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169,分278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比況
比校
比時
方比
重比
比景
比喻
比翼鳥
地比
好比
逢比
比屬
比心
等比
比作
《國語辭典》:比況(比況)  拼音:bǐ kuàng
與類似事例進行比照。漢??装矅磿?jīng)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固???追f達(dá)。正義:「彼直言后世圣人,知是伏犧者,以理比況而知。」
《國語辭典》:比?! ?span id="7cwsxgw" class='label'>拼音:bǐ jiào
較量高下、輕重。《國語。齊語》:「合群叟,比校民之有道者,設(shè)象以為民紀(jì)?!挂沧鳌副容^」。
《國語辭典》:比時(比時)  拼音:bǐ shí
1.當(dāng)時?!抖Y記。祭義》:「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埂对x。馬陵道。第三折》:「比時龐涓要得抄寫天書,即免其死?!?br />2.與其?!督鹌棵贰返谝涣兀骸副葧r明日與哥慶喜,不如咱如今替哥把一杯酒兒,先慶了喜罷!」
《國語辭典》:方比  拼音:fāng bǐ
比較、匹比?!逗鬂h書。卷七九。儒林列傳上??踪摇罚骸赋伎钟兴咀淙灰姌?gòu),銜恨蒙枉,不得自敘,使后世論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寧可復(fù)使子孫追掩之乎?」唐。李白于闐采花〉詩:「乃知漢地多名姝,胡中無花可方比?!?/div>
分類:比較匹比
《國語辭典》:重比  拼音:zhòng bǐ
數(shù)學(xué)上稱單比的乘方相比為「重比」。
《國語辭典》:比景  拼音:bǐ jǐng
1.縣名。東漢時屬交州日南郡,晉、南朝宋、齊俱沿其舊。隋為蕩州比景郡治地。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溫水注》:「自盧容縣至無變,越烽火至比景縣,日中頭上,景當(dāng)身下,與景為比?!?br />2.邊遠(yuǎn)的地方?!段倪x。王僧達(dá)。祭顏光祿文》:「清交素友,比景共波。」
《國語辭典》:比喻  拼音:bǐ yù
將兩種相似的事物相比,使得所說的話或所寫的文章具體生動,容易了解,富有形象化。例如吝嗇的人,可用鐵公雞來比喻其一毛不拔。
《國語辭典》:比翼鳥(比翼鳥)  拼音:bǐ yì niǎo
1.相傳經(jīng)常一雄一雌并翅雙飛的鳥。《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箷x。郭璞。注:「似鳧,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飛。」《逸周書。卷七。王會解》:「巴人以比翼鳥?!箷x。孔晁。注:「不比不飛,其名曰鶼鶼。」也稱為「蠻蠻」、「鶼鶼」。
2.比喻恩愛的夫婦。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3.比喻知心的好友?!段倪x。曹植。送應(yīng)氏詩二首之一》:「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漢語大詞典》:地比
謂依居住地區(qū)的次第,由近及遠(yuǎn)。周禮·地官·小司徒:“凡民訟以地比正之?!?鄭玄 注:“ 鄭司農(nóng) 云:‘以田畔所與比正斷其訟。’”史記·平準(zhǔn)書:“ 南陽 、 漢中 以往郡,各以地比給初郡吏卒奉食幣物,傳車馬被具?!?司馬貞 索隱:“謂 南陽 、 漢中 以往之郡,各以其地比近給初郡。初郡,即 西南夷 初所置之郡?!?span id="dnusxve" class="book">《漢書·食貨志下》:“ 南陽 、 漢中 以往,各以地比給初郡吏卒奉食幣物,傳車馬被具?!?顏師古 注:“地比,謂依其次第,自近及遠(yuǎn)也。”
《國語辭典》:好比  拼音:hǎo bǐ
如同、譬如。如:「他丑事見報,此刻好比過街老鼠,人人喊打?!?/div>
《漢語大詞典》:逢比
夏 關(guān)龍逢 和 商 比干 的合稱。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 逢 比 有令德之罪, 信 布 陷功大之刑。” 清 陳田 《明詩紀(jì)事辛籤·凌義渠》:“能為 逢 比 者視碎首濺血,仍無異於退食委蛇?!?清 譚嗣同 《仁學(xué)》七:“而 逢 、 比 、 屈原 、 伯奇 、 申生 之流,遂銜寃飲恨於萬古之長夜,無由別白其美?!?/div>
分類:比干
《漢語大詞典》:比屬(比屬)
猶細(xì)則。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編第二章第三節(jié):“五種的刑罰有三千種的比屬,當(dāng)時刑制不能不說是繁多而且嚴(yán)峻?!?/div>
《國語辭典》:比心  拼音:bǐ xīn
比同此心。晉。張華〈女史箴〉:「比心螽斯,則繁爾類?!箷x。張協(xié)〈雜詩〉十首之九:「重基可擬志,回淵可比心?!?/div>
《國語辭典》:等比  拼音:děng bǐ
數(shù)學(xué)中,級數(shù)的前后項間的比值相等。
《漢語大詞典》:比作
相比(如為了解釋說明的目的);比喻,比擬。例如:將人的牙齒比作珍珠;把他比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