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18,分222頁顯示  上一頁  86  87  88  89  90  92  93  94  95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覺海( 鐘 )
釋覺秀( 陳 )
釋覺真(半顛 )
釋可宣(石橋 許 )
釋可真(別稱 真點(diǎn)胸 )
釋礦師(圣僧 )
釋了樸(慈航 )
釋了悟(笑庵 )
釋了演(誰庵 )
釋了赟(稠巖 )
釋良策(慧炬 )
釋良范(唯庵 )
釋琳( 鄧 )
釋彌堅(jiān)(石室 )
釋秘演( 文惠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覺海,俗姓鐘,江寧(今江蘇南京)人。住東京相國寺慧林院,稱若沖覺海禪師。乃青原下十一世,天衣懷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一
釋覺秀,姓陳氏,曹田人也。依政洪寺剃度,參慧公,看《十不二門》至“一切諸法,無非心性。一性無性,三千宛然。”忽焉大悟。嘗以布袋盛經(jīng)律卷,往來浙閩諸山?;騿柎酥校⒑挝?。秀曰:“十界十如,權(quán)實(shí)之法,都在里許?!被蜃哉b,或示人。人問其故,秀曰:“為汝植菩提種?!币允侨私院魹椤靶悴即薄:箝_法京師,十坐道場。洪覺范一見推服,贈以詩云:“夢澤于菟三日視,丹山雛鳳九苞文。還鄉(xiāng)妙曲誰能聽,一笛清風(fēng)兩岸聞?!?/blockquote>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覺真,號半顛,東莞(今屬廣東)人。與趙必??為友。事見《宋東莞遺民錄》卷上。
全粵詩·卷四九
釋覺真,號半顛。東莞人。趙必??之友。事見清陳伯陶《宋東莞遺民錄》卷上。詩一首。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可宣。漢州人也。壯為僧。即出峽依瑯琊覺公。一語忽投。群疑頓息。瑯琊可之。未幾。令分座。凈空居士郭功甫。過門問道與厚。及師領(lǐng)歸宗時(shí)。功甫任南昌尉。俄南康守。恚師不為禮。以事臨之。師作書寄功甫云。某世緣尚有六年未盡。今無奈逼抑何。欲托生君家。望君相照。乃化去。功甫。得書驚喜盈懷。中夜其妻夢間。見師入其寢。失聲曰。此不是和尚來處。功甫撼而問之。妻答所見。呼燈取書示之。遂娠。及生乃名宣老。期年記問如昔。逮三歲。白云端和尚過其家。功甫喚出相見。望見便呼師侄。端云。與和尚相別幾年。屈指云四年也。端云。在何處相別。云白蓮莊。端云。以何為驗(yàn)。曰。爺爺媽媽。明日請和尚齋。適門外推車聲。端云。門外何聲。乃作推車勢。端曰。過后如何。曰平地一條溝。果六周。無疾而化。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可宣,字石橋。姓許氏,嘉定人也。為橘州曇公之弟,道行卓見,海內(nèi)欽企。元寧宗雅聞其名,賜號“佛日”。嘉定丁亥,丞相魯國公請居徑山,宣謂學(xué)人重趼,而來者窮其日力,食息無所,乃創(chuàng)室百間。又自裒其囊,合緡市田千畝,接待于雙溪之上。寧宗嘉其意,御書“化城寺”額,錫之眉山,楊汝明有記。及示寂,建塔化城。

人物簡介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參慈明后。天下無可意者。善侍者知其未徹笑之。一日山行。舉論鋒發(fā)。善拈一片瓦礫。置盤石上。曰若向這里下得一轉(zhuǎn)語。許汝親見慈明師擬對。善叱曰。停思停機(jī)。情識未透。師愧悚。還石霜。慈明見來叱曰。本色行腳人。有甚急。夏未了。蚤至此。師泣曰。被善兄毒心。終礙塞人。故來見。明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明喝曰。頭白齒豁。猶作這個(gè)見解。如何脫離生死。師悚然求示。明曰。汝問我。師理前話問之。明震聲曰。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師于言下大悟。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可真。福州人也。參慈明。用功尅苦。每以手指點(diǎn)胸。諸方目為真點(diǎn)胸。喜談?wù)f。英氣逸群。同善侍者。坐夏金鑾。善乃慈明高第。真自負(fù)。親見慈明。天下無可意者。善與語。知其未徹笑之。一日山行。舉論鋒發(fā)。善拈瓦礫一片。置盤石上。曰。若于此下。得一轉(zhuǎn)語。許爾親見老師。真左右視擬對。善叱曰。佇思停機(jī)。識情未透。何曾夢見在。真愧悚。即還石霜。慈明見之訶曰。本色行腳人。必知時(shí)節(jié)。有何急事。解夏未久。早已至此。真泣曰。被善兄毒心。終礙塞人。故來見和尚。明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對曰。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明瞋目喝曰。頭白齒豁。猶作如此見解。如何脫離生死。真不敢仰視。淚交頤。久之。進(jìn)曰。不知如何是佛法大意。明曰。無云生嶺上。有月落波心。因于言下大悟。自是機(jī)辯迅捷。叢林憚之。出世住翠巖。常拈魯祖面壁因緣問學(xué)士。少有契者。自作偈曰。坐斷千山與萬山。勸人除卻是非難。池陽近日無消息。果中當(dāng)年不自觀。嘗云。天下佛法。如一只船。大寧寬師兄坐頭南褊。頭在其中??烧姘焉摇H|也由我。去西也由我。長老政公。亦慈明之嗣。性善講說。從之者多尚義學(xué)。真。一日見政。則以手摳其衣。露兩脛緩步而過。政怪問之。真曰。前廊后架。皆是葛藤。恐絆倒耳。政為大笑。乃曰。真兄爾我同參。何得見人便罵我。真熟視曰。我豈罵汝。吾畜一喙準(zhǔn)備。罵佛罵祖。汝何預(yù)哉。其剛勁不可屈如此。將入滅。示疾甚苦。席藁于地。轉(zhuǎn)側(cè)不少休。哲侍者垂泣曰。平生呵佛罵祖。今何為乃爾。真呵之曰。汝猶作此見解耶。即起趺坐命燒香。煙起而化。善公還七閩。慈明有秤錘落井之讖。自鳳林遷資福。則碌碌無聞焉。以故言句罕傳于世。惜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福州海壇縣。戍卒之子。出家居楞伽院。八歲即嗜野菜。凡經(jīng)鋤??。皆以為殺傷物命。每見庖治毛鱗則投沙灰其中。使不可食。及薙落。頂有香氣。如爇沈檀。謂人曰。開元寺塔。我于隋朝所造者。其說往事。殊有徵驗(yàn)可信。時(shí)號圣僧侍御史皇甫政為郡留后。請就府供養(yǎng)。以一素錘子。雜百肉錘子。以進(jìn)。礦獨(dú)取素者馀盡揮去。政驚嘆。年十三卒。蓋亦其自所記云。
神僧傳·卷第九
礦師者。海壇戍卒之子。自七八歲不喜魚肉甘嗜野菜。每見家廚烹燀(音闡)毛鱗。則手掬沙灰投于爨鑊。貴其不食。自言開元寺塔隋朝中我造也。多說未萌事后皆契合。便請出家。因披法服。頂有香氣如爇沈檀。時(shí)號為圣僧。侍御史皇甫政請入府署。因作肉錘子百數(shù)。惟一是素者。盤器交雜悉陳于前。意驗(yàn)之凡圣耳。礦臨筵徑拈素者啖之。馀者手拂而作。皇甫部曲一皆驚嘆。自言壽止十三當(dāng)定歸滅至是果終。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了樸,號慈航,福州人。住慶元府天童寺。為南岳下十六世,育王無示介諶禪師法嗣。有《慈航樸和尚語》一卷,收入《續(xù)古尊宿語要》卷四?!?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七、《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今錄詩九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了悟,號笑庵。為南岳下十八世,密庵咸杰禪師法嗣。事見《續(xù)藏經(jīng)·續(xù)古尊宿語要》卷四。今錄詩七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了演,號誰庵。住臨安府靈隱寺。為南岳下十六世,徑山宗杲禪師法嗣。有《誰庵演禪師語》一卷,收入《續(xù)古尊宿語要》卷五?!?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八、《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二十八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了赟,號稠巖。住婺州義烏寺,為南岳下十六世,何山佛燈守珣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二○、《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良策,字慧炬,福人。得法云秀,初見六合牧,稍有發(fā)明。詣圓通會下,頓釋疑滯,闡發(fā)華藏。次遷鐘山,一日上堂:“雪消殘,分外寒,向火易暖,涉道艱難。好是和衣打睡,任他日上闌干。祖師雪沒腰臂,吾徒莫作等閒。光陰荏苒,人事多端。這邊綠水,那邊青山。難、難!百年三萬六千日,看看便是鬢毛斑。山僧與么說?,未免拖泥帶水。雖然如是,養(yǎng)子方知父母恩?!?/blockquote>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良范,號唯庵。住安吉州烏回寺。為南岳下十五世,長靈守卓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八有傳。
釋琳 朝代: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琳公。曲江都渚人。姓鄧氏。少學(xué)儒。能談王伯大略。已而學(xué)佛。誦經(jīng)得度。以詩自雄。往來江淮間。博覽廣記。推為文章僧。徐而知非。一掃前習(xí)。參寶師于洞山。一見已心大器之。久之。遂付心印。因南還。結(jié)庵于舊山之白蓮。學(xué)者聞其名。自遠(yuǎn)至者無算。州以眾狀請出世。師遁大洞中累月。眾求不已。得之黽勉從赴。自是縉紳緇素。途經(jīng)江滸。無不艤舟造室。師高論自嘉。致人人有得而返。四方衲子。奔走于路。一言之下達(dá)心要。為人師者數(shù)十人。晚年避喧退居西堂。諸方因稱西堂琳公。寶林山為六祖道場。詔擇名德。錫殊名命服以居之。漕臺以為舉。固辭不行。乃即庵自甓壽藏曰。吾歸骨于此矣。地舊為月華山招提朗弘法處也。朗歿眾散。寺亦隨廢。至師復(fù)大興。僉謂后身。余襄公靖銘其藏曰。湛然性相本無為。涉于形器有持隳。他年幻質(zhì)此于歸。嘗言無佛良遣有知。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彌堅(jiān)。號石室。閩清陳氏子。根性敏利。歷諸叢席。最后見孤峰秀公。函蓋相合。遂傳東山之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秘演,法號文惠,山東人(《瀛奎律髓》卷一二)。早年得穆修賞識,后與石延年、蘇舜欽、尹洙,歐陽修交。有詩三四百篇,大多散佚。事見《河南先生文集》卷五《浮圖秘演詩集序》、《歐陽文忠公文集》卷四一《釋秘演詩集序》。今錄詩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