天臺。尋靜而居。遇安即止。已而又見憨憨和尚者。憨拊之曰。汝卻后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薩。王于江南。于時我法乃昌。遂去。璋至天臺山。于靜安鄉(xiāng)建福唐院。已符騰騰之言。又住隱龍院。中和四年。浙東饑疫。璋于溫臺明三郡。收瘞遺骸數(shù)千。時謂悲增大士。乾寧中。雪峰嘗見之。以棕櫚拂子授璋而去。天祐三年。錢尚父遣使童建。赍衣服香藥。入山致請至府。署志德大師。館于功臣院。日夕問道。辭還山。尚父不可。乃建瑞龍寺于城中。以延之。禪者云趨而集。又契憨憨之語。嘗謂門弟子曰。老僧頃年。游歷江外。嶺南荊湖。但有知識叢林。無不參問來。蓋為今日與諸人聚會。各要知個去處。然諸方終無異說。只教諸人歇卻狂心。休從他覓。但隨方任真。亦無真可任。隨時受用。亦無時可用。設(shè)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晝作夜。更饒善巧。終不能指東為西。脫或能爾。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事。若是學(xué)語之流。不自省己知非。直欲向空里采花。波中取月。還著得心力么。汝今日各自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龍老漢。事不獲已。迂回太甚。還肯么。天成二年丁亥四月。璋從尚父乞墳。尚父笑曰。師便爾乎。遣陸仁璋者。擇地于西關(guān)建塔。塔畢。璋往辭尚父。囑以護(hù)法恤民。還安坐而化。閱世八十有七。坐七十夏 詔改天臺隱龍。為隱跡云。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瑞龍禪師。幼璋。唐相國夏侯孜猶子也。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鎮(zhèn)廣陵。師方七歲。游慧照寺。聞?wù)b妙法蓮華經(jīng)。于是跪伯父前。求出家。伯父難之。師因不飲食。不得已許之。依慧遠(yuǎn)禪師剃發(fā)。又十年受具足戒。年二十五游方。至高安。見白水。又謁署山二大老。皆器許焉。咸通十三年。見騰騰和尚者于江陵。騰騰囑曰。汝往天臺。尋靜而居。遇安即止。已而又見憨憨和尚者。憨拊之曰。汝卻后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薩。王于江南。于時我法乃昌。遂去至天臺山。于靜安鄉(xiāng)。建福唐院。已符騰騰之言。又住隱龍院。中和四年。浙東饑疫。師于溫臺明三郡。收瘞遺骸數(shù)千。時謂悲增大士。乾寧時。雪峰嘗見之。以棕櫚拂子。授師而去。天祐三年。錢尚父遣使童建。赍衣服香藥。入山致請。至府。署志德大師。館于功臣院。日夕問道。辭還山。尚父不可。乃建瑞龍寺于城中。以延之。禪者云趨而集。又契憨憨之語。嘗謂門弟子曰。老僧頃年。游歷江外嶺南荊湖。但有知識叢林。無不參問來。蓋為今日與諸人聚會。各要知個去處。然諸方終無異說。只教諸人。歇卻狂心。休從他覓。但隨方任真。亦無真可任。隨時受用。亦無時可用。設(shè)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晝作夜。更饒善巧。終不能指東為西。說或能爾。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事。若學(xué)語之流。不省己知非。直欲向空里采花。波中取月。還著得心力否。汝今日各自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龍老漢。事不獲已。迂回大甚。還肯么。天成二年丁亥四月。師從尚父乞墳。尚父笑曰。師便爾乎。遣陸仁璋者。擇地西關(guān)建塔。塔畢。師往辭尚父。囑以護(hù)法恤民。還安坐而化。閱世八十有七。坐七十夏。詔改天臺隱龍。為隱跡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5—919 【介紹】: 五代時僧。鄆州東平人,俗姓王。少依本州北菩提寺。唐懿宗咸通六年落發(fā),后至滑州開元寺受戒。初攻律學(xué),后棄而修禪。至江陵,白馬寺僧慧勤薦其往從翠微無學(xué),遂師之。僖宗文德元年,往居上蔡大通禪苑。昭宗光化中,居鄂州清平山安樂院。卒于寺。后周時謚法喜禪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僧。俗姓薛,字茂圣。宣宗大中間,曾作詩送陸肱應(yīng)試。僖宗乾符間,依徐州節(jié)度使薛能。后住荊州。昭宗景福間入京。光化間為文章供奉,賜紫。后復(fù)歸荊州。與詩人方干、鄭谷、李洞、司空圖等為友。卒年逾九十歲。詩法賈島,長于五律,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詩僧。俗姓薛,字茂圣。宣宗大中間,作詩送陸肱赴試。僖宗乾符間,依徐州節(jié)度使薛能。后住荊州。昭宗景福間入京。光化間為文章供奉,賜紫。后仍歸荊州。曾卜居廬山、峽州、潭州等地,與詩人方干、鄭谷、吳融、李洞、司空圖等為友。卒于梁太祖開平以后,享年逾90歲。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三。其詩師法賈島,尚苦吟,長于五律,詩境清寂,多抒出世之情。初于光化間由顏蕘編為《顏上人集》。宋代存《荊門集》5卷、《尚顏供奉集》1卷,今皆不存。今存影宋書棚本《尚顏詩集》1卷,收入《唐五十家小集》?!?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4首、斷句2。
唐詩匯評
尚顏,生卒年里貫均未詳。俗姓薛,字茂圣。唐末五代詩僧。工五言詩。咸通、乾符中,受知于徐州節(jié)度使薛能。后居荊門十年。昭宗光化中入京,以文章供奉內(nèi)廷,賜紫。又曾居廬山、潭州、峽州等地。卒年九十馀。與詩人方干、陳陶、陸龜蒙、鄭谷、司空圖、吳融、李洞、齊己等均有唱和。有《荊門集》五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

作品評論

顏蕘《顏上人集序》
(尚顏)少工為五吉詩,天賦其才,迥超名輩……故許州節(jié)度使尚書薛公字大拙,以文人不言其名、擅詩名于天下,無所與讓,唯于顏公,許待優(yōu)異。
唐音癸簽
尚顏詩不入聲相,直以清寂境構(gòu)成,當(dāng)時人嘆其功妙旨深,非誣也。
僧懷溢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7—934 【介紹】: 五代僧。福州閩縣人,俗姓劉。劉瞻子。九歲于立磨山出家。后往中岳,歷參名師,終師灌溪志閑,得悟禪旨。僖宗廣明初,被選為十駕前供奉之一,敕賜福田禪師,再賜大自在禪師。昭宗時,賜號光化大師。天復(fù)元年,以疾請歸。至江西。鐘傳禮重之,請住龍沙山。后住洪州云蓋山龍壽院,開堂授徒三十余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姓名不詳,號無能子。幼博學(xué)寡欲,善思辯。曾授徒講學(xué)。后避亂棲泊四方。僖宗光啟三年,游寓左輔,著《無能子》三卷,謂君主之制違反自然,倡道家服氣和坐忘修行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7—924 【介紹】: 五代時僧。鄭州新鄭人,俗姓張。年十四,投汴州相國寺出家。年十八升論座。于嵩山受戒后,住封禪寺,學(xué)新章律疏。年二十三,策名講授,時人稱奇。唐昭宗大順二年,相國寺遭火焚,寺眾堅請貞峻歸為本寺上座。數(shù)年后,重建寺宇,被請為新章宗主,復(fù)開律講。后梁時,臨壇秉法,度僧尼三千余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鄭州新鄭張氏子。年十四。依相國寺歸正律師出家。誦習(xí)凈名仁王等經(jīng)。不久即能暗憶不忘。后既緇薙。聽俱舍論。年十八。升座弘演。冠歲納戒于。嵩山會善寺。因掛錫封禪寺。蓋今之開寶院也。新章律疏。探索玄微。而講授之。勤未嘗小怠。時年甫二十三爾。大順二年。相國寺災(zāi)。滌地皆盡。耆宿以為非大福德力。莫可以再成就。或曰峻其庶幾。于是相率以請峻。則無所辭讓。歸以上座職自任。未一紀(jì)而檀越旁午。寺之堂氣廊廡一新。眾推為新章宗王。僧尼弟子。百五十馀人。操行高潔。誠有足以動物者。故能坐致功業(yè)如此。同光二年。夏四月十二日。微疾而終。春秋七十八。法臘五十八。葬祔慧云禪師之塔。
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貞峻。姓張氏。鄭州新鄭人也。唐張果先生之裔孫。今榮陽有張果里。其墳楸槚存焉。峻風(fēng)度寬裕髫齡不弄。年十四忽超然離俗。人莫我知。雖二親褰衣昆弟截路。終弗能沮之。乃投相國寺歸正律師出家。神機(jī)駿發(fā)乍觀可驚。雖背碑覆棋彼不足多也。未幾諷徹凈名仁王諸經(jīng)。計數(shù)萬言。時同儕戲之曰。汝是有腳經(jīng)笥也。峻辭讓斯題恭遜而已。及削染為僧形。即聽俱舍論。隨講誦頌八品計六百行。至十八升論座。年滿于嵩山會善寺戒壇院納法。因棲封禪寺。今號開寶律院。學(xué)新章律疏。二十三策名講授。長宿積奇。當(dāng)大順二年災(zāi)相國寺。重樓三門七寶佛殿。排云寶閣文殊殿里廊。計四百馀間都為煨燼。時寺眾惶惶莫知投跡?;蛟?。如請得峻歸寺寺可成矣。乃相率往今開寶。堅請峻歸充本寺上座。前后數(shù)年重新廊廡。殿宇增華。又請為新章宗主。復(fù)開律講僧尼弟子日有五十馀人。執(zhí)疏聽采。峻之律行冰雪相高。署無裸意寒止袷衣。食惟知量清約太過。乾化元年臨壇秉法。及梁朝革命。所度僧尼計三千馀人。以同光二年夏四月十二日微疾而終。春秋七十八。法臘五十八。葬于寺莊。袝慧云禪師塔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又稱紙衣和尚。唐末禪僧。嗣臨濟(jì)義玄。后住涿州?!?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一二、《天圣廣燈錄》卷一三有傳。《天圣廣燈錄》收詩偈42首,內(nèi)4首設(shè)喻演說禪理,余38首吟詠禪門歷代祖師之遺跡,《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禪僧。嗣云居道膺,又曾參夾山善會、徑山洪諲。后歸浙中,住杭州(一作越州)佛日寺,世稱佛日和尚?!?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一、《景德傳燈錄》卷二〇、《五燈會元》卷一三有傳,并錄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禪僧。嗣夾山善會。后住洛陽韶山,世稱韶山和尚?!?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九、《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三〇錄其歌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不知何許人。既得法于澧陽之夾山。后于洛陽之韶山闡化。一日下山見遵布衲。遵問韶山在什么處。普指竹處云。只者便是。遵云擬伸一問得否。普云??淳皇墙鹧雷鳌幗鈴埞湮具t。遵云。鳳凰直入煙霄路。誰怕林中野雀兒。普云。饒君直在威音外。猶較韶山半月程。遵云。且道過在什么處。普云。倜儻之詞。時人知有。遵云恁么則真玉泥中異。不撥萬機(jī)塵。普云。魯般門下。徒勞巧妙。遵云。學(xué)人只恁么。師意如何。普云。玉女夜拋梭。寄錦于西舍。遵云莫便是和尚家風(fēng)也無。普云。橫身當(dāng)宇宙。誰是出頭人。 久之而終。謚無畏。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寰普者。不知何許人也。稟形淳粹克性謙沖。居于丑夷下風(fēng)請業(yè)。汪汪然其識度輒難擬議。具戒之后經(jīng)論溫尋。然后杖錫南游澧陽。遇夾山而得心契。有參學(xué)舉問。垂手?jǐn)y歸。不使一機(jī)失其開誘。其所不薦勸令披覽經(jīng)法。亦近秀寂之遺風(fēng)耳。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慧覺。唐末禪僧。嗣石霜慶諸。世稱肥田伏禪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九、《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錄其詩偈2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五代時僧。俗姓胡。曾住廬山屏風(fēng)巖及南岳衡山。歷游各地,曾至潤州、洪州、巴江諸地,亦曾游邊塞。以能詩名,與詩僧齊己、虛中、玄泰,詩人沈彬,道士聶師道等為詩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至五代初詩僧。俗姓胡,一說姓顧。曾住廬山屏風(fēng)巖及南岳衡山。歷游各地,曾至潤州、洪州、巴江、南中等地。亦曾游邊地。與詩僧齊己、虛中、玄泰、詩人沈彬、道士聶師道等為友。事跡據(jù)《唐才子傳》卷三。《全唐詩》存詩12首,其中2首一作尚顏詩。
唐詩匯評
棲蟾,生卒年里貫均未詳,俗姓胡。唐末五代詩僧,與虛中、齊己友善。曾游漢陽、潤州、嶺南等地,又曾居南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二首。

作品評論

齊己《覽延棲上人卷》
今體雕鏤妙,古風(fēng)研考精。何人忘律韻?為子辨詩聲。賈島苦兼此,孟郊清獨(dú)行。荊門見編集,愧我老無成。
五代詩話引《雪浪齋日記》
唐僧柄蟾《題豫章邑中》云:“楚樹七回凋茂葉,江人三至宿秋風(fēng)。蟾蜍竹老搖疏白,菡萏池干滴碎紅。”山谷諸人皆和此詩。
唐才子傳
顧棲蟾者,亦洞庭人,以聲律聞,今不見其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