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18,分222頁顯示  上一頁  64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僧高閑(十望大德 無上大師 )
僧物外( 楊 )
僧增忍( 大師曰廣慧、法空 )
僧智亮(袒膊和尚 )
釋智廣( 崔 )
僧常遇( 陰 )
釋當(dāng)遇( 陰 )
僧楚南( 張 )
僧元慧( 三白和尚 )
僧智閑(別稱 香嚴(yán)和尚 襲燈大師、襲燈 劉 )
僧神智( 大悲和尚 )
釋慧恭( 羅 )
僧文喜(無著 別稱 禪門真知識 )
釋遂端( 張 )
僧彥稱( 龔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湖州烏程人。出家開元寺,后入長安,住薦福、西明等寺。宣宗大中時召對,賜紫衣,加號十望大德。后歸鄉(xiāng)里開元寺,卒。工書,尤善草書。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
高閑。湖州烏程人。出家開元寺。后入長安。住薦福西明等寺。大中朝賜紫。加號十望大德。后歸鄉(xiāng)里。卒于本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湖之烏程人。髫年辭俗。受具。隸居開元寺。博學(xué)無不通。尤工字畫。其于草書?;蛞员戎畯埿裨?。游京師。稟聽經(jīng)律于薦福西明等寺。宣宗詔入殿。前揮染賜紫衣。仍獲與臨洗懺戒壇。號十望大德。以老乞歸。終于寺。弟子鑒宗。傳其筆法。賜號無上大師。閑平居。每以白纻作草隸。今苕霅好事家。猶有存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3—885 【介紹】: 唐僧。福州人。俗姓楊。依天臺宗十一祖廣修習(xí)三觀之法,得其傳。宣宗大中末,歲饑,乃伽趺入定,謂弟子曰:“汝若不死,至禾黍熟時,擊磬引我出定?!痹綒q余,弟子如所教,方從定起。后卒于天臺國清寺,后世尊為天臺宗十二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3—871 【介紹】: 唐僧。陳留人,俗姓史。武宗會昌初出家于白草谷,結(jié)茅而居。節(jié)度使李彥佐嘉其名節(jié),為建白草院于龍興寺。嘗刺血寫經(jīng)二百八十余卷。有《大悲論》、《三教毀傷論》。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沛國陳留史氏子。蚤歲鄉(xiāng)校讀書。稍長偕計對策。不得志去。俄西游賀蘭山中。愛白草谷。遂掛冠落發(fā)。結(jié)茆以居。鄉(xiāng)里慕之。不待分衛(wèi)。而酥酪之饋日給。會昌五年。詔廢教。以地邊遠(yuǎn)。不在禁例。節(jié)度使李彥佐。尤加敬。為于龍興寺。別建白草院以邀之。大中七年。刺指血??槙T經(jīng)。二百八十三卷。彥佐慮其成疾。諭之曰。師大乘學(xué)。要當(dāng)久住世間。荷負(fù)正法。以利益含識。顧茲破肌瀝膜。以從事筆研。而促其壽命。豈孔子所謂身體發(fā)膚。不敢毀傷者哉。于是著三教毀傷論。以見志。九年讀大悲經(jīng)。究尋四十二臂所表法。至無畏手而疑之。乃結(jié)壇禱請。閱旬浹。感空中雙拳正印。歷歷可睹。因命工繪之以傳。著大悲論六卷。或謗其非。忍復(fù)虔請。且使工濯筆銅碗以俟。忽寶性一華出碗中。枝葉鮮明殊甚。感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滅于白草院。壽五十九。以其年十月十七日。塔全身于水館之南。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增忍。俗姓史氏。沛國陳留人也。典謁之年登其鄉(xiāng)校。百氏簡策寓目入神。藝文且工。乃隨計吏數(shù)舉不捷。會昌初薄游塞垣訪古賀蘭山。中得凈地者白草谷。內(nèi)發(fā)菩提心。頓掛儒冠直歸釋氏。乃薙草結(jié)茅為舍。倍切精進(jìn)。羌胡之族競臻供獻(xiàn)酥酪。至五載節(jié)使李彥佐嘉其名節(jié)。于龍興寺建別院號白草焉。蓋取其始修道之本地也。忍刺血寫諸經(jīng)。大中七年李公慮其枯悴。躬往敦論曰。師何獨(dú)善一身行小乘行。胡不延惜生性任持教法。所利博哉。忍執(zhí)情膠固遂著三教毀傷論以見志。帥覽而益加崇重。九年因讀大悲經(jīng)。究尋四十二臂。至無畏手疑而結(jié)壇。浹旬禱請。自空中現(xiàn)其正印雙拳歷歷可觀。遂命畫工繪寫此臂焉?;蛴凶I謗者。忍再精愨虔告。畫工濯筆銅碗中忽感寶性華一朵。枝趺??葉一皆鮮明。睹者驚嘆。至咸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滅于白草院。春秋五十九。以十月十七日。藏神于水館之南建塔焉。初忍刺血寫經(jīng)。總二百八十三卷。畫盧舍那。閣三十五尺。門一丈六尺。起樣畫大悲功德三軸。自著大悲論六卷。并藏諸篋笥焉。后節(jié)使唐恒夫。仰其遺跡奏乞旌勸。敕謚大師曰廣慧。塔曰念定。弟子無轍亦致遠(yuǎn)之高足。赍血書經(jīng)二卷瑞華碗一枚詣闕奏呈。宣賜紫衣。天復(fù)中終。及梁乾化初。中書令西平王韓公遜錄遺跡奏聞。太祖敕致謚曰法空。別賜紫方袍。塞垣榮之。后唐同光中從事薛昭紀(jì)為碑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宣宗大中間,住泉州開元寺。又曾結(jié)廬于德化縣戴云山。常袒膊行乞,時號袒膊和尚。亦能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宣宗大中間泉州開元寺僧。曾結(jié)廬于德化縣戴云山。常袒膊行乞,時號袒膊和尚。生平事跡見《泉南雜志》卷上?!?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其詩2首。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崔氏。始見之雅州開元寺。羯帝神堂內(nèi)。然異術(shù)奇行。不可測。遇疾者。輒以竹杖撲之一摑。一叱。燒紙緡。散飲食。甚者捩紙蘸水貼之。??者起。跛者奔。病立愈。其律己尤嚴(yán)。女人至門。輒斥去。每齋凈飯菜豉汁外。不容他物。食畢即去。無所辭謝。人有以錢?者。不過二十文。過則不取。且使投之一箜中。滿則于佛殿聲鐘集。眾平等分之。雖齊士夫家亦然。乾寧中。王氏始定蜀。雅守羅公攜廣上謁。王氏。以圣師呼之。先是咸通中。南詔蠻王及坦綽。引兵圍成都。危甚而毗沙門天王。忽現(xiàn)沙門形。長五丈許。立城上。怒視之日光迸射。坦綽懼即遁去。蜀人尋于寶歷寺建閣。立天王沙門像奉之。后為牛尚書所毀。而蜀兵大連綿不絕。及是王氏請廣脩治。廣許諾施者填噎。收幣至二十萬。又勸使輸材。皆水杭陸挽。坌至。工傭效力斧斤。畚鍤交作。光化元年。閣成。因循江瀆池。祝食擲水中。明日魚之二尺許者。萬億計。死浮水上。豈其所謂乘功德力。而超生善道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七 興福篇第九之二
釋智廣。姓崔氏。不知何許人也。德瓶素完道根惟固?;泻檠盘仫@奇蹤。凡百病者造之。則以片竹為杖指其痛端?;蛞粨渲疅o不立愈。至有??者則起。跛者則奔。其他小疾何足言哉。乾寧初王氏始定成都。雅郡守羅(亡名)罷任。攜廣來謁蜀主。王氏素知奇術(shù)。唯呼為圣師焉。先是咸通中南蠻王及坦綽來圍成都府幾陷。時天王現(xiàn)沙門形高五丈許。眼射流光。蠻兵即退。故蜀人于城北寶歷寺。立五丈僧相。后為牛尚書預(yù)毀。次兵火相仍。唯懼毗沙門之頹圮耳。王氏乃語廣曰。郎之異術(shù)道德動人。乘此可料理天王否。往吳尚書行魯曾夢令修吾像。方事經(jīng)營。除書忽到請法力成之。廣唯其命徙就天王閣下。居一隅小榻而已。翌日病者填噎其門。日收所施二十萬至三十萬錢。又發(fā)言勸人出材木。浹旬皆運(yùn)至堆積。令三綱掌管焉。初廣在雅郡本寺羯帝神堂內(nèi)居其半室。低門苫蓐不許女人到門。唯有一竹箜子。每齋受嚫二十文必投箜內(nèi)滿。則置之佛殿。聲鐘集眾自他平等分之。常日俗家請齋亦體廣意。止施二十文。凈飯菜豉汁此外不許一物。嚫多不取。食畢而去。亦無辭告。其后益加神驗?;蛴霾≌咭粨澮贿辰云??;蛄顭埦嚩奚嬍??;蛴錾跬磹勒?。捩紙蘸水貼之亦差。光化元年修天王閣。向畢乃循江瀆池咒食飼魚。經(jīng)夜其魚二尺已上。萬億許皆浮水面而殞。聊躡流水救十千魚生忉利同也。
神僧傳·卷第九
釋智廣。姓崔氏。不知何許人也。德瓶素完道根惟固?;泻檠盘仫@奇蹤。凡百病者造之。則以片竹為杖指其痛端?;蛞粨渲疅o不立愈。為??者則起。跛者則奔。其后益加神驗?;蛴霾≌咭粨澮贿辰云??;蛄顭埦嚩奚嬍??;蛴錾跬磹勒?。捩紙蘸水貼之亦差。嘗循江瀆池咒食飼魚。經(jīng)夜其魚二尺已上。億萬許皆浮水面而殞。聊躡流水救十千魚生忉利天也。自咸通初至九座山。忽逢巨蟒欲來吞師。師錫自飛撐拄其口。師入其口趺坐入定。神來謝罪師不顧之。逮出定蟒化為石矣。繼而雷雨大作涌沙成地。山神移山。八維蔭映。以乾符三年示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7—888 【介紹】: 唐僧。幽州范陽人,俗姓陰。出家于燕北安集寺。宣宗大中四年,往五臺山瞻禮。初詣華嚴(yán)寺,后至西臺,結(jié)茅于秘魔巖,后創(chuàng)為僧宇,歷十七年不下山。時人多奉事之。李克用在河?xùn)|,頗申禮敬。卒于山。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釋常遇。俗姓陰。苑陽人也。出家于燕北安集寺。襟懷灑落道貌清奇?;捋E林泉避脫聲利。大中四年杖錫離燕孤征朔雪。祁冱千里徑涉五峰。詣華嚴(yán)寺菩薩堂矚文殊睟容。施右手中指。沃以香膏爇以星焰。光騰半日怡顏宛然。次遍游圣境終始兩期。其所睹祥瑞不可勝紀(jì)。后至西臺遇古圣跡曰秘魔巖。乃文殊降龍之處也。遇稽首之際忽見輕云金光。爛爛駭目。漸分雉堞方勢如城。咸曰金色世界也。化事畢復(fù)問其處。僧曰。是地古德嘗止。國贈金光照大師。名節(jié)孤峻神異不測。載錄圖記人具爾瞻。遇悲喜交感久而不已。始結(jié)茅茲地滌慮澄神。入三摩呬多四十九日。鳥排華雨人萃香云揚(yáng)袂摳衣歸依若市。乃創(chuàng)興佛廟僧宇。十有七年不下山頂。日以九會雜華五部等法。玩味精課不遺寸陰。覺圣力潛通道出凡境。事或禮問他見莫尋。士向庶歸克念如圣。洎懿皇運(yùn)末。遇易舊規(guī)?;蜣哉拼髤酢;驌羰愓Z。類不輕之海記。同楚客之佯狂。及禍發(fā)中原寇盜交騁夷撤宮壺鑾輅蒙塵。因省師言。其若合契矣。時屬河?xùn)|武皇遙向真德就山致信。迨文德元年夏四月。命憲州刺史馬師素傳意邀請遇曰。浮世之寵辱我何累哉。堅拒遠(yuǎn)徵確乎不拔。以其年七月十八日召門弟子曰。爾可檢護(hù)戒足。好住馀生。吾與汝決矣言訖儼然蟬蛻。俗歲七十二。僧夏五十一。門人太文等哀慟哽絕。龍紀(jì)初祀四月十八日。阇維獲設(shè)利羅凡數(shù)十粒。文公堅貯孝思旌建靈塔。銜哀出入投詣天府。武皇赗贈加等。文武崇烈及嵐憲等州牧守。例刻清俸。俾助良因建乎墳塔。即以九月二十五日封窆基??也。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陰氏。范陽人。少依薊北之安集寺出家。大中四年。杖錫登五臺。然右手中指于華嚴(yán)寺菩薩像前。優(yōu)游兩期。所睹祥瑞。不可勝紀(jì)。后造西臺秘魔巖。大圣昔日降龍之地。見金色光明。勢若雉堞。比今城郭。無異狀。因以問所居之僧。僧曰。此所謂金色世界也。古有師德居之。朝廷褒錫其號。為金光照。遇聞而悲喜交懷。乃復(fù)結(jié)茅習(xí)靜。住三摩呬多者。凡四十九日。檀信坌集。遂成蘭若。如是十有七年。跡不下山。日惟玩味九會雜華等法。因之以證圣發(fā)通。語言動止。不可測識。逮懿宗末年。忽失常度。歡咍怒詬。蕩無繩檢。既而中原擾攘。鑾輅遷播其先見故如此。時李克用。方以晉王據(jù)河?xùn)|。向遇之德。遙致禮敬。文德元年。夏四月。命憲州刺史馬師素。導(dǎo)意邀請。遇曰。我豈為浮世寵辱累哉。固辭不赴。七月十八日。集弟子。垂訓(xùn)而卒。壽七十二。臘五十一。龍紀(jì)元年。四月十八日。門人太文等。以天竺法。阇維之。獲設(shè)利羅。別建塔以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9—888 【介紹】: 唐僧。閩人,俗姓張。投開元寺出家。后詣五臺山登戒,學(xué)相部律。住上都,學(xué)《凈名經(jīng)》。后住芙蓉山,謁黃檗山禪師,問答雖多,機(jī)宜頓了。僖宗乾符中,昌化令徐正元召住千頃山慈云院,訓(xùn)示僧徒之外,惟以禪定為事。昭宗聞其道化,賜以鹿胎衣。有《般若經(jīng)品頌偈》、《破邪論》。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閩之張氏子也。幼事曇藹師于郡之開元寺。逮冠歲乃薙落。俄受具五臺。而趨逍。以究律部。尋游京師。習(xí)凈名經(jīng)等。因嘆曰。頓漸之指。懸絕如此。去依芙蓉山。無所契證。尋謁運(yùn)禪師于黃檗。獲記莂焉。會昌間。詔廢教。即遁居林谷間。大中初。詔復(fù)教。裴公休以相國出尹宛陵。邀致黃檗于府治。以便詢訪。南侍檗左右惟謹(jǐn)。未幾。辭入浙。掛錫姑蘇之報恩寺。一室禪坐。閱二十馀載。足未嘗踰閾。乾符四年。太守周慎嗣承其風(fēng)。請說法寶林寺。俄徙支硎山。以其靜僻。而悅從之也。五年杭州昌化令徐正元。紫溪鎮(zhèn)將饒京。以千頃山慈云院尤幽夐迎。處方丈中。訓(xùn)徒之外。但燕嘿而已。然化被吳越。光啟三年。元帥錢公镠。造山供施。且表聞其德于上。詔賜紫衣一領(lǐng)。鹿胎衣五事。文德六年二月。忽雙虹貫堂室。二鹿入寺。法堂梁折。五月疾。召眾別。床上稍垂足引臂。如起行狀。遽寂。世壽七十。僧臘五十六。塔全身于院西隅。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hù)法篇第五
釋楚南。閩人也。俗姓張氏。爰在髫齡冥然跪于父母前訴志出家。投開元寺曇藹師而受訓(xùn)焉。當(dāng)授經(jīng)法目所經(jīng)睹輒誦于口。執(zhí)巾侍盥灑掃應(yīng)對。頗能謹(jǐn)愿。迨乎冠歲乃落發(fā)焉。詣五臺登戒。就趙郡學(xué)相部律。往上都學(xué)凈名經(jīng)。一律一經(jīng)略通宗旨。則知頓機(jī)不甘為漸教縛。遂往芙蓉山。根性未發(fā)。謁黃檗山禪師。問答雖多機(jī)宜頓了。倏值武宗廢教。南遂深竄林谷。大中興教出遇升平。相裴公休出撫宛陵。請黃檗出山。南隨侍由此。便詣姑蘇報恩寺專行禪定。足不踰閾僅二十馀載。乾符四年蘇州太守周慎嗣。向風(fēng)請住寶林院。又請居支硎山。至五年昌化縣令徐正元。與紫溪戍將饒京。同召住千頃慈云院。訓(xùn)示禪徒之外。唯儼然在定逾月?;驔蜒9鈫⑷昵皟烧阄涿C王錢氏。請下山供施。昭宗聞其道化賜其鹿胎衣五事。別赍紫衣。文德六年二月忽雙虹貫堂室。二鹿蹶然入寺。法堂梁折至五月辭眾。后于禪床垂兩足伸二臂于膝。奄然而卒。春秋七十。僧臘五十六。遷塔于院西隅。大順二年壬子歲二月。宣州孫儒寇錢唐之封略。兵士發(fā)塔見南全身不散爪發(fā)俱長?;谧锒?。南公平昔著般若經(jīng)品頌偈一卷破邪論一卷。以枝梧異宗外敵見貴于時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19—896 【介紹】: 唐僧。吳郡人,俗姓陸。文宗開成二年于嘉興法空王寺,依清進(jìn)為弟子,立志持“三白法”,即白飯、白水、白鹽,時稱“三白和尚”。武宗會昌五年,例遭澄汰,權(quán)隱民間。宣宗大中初,還入法門。大中七年,重建法空王寺。懿宗咸通中,曾隨送佛中指骨舍利,往鳳翔重真寺。昭宗乾寧中示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嘉禾之陸氏。晉平原內(nèi)史機(jī)裔孫也。父丹。文林郎云騎尉溫州紏曹。開成元年。于京師之法空王寺。師事清進(jìn)落發(fā)。會昌初。造洹陽。納戒法。即習(xí)毗尼部。尋游五臺。睹光相不可紀(jì)極。二年歸里。居建興寺持三白。謂日食白鹽白湯白飯也。誦五部曼拿羅。爇香臂上。五年。詔汰天下僧尼。遽隱白衣舍。大中初。詔復(fù)教。七年再造法空王寺成。仍隸業(yè)。奉報恩山佛牙舍利。且爇香臂上。以供養(yǎng)焉。覽天臺石橋之勝。咸通中。佛中指骨舍利。反鳳翔重真寺?;蹚耐?。爇左手拇指??谡b法華經(jīng)。以謝。所爇之指。不踰月而復(fù)。如未嘗爇者。乾寧三年九月二十八日。以疾卒于尊勝院。報齡七十八。僧臘五十八。弟子端肅等。備禮葬之吳中。世號三白和尚。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遺身篇第七
釋元慧。俗姓陸氏。晉平原內(nèi)史機(jī)之裔孫也。父丹文林郎云騎尉溫州紏曹慧。即仲子也。髫齡穎悟長而溫潤。畏作枯龜思為瘦雁。以開成二年辭親。于法空王寺依清進(jìn)為弟子。會昌元年往恒陽納戒法。方習(xí)毗尼。入禮五臺。仍觀眾瑞。二年歸寧嘉禾居建興寺。立志持三白法諷誦五部曼拿羅。于臂上爇香炷。五年例遭澄汰權(quán)隱白衣。大中初還入法門。至七年重建法空王寺。又然香于臂供養(yǎng)報恩山佛牙。次往天臺山度石橋。利有攸往略無憂虞焉。咸通中隨送佛中指骨舍利往鳳翔重真寺。煉左拇指。口誦法華經(jīng)其指不踰月復(fù)生如故。乾寧三年。偶云乖悆。九月二十八日歸寂于尊勝院。報齡七十八。僧臘五十八。弟子端肅等奉神座葬之吳會之間。謂為三白和尚焉。其禮拜誦持不勝其計。如別錄也。 系曰。煉大拇指火盡灰飛。如何于焦炭之末。骨肉隨生不久如故。此與火中蓮華同種而異態(tài)耳。何謂三白。通曰。事理二種。一白飯白水白鹽事也。二身不遍觸。口誦真經(jīng)。意不妄緣。此三明白非黑業(yè)也。故亨此名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青州人。博聞強(qiáng)記,頗有干略,時許為佐時之才。俄出家,始謁溈山靈祐,繼往鄧州香嚴(yán)山,依慧忠舊址居之,時稱香嚴(yán)和尚。又曾往參洞山良價。卒于后梁時,謚襲燈大師。好作詩偈化世,頗傳于時。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青州(今屬山東)人。禪宗僧侶。博聞強(qiáng)記,頗有干略,親黨許以佐時之才,因勸其力學(xué)。俄爾出家,始謁溈山靈祐,繼往鄧州香嚴(yán)山,依忠國師遺跡棲止,世稱香嚴(yán)和尚。曾一度參洞山良價,旋返香嚴(yán)山。卒,敕謚襲燈大師。智閑證悟禪理,好以詩偈唱之,著名當(dāng)時。生平事跡散見《祖堂集》卷一九、《宋高僧傳》卷一三、《景德傳燈錄》卷一一等。《祖堂集》、《景德傳燈錄》二書收其詩偈30余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青州人。軀干七尺。讀世書。有材具。親黨推許之。俄而出家。游潭湘。事大圓禪師于溈山。一日山謂之云。吾不問汝平生。于經(jīng)卷冊子上說得底。且汝于未出胞胎。未辨東西時。道將一句來。吾要識汝。閑懵然。久之進(jìn)數(shù)語陳其所解。山皆不許。閑云卻請和尚與某甲說。山云。吾說得。是吾之見。于汝眼目。有何所益。閑遂歸堂。遍檢所集諸方語句。無一字可以詶對。嘆曰。畫餅不可以療饑。因盡焚之。涕泣辭山而去。且曰。此生不學(xué)佛法。已作個長行鬻飯僧。庶幾免于勞役也。抵南陽。睹國師忠公之遺跡。而憩止焉。一日芟除草木于茅茨次。偶擲瓦礫。擊竹作聲。廓然大悟。遽歸沐浴焚香。遙禮山云。和尚慈悲。恩逾父母。當(dāng)時若與某甲說破。豈有今日事也。仍述偈云。一擊忘所知。更不假脩持。動容揚(yáng)古路。不墮悄然機(jī)。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dá)道者。咸言上上機(jī)。 上堂云。道由自悟。不在說言。況乎密密堂堂。曾無間隔。不勞心意。暫借威光。日用全功。迷途自背。 參詢之士。如水走下。郁成叢社。卒謚襲燈。塔號延福。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智閑。青州人也。身裁七尺。博聞強(qiáng)記有干略。親黨觀其所以。謂之曰。汝加力學(xué)則他后成佐時之良器也。俄爾辭親出俗。既而慕法心堅。至南方禮溈山大圓禪師。盛會咸推閑為俊敏。溈山一日召對茫然。將諸方語要一時煨燼曰畫餅弗可充饑也。便望南陽忠國師遺跡而居。偶芟除草木擊瓦礫。失笑冥有所證抒頌唱之。由茲盛化。終后敕謚襲燈大師。塔號廷福焉。次舒州桐城投子山釋大同。姓劉氏。舒州懷寧人也。幼性剛正有老成氣度。因投洛下保唐滿禪師出俗。初習(xí)安般觀業(yè)垂成遂求華嚴(yán)性海。復(fù)負(fù)錫謁翠微山。法會。同伏牛元通激發(fā)請益大明祖意。由是放蕩周游還歸故土。隱投子山結(jié)茅茨。棲泊以求其志。中和中巢寇蕩履京畿天下悖亂。有賊徒持刃問同曰。住此何為。對以佛法。魁渠聞面膜拜。脫身服裝而施之下山。以梁乾化四年甲戌四月六日加趺坐亡。春秋九十六。法臘四十六。凡居化此山三十馀載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0—887 【介紹】: 唐僧。婺州義烏人。俗姓力。出家云門寺。年十二,持《大悲心咒》,應(yīng)法登戒。常咒杯水以救百疾,時號大悲和尚。宣宗大中中入京兆,裴休為請院額曰大中圣壽。僖宗光啟三年元寂于東白山。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力氏。婺之義烏人。幼師事云門寺沙門惟孝薙落。年十二。日中一食。即持誦大悲心咒。尤精厲。屬會昌滅法。雖易形服。而志操不小變。大中初。教門復(fù)興。乃游越之諸暨。筑室以事禪燕。仍祝水以療疾。近遠(yuǎn)求者。多獲效。于是施子日至。而眾以給。未幾入京師。會相國裴休。嘗夢一僧。久能憶其貌。及見智。宛然夢中者。大敬愛之。且其女為物所憑。狂寱莫治。智祝之七日頓愈。裴公因以其懿行偉績聞上。賜寺額曰大中圣壽。復(fù)以神策軍所鑄鐘一口。天后繡?藏經(jīng)五十卷賜之。而殿扁則公所手書者。光啟二年十二月終。壽六十八。臘四十八。塔于邑之南山。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讀誦篇第八之二
釋神智。婺州義烏人也。俗姓力。力氏之先。黃帝臣牧之后。漢有魯郡相力歸。因官居兗。遂為魯人也。祖考皆田畯。而以樸素相沿。智少有貞操懇樂舍家。就云門寺惟孝為師。年十二一食斷中。持大悲心咒應(yīng)法登戒。峻勵恪勤。俄屬會昌滅法。智形服雖殊誓重為僧。磨不磷而涅不淄。于時見矣。大中初年復(fù)道巡游暨陽考于禪室。且曰營廷之魚潛于藪澤。宜哉。此處吾之藪澤也。恒咒水杯以救百疾。飲之多差。百姓相率日給無算。號大悲和尚焉。大中中入京兆。時升平相國裴公休預(yù)夢智來。迨乎相見欣然。相國女即鬼神所被。智持咒七日平復(fù)。遂奏請院額曰大中圣壽。仍賜左神策軍鐘一口天后繡?藏經(jīng)五千卷。裴君為書殿額。智以光啟丙午歲十二月終于東白山。春秋六十八。法臘四十八。遷座歸暨陽南山入塔焉。
釋慧恭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羅氏。閩人。母夢。所居地涌浮圖參天而娠。逮童孺。聰寤異常。年十七舉進(jìn)士。偕計到京師。游終南山。睹祖師遺像于奉日寺。釋然有得。遂求隸本寺執(zhí)僧役。時安國寺。新創(chuàng)開壇。年二十二。始薙落受具戒。謁宣鑒禪師于德山。山問云會么。恭云作么。山云請相見。恭云識了也。山大笑。乃許入室。 山既示寂。偶客信州愛玉山之勝。而居焉。刺史為營西禪寺。聚學(xué)者數(shù)百人。未幾以其城市囂?。復(fù)入福州長溪之馬冠山。泉州之富陽山。所至檀施駢集。徒侶臻擁。志所欲。為立就。景福三年。率弟子觀覽天臺。州牧京兆杜雄。辟紫凝山。筑瑞龍院。以留之。天復(fù)三年癸亥十二月。忽命聲鐘。顧瞻左右云去。遂瞑目。春秋八十四。僧夏六十二。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慧恭。俗姓羅氏。福州閩人也。家傳儒素不交非類。母妊之初。夢所居涌出浮圖上參于天。迨恭誕生嶷然聰悟。年十七舉進(jìn)士。名隨計車將到京闕。因游終南山奉日寺。目祖師遺像釋然世網(wǎng)。遂求出家。操執(zhí)僧事備歷艱辛。二十有二適值新創(chuàng)安國寺受具足戒。尋乃游方。緣崄涉荒而無難色。嘗遇黑蛇傷指。不求醫(yī)而毒螫自銷。見魑魅占山。諭罪福而妖物遄息。至武陵德山詣宣鑒禪師。領(lǐng)會風(fēng)飛。由茲道合。因掛錫施門人禮。鑒公順世后游玉山至信州。刺史營西禪院而禮之。其徒數(shù)百人。居歲馀。以郛郭喧繁復(fù)入福州長溪馬冠山。自馬冠抵泉州富陽山。所至之所檀施臻集。徒侶解缽禪坊立就。其為士庶向奉如此。景福三年與門人游天臺。州牧京兆杜雄留之而止。杜因創(chuàng)瑞龍院于紫凝山。祈恭興揚(yáng)法席以悟淪迷。緇俗云馳。香花山積。天復(fù)三年癸亥十二月午時。命眾聲鐘。顧瞻左右。促言云去。加趺瞑目儼然而化。春秋八十四。僧夏六十二。闡圓頓之宗居道德之最。歿無易名塔無題榜。足見浮名為桎梏耳。門人上足師遂植松負(fù)土力崇塔廟。所謂法空不壞因緣矣。因緣有之孝行曷傷于道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1—900 【介紹】: 唐僧。嘉禾人,俗姓朱。七歲出家。后往越州開元寺學(xué)《法華經(jīng)》,于趙郡受近圓登習(xí)《四分律》。懿宗咸通十年居杭州龍泉院,凡十一年。昭宗大順元年賜號無著。時稱禪門真知識。
槜李詩系·卷三十
文喜,姓朱氏,崇德人。七歲剃染,遍參諸方。嘗往五臺,至金剛窟,遇一老翁牽牛而行,邀入寺堂,皆耀金色。翁踞床指繡墩命坐。翁曰:“近自何來?”曰:“南方?!蔽淘唬骸澳戏椒鸱ㄈ绾巫〕郑俊痹唬骸澳┓ū惹?,少奉戒律?!蔽淘唬骸岸嗌俦??”曰:“或三百、或五百。”喜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翁曰:“龍蛇混雜,凡圣同居。”曰:“多少眾?”翁曰:“前三三,后三三?!蔽毯敉又虏?,并進(jìn)酥酪。喜納其味,心意豁然。辭退。翁曰:“童子相送?!毕矄枺骸按撕翁??”曰:“此般若寺。”乃悟翁即文殊也?;淄樱蛞谎詾閯e。童說偈曰:“面上無嗔供養(yǎng)具,口里無嗔吐妙香。心里無嗔是珍寶,無垢無染是真常。”言訖,與寺俱隱。但見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師子往來。時有滄州僧修政等至,尚聞山石震吼之聲。咸通三年,至洪州參仰山。一日煮粥,見文殊現(xiàn)鑊上,喜以攪粥篦掌之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文殊涌空曰:“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劫,卻被老僧嫌。”后筑室千頃山。光啟三年,錢王請住龍泉,奏賜紫衣,號無著。將順寂,告眾曰:“三界心盡,即是涅槃?!滨术枚?。白光照室,竹樹同色。塔于靈隱山之西塢。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嘉禾禦兒朱氏子。母方娠夢。得三蒂桃吞之。而產(chǎn)。孩孺卻葷膻味。七歲依邑之常樂寺僧清國出家。國蓋其舅氏也。使習(xí)經(jīng)懺。乃遂薙落。俄學(xué)法華。及閱天臺文句于越州之開元寺。即事敷演。開成三年。登具足戒。無何屬會昌變。故操行愈益屬。大中初。再獲度于鹽官之齊豐寺。大慈山性空禪師。指使參方。咸通壬午歲。見仰山寂公于豫章觀音寺。頓契心法。仰山因令曲知常住。一日有客比丘。中后求食。食既盡。喜以事冗偶未食。遂饋客。頃之仰山問曰。求食比丘。已證果位。汝給之否。答輟已分給之。仰山曰。汝得利益。何可言耶。七年還居馀杭之千頃山。十年檀越劉嚴(yán)馬徵等。請居龍泉古城院。居凡十一年。乾符己亥。巢寇掠地馀杭。又徙霅之馀。不亭避之。刺史杜孺休以仁王院邀焉。光啟三年。錢謬始牧杭。疏以龍泉廨署迎致。即今之慈光院也。僧問如何是涅槃相。喜曰香煙盡處驗。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喜喚院主曰。者師僧患顛。問如何是自己。喜默然。僧罔措。再理前問。喜曰青天夜蒙昧。不向月邊飛。 大順初。威勝軍節(jié)度使董昌。與武肅同表薦。賜紫衣。乾寧四年。賜號無著。光化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坐逝于廨署。壽八十。夏六十。十一月二十二日。塔于靈隱山之西塢。 喜性資純謹(jǐn)。至誠可格物。廣明元年夏。螟蝗蔽天下。則野為之赭。喜以柱杖。標(biāo)袈裟畎澮中。厲聲叱之。蝗無下者。是歲一境之內(nèi)。獨(dú)喜所耕十頃。為有秋。將終之時。方丈發(fā)白光。竹樹皆變白。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文喜。嘉禾語兒溪人。姓朱氏。開成年間進(jìn)具。初習(xí)四分律。兼講法華。常往五臺山禮文殊大士。夜投古寺。遇老僧問南方佛法住持眾數(shù)。師皆答已。卻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僧曰。龍蛇混雜。凡圣同居。又問多少眾。僧曰。前三三后三三。師罔然。吃茶畢。令童子送出門。俄失所在。但見高林深谷而已。后參仰山契悟。命為典座。一日見文殊跨獅子緣鼐側(cè)。師訶曰。文殊自文殊。文喜自文喜。遂掌之。文殊涌空曰。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三大劫。卻被老僧嫌。咸通中。筑室千頃山居之。光啟三年。錢武肅王請住馀杭慈光院。奏賜紫衣及無著號。光化三年。移住無著院。是冬夜半告眾曰。三界心盡。即是涅槃。趺坐而化。時方丈發(fā)白光垂樹同色。建塔靈隱之西塢。 贊曰。 未見仰山  五臺遭賣  既見仰山  何勞緣鼐 物罕為奇  客頻招怪  咄咄文殊  草賊自敗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文喜。姓朱氏。嘉禾禦兒人也。母氏方娠夢吞桃三蒂。至誕彌不味葷膻。七歲詣本邑常樂寺僧清國下出家。國即喜之渭陽也。勒誦經(jīng)并懺又十卷。方遂削染。往越州開元寺學(xué)法華經(jīng)。集天臺文句即時敷演。則救蟻分中便能講訓(xùn)也。開成二年屆趙郡受近圓登習(xí)四分律。屬會昌澄汰變素服。內(nèi)秘之心無改。遇大中初年例重懺度。于鹽官齊豐寺講說。后往禮大慈山性空禪師。誨之曰。子何不學(xué)善財遍參乎。咸通壬午歲至豫章觀音院見仰山。喜于言下了其心契。仰山令典常住。一日有異貌僧就求齋食。喜減己食饋之。仰山預(yù)知。故問曰。此果位僧求食。汝供給周旋否。答曰。輟己分回施。曰汝大得利益。七年旋浙右止千頃山。筑室居之。十年馀杭劉嚴(yán)合馬。徵請居龍泉古城院。凡十一年。乾符己亥歲巢寇掠地至馀杭。喜避地湖州馀不亭。刺史杜孺休請住仁王院。光啟三年武肅王錢氏。始牧杭郡降疏請住龍泉廨署。今慈光院是也。大順元年威勝軍節(jié)使董昌武肅王同年發(fā)表薦論。兩賜紫衣。乾寧四年奏師號曰無著。光化三年示疾。十月二十七日加趺坐而終于州郭廨署。春秋八十。僧夏六十。終時方丈上發(fā)白色光。竹樹變白。十一月二十二日遷塔于靈隱山西塢。喜形貌古樸骨強(qiáng)而瘦。戒德禪門真知識也。初喜寓居霅川。廣明元年夏有蝗飛翳天下食田苗。喜自將拄杖懸掛袈裟標(biāo)于畎澮中。其蟲將下遂厲聲叱之。悉翻飛而去。十頃之苗斯年獨(dú)稔。其感通如此。或云所傳得馬祖細(xì)衲袈裟以為信寶矣。遷葬之后。天復(fù)二年壬戌八月中。宣城帥田頵應(yīng)杭將計思叛渙。縱兵大掠。發(fā)喜塔見肉身不壞如入禪定發(fā)爪俱長。武肅王奇之。遣裨將邵志祭。后重封瘞焉。
神僧傳·卷第八
無著文喜禪師。入五臺山求見文殊。忽見山翁。著揖曰。愿見文殊大士。翁曰。大士未可見。汝飯未。著曰未。翁引入一寺引著升堂命坐。童子進(jìn)玳瑁杯。貯物如酥酪。著飲之覺心神清朗。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曰。末代比丘少奉戒律。曰多少眾。曰或三百或五百。著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曰龍蛇混雜凡圣同居。曰眾幾何。曰前三三后三三。遂談?wù)摷澳?。翁命童子引著出。行未遠(yuǎn)悽然悟翁即文殊也。不可再見?;淄悠蛞谎詾閯e。童子有無垢無染即真常之語。言訖童子與寺俱隱。但見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獅子往來。白云忽覆之不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張姓。隸業(yè)明州之德潤寺。平生專以持誦法華經(jīng)為恒業(yè)。咸通二年。趺坐以逝。頃之而蓮華青色出其口者七莖。近遠(yuǎn)爭睹。以為希有。葬之東山。屢發(fā)光影。及二十馀年。眾復(fù)啟其封而視之。顏貌如生。于是迎歸其寺。加漆布。而奉安于真身院。寺即吳太子太傅都卿侯闞澤讀書堂也。額德潤。即澤字云。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讀誦篇第八之二
釋遂端。姓張。不知何從而來。德潤寺求師。其為人也質(zhì)直清粹不妄交游。師授法華經(jīng)。誦猶宿構(gòu)。人皆駭嘆。至乎老齒勤而無懈。十二時間恒諷不輟。咸通二年忽結(jié)跏趺坐而化。須臾口中出青色蓮華七莖。遠(yuǎn)近奔走皆至觀禮。邑人同心造龕窆于東山之下。二十馀年墳塋屢屢光發(fā)。后開視之形質(zhì)如生。眾迎還寺漆纻飾之。今號真身院存焉。伊寺者吳太子太傅都鄉(xiāng)侯闞澤書堂。后舍為伽藍(lán)。其題額取澤字也(今普濟(jì)寺是也)。 系曰。端終口出優(yōu)曇缽華是乎。聞諸輪王出世海中道上方生是華。今像末豈有是邪。通曰。為感其人而應(yīng)則不可以時拘也。譬猶麟非中國之物。感明王而至同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22—920 【介紹】: 五代時僧。吳郡常熟人,俗姓龔。初于本地講習(xí),鳩聚同好,號為毗尼窟宅。吳越王錢镠欽重之,常召其設(shè)齋持法。后住持蘇州破山興福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龔氏。吳郡常熟人。志務(wù)求師。晚得繼宗記主。而請學(xué)焉。儕類響臻。律風(fēng)孔扇。其地遂為毗尼淵藪。 嘗有虎。夜伏寺閣哮吼。稱察知其中獵矢而然也。念將登閣救之。弟子諫阻。以為虎鷙獸也。動輒有所傷。且彼方以藥發(fā)而狂。大人雖慈憫一切?;蛘咂湟姳┠魏巍H囊?。眾皆困臥。稱獨(dú)持炬火。拔虎所中矢?;㈠舳D首。若拜謝狀。明日獵者朱德。謂虎已死。而求之于寺。稱以矢示之。而德亦尋悔過。 武肅錢王。殊加敬重。每脩佛事。必召稱誦祝施食。一日覆肩衣墮地。俄而如故。若有物為搭之者。往往見鬼神。侍立其旁。貞明六年六月。卒于破山興福寺。壽九十九。 又有壽阇黎者。專志南山鈔。唐末。揚(yáng)氏僭有江南之地。頻召府第供養(yǎng)。不畜長。翛然自得。誠莫可以世俗事干其慮者。方臨壇秉羯磨。而忽爾告殂于覆釜山側(cè)。楊氏聞訃驚嘆。
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彥稱。姓龔氏。吳郡常熟人也。揭厲戒津錙銖塵務(wù)。勤求師范唯善是從。末扣擊繼宗記主得其戶牗。乃于本生地講導(dǎo)。同好鳩聚律風(fēng)孔扇。號為毗尼窟宅焉。先是海隅巫咸氏之遺壤。招真治之。舊墟古寺周圍不全垝垣而已。嘗一夜有虎中獵人箭。伏于寺閣哮吼不止。稱憫之。忙系鞋秉炬下閣言欲拔之。弟子輩扶遏且止者三四。伺其更闌各睡。乃自持炬就拔其箭。虎耽耳舐矢鏃血。顧稱而瞑目焉。質(zhì)明獵師朱德就寺尋虎。稱告示其箭。朱德悛心罷獵焉。武肅王錢氏知重。每設(shè)冥齋召行持明法。時覆肩衣自肱而墮還自塔上。或見鬼物隨侍焉。所謂道德盛則鬼神助也。以貞明六年六月終于山房。年九十九歲云。次壽阇黎者淮浦左右貞諒不群。防護(hù)正念時少雙偶。傳南山律鈔。極成不看他面。唐季楊氏。奄有廣陵。頻召供施。四遠(yuǎn)崇重食唯正命。不畜盈長戶不施關(guān)。及臨壇度弟子。正秉羯磨。未周三法。忽爾坐亡于覆釜之畔。聞見驚嘆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