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18,分222頁顯示  上一頁  67  68  69  70  71  73  74  75  7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僧寰普(世稱 韶山和尚 無畏 )
僧慧光(別稱 慧覺 世稱 肥田伏禪師 )
僧棲蟾( 顧 )
僧師虔(別稱 后洞山禪師 世稱 青林和尚 )
釋光涌( 光涌 )
釋行崇( 行崇 )
諲禪師(世稱 龍光和尚 )
僧慧棱( 超覺大師 世稱 長慶和尚 )
僧月輪( 許 )
僧懷浚(世稱 阿唯師 )
僧巨岷( 圓智大師 達(dá)識 )
僧契此(世稱 布袋和尚 契此 定應(yīng)大師 長汀子 )
僧鴻楚( 方外 )
僧善靜( 凈悟禪師 照布納 )
僧修睦(楚湘 趙 )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禪僧。嗣夾山善會。后住洛陽韶山,世稱韶山和尚。《祖堂集》卷九、《宋高僧傳》卷一二、《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景德傳燈錄》卷三〇錄其歌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不知何許人。既得法于澧陽之夾山。后于洛陽之韶山闡化。一日下山見遵布衲。遵問韶山在什么處。普指竹處云。只者便是。遵云擬伸一問得否。普云??淳皇墙鹧雷?。爭解張弓射尉遲。遵云。鳳凰直入煙霄路。誰怕林中野雀兒。普云。饒君直在威音外。猶較韶山半月程。遵云。且道過在什么處。普云。倜儻之詞。時人知有。遵云恁么則真玉泥中異。不撥萬機塵。普云。魯般門下。徒勞巧妙。遵云。學(xué)人只恁么。師意如何。普云。玉女夜拋梭。寄錦于西舍。遵云莫便是和尚家風(fēng)也無。普云。橫身當(dāng)宇宙。誰是出頭人。 久之而終。謚無畏。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寰普者。不知何許人也。稟形淳粹克性謙沖。居于丑夷下風(fēng)請業(yè)。汪汪然其識度輒難擬議。具戒之后經(jīng)論溫尋。然后杖錫南游澧陽。遇夾山而得心契。有參學(xué)舉問。垂手?jǐn)y歸。不使一機失其開誘。其所不薦勸令披覽經(jīng)法。亦近秀寂之遺風(fēng)耳。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慧覺。唐末禪僧。嗣石霜慶諸。世稱肥田伏禪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九、《景德傳燈錄》卷一六有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錄其詩偈2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末五代時僧。俗姓胡。曾住廬山屏風(fēng)巖及南岳衡山。歷游各地,曾至潤州、洪州、巴江諸地,亦曾游邊塞。以能詩名,與詩僧齊己、虛中、玄泰,詩人沈彬,道士聶師道等為詩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至五代初詩僧。俗姓胡,一說姓顧。曾住廬山屏風(fēng)巖及南岳衡山。歷游各地,曾至潤州、洪州、巴江、南中等地。亦曾游邊地。與詩僧齊己、虛中、玄泰、詩人沈彬、道士聶師道等為友。事跡據(jù)《唐才子傳》卷三。《全唐詩》存詩12首,其中2首一作尚顏詩。
唐詩匯評
棲蟾,生卒年里貫均未詳,俗姓胡。唐末五代詩僧,與虛中、齊己友善。曾游漢陽、潤州、嶺南等地,又曾居南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二首。

作品評論

齊己《覽延棲上人卷》
今體雕鏤妙,古風(fēng)研考精。何人忘律韻?為子辨詩聲。賈島苦兼此,孟郊清獨行。荊門見編集,愧我老無成。
五代詩話引《雪浪齋日記》
唐僧柄蟾《題豫章邑中》云:“楚樹七回凋茂葉,江人三至宿秋風(fēng)。蟾蜍竹老搖疏白,菡萏池干滴碎紅?!鄙焦戎T人皆和此詩。
唐才子傳
顧棲蟾者,亦洞庭人,以聲律聞,今不見其作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唐末時在世。初師夾山善會,后嗣洞山良價。因住隨州土門小青林蘭若,也稱青林和尚。晚年移住洞山,又稱后洞山禪師。所作偈頌,流傳頗廣。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禪僧。初師夾山善會,后嗣洞山良價。因住隨州土門小青林蘭若,世稱青林和尚。晚年移住洞山,又稱后洞山禪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八、《景德傳燈錄》卷一七均有其傳,錄存師虔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八
禪師名光涌。豫章豐城章氏子。母乳之夕。神光照庭。廄馬皆驚。因以光涌名之。七歲誦詩禮。曉大義。十三學(xué)經(jīng)論。輒能講解。開元寺有尊宿。史忘其名。有異能解。見涌嘆曰。法中俊人也。以維摩經(jīng)旨決授之。時仰山寂禪師。住南昌之石亭寺。涌父事之得度。十九詣襄州。壽山寺載律師受滿分戒。北游謁臨濟。臨濟曰。汝師明眼。乃不事之。遠(yuǎn)游何為。涌因南歸。執(zhí)勤累歲。先是石亭見來參者。必問曰。來作么。曰禮覲和尚。又問還見和尚么。曰見。又問和尚何似驢。參者無能對。脫對亦不契。忽問涌。涌對曰。光涌見和尚。亦不似佛。石亭曰。若不似佛。似個什么。涌曰。若更有所似。與驢何別。石亭大驚曰。凡圣兩忘。情盡體露。吾以此語驗人。已二十年。無決了者。噫子真利根。當(dāng)自保任。吾不能盡。子異日當(dāng)自知耳。指以謂人曰。此子肉佛。可以化人也。石亭歿。涌然第三指。以報法。又然第二指。以報親。偽唐天祐元年。南昌帥南平王鐘傳。盡禮迎至府。使至不起。于是州牧縣尹至不起。道俗頓集亦不起。乃共訴之曰。師不起。貽郡縣之咎。于是不得已從之。遂嗣石亭法席。學(xué)者歸之如云。十四年秋還仰山。偽唐升元二年夏。無疾而化。閱世八十有九坐七十夏。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四
禪師名行崇。不知何許人也。初住福州報恩寺。后住潭州谷山寺。嗣保福展禪師。雪峰之的孫也。崇謂門弟子曰。吾雖不在。未嘗不為諸兄弟。若委悉報恩嘗為人處。許汝出意想知解。五陰身田。若委不得。猶待報恩。開兩片皮。方是為人。保汝未出得意想知解。所以古人喚作鬼家活計。蝦蟆衣下客。欲得速疾相應(yīng)。即如今立地。便證。驗取識取。有什么罪過。不然。根思遲回。且以日及夜。究尋將去。忽然一日覷見。更莫以少為足。更能研窮究竟。乃至淫坊酒肆。若觸若凈。若好若惡。以汝所見事覷教。盡是此境界。入如入律。若更見一法。如絲發(fā)許。不見此個事。我說為無明翳障。直須不見有法。是別底法。方得圓備。到遮里。更能翻擲自由。開合不成痕縫。如水入水。如火入火。如風(fēng)入風(fēng)。如空入空。若能如是。直下提一口劍。刺斷天下人疑網(wǎng)。一如不作相似。所以古人道。繁興大用。舉必全真。若有個漢。到與么境界。誰敢向前說是說非。何以故。此人是個漢。超諸限量。透出因果。一切處管束此人不得。兄弟若能如是。即可。若未得如此。且直須好與。莫取次發(fā)言吐氣。沉墜卻汝無量劫。莫到與么時。便道報恩不道。 贊曰。洞山清稟禪師。作澄心堂錄。錄崇語句。細(xì)味之。骨氣不減巖頭。恨不能多見。崇寧之初。沖虎至谷山。塔冢莫辨。事跡零落。不可考究。坐而太息。作偈曰。行盡湘西十里松。到門卻立數(shù)諸峰。崇公事跡無尋處。庭下春泥見虎蹤。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禪僧。嗣青林師虔。后住韶州龍光院,世稱龍光和尚?!?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〇、《五燈會元》卷一三有傳,并錄其詩偈1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4—932 【介紹】: 五代時僧。杭州鹽官人,俗姓孫。十三歲于蘇州出家。唐僖宗乾符五年入閩,歷參諸名德,終嗣雪峰義存。留住雪峰歷三十年。哀帝天祐三年出住泉州招慶院,復(fù)移住福州長慶院?;镭ビ嗄?,授徒一千五百余人。卒謚超覺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54—932 俗姓孫,杭州鹽官(今浙江海寧南)人。13歲于蘇州出家。僖宗乾符五年(878)入閩,歷參諸僧,終嗣雪峰義存。留住雪峰山30年。哀帝天祐三年(906)出住泉州招慶院,復(fù)移住福州長慶院,世稱長慶和尚?;?0余年,授徒1500余人。卒謚超覺大師。《祖堂集》卷一〇、《景德傳燈錄》卷一八、《宋高僧傳》卷一三有傳,前二書存其詩偈2首,《全唐詩外編》據(jù)之收入。
槜李詩系·卷三十
慧棱,海鹽人。幼出家蘇州通玄寺,參靈云問佛法。云曰:“驢事未去,馬事到來?!崩庥谑峭┓逍?。二十年間,坐破七個蒲團(tuán),不明此事。一日,捲簾忽大悟曰:“也大差,也大差,捲起簾來見天下。有人問我解何宗,拈起拂子擘觜打?!狈逯^沙曰:“此子徹,去也”沙曰:“此是意識著述,更須勘過始得。”至晚上堂,棱又口占一頌。峰乃顧沙曰:“不可更說,是意識著述。”天祐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請住招慶。后閩主召居長樂府長慶院,號超覺大師,得度者不減一千五百眾。長興三年,歸寂。
全唐詩續(xù)補遺
慧棱,海鹽人。幼出家蘇州通伭寺。天佑三年泉州刺史王延彬請住昭慶。后閩王召居長樂府長慶院,號超覺大師。長興三年歸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杭州海鹽孫氏子。初娩胞純紫色。兒肩腋間。若服伽梨狀。逮成童。益俊朗。遂出家于蘇之通玄寺。才登戒品。即事南詢。至雪峰問云。從上諸圣。傳授一路。請師指示。峰默然。棱禮拜而退。峰笑頷之。 一日峰謂棱曰。我尋常向諸人道。南山有一條鱉鼻蛇。汝等出入好看。汝作么生會。棱曰今日堂中大有人。喪身失命。 棱入方丈參。峰云。是什么。棱云今日。天晴好普請。叩激之機。無所疑滯。因述頌曰。萬象之中獨露身。為人自旨乃方親。昔時謾向途中覓。今日看來火里冰。天祐三年。受泉州刺史王延彬。以昭慶院。詣師居之。群納云委。后又居長樂府之長慶院。出世二十馀年。眾常不減一千五百。蓋其資性能容忍。而慎許可。故受其益者無算云。長興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卒。壽七十九。臘六十。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慧棱。杭州海鹽人也。俗姓孫氏。初誕纏紫色胎衣。為童齔日俊朗抗節(jié)。于吳苑通玄寺登戒已。聞南方有禪學(xué)。遂游閩嶺謁雪峰。提耳指訂頓明本性。乃述偈云。昔時謾向途中學(xué)。今日看來火里冰。如是親依不下峰頂計三十許載。冥循定業(yè)謹(jǐn)攝矜莊。泉州刺史王延彬。召棱住昭慶院禪子委輸唯虞后至。及于長樂府居長慶院。二十馀年出世不減。一千五百眾。棱性地慈忍不妄許人。能反三隅方加印可。以長興三年壬辰五月十七日長往。春秋七十九。僧臘六十。閩國王氏私誄之大師號超覺。塔葬皆出官供。判官林文盛為碑紀(jì)德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4—925 【介紹】: 五代僧。福州福唐人,俗姓許。出家于福州黃檗山。受戒后,參游諸方。初謁三峰,未契機緣。后參夾山善會,依附七年,得契心要。辭往撫州,于龍濟山隱居,法侶云集,遂出住撫州黃山,授徒講法。卒于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秭歸人。昭宗乾寧中,至巴東。工詩書,喜作狂草,儒、道、佛以至歌詩、俗語,無不集于筆端。性孤高,或與之語,阿唯而已,以此人稱阿唯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五代間詩僧。約為福建人。昭宗乾寧初至歸州。能草書,筆法天然,常于寺觀店肆?xí)鸬澜?jīng)語及俚俗歌詩。又善言未來之事,間有應(yīng)驗,州民視為神圣。刺史于公以其惑眾,系獄詰之。乃作詩2首自陳,于公異而釋之。約卒于南平王高從誨時?!?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二二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另《太平廣記》卷九八引《北夢瑣言》尚存2句,《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許人。姿性若癡戇。善草書。所至揮染墻壁。乾寧中。見之巴東。言笑動止無常。然所指必神驗。故行旅寓公。皆從問吉兇。荊南大校周崇賓謁入。??就書其刺曰。付皇都勘。方朝廷問罪荊南。而崇賓且入貢。遇其兵南府。遂先執(zhí)之。戮以徇書。押牙孫道能刺曰。付竹林寺。后道能以是年死。而所葬之地。即古竹林寺基也。知州事皇甫鉉。則畫一荷校者。于女子旁。后鉉以娶部民女。焚錮終身。又波斯人穆昭嗣工方藥。童子時。偶侍其父詣浚??e岙嫷朗刻徂藟爻嗽茽?。且署其下曰。指揮使高從誨牒衙推。后昭嗣果以醫(yī)術(shù)。有寵于南平王。使脫道士服。辟為其府衙推。久之乃上詩南平王有曰。馬頭漸入楊州路。親眷應(yīng)須洗眼看。高氏卒款附。忽題其所居廷前芭蕉葉曰。今日還業(yè)債。州縣無更勘。往來見者。始不以介意。未幾而身首異處。刺史為蹤跡之賊不得。由是知業(yè)債語有在也。眾共茶毗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釋懷浚者。不知何許人。其為僧也憨而且狂。乃逆知未兆之事。其應(yīng)如神。乾寧中無何至巴東??G夷懿菔?。筆法天然?;蛴谒掠^店肆壁書佛經(jīng)道法。以至歌詩鄙俚之詞。靡不集其筆端矣。與之語阿唯而已。里人以神圣待之。刺史于公患其惑眾。系獄詰之。乃以詩通狀。辭意在閩川之西東。然章句靡麗。州將異而釋之。又詳其旨疑在海中。得非杯渡之流乎。行旅經(jīng)過必維舟而謁焉。辯其上下峽之吉兇貿(mào)易經(jīng)求物之利鈍。客子懇祈。唯書三五行。終不明言。其事微密驗。時荊南大校周崇賓謁之。書遺曰。付皇都勘。爾后入貢因王師南討。遂縶南府。終就戮也。押牙孫道能謁之。書字曰。付竹林寺。其年物故營葬于古竹林寺基也?;矢︺C知州。乃畫一人荷杖一女子在旁。尋為取民家女。遭訟錮身入府矣。有穆昭嗣者。波斯種也。幼好藥術(shù)隨父謁之。乃畫道士乘云提一匏壺書云。指揮使高某牒衙推。穆生后以醫(yī)術(shù)有效。南平王高從誨令其去道從儒。簡授攝府衙推。屬王師伐荊州??D藶樵娚夏掀酵踉?。馬頭漸入揚州路。親眷應(yīng)須洗眼看。是年高氏輸誠于淮海。遂解重圍。其他異跡多此類也。嘗一日題庭前芭蕉葉云。今日還債業(yè)。州縣無更勘窮往來多見殊不介意。忽為人所害身首異處。刺史為其茶毗焉。
神僧傳·卷第九
釋懷浚者。不知何許人也。憨而且狂。乃逆知未來之事。其應(yīng)如神。乾寧中無何至巴東。且能草書筆法天然。或于寺觀店肆壁書佛經(jīng)道法。以至歌詩鄙俚之詞。靡不集其筆端矣。與之語阿唯而已。里人以神圣待之。刺史于公患其惑眾。系獄詰之。乃以詩通狀。辭意在閩川之西東。然章句靡麗。州將異而釋之。又詳其旨疑在海中。疑為杯渡之流。行旅經(jīng)過必維舟而謁。辨其上下峽之吉兇貿(mào)易經(jīng)求物之利鈍??妥討┢?。惟書三五行終不明言。事后多驗。時荊南大校周崇賓謁之。書遺曰。付皇都勘爾。后入貢因王師南討。遂縶南府終就戮也。押牙孫道能謁之。書字付竹林寺。其年物故。營葬于古竹林寺基也?;矢︺C知州。乃畫一人荷校一女子在傍。尋為娶民家女遭訟錮身入府矣。有穆昭嗣者。波斯種也。幼好藥術(shù)。隨父謁之。乃畫道士乘云提一匏壺。書云。指揮使高某牒衙。推穆生后以醫(yī)術(shù)有效。南平王高從誨令其去道從儒。簡攝府衙。推屬王師伐荊州??D藶樵娚夏掀酵踉弧qR頭漸入揚州路。親眷應(yīng)須洗眼看。是年高氏輸誠于淮海遂解重圍。其他異跡多此類也。嘗一日題庭前芭蕉葉云。今日還債業(yè)。州縣無更勘窮往來多見殊不介意。忽為人所害身首異處。刺史為其茶毗焉。
僧巨岷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7—949 【介紹】: 五代時僧。汾州人,俗姓任。七歲于本州凈心院出家。通習(xí)大乘經(jīng)論,尤切于涅槃、因明之學(xué)。后住太原天王院。后漢高祖劉知遠(yuǎn)禮重之。乾祐元年,賜紫,號圓智大師,詔住太原崇福寺,充管內(nèi)僧正。卒謚達(dá)識。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姓任氏。西河人。父賁丘園游藝自樂。母王氏嗜佛學(xué)。受八關(guān)戒。清凈無他念。岷生始七歲。志氣嶷然。有成?;驀L??以入郡之凈心院。時宣遠(yuǎn)論師。方房居。見之如宿契。泣求依止。二親不能奪。十歲日課誦法華維摩二經(jīng)。迨圓具。即習(xí)毗尼。深涉大乘理趣。涅槃一經(jīng)。因明輸金二論。皆開演盈十遍。尤尋究俗典。詔住天王院。玄侶群集。官給資費無所乏。乾祐元年。詔遣廷臣。賜紫方袍圓智大師號。俄詔徙崇福寺講堂院。仍充管內(nèi)僧正。撿策四眾。如風(fēng)偃草。二年十一月五日。無疾而終。享齡七十三。得夏五十四。阇維獲舍利。具表以聞。詔葬西山天龍寺。謚達(dá)識。
宋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第二之四
釋巨岷。姓任氏。西河人也。父游于藝而賁丘園。母王氏戒受八關(guān)心歸三寶。從妊岷也更好善緣。復(fù)求福利而生令子。及生年甫七歲志氣敦篤。暫見佛像注仰欣然。父母知有宿因?;驍y入寺意欲忘歸。至本郡凈心院見宣遠(yuǎn)論師。志戀其房泣求攝受。二親知不能阻其愿。咸皆可之。年十歲誦終法華維摩二經(jīng)。日持十卷更無間隔。如執(zhí)琉璃之器。其舒徐恣制若老成焉。迨圓滿足便習(xí)尸羅??送ㄩ_制之科。恒照欣戚之鑒。自爾大乘理趣經(jīng)論精窮得其師門。則并部永和三學(xué)也。俾夜作晝。窗案是臨不暇諸他。除研習(xí)義章修六事二因也。于大般涅槃經(jīng)兼因明論。末年逾切。又傳輸金論盡屏馀緣。各講十遍。仍求輔亮博覽群書。得義最精。又揚具美。尋稟綸言住城內(nèi)天王院。與弟子俱供億不虧傳持無替。乾祐元年漢祖以龍潛晉土之日。便仰岷名。特降庭臣賜紫衣號圓智大師。續(xù)有詔宣住崇福寺講堂院。仍充管內(nèi)僧正。經(jīng)年而變法于晉。檢策僧徒如風(fēng)偃草。至乾祐二年十一月五日無疾而終。于時四眾含悲一城戀德。俗齡九十三。法臘五十四。乃遵西域茶毗禮。多投香水?;驁?zhí)幡花。黑白之眾盈郊。黯?之云蔽日。未容火滅。皆捧寶瓶待盛梁粟之形。同見熏修之體。時得舍利者隨自因緣。或多或小。別得遺骨具表奏聞。漢主敕葬于西山天龍寺。凡事官供。起石塔敕謚號曰達(dá)識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居明州奉化縣。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中貯行李,就人乞啜,分少許入囊,人稱布袋和尚。昭宗天復(fù)中卒。江浙間多畫其像。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7 【介紹】: 五代時僧,名契此。住奉化岳林寺。形貌猥瑣,額蹙腹皤,出語無狀。常以杖荷一布袋盡實供身之具。言人禍福往往應(yīng)驗。后梁末帝貞明中卒。宋徽宗崇寧中賜號定應(yīng)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6 號長汀子,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常背布袋入市廛,見物即乞,得即入口,留少許投袋中。隨處寢臥,形若瘋癲。世稱布袋和尚。凡示人吉兇,多有應(yīng)驗。又喜作歌偈。后梁末帝貞明三年(916)卒于明州岳林寺?!?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謂昭宗天復(fù)中化去。江浙間人謂其為彌勒顯化,爭相圖畫其像。后世佛寺中所供大肚彌勒,相傳即為其造像?!?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七、《宋高僧傳》卷二一有傳?!?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宗鏡錄》、《雞肋編》、《慶應(yīng)大師別傳》、《明州岳林寺志》等書中存其詩偈24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未詳氏族。天復(fù)初。見之明州奉化縣。蹙頞皤腹。形裁腲鮾。語嘿出處。無常時。每荷一布袋。行市肆中。隨所遇。輒乞得醯醬??炙諸可食物。必分少許入袋。馀以投諸口。然過門則所貨倍售。故市肆之人。爭遮挽之。所至不能去。夜宿鶴林寺。晨起曳高齒木屐豎股。臥大橋上。則是日雖雨而晴。系草屨疾走。則是日雖晴而雨?;蛞源撕虿熘因?。一日獨立稠眾中。或問和尚在此作么。答曰。我待個人子。曰我聻。師探懷中出一橘。其僧?dāng)M接。師縮手曰。你不是者個人?;蛴谑芯?。成一廁。師立于其前。唱曰。募緣造到。諸人不得于此大小二事。 有僧徐行其前。師從后。撫其背。僧回首云。作什么。師展手曰。乞我一文錢。僧曰。道得即與。師放下布袋叉手立。 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師放下布袋。叉手立。問如何是布袋下事。師荷布袋便行。既滅?;蛴鲇谒?。因書偈托之以寄。其辭曰。彌勒真彌勒?;砬О賰|。時時示時人。時人都不識。由是知為慈氏降跡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釋契此者。不詳氏族?;蛟扑拿魅艘?。形裁腲鮾蹙頞皤腹。言語無恒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入廛肆。見物則乞至于醯醬魚??才接入口。分少許入囊。號為長汀子布袋師也。曾于雪中臥而身上無雪。人以此奇之。有偈云。彌勒真彌勒時人皆不識等句。人言。慈氏垂跡也。又于大橋上立?;騿柡蜕性诖撕螢?。曰我在此覓人。常就人乞啜。其店則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兇必現(xiàn)相表兆??宏柤匆犯啐X木屐。市橋上豎膝而眠。水潦則系濕草屨。人以此驗知。以天復(fù)中終于奉川。鄉(xiāng)邑共埋之。后有他州見此公。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間多圖畫其像焉。 唐鄴都開元寺智??傳 釋智??。不知何許人也。少而英偉長勤梵學(xué)。凡諸經(jīng)論一聽入神。其所講宣也音辯瀏亮。每臨臺座自謂超絕。所患者聽眾無幾。虞其以水傳器。器器不空繄我獨無。乃辜佛意。遂負(fù)箱帙遍歷名山以詢智者。末至衡岳寺憩息月馀。嘗于寺閑齋。獨自尋繹疏義。復(fù)自咎責(zé)曰。所解義理莫違圣意乎。況思兀然。偶舉首見老僧振錫而入曰。師讀何經(jīng)論窮何義理。??疑其名岳之內(nèi)車轍原中羅漢混凡曾何可測。乃自述本緣。因加悔責(zé)。又曰。儻蒙賢達(dá)指南請受甘心。鈐口結(jié)舌不復(fù)開演矣。老僧笑曰。師識至廣豈不知此義。大圣猶不能度無緣之人。況其初心乎。師只是與眾生無緣耳。??曰。豈終世若此乎。老僧曰。吾試為爾結(jié)緣。遂問??。今有幾貲糧耶。??曰。自北徂南。裂裳裹足。已經(jīng)萬里。所赍皆罄竭矣。見受持九條衣而已。老僧曰。只此可矣。必宜鬻之以所易之直皆作麋餅油食之調(diào)。??如言作之。約數(shù)十人食遂相與至垌野之中散掇餅餌。焚香長跪。咒曰。今日食我施者。愿當(dāng)來之世與我為法屬。我當(dāng)教之得至菩提。言訖烏鳥亂下啄拾地上。螻蟻蠅蚃莫徵其數(shù)。老僧曰。爾后二十年方可歸開法席。今且周游未宜講說也。言訖而去??由是精進(jìn)道力不倦研摩。義味滋多。志在傳授。至二十年。卻歸河比。盛化鄴中。聽眾盈千數(shù)人。皆年二十已來。其老者無二三人焉。 系曰。中有末位變定難移。今世所修必招當(dāng)果。今智??依異僧之教。令二十年后待聽徒。一如其言。如此則當(dāng)生修當(dāng)生果。故弗誣矣。詩曰。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將知永壽之人河清屢見矣。
神僧傳·卷第九
釋契此者。不詳氏族?;蛟扑拿魅?。形裁腲(乃罪切)鮾(烏罪切)蹙額皤腹。言語無恒寢臥隨處。常以杖荷布囊入廛。市肆見物則乞。至于醯醬魚??才接入口。分少許入囊。號為長汀子布袋師也。曾于雪中臥而身上無雪。人以此奇之。又嘗就人乞啜。其店則物售。袋囊中皆百一供身具也。示人吉兇必現(xiàn)相表兆??宏柤匆犯啐X木屐市橋上豎膝而眠。水潦則系濕草屨。人以此驗知。以天復(fù)中終于奉川鄉(xiāng)。邑人共埋之。后有他州見此僧。亦荷布袋行。江浙之間多畫其像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8—932 【介紹】: 五代時僧。永嘉人。俗姓唐,字方外。鴻莒弟。住溫州大云寺。后梁太祖曾賜以紫衣。嘗刺血寫《法華經(jīng)》一部,人奉為異寶。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字方外。姓唐氏。永嘉人。幼從表兄弟。出家越之龍宮寺。既受具。乃回鄉(xiāng)里。時州將朱褒。知其名。尤欽挹之。唐大順中。請以城南廢大云寺。委楚修治以居。詔許焉。于是楚裒施率工。追還舊觀。乾化初。吳越錢氏。召楚于錢唐龍興寺。臨壇開戒。且奏賜紫衣師號。楚以涼德不稱其服。力辭。詩人鄭說高其義。贈以篇什。楚于法華經(jīng)尤所通貫。其集眾講演。凡五十馀座。又嘗刺血繕寫。以充供養(yǎng)。長興三年。忽蓮華產(chǎn)于講堂之中。重跗復(fù)萼。香氣芬郁。六月五日夜。猶行道誦經(jīng)。頃之侍者但覺聲微鐙暗。就視則趺坐而逝矣。壽七十五。臘五十二。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讀誦篇第八之二
釋鴻楚字方外。姓唐氏。永嘉人也。生而符彩且異群兒。及甫髫齡器度宏曠。楚之外昆弟皆出俗越之龍宮伽藍(lán)。遂祈二親亦愿隨往網(wǎng)疏魚脫籠揭鶴飛。杜若殖于蘭洲。新繒染于絳色?;ハ嗲兄闭b習(xí)彌通。年二十三方升上品無作。及回本郡時州將朱褒。知其名節(jié)欽揖愈勤。唐大順中以城南有廢大云寺荒墌表聞?wù)炎谟鼐啒?gòu)。帝俞其請。于是百工俱作。楚躬主之。施利程功不愆于素。而講經(jīng)禮像無相奪倫。武肅王錢氏。乾化初年于杭州龍興寺開度戒壇。召楚足臨壇員數(shù)。因奏薦梁太祖賜紫衣并號。固讓弗聽終不披著。自言。涼德何稱法門命數(shù)之服。時詩人鄭說南游訪鴻靜法師。邂逅與楚會。體知高行杼詩贈楚云。架上紫衣閑不著。案頭金字坐長看。楚寬慈人未嘗見其慍色。神氣清爽。厥頤豐下且皤其腹。目不邪視顧必回身。世俗之言不輕掉舌。所講法華經(jīng)計五十許座。一日楚之講堂中忽生蓮華。重柎復(fù)葉香氣芬荂。以長興三年壬辰六月五日無疾而化。俗齡七十五。法臘五十二。道俗孺慕。其年遷塔于慈云右岡焉。楚講貫外深夜行道誦經(jīng)。將逝夕燈光忽暗經(jīng)聲絕微。告門人曰。勞爾給使吾將往矣。其所臥之榻中。先有白蛇。其大若肱。恒同臥處。長誡童侍無妄驚擾。生常撰上生經(jīng)鈔。刺血寫法華經(jīng)一部。至今永嘉人謂為僧寶中異寶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58—946 【介紹】: 五代后晉禪僧。長安金城人,俗姓王。初掌書奏于神策軍。年二十七,詣終南豐德寺出家。昭宗天復(fù)間南游,參樂普元安,得契心要。北還,居終南云居山。復(fù)游峨眉,過興元,連帥王公禮重留之。終歸長安,住永安禪院。卒謚凈悟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長安金城王氏子。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夢。佛像金色晃耀。因而有娠。及生岐嶷。稍長讀書。能文辭。為神策軍掌書奏。中尉器重之。年才二十又七。詣終南山豐德寺。禮廣度禪師。去飾受具。而家人莫之知也。天復(fù)中。南謁樂普。器之。容入室。仍典園務(wù)。有僧辭樂普。普問云。四面是山。阇梨向什么處去。其僧不能答。苦求靜代答。靜云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那礙野云飛。且囑其僧曰。如和尚問。慎不可道是某甲語也。后僧既以此語答樂普。普詰之曰。此非汝語。果誰語邪。僧具以靜對。至晚樂普上堂云。園中有五百人善知識。汝等勿輕視也。 尋辭樂普北還故山。結(jié)廬而止。復(fù)游峨眉。興元連師王公禮重。旋歸鄉(xiāng)里。住永安禪院。僧問云。知有底人。道不得時如何。答知者個什么。云不可無也。答恁么只合道得。云道即不無。爭柰語偏。答水凍魚難躍。山寒花發(fā)遲。問云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答異境靈松。睹者皆羨。云見后如何。答葉落已枝摧。風(fēng)來不得韻。開運丙午。冬鳴虔稚。集僧囑累。歸方丈。東向右脅而化。壽八十九。僧臘六十。明年正月八日。茶毗于城南。得舍利數(shù)千粒。漢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塔于長安義陽鄉(xiāng)。靜平居多異。洗沐往往舍利殞墜。必自收閟。不以示人。且戒弟子。勿外傳。嘗禪寂。群鶴馴狎庭際。若聽法狀。靜恐有見者。每使人驅(qū)去之。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xí)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善靜。俗姓王氏。長安金城人也。父朗唐威州刺史。母李氏。因夢圣容照爛金色。遂爾娠焉。及生岐嶷殆乎知學(xué)博通群言。因掌書奏于神策軍。中尉器重之。忽厭浮幻。潛詣終南豐德寺禮廣度禪師。時年二十七也。洎乎削染受具。天復(fù)中南游樂普。見元安禪裔乃融心要。北還化徒于故里。結(jié)廬于終南云居山。道俗歸之如市。又起游峨嵋。禮普賢銀色世界回興元。連帥王公禮重留之。后還故鄉(xiāng)已黍離矣。留守王公營永安禪院以居之。以開運丙午歲冬。鳴椎集僧囑累還方丈。東向右脅而化。俗壽八十九。僧臘六十。黑白之眾若喪嚴(yán)親。明年正月八日。茶毗于城南。獲舍利數(shù)千粒。漢乾祐三年庚戌八月八日。遷塔于長安義陽鄉(xiāng)。石塔巋然。初靜率多先覺往游??道。避昭宗之蒙塵。又生平洗沐舍利隕落皆收秘不許弟子示人。又嘗禪寂次。窗外無何有白鶴馴狎于庭。若有聽法之意。靜令人驅(qū)斥之。凡此殊徵有而不有。晉昌軍府主郭公歸信焉。營構(gòu)禪院命以居之。翰林學(xué)士魚崇諒為塔銘述德焉。次杭州龍華寺釋靈照。本高麗國人也。重譯而來學(xué)其祖法。入乎閩越得心于雪峰??嘀緟⑴阋怨?jié)儉勤于眾務(wù)。號照布納焉。千眾畏服。而言語似涉島夷。性介特以恬淡自持。初住齊云山。次居越州鑒清院。嘗秖對副使皮光業(yè)。語不相投。被舉擯徙龍興焉。及湖州太守錢公造報慈院請住。禪徒翕然。吳會間僧舍三衣披五納者不可勝計。忠獻(xiàn)王錢氏造龍華寺。迎取金華梁傅翕大士靈骨道具寘于此寺。樹塔命照住持焉。終于此寺。遷塔大慈山之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18 【介紹】: 唐末五代初僧,號楚湘。唐昭宗光化間,任廬山僧正。與貫休、齊己、虛中、處默等為詩友。五代初,應(yīng)吳國征辟赴金陵。后死于朱瑾之難。修睦以詩名,尤長于近體,多詠僧居生活。有《東林集》,已佚。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8 俗姓趙。昭宗光化間任廬山僧正。與貫休、虛中、齊己、處默、棲隱及李咸用等為詩友。后應(yīng)吳國征辟赴金陵,天祐十五年(918)死于朱瑾之難。事跡略見《唐才子傳》卷三。著有《東林集》1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著錄,已佚。其詩以近體為多,以寫僧居生活及寺院景致為主,亦有與當(dāng)時詩僧贈寄之作?!?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7首。另《分門纂類唐歌詩》殘本、《廬山記》卷四、《輿地紀(jì)勝》卷三〇、《永樂大典》卷八七八二引《九江府志》等,尚存詩4首、斷句1,《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收之。
唐詩匯評
修睦(?-918),號楚湘,唐末五代詩僧。與齊己、貫休、虛中、李咸用同時,有詩贈答。曾經(jīng)行長安、揚州、岳陽等地。昭宗時,居廬山東林寺,為洪州僧正。后赴吳辟命。天祐十五年,朱瑾殺徐知訓(xùn),為府兵所攻,瑾自剄,修睦亦及于禍。有《東林集》一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十七首。
全唐詩補逸
修睦,與貫休同時。補詩一首。

作品評論

李咸用《讀修睦上人歌篇》
李白亡,李賀死,陳陶趙睦相尋次。須知代不乏騷人,貫休之后唯修睦而已矣。睦公睦公真可畏,開口向人無所忌。才似煙霞生則媚,直如屈軼佞則指。意下紛紛造化機,筆頭滴滴文章髓。明年清風(fēng)三十年,被君驅(qū)使如奴婢。
《東目館詩見》
齊己殊艱澀,棲蟾、修睦較可,亞棲佐以書法,馀可朋,以下尤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