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比羅婆洛
【佛學大辭典】
(地名)Pi^lusa%ra,山名。譯曰象堅。西域記一曰:「比羅婆洛山,唐言象堅,山神作象形,故曰象堅也。昔如來在世,象堅神奉請世尊及千二百大阿羅漢。山嶺有大盤石,如來即之受神供養(yǎng),其后無憂王即盤石上起窣堵波,高百馀尺,今人謂之象堅窣堵波也。」婆字當是裟之訛。
四比丘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四惡比丘)
四惡比丘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佛藏經(jīng)往古品曰:「過去大莊嚴如來滅度后百歲諸弟子分為五部:一名普事,二名苦岸,三名薩和多,四名將去,五名跋難陀。普事比丘以知佛所說之真實空義無所得法度多人共入涅槃,其馀四比丘則以舍第一義無所得畢竟空之法,貪樂外道尼乾子之論,命終墮于阿鼻地獄,經(jīng)無數(shù)劫始生人中,值一切明王佛出家,十萬億歲,勤修精進,如救頭燃然不得道果,何以故?佛說深法,是人不信,破壞違逆,為破法因緣,法當爾也?!褂钟^佛三昧海經(jīng)九謂昔有四比丘犯律不恥,怙惡不遷。忽聞空中聲曰:謂汝所犯無救者,不然,空王如來雖復(fù)涅槃,形像尚在,汝宜入塔一觀寶像眉間之白毫。比丘隨之泣淚言曰:佛像尚爾,況佛真言。舉身投地,如大山崩。今于四方皆成正覺,東方阿閦佛,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佛,是四破戒比丘也。
四種比丘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與四種沙門同。(參見:沙門)
四禪比丘
【佛學大辭典】
(傳說)智度論十七謂佛弟子中有一比丘,得四禪,生增上慢,謂得四道。得初禪謂是須陀洹,第二禪時謂是斯陀含,第三禪時謂是阿那含,第四禪時謂是得阿羅漢。恃是不復(fù)求進,命欲盡時見四禪中陰相來,便生邪見謂無涅槃,佛為欺我。生此惡見,故失四禪中陰,便見阿鼻泥犁中陰相,命終便生阿鼻地獄。諸比丘問佛:某甲比丘,命終阿蘭若,生于何處?佛言是人生阿鼻泥犁中。諸比丘皆大驚怪,此人坐禪持戒,何爾耶?佛言:此人增上慢,得四禪時,謂得四道。故臨命終時,見四禪中陰相,便生邪見,謂無涅槃,我是阿羅漢,今還復(fù)生,佛虛詐我。是故即時見阿鼻泥犁中陰相,生阿鼻地獄中。
尼比丘
【佛學大辭典】
(雜名)俗曰尼僧。
犯重比丘不墮地獄
【佛學大辭典】
(雜語)寶積經(jīng)百十六曰:「一切業(yè)緣皆住實際,不來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何以故?法界無邊無前無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見犯重比丘不墮地獄,清凈行者不入涅槃,如是比丘非應(yīng)供非不應(yīng)供,非盡漏非不盡漏,何以故?于諸法中住平等故?!故钦f實相觀也。謂諸法之實相,以寂滅無相之故,無生死涅槃之假相也。
共比量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用立敵共許之法之比量也。又略名共比。三比量之一。即宗因喻,或唯宗,用立敵共許之法之論法也。此亦有共自他三者之別。共者,為宗因喻共用立敵共許之法之比量,即共不定也。自者,宗之前陳后陳,雖為共許,而因喻唯用自許之法。他者,亦宗之前陳后陳,雖為共許,而因喻用他許之法。因明入正理論疏瑞源記五,引天臺清干之說,謂:「共三量者,三宗皆是共法。且共之自者,大乘對聲顯,立聲無常自許所作性故,同喻如化身,異喻如法身。第二共之他者,聲論對大乘立聲常,無質(zhì)礙故,同喻如汝法身,異喻如汝化身。第三共之共者,如論所說(即共不定)?!挂源丝梢娖鋭e。
死苦比丘
【佛學大辭典】
(雜語)生死苦比丘之略,脅尊者也。南山戒疏四下曰:「生死苦比丘六十年?!梗暝谀柑ヒ玻?。行宗記四下曰:「生死苦比丘者,即脅尊者,生時發(fā)已白?!?/div>
守寺比丘
【佛學大辭典】
(雜名)釋氏要覽下曰:「善見律云:佛使一比丘食時守寺,即今一寺有直日看堂者是也?!?/div>
自比量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因明三量之一。(參見:三量)
【佛學常見辭匯】
因明三量之一。(參見:三量)
三量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三量有二種:一、因明之三量:即現(xiàn),比,圣教,之三也。(參見:量)。二、就心心所量知所緣之境,而立三量之不同:一、現(xiàn)量,如鏡之對于物體。能緣之心,不為些之分別計度,量知現(xiàn)在之境者。如耳識之對于聲,眼識之向于色,是也。二、比量,于不現(xiàn)顯之境。比知分別而量知者。如見煙知有火。凡因明依第六意識之比量智而成也。三、非量,于現(xiàn)在之境與非現(xiàn)在之境,以逆亂之心錯分別取不實之事者。即以似現(xiàn)量似比量,而為非量也。就八識所知而分之,則第八識與眼等之五識唯為現(xiàn)量,第七識唯為非量,第六識通于三量。說見百法問答抄二。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現(xiàn)量,二比量,三圣教量,又曰至教量聲量正教量。尚有現(xiàn)量比量非量之三量。(參見:三字部三量)
【佛學常見辭匯】
1。現(xiàn)量、比量、圣教量?,F(xiàn)量是在根境相對時,用不著意識思索就能夠直覺親證到的,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識去了別色聲香味觸五塵的時候是;比量是比度而知,如遠見煙就知道彼處有火,聽到隔壁有說話的聲音,就知道里面有人是;圣教量又名圣言量,是因為有圣人的文教才知道的意思。2。現(xiàn)量、比量、非量?,F(xiàn)量和比量如前所說,非量謂心心所緣境時,判斷錯誤,如見繩以為蛇,見月明以為天亮等是。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三量者:
一、現(xiàn)量 謂無分別,若有正智,于色等境,離名種等所有分別,現(xiàn)現(xiàn)別轉(zhuǎn),故名現(xiàn)量。
二、比量 謂于所比義,有正智生,了知有火,或無常等,是名比量。
三、非量 謂似現(xiàn)似比,總名非量。
一、似現(xiàn)量 有分別智,于境異轉(zhuǎn),名似現(xiàn)量。謂諸有智,了瓶衣等分別而生,由彼于義,不以自相為境界故,名似現(xiàn)量。
二、似比量 若似因智為先,所起諸似義智,名似比量。如于霧等,妄謂為煙,邪證有火,由彼邪因,妄起邪智,不能正解,是真之流而非真故,名似比量。
【三藏法數(shù)】
(出宗鏡錄)
〔一、現(xiàn)量〕,現(xiàn)即顯現(xiàn),量即量度,是楷定之義也。謂眼識乃至身識,對于顯現(xiàn)五塵之境,而能度量楷定法之自相,不錯謬故,是名現(xiàn)量。(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
〔二、比量〕,比即比類,謂以比類量度,而知有故。如遠見煙,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三、圣教量〕,謂于圣人所說現(xiàn)量、比量之言教,皆不相違,定可信受,是名圣教量。
自比罵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六種罵之一。
名字比丘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但有比丘之名而無比丘之實者,謂無戒之僧也。大集經(jīng)九曰:「若無凈持戒,漏戒比丘以為無上。若無漏戒,剃除須發(fā)身著袈裟名字比丘為無上寶?!贯屖弦X上曰:「善見律云:如有檀越,來請比丘,沙彌雖未具戒,亦入比丘數(shù),是為名字比丘。」
名德比丘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釋氏要覺上曰:「阿含經(jīng)呼舍利弗以下為名德比丘?!?/div>
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失譯。有百二十章,記當來法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