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18,分222頁顯示  上一頁  69  70  71  72  73  75  76  77  7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僧桂?。?span id="wm75xa0" class='charType'> 桂琛 世稱 地藏和尚 二大士 )
扣冰古佛(扣冰古佛 )
僧從展( 世稱 保福和尚 )
僧道怤( 舍父逃逝 )
僧靈照(別稱 照布衲 世稱 齊云和尚 真覺大師 )
釋全宰( 沈 )
僧智朗( 黃 )
掃地和尚(別稱 掃地和尚 )
僧智暉( 智暉 高 )
僧曉巒(別稱 楚巒 )
僧道常(世稱 關南和尚 )
僧景岑( 招賢大師 )
僧志勤(世稱 靈云和尚 )
僧遵誨( 真行大師 )
釋道簡( 道簡 安樂樹神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7—928 【介紹】: 五代時僧。鎮(zhèn)州常山人。俗姓李。幼于本州萬歲寺出家,習學律典。后轉(zhuǎn)依禪宗,歷詣云居道膺、雪峰義存,終嗣玄沙師備。后住漳州羅漢院,世稱地藏和尚。其門人文益,開法眼宗。
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一
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幼投本郡萬歲寺。依無相大師出家。后住漳州龍溪羅漢院。后唐天成三年卒。年六十二。清泰二年謚真應禪師。
禪林僧寶傳·卷第四
禪師名桂琛。生李氏。常山人也。幼卓越。絕酒胾。見萬壽寺無相律師。即前作禮。無相拊其首曰。若從我乎。乃欣然依隨之。父母不逆也。年二十馀。即剃發(fā)為大僧。無相使習毗尼。一日為眾升堂。宣戒本布薩已。乃曰。持犯但律身而已。非真解脫也。依文作解。豈發(fā)圣乎。一眾愕然。琛顧笑。為無相。作禮辭去。無相不強。初謁雪峰存公。不大發(fā)明。又事玄沙。遂臻其奧。與慧球者齊名。號二大士。琛能秘重大法。痛自韜晦。然叢林指目。以為雪峰法道之所寄也。漳州牧王公。請住城西石山。十馀年。遷止羅漢。破垣敗簀。人不堪其憂。非忘身為法者。不至。僧問。如何是羅漢一句。曰我若向汝道。卻成兩句。又問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甚字。琛曰。汝不識此字耶。曰不識。琛曰??慈∑湎伦⒛_。琛嘗垂頭。頹然坐折木床。見僧來。即舉拂子曰。會么。對曰。謝和尚指示學人。琛曰。見我豎起拂子。便道指示學人。汝每日見山見水??刹恢甘救暌S忠娚畞?。舉拂子。其僧禮拜稱贊。琛曰。見我豎起拂子。便禮拜贊嘆。那里掃地。豎起掃帚。為甚不贊嘆。有僧來報。保福遷化也。琛曰保福遷化。地藏入塔。琛時住地藏。乃石山也。于時學者莫測其旨。琛憫之為作明道偈。其詞曰。至道淵曠。勿以言宣。言宣非指。孰云有是。觸處皆渠。豈喻真虛。真虛設辨。如鏡中現(xiàn)。有無雖彰。在處無傷。無傷無在。何拘何礙。不假功成。將何法爾。法爾不爾。俱為唇齒。若以斯陳。埋沒宗旨。宗非意陳。無以見聞。見聞不脫。如水中月。于此不明。翻成剩法。一法有形。翳汝眼睛。眼睛不明。世界崢嶸。我宗奇特。當陽顯赫。佛及眾生。皆承恩力。不在低頭。思量難得。拶破面門。蓋覆乾坤。快須薦取。脫卻根塵。其如不曉。謾說而今。后唐天成三年戊子秋。琛復至閩城舊止。遍游近城諸剎。乃還示微疾。沐浴安坐而化。閱世六十有二。坐四十二夏。阇維收舍利建塔。有得法上首。清涼益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生常山之李氏。童時即篤志離俗。親戚鄉(xiāng)黨皆莫之從。年且弱冠。乃獲為郡之萬壽寺無相大師弟子。既登戒品。方學毗尼。嘆曰。此豈足以臻觀脫哉。于是南謁云居雪峰。抵玄沙。沙問云。三界惟心。汝作么生會。琛指椅子云。和尚喚這個作什么。沙曰椅子。琛云。和尚不會。沙曰。我喚作竹木。汝喚作什么。琛云桂琛亦喚作竹木。沙云盡大地覓一個會佛法底人不可得。自是玄沙每誘迪學者。出諸三昧。皆命琛為助發(fā)。于是漳牧王公。建地藏精舍。而請駐錫焉。久之徙居羅漢院。上堂。宗門玄妙為當只恁么。更別有奇特。若別有奇特。汝且舉看。若無。不可只將三個字。便當卻也。三個字謂宗教乘而已。爾若道著宗乘。便是宗乘。若道著教乘。便是教乘。禪德佛法元來。由爾口里安立名字。爾向這里。說圓說頓。說實說常。禪德爾把什么作圓作頓。作實作常。傍家行腳。理須甄別莫相理沒。珍重。問如何是羅漢家風。答不向爾道。問因甚么不向?qū)W人道。答是我家風。問如何是沙門正命食。答吃得么。曰欲吃此食。作何方便。答塞卻汝口。問如何是十方眼。答時上眉毛。天成三年。戊子秋示疾數(shù)日安坐而終。壽六十二。臘四十。茶毗于城西院之東岡。建塔葬舍利于院之西。則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無恙時。鼓山神晏尤見重于王氏。以他事脅令舍玄沙嗣雪峰。琛終不變。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桂琛。俗姓李氏。常山人也。甫作童兒篤求遠俗。齋茹一餐調(diào)息終日。秉心唯確鄉(xiāng)黨所欽二親愛縛而莫辭。群從情纏而難脫。既冠繼踰城之武。求師得解虎之儔。乃事本府萬歲寺無相大師矣。初登戒地例學毗尼。為眾升臺宣戒本畢。將知志大安拘之于小道乎。乃自誨曰。持犯束身非解脫也。依文作解豈發(fā)圣乎。于是誓訪南宗程僅萬里。初謁云居后詣雪峰玄沙兩會。參訊勤恪。良以嗣緣有在。得旨于宗一大師。明暗色空廓然無惑。密行累載處眾韜藏。雖夜光所潛而寶器終異。遂為故漳牧太原王公誠請。于閩城西石山建蓮宮而止。駐錫一紀有半。來往二百眾。琛以秘重妙法罔輕示徒。有密學懇求者時為開演。后龍溪為軍倅勤州太?,樼鸸菊?。于羅漢院為眾宣法。諱讓不獲。遂開方便。不數(shù)載南北參徒喪疑而往者不可殫數(shù)。有角立者。撫州曹山文益江州東禪休復。咸傳琛旨。各為一方法眼。視其子則知其父矣。以天成三年戊子秋。復屆閩城舊止。遍玩近城梵字。已俄示疾數(shù)日安坐告終。春秋六十有二。僧臘四十。遺戒勿遵俗禮而棺而墓。于是茶毗于城西院之東崗。收其舍利建塔于院之西。稟遺教也。則清泰二年十二月望日也。琛得法密付授耳。時神晏大師王氏所重。以言事脅令舍玄沙嗣雪峰。確乎不拔。終為晏讒而凌轥。惜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俗姓李。常山人。童兒便求遠俗。齋茹一餐。秉心唯確。二親愛縛。繼踰城之武。事本府萬歲寺無相大師。登戒地。學毗尼。乃自誨曰。持犯束身。非解脫也。依文作解。豈發(fā)圣乎。于是誓訪南宗。程僅萬里。初謁云居。后詣雪峰。參訊勤恪。得旨于宗一大師。明暗色空。廓然無惑。密行累載。處眾韜藏。遂為故漳牧。太原王公。誠請于閩城西石山。建蓮宮而止。駐錫一紀有半。來往二百眾。琛以秘重妙法。罔輕示徒。有密學懇求者。時為開演。后龍溪為軍[亻?]勤州大保瑯瑯公。志請于羅漢院為眾宣法。遂開方便。不數(shù)載南北參徒。角立。撫州曹山文益。江州東禪林。復咸傳琛旨。各為一方法眼。天成三年。戊子秋俄示疾數(shù)日。安坐而終。

人物簡介

神僧傳·卷第九
扣冰澡光古佛。初參雪峰。峰曰。子異日必為王者師。后自鵝湖歸溫嶺結庵繼居將軍巖。二虎侍側。神人獻地。為瑞巖院。學者爭集。嘗謂眾曰。古圣修行須憑苦節(jié)。吾今夏則衣楮。冬則扣冰而浴。故世人號為扣冰古佛。后住靈曜。天成三年應閩王之召。延居內(nèi)堂。敬拜曰。謝師遠降。賜茶次師提起橐子曰。大王會么。曰不會。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辭。至十二月二日。沐浴升堂告眾而逝。王與道俗備香薪荼毗。祥耀滿山。收舍利塔于瑞巖正寢。謚妙應法威慈濟禪師。自是至今遠近祈禱靈異非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28 【介紹】: 五代僧。福州人,俗姓陳。年十五,禮雪峰義存為受業(yè)師。十八時,于福州大中寺受戒。歷游吳楚間,歸侍雪峰。后梁末帝貞明四年,漳州刺史王公迎居保福禪苑,開堂授徒,世稱保福和尚。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保福禪師從展。福州人也。生陳氏。年十五。禮雪峰為受業(yè)師。十八本州大中寺具戒。游吳楚間。后歸執(zhí)侍雪峰。一日忽召曰。還會么。師欲近前。峰以杖拄之。師當下知歸。又常以古今因緣。詢長慶棱和尚。棱深許之。梁貞明四年丁丑。漳州刺史王公欽。承道風。創(chuàng)保福院。迎請居之。師曰。上座行腳事作么生不會。會取好莫傍家取人處分。若是久在叢林。粗委些子遠近??梢噪S處任真。后學未知次序。山僧不惜口業(yè)。向汝道。塵劫來事。只在如今。還會么。問。因言辯急時如何。師曰。因甚么言。僧低頭良久。師曰。擊電之機。徒勞佇思。問。欲達無生路。應須識本源。如何是本源。師良久卻問侍者。適來僧問甚么。其僧再舉。師乃喝出曰。我不患聾。師因僧侍立。問曰。汝得恁么粗心。僧曰。甚么是某甲粗心處。師拈一塊土。度與僧曰。拋向門前著。僧拋卻來曰。甚處某甲粗心。師曰。我見筑著磕著道汝粗心。師住保福。僅一紀。學眾不下七百。其接機利物。不可備錄。唐天成三年戊子。示有微疾。僧入丈室問訊。師曰。吾與汝相識年深。有何方術相救。僧曰。方術甚有。聞說和尚不解忌口。又謂眾曰。吾旬日來。氣力困劣。別無他。只是時至。僧問。時既至矣。師去即是。住即是。師曰道道。曰怎么即某甲不敢造次。師曰。失錢遭罪。言訖而寂。 系曰。予登鼓山。覽國師遺跡。至喝水巖。風景凄楚。相傳。師嘗宴坐于此。溪水喧聒。師喝之。水為倒流遠去。至今猶然。國師高風。千載可想見矣。保福機語。如嚴霜急飔。亦足摧殺。但君子不欲多上人。陳老師那應便筑受降城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8—937或941 【介紹】: 五代時僧。永嘉人,俗姓陳。六歲削發(fā)于本州開元寺。既而抵閩謁雪峰禪師,妙契宗旨,時謂小怤布衲。歸住東府鏡清寺,倡雪峰之法,學者奔湊。副使皮光業(yè)辭學宏贍,屢擊難之,退謂人曰:“怤師之高論,人莫窺其極也。”錢俶私署順德大師。錢元瓘命主天龍寺,后創(chuàng)龍冊寺,延請居焉。吳越禪學自此始興。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68—937 俗姓陳,溫州(今屬浙江)人,禪宗僧侶。早歲出家,嘗謁靈云志勤、曹山本寂,終為雪峰義存法嗣。參學諸方,凡對機緣,悉皆冥契。后自閩返越,居鏡清寺,世謂之鏡清和尚。吳越王錢镠父子深賞識之,命住天龍寺,又為造尤冊寺。私署順德大師。后晉高祖天福二年(937)卒。《祖堂集》卷一〇、《宋高僧傳》卷一三、《景德傳燈錄》卷一八有傳。后二書存詩偈9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姓陳氏。永嘉人。幼惡鯹血。親戚強啖之。輒嘔噦不已。因求出家于郡之開元寺。既受具。即遍參請。入楚抵臨川。尤于曹山寂公。微詰不小挫。入閩遂服膺雪峰。一日峰。問什么處人。怤答溫州。峰云恁么是一宿覺鄉(xiāng)人也。怤云只如一宿覺是什么處人。峰云好吃捧。且放過。 怤問峰云。古德以心傳心。心如何傳。峰良久。怤禮謝。峰云更問我一轉(zhuǎn)語好。怤云就和尚請取問頭。峰休去。其機鋒峻捷。時叢林稱小怤布納。蓋太原有與同名者。年臘稍高云。 出世居越之鏡清院。上堂如今事不得已。向汝道個著實親切處。到汝分上。因何特地生疏。只為汝拋家日久。流浪年深。一向緣塵。致見如此。所以喚作背覺合塵。亦名舍父逃逝。今勸兄弟。未歇歇去好。未徹徹去好。大丈夫兒。得恁么無氣槩。還惆快么。終日茫茫地。何不且覓取個管帶路好。時有僧問。如何是管帶路。怤噓噓云。要棒吃么。僧云。恁么即學人罪過也。怤云幾被汝打破蔡州。尤與皮公光業(yè)相往來。公日休子也。辭章宏贍。議論該博。篤志禪學。嘗謂人曰。鏡清深造遠詣。莫臻其極。吳越錢氏欽慕之。命居天龍寺。及建龍??寺。請為第一世。天福元年丁酉八月示滅。壽七十四。茶毗于大慈山。塢塔舍利于龍姥山前。僧主匯征著塔銘。
宋高僧傳·卷第十三 習禪篇第三之六(正傳十七人附見六人)唐東京封禪寺圓紹傳
釋道怤。俗姓陳。永嘉人也。丱總之年性殊常準。而惡鯹血之氣。親黨強啖以枯魚。且虞嘔噦。求出家于開元寺。具戒已游閩入楚。言參問善知識要決了生死根源。見臨川曹山寂公。大有徵詰若曇詢之間僧稠也。終頓息疑于雪峰。閩中謂之小怤布納。時太原同名年臘之高故。暨回浙住越州鑒清院。時皮光業(yè)者日休之子。辭學宏贍探賾禪門。嘗深擊難焉。退而謂人曰。怤公之道崇論閎議莫臻其極。武肅王錢氏欽慕命居天龍寺。私署順德大師。次文穆王錢氏創(chuàng)龍冊寺。請怤居之。吳越禪學自此而興以天福丁酉歲八月示滅。春秋七十。茶毗于大慈山塢。收拾舍利起塔于龍姥山前。故僧主匯征撰塔銘。今舍利院弟子主之香火相綴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70—947 【介紹】: 五代時高麗國人。唐末游閩越,依雪峰義存得禪法。時稱照布衲。初住婺州齊云山,世稱齊云和尚。次居越州鏡清院,徙居龍興寺。后住杭州報慈院。吳越王錢弘佐請住龍華寺,賜號真覺大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70—947 高麗國(今朝鮮北部)人。唐末游閩越之間,從雪峰義存得禪法。時稱為照布衲。初住婺州齊云山,世稱齊云和尚。次住越州鏡清院,徙居龍興寺。后住杭州報慈院。吳越王錢弘佐請住龍華寺,賜號真覺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傳》卷一三、《景德傳燈錄》卷一八有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錄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高麗人。入中國。得心法于雪峰。不憚寒暑。服勤眾務。叢林畏敬之。稱照布納始住婺之齊云山。次遷越之鏡清院。又遷杭之報慈寺。照在齊云時。上堂。良久。忽舉手視其眾曰。乞取些子。乞取些子。僧問。靈山會。上法法相傳。未審齊云將何分付。答不可為汝荒卻齊云也。 在鏡清時。僧問向上一路。千圣不傳。未審什么人傳。得。答千圣也疑我。問莫便是傳否。答晉帝斬嵇康。 在報慈時。僧問菩提樹下。度眾生。如何是菩提樹。答大似苦練樹。問為什么似苦練樹。答素非良馬。何勞鞭影。后吳越忠獻王。迎金華傅翕大士靈骨道具。于元帥府供養(yǎng)。仍造龍華寺。樹塔以寘之。命付住持。終遷塔大慈山。
釋全宰 朝代:后唐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錢唐沈氏子。幼依徑山法濟大師薙落。既受具。即行頭陀。以禪觀期證悟。及游方卒得指于石。霜諸公之室。后入天臺居暗巖閱二十年。操履益篤。而聞望寢著。木精石魅。皆為執(zhí)役。天成五年。歸老于徑山而終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釋全宰。姓沈氏。錢塘人也。孩抱之間不喜葷血。其母累睹善徵。勸投徑山法濟大師削染。及修禪觀亭亭高竦不雜風塵。慕十二頭陀以飾其行。諺曰宰道者焉。迨乎諸方參請。得石霜禪師印證密加保任。入天臺山闇巖。以永其志也。伊巖與寒山子所隱對峙。皆魑魅木怪所叢萃其間。宰之居也二十馀年。惡鳥革音山精讓窟。其出入經(jīng)行鬼神執(zhí)役?;驋咂渎坊蚴唐渑??;虼橙蚬┎晒?。時時人見宰未嘗言。后天成五年徑山禪侶往迎歸鎮(zhèn)國院居。終于出家本院焉。
神僧傳·卷第九
釋全宰。俗姓沈氏。錢唐人也。孩抱之間不喜葷血。其母累睹善徵。勸投徑山法濟大師削染。及修禪觀亭亭高竦不雜風塵。慕十二頭陀以飾其行。諺曰。宰道者焉。迨乎諸方參請。得石霜禪師印證密加保任。入天臺山闇巖。以永其志也。伊巖與寒山子所隱對峙。皆魑魅木怪所叢萃其間。宰之居也。二十馀年。惡鳥革音山精讓窟。出入經(jīng)行鬼神執(zhí)役?;驋咂渎??;蚴唐浒??;虼橙??;蚬┎斯r時人見宰未嘗言后終于鎮(zhèn)國院。
僧智朗 朝代:唐末至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71—947 【介紹】: 唐末五代時僧。單州城武人。俗姓黃。于曹州扈通院出家,師事行滿。習《四分律》、《凈名經(jīng)》,俱臻妙境。南游至衡陽,居南岳般若寺,行胎息術。復謁洞山良價、雪峰義存,請問禪訓。歸本院,化俗四十余年,卒。(《宋高僧傳》卷二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單州城武黃氏子。母劉嘗夢。沙門數(shù)人圓坐為說法。及寤聲猶歷然在耳。遂妊。朗生而簡潔淳靜。弗嗜華靡。蚤歲依曹州扈通院行滿剃染。即習四分凈名經(jīng)律。粗得其緒。嘆曰。謂之出俗。而顧有所滯。豈予志哉。因擁缽南邁。至衡陽閱藏于岳之般若寺。抵洞山登雪峰。佛乘祖印。與此心合。然后歸開導鄉(xiāng)里。四十馀年。開運之季丁未十一月二十三日卒。春秋七十七。法臘五十三?;鹪崾丈崂鹚?。大名府少尹李鉉文其碑。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智朗。姓黃氏。單州城武人也。母劉氏夢數(shù)桑門圓坐為劉說法。歷然在耳。遂妊朗焉。及生暨長。婉有僧之習氣。淳靖簡潔??噢o親出家。往曹州扈通院事行滿師。供給惟謹。洎乎剃染成大比丘。學四分律凈名經(jīng)。俱登閫閾。且曰。出俗之者何滯方守株。不能脫羈解絆乎。于廣博知見無所堪能。乃攜瓶缽南極衡陽。登岳棲般若寺。行胎息術而覽藏經(jīng)。事訖入閩嶺。曾無伴侶形影相吊。逢猛獸者數(shù)四。皆欲呀口垂噬。又躡步徐去矣。見洞山雪峰二祖師決了禪訓。有請問者隨答如飛。蓋了達無絓矣。后旋本院。信向如歸。而四事供僧罔聞閒隙。四十馀齡役已無倦。以晉末丁未歲十一月二十三日遷滅。于時白衣飲痛緇流茹傷。獸失猛以哀嗥。鳥停飛而宛轉(zhuǎn)。或曰。愛河苦海誰拯溺邪。春秋七十七。法臘五十三?;鹪崾丈崂鹚谠?。朗為釋子衣物誓不經(jīng)女人之手。浣濯不役徒弟。檀施之物像寶未省互用。蓋以初律后禪陶冶神用之故也。大名府少尹李鉉為碑焉。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法名不詳。五代前蜀王建時僧人。常持大帚,不論官府、寺觀、人家,過即掃之。時稱掃地和尚。王建末年于各處寫“水行仙,怕秦川”六字。后王衍于秦川驛被殺,果應其言。事跡見《清異錄》卷上。《全唐詩》收2句于讖記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僧。咸秦人,俗姓高。弱冠登戒。后梁太祖乾化四年至洛陽,創(chuàng)溫室以資洗濯。好游歷,精吟詠,工丹青。有《五溪煙景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73—956 俗姓高,咸秦(今陜西咸陽一帶)人。初于終南圭峰出家。后歷游廬山、衡山等地,至高安,師白水本仁。北歸后,住洛陽中灘浴院。后梁太祖開平五年(911)歸圭峰舊居。后于峰頂創(chuàng)寺院,歷45年,度弟子1500人,撰歌頌1000余首?!?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〇、《宋高僧傳》卷二八有傳?!?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收其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禪林僧寶傳·卷第十
禪師名智暉。咸秦人。生高氏。童稚時。至精舍。輒留止如家。圭峰溫禪師。見而異之。為剃發(fā)。年二十。受滿足戒。師事高安白水本仁禪師。十年而還洛京。愛中灘佳山水。創(chuàng)屋以居。號溫室院。日以施水給藥為事。人莫能淺深之。梁開平五年。忽欲還圭峰。山行翛然深往。坐巖石間。如常寢處。顧見磨衲數(shù)珠。銅瓶棕笠。藏石壁間。觸之即壞。斂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其處建寺。以酬夙心。方薙草。有祥云出眾峰間。遂名曰重云。虎豹引去。有龍湫。險惡不可犯。暉督役。夷塞之。以為路。龍亦移他處。但見云雷隨之。后唐明宗聞而佳之。賜額曰長興。住持馀四十年。節(jié)度使王彥超微時。嘗從暉游。欲為沙門。暉熟視曰。汝世緣深。當為我家垣墻。彥超后果鎮(zhèn)永興。申弟子之禮。周顯德三年夏。詣永興與彥超別。囑以護法。彥超泣曰。公遂忍棄弟子乎。暉笑曰。借千年亦一別耳。七月二十四日書偈一首曰。我有一間舍。父母為修蓋。住來八十年。近來覺損壞。早擬移別處。事涉有憎愛。待他摧毀時。彼此無妨礙。乃跏趺而化。閱世八十有四。坐六十有四夏。初暉居中灘。有病比丘。為眾惡棄之。比丘哀曰。我以夙業(yè)白癩。師能為我洗摩。暉為之無難色。俄有神光異香。方訝之。忽失所在。歸視瘡痂。亦皆異香也。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高氏。咸陽人。少從圭峰溫禪師剃?。年二十。乃受具。學律習禪。博攬藏教。然尤工于翰墨吟詠。且效僧珍道芬。六法作畫。物像生動。若其濟眾之心。蓋出天稟。固非勉強而行者。梁乾化四年。自江表來京邑。歷觀諸剎。以為所須皆備。而獨于浴室。似有缺典。于是相攸洛汭。治屋若干楹。購山給薪。鑿沼儲水。輪汲而槽受。其湯之富未易。言則瓶錫之侶。冠簪之倫。搢紳先生之流。其至者。日不暇給。而脫履則木寫承足。卸衣則枲裙障身。五日一開。開凡七十有二而歲周矣。其所浴。殆數(shù)萬人不啻。又辟浴圣室于西廡。以象十六應真。其內(nèi)中則觀自在堂也。侍即揚凝式篤重暉為作碑頌德。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智暉。姓高氏。咸秦人也。權輿總角萌離俗之心。不狎童游動循天分。欻遇圭峰溫禪師。氣貌瑰偉虛心體道。趨其門者淑慝旌別矣。謂暉曰。子實材器多能之士也。請祈攝受。二十登戒。風骨聳拔好尚且奇。山中闃然曾無他事。唯鉤索藏教禪律亙通日。誦百千言義味隨嚼。聞佛許一時外學。頗精吟詠得騷推之體。翰墨工外小筆尤嘉。粉壁興酣云山在掌。恒言。吾慕僧珍道芬之六法。恨不與同時。對壁連圖各成物象之生動也。然真放達之士哉?;蛘皴a而游縱觀山水?;蜍b屩而至歷覽市朝。意住則留興盡而去。或東林入社?;蚰显澜?jīng)行。悟宗旨于曹溪。寧勞一宿。訪神仙于阮洞。擬到三清。事以志求時無虛度。此外采藥于山谷。救病于旅僧。惟切利他心無別務。洎梁乾化四年。自江表來于帝京。顧諸梵宮無所不備。唯溫室洗雪塵垢事有闕焉。居于洛洲鑿戶為室。界南北岸葺數(shù)畝之宮。示以標榜。召其樂福業(yè)者占之。未期漸構欲閏皆周。浴具僧坊奐焉有序。由是洛城緇伍道觀上流。至者如歸。來者無阻每以合朔后五日一開洗滌。曾無間然。一歲則七十有馀會矣。一浴則遠近都集三二千僧矣。暉躬執(zhí)役未嘗言倦。又以木舄承足。枲麻縫衣。彼迦葉波相去幾何哉。其或供僧向暇吟詠。馀閑則命筆墨也。緬想嘉陵碧浪太華蓮峰。凝神邈然得趣乃作。五溪煙景四壁寒林。移在目前。暑天凜冽矣。加復運思奇巧造輪汲水神速無比復構應真浴室。西廡中十六形像并觀自在堂。彌年完備。時楊侍郎凝式致政。佯狂號楊風子者而篤重暉為作碑頌德。莫測所終。
神僧傳·卷第九
釋智暉。咸秦人。姓高氏。童稚時至精舍輒留止如家。圭峰溫禪師見而異之為剃發(fā)。年二十受滿足戒。師事高安白水本仁禪師十年。而還洛京。愛中灘佳山水創(chuàng)屋以居。號溫室院。日以施水給藥為事。人莫能淺深之。梁開平五年忽欲造圭峰山行。翛然深往坐巖石間如常寢處。顧見磨衲數(shù)珠銅缸棕笠。藏石壁間。觸之即壞。斂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其處建寺以酬夙心。方薙草有祥云出眾峰間。遂名曰重云?;⒈ァS旋堜须U惡不可犯。暉督役夷塞之以為路。龍以移他處。但見云雷隨之。后唐明宗聞而佳之。賜額曰長興。住持四十馀年。節(jié)度使王彥超微時。嘗從暉游欲為沙門。暉熟視曰。汝世緣深當為我家垣墻。彥超后果鎮(zhèn)永興申弟子之禮。周顯德三年夏詣永興。與彥超別囑以護法。彥超泣曰。公遂忍棄弟子乎。暉笑曰。借千年亦一別耳。七月二十四日書偈一首。乃加趺而化。閱世八十有四。坐六十有四夏。初暉居中灘。有病比丘為眾惡棄之。比丘哀曰。我以宿業(yè)白癩。師能為我洗摩。暉為之無難色。俄有神光異香。方訝之。忽失所在歸視瘡痂亦皆異香也。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重云禪師智暉。生咸秦高氏??偨菚r。即好游佛寺。喜動顏色。自誓出家。年二十受滿足戒。印心于白水仁禪師。因愛中灘山水。創(chuàng)屋居之。號溫室院。日以施水給藥為事。有比丘患白癩。眾惡之。師引歸。日夕與摩洗。久之。忽神光異香煥發(fā)。失僧所在。視瘡痂皆異香也。梁開平中。思故山。乃還終南圭峰。于是翛然深往。獨步巖石。徘徊顧望。忽見磨納數(shù)珠銅瓶棕笠。在石壁間。觸之即壞。宛如常寢處。遂恍然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就其處建寺。以酬昔因。方薙草有祥云。出眾峰間。遂名重云。虎豹引去。有龍湫險惡不可犯。師夷之為路。龍亦去之。后唐明宗。聞而嘉嘆。賜額曰長興。住持四十馀年。接引后學。老而無倦。節(jié)度使王彥超。微時嘗從暉游。愿為沙門。暉曰。汝世緣深。當為吾家垣墻。彥超后果鎮(zhèn)永興。于是益敬師。周顯德三年夏。詣別彥超。囑以山門事。初秋體尚無恙。忽說偈曰。我有一間舍。父母為修蓋。住來八十年。近來覺損壞。早擬移他處。事涉有憎愛。待他摧毀時。彼此無相礙。乃加趺而化。閱世八十有四。臘六十四。塔于本山。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楚巒,五代后蜀(《書史會要》卷五作前蜀)時僧。工草書,以僧夢龜為師。亦能詩。《十國春秋》卷五七有傳?!?a target='_blank'>宋史·藝文志七》著錄詩集1卷,已佚。《錦繡萬花谷》、《詩淵》等書中存其詩4首、斷句2,《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約中晚唐時人。禪宗僧侶,嗣鹽官齊云。常居襄陽關南,世稱關南和尚?!?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七有傳。有《樂道歌》長偈1首,情致詼諧,以七言為主,間雜三、五言,多用俚語,顯受當時民間俗曲影響?!?a target='_blank'>祖堂集》、《景德傳燈錄》卷一一皆收此歌,《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約中晚唐時人,一作岑和尚。南泉普愿法嗣。居湖南長沙,隨情說法,世謂長沙和尚。卒謚招賢大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七、《景德傳燈錄》卷一〇有傳。以上二書及《宗鏡錄》存其詩偈2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禪宗僧侶,約生活于晚唐。嗣溈山靈祐。因居福州靈云院,世稱靈云和尚?!?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九、《景德傳燈錄》卷一一皆有傳。上二書錄存志勤詩偈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僧遵誨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75—945 【介紹】: 五代時僧。譙郡人,俗姓李。年十一,于亳州開元寺出家。通《法華經(jīng)》。受戒后,持律無缺。后梁太祖開平二年,住汴州相國寺藥師院。歷后唐、后晉諸朝,講經(jīng)傾動一時,從者甚從,朝廷崇重,賜號真行大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李氏。譙郡人。祖世不仕。母張氏夢神人遺己寶珠而娠。方乳哺。善知人喜慍。稍長至佛宇僧舍。必徘徊顧盻。不忍去。年十一。師事毫城開元寺崇諲律主落發(fā)。誦法華經(jīng)。能覆憶。迨弱冠乃登戒。頃之訪道汴洛。稟法華經(jīng)義于智潛法師。梁開平二年。首闡所業(yè)于相國寺之藥師院。后唐長興二年。以疏鈔訓迪門徒。門徒之升其堂者。馀二十人。晉天福二年。誨習華嚴義。敷揚于五臺。以繼颙大師之武。緇素云萃。因鐫經(jīng)于石。列置殿之三面。以垂永久。又以四年。會僧俗二百四十人。使人誦一卷??偝扇?。以周一年。如是二十年。不少間曠。復施食以勸鬼神。發(fā)菩提心。上聞詔賜號真行大師。開運二年。正月十六日示疾。右脅稱佛名號而逝。壽七十一。臘五十一。門人奉遺命。葬于隋河北之寺莊東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八 興福篇第九之三
釋遵誨。姓李氏。譙郡人也。祖世不仕。母張氏夢神人授己寶珠乃有娠焉。生且奇異。乳哺之時善認人之喜慍。彌長見寺觀必任步遲回顧盻不舍。年甫十一禮亳城開元寺崇諲律主為師范矣。誦法華經(jīng)二周畢部。由是勤于學問。殆登弱冠受于戒律。持彼律儀確乎轉(zhuǎn)石。尋師西洛問道梁園。初于智潛法師傳法華經(jīng)講。精義入神雌黃滿口。梁開平二年戊辰歲止相國寺藥師院。首講所業(yè)。至后唐長興二年辛卯歲門徒相續(xù)請其訓導。已周一十九遍。升其堂者二十馀人。洎天福二年。有五臺山繼颙大師精達華嚴大經(jīng)。躬入東京進晉祖降圣節(jié)功德。誨仰颙師辯浪經(jīng)江。下風趨附乃允講宣。誨善下百川蔚成藏海矣。梁宋之間以颙罷唱。請誨敷揚。??匝虛堂緇素云萃。募四眾鐫石壁華嚴經(jīng)一部于講殿三面焉。嗟其油素易罹炎上之災??檀素戠雽幓及紫r之食。工未告終所施已足。又召僧俗人各念一卷。得二百四十人成三部。四季建經(jīng)會。近二十年更無間曠。復別施鬼神水陸法食。皆勸勵莊嚴菩提心行矣。朝廷崇重旌表其功。賜號真行大師。開運二年乙巳歲正月十六日示疾。策杖教誡門弟子訖。右脅而臥??谡b佛名斯須長逝矣。享壽七十一。法臘五十一。門生奉遺旨葬于隨河之北寺莊東原也。次有杭州龍華寺釋彥求姓葉氏??N云人也。梁貞明中納戒。造景霄律席迥見毗尼秘邃。方將傳講。俄悟呇婆羅漢。反求堅固法。乃游閩嶺得長慶禪師心決?;卣闶艿で鹑苏埦恿ㄔ?。其道望惟馨與夫申椒菌桂。爭其芬烈矣。漢南國王錢氏欽其高行。命住功臣院。末歸州治龍華寺。聚徒開演。求好營眾事。務必身先。唯以利人為急受施必歸常住。房無關鍵笥無扃鐍。不容尼眾禮謁。不茍聲勢。常屬度戒四遠人聚。日供累千僧食。未嘗告匱。言前后計飯鉅萬人焉。宋建隆中終于住寺云。

人物簡介

禪林僧寶傳·卷第九
禪師名道簡。其先范陽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閑靜寡言。童子剃落。受滿分戒。遍游叢席。造云居。謁膺禪師。膺與語連三日。大奇之。而誡令。刻苦事眾。于是簡躬探井臼。司樵?。遍掌寺務。不妨商略古今。眾莫有知者。以臘高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靈甚。膺公住三峰時受服役。既來云居。神亦從至。舍于枯樹之下。而樹茂。號安樂樹神。屬膺將順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諱。誰可繼者。曰堂中簡。主事僧意不在簡。謂令揀選??僧斦f法者。僉曰第二座可。然且攝禮。先請簡。簡豈敢當也。既申請。簡無所辭讓。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攝眾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簡知之。一夕遁去。安樂樹神者號泣。詰旦眾追至麥莊。悔過迎歸。聞空中連呼。曰和尚來也。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隨處得自在。問維摩豈不是金粟如來。曰是。曰為什么卻在釋迦會下聽法。曰他不爭人我。問如何是朱頂王菩薩。曰問這赤頭漢作么。問橫身蓋覆時如何。曰還蓋得么。問蛇子為什么吞卻蛇。師曰。在理何傷。問諸佛道不得處。和尚還道得么。曰汝道。什么處諸圣道不得。問路逢猛虎時如何。曰千人萬人不逢。偏汝便逢。問獨宿孤峰時如何。曰閑著七間僧堂不宿。阿誰教汝孤峰獨宿。問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絕孤危。似汝閨閤中軟暖么。又問。叢林多好論。尊貴邊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書斷。會么。簡契悟精深。履踐明驗。而對機應物。度越格量。天下宗之。師壽八十馀。無疾而化。廬州帥張崇為建塔于本山。 贊曰。大陽明安。嘗疏藥山之語曰。高高山上標不出。深深海底藏不沒。其兒孫遵承之。以為妙得其旨。及聞云居之言。則如真虎踞地而吼。百獸震恐。乃悟明安所示。蓋裴旻之虎也。予為作偈曰。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道人行立處。塵世有誰爭。無間功不立。渠儂尊貴生。詶君顛倒欲??菽疽恢s。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禪師道簡。其先范陽人。史失其氏。天姿粹美。閑靜寡言。童子剃發(fā)。受滿分戒。遍游叢席。造云居謁膺禪師。膺與語連三日。大奇之。戒令刻苦事眾。遂躬操井臼。司樵爨。遍掌寺務。不妨商略古今。眾莫有知者。以臘高為堂中第一座。先是高安洞山。有神靈甚。膺公往三峰。時受服役。既來云居。神亦從至。舍于枯樹下。樹茂。號安樂樹神。屬膺將順寂。主事僧白曰。和尚即不諱。誰可繼者。曰。堂中簡。主事僧。意不在簡。謂令揀選可當說法者。僉曰。第二座可然。且攝禮先請簡。簡豈敢當也。既申請。簡無所辭讓。即自持道具入方丈。攝眾演法自如。主事僧大沮。師知之。一夕遁去。安樂樹神號泣。詰旦眾追至麥莊?;谶^迎歸。聞空中連呼。曰和尚來也。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曰。隨處得自在。問維摩豈不是金粟如來。曰是。曰。為甚么卻在釋迦會下聽法。曰。他不爭人我。問如何是朱頂王菩薩。曰。問這赤頭漢作么。問橫身蓋覆時如何。曰。還蓋得么。問蛇子什么吞卻蛇師。曰。在理何傷。問。諸佛道不得處。和尚還道得么。曰。汝道什么處道不得。問。路逢猛虎時如何。曰。千人萬人不逢。偏汝便逢。問。獨宿孤峰時如何。曰。閑著七間堂。誰教汝孤峰獨宿。問。古人云。若欲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里行。意旨如何。曰。高峰深海。迥絕孤危。似汝閨閣中軟暖么。又問。叢林多好論尊貴邊事如何。曰。要汝知大唐天子。不會書斷會么。簡契悟精深。履踐明驗。而對機應物。度越凡量。天下宗之。壽八十馀。無疾而化。廬州帥張崇。為建塔本山。 系曰。有同安丕禪師者。與師同為膺公嫡嗣。難兄弟也。丕之嗣曰同安志。志之嗣曰梁山緣觀。自丕。自觀。皆失考生。緣不及傳。觀之子。則為大陽玄矣。別具膺公。見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