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主爵
(1).官名。 秦 有主爵中尉, 漢景帝 時改為主爵都尉,掌有關封爵之事。 武帝 時改名右扶風,成為地方行政長官,又變?yōu)樾姓^(qū)之名,與以前職掌全異。 隋 于吏部置主爵侍郎一人, 唐 以后改稱司封,為吏部所屬各司之一,主爵之名遂廢。
(2).主持祭祀。 清 陸長春 《香飲樓賓談·一旦生員》:“會大祭,某以子貴受封,族老推其主爵?!?/div>
《國語辭典》:漢武帝(漢武帝)  拼音:hàn wǔ dì
帝號。指漢代第六位皇帝劉徹。參見「劉徹」條。
《漢語大詞典》:東帝(東帝)
(1).東方的帝王。 戰(zhàn)國 時 齊湣王 自稱。呂氏春秋·孝行:“ 齊 以東帝困於天下?!?高誘 注:“ 齊 湣 王僭 號於東,民不順之,故困於天下?!?span id="htnp7dv" class="book">《史記·魏世家》:“﹝ 魏昭王 ﹞八年, 秦昭王 為西帝, 齊湣王 為東帝,月餘,皆復稱王歸帝。”
(2).東方的帝王。 漢景帝 時 吳王 劉濞 自稱。漢書·吳王劉濞傳:“宗正以親故,先入見,諭 吳王 拜受詔。 吳王 ……笑而應曰:‘我已為東帝,尚誰拜?’”
(3).東方的帝王。 唐 代 南詔 閤羅鳳 的稱號。新唐書·南詔傳:“ 閤羅鳳 斂戰(zhàn)胔,筑京觀,遂北臣 吐蕃 , 吐蕃 以為弟……給金印,號‘東帝’。”亦以代指偏安東方的政權。 宋 陳經(jīng)國 《沁園春·丁酉年感事》詞:“悵晨星殘月,北州豪杰,西風斜日,東帝江山?!?br />(4).司春之神東方 青帝 的省稱。 宋 戴炳 《初冬梅花偷放頗感》詩:“妝點南枝無數(shù)雪,探支東帝幾分春?!?宋 羅燁 醉翁談錄·煙花詩集:“東帝初無厚薄情,惡花隨分也能春。”
《漢語大詞典》:吳濞
吳王 劉濞 的省稱。 漢景帝 時, 劉濞 曾發(fā)動 吳 楚 等七國之亂,為 周亞夫 所平。文選·班彪〈北征賦〉:“降幾杖於藩國兮,折 吳濞 之逆邪?!?李善 注引史記:“ 吳王 濞 , 高帝 兄 劉仲 之子也?!?span id="7h7btl7" class="book">《陳書·高祖紀上》:“ 呂嘉 既獲, 吳濞 已鏦?!?/div>
《漢語大詞典》:定王臺(定王臺)
臺名。相傳 漢景帝 子 長沙定王 劉發(fā) 為想望其母 唐姬 而建。在今 湖南省 長沙縣 東。 宋 姜夔 《一萼紅》詞序:“著屐蒼苔細石間,野興橫生,亟命駕登 定王臺 。”又 宋 朱熹 有《登定王臺》詩。
《漢語大詞典》:茅盈
漢景帝 時 咸陽人 。傳說年十八上 恒山 修道,旋隱 江 南 句曲山 ,與其弟 固 衷 修煉采藥,治病活人,世稱“三茅真君”,改 句曲山 為 三茅山 ,簡名 茅山 (在今 江蘇省 句容縣 境內)。舊有“茅山道士”之傳,即本于此。太平廣記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傳·大茅君》:“ 大茅君 盈 南至 句曲 之山, 漢 元壽 二年八月己酉…… 王母 攜 王君 ( 西城王君 )及 盈 ,省顧 盈 之二弟,各授道要。 王母 命 上元夫人 授 茅固 、 茅衷 《太霄隱書》。” 明 廖用賢 《尚友錄》卷七:“ 茅濛 玄孫 盈 ,字 叔申 ,弟 固 字 季偉 ,次弟 衷 字 思和 。 盈 生于 漢景帝 中元 五年,少秉異操,獨味清虛……教二弟延年不死之法,后亦成仙,居 茅山 ,世稱‘三茅真君’?!?/div>
《國語辭典》:劉徹(劉徹)  拼音:liú chè
人名。(西元前156~前87)漢景帝之子,十六歲即位,為漢代第六位皇帝。在位時,文治武功鼎盛。文治方面,改變漢初以來沿用的黃老治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樂府,集民歌;采司馬遷等人之議,修改歷法,以正月為歲首。財經(jīng)方面,采桑弘羊之法,收鹽稅,鐵、酒公賣,統(tǒng)一貨幣為五銖錢,實行平準與均輸法,使國庫大增,社會繁榮。武功方面,武帝改漢初以來對匈奴和親納幣的消極政策,積極用兵。一面派張騫通西域,一面派衛(wèi)青、霍去病等人征討匈奴、南越、西南夷及朝鮮,擴增版圖。其時東西文化交流,南海商務繁盛。在位五十四年崩,享年七十歲。廟號武帝。
《漢語大詞典》:七王
(1).指七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及至縱橫之世,史職猶存。 秦 并七王,而 戰(zhàn)國 有《策》?!?span id="7v7hrbl" class="book">《晉書·地理志上》:“陵夷至於 戰(zhàn)國 ,遂有七王?!痹ⅲ骸?韓 、 魏 、 趙 、 燕 、 齊 、 秦 、 楚 ?!?br />(2).指 漢景帝 時 吳 、 楚 、 趙 、 膠西 、 濟南 、 菑川 、 膠東 等七個叛亂的諸侯王。 明 徐光啟 《聞楚變有感》詩:“我聞 漢景 時,作難自七王?!?br />(3). 南宋 追封 高宗 時抗金諸將 韓世忠 為 蘄王 、 劉安世 為 鄜王 、 張俊 為 循王 、 岳飛 為 鄂王 、 楊存中 為 和王 、 吳玠 為 涪王 、 吳璘 為 信王 ,合稱七王。見 宋 王應麟 小學紺珠·名臣下·七王。
《漢語大詞典》:誅晁錯(誅鼂錯)
亦作“ 誅晁錯 ”。 漢景帝 時, 鼂錯 為加強中央集權統(tǒng)治,請削諸侯之地,于是 吳 楚 七國以誅 鼂錯 為名反叛。見史記·吳王濞列傳、《袁盎鼂錯列傳》。后以“誅鼂錯”為清君側之典。 唐 陳鴻 《長恨傳》:“從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 鼂錯 以謝天下?!?span id="dfhzp7n" class="book">《白居易集》引作“誅錯”。《新五代史·雜傳二·李茂貞》:“ 茂貞 地大兵彊,而 唐 力未可以致討; 鳳翔 又近京師,易以自危而難於后悔。佗日雖欲誅 晁錯 以謝諸侯,恐不能也?!?/div>
《漢語大詞典》:廡金(廡金)
漢景帝 拜 竇嬰 為大將軍,賜金千金, 嬰 置帝所賜金于廊廡,任軍吏取用。見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后即以“廡金”作為輕財好施之典。 唐 陸扆 《授朱崇節(jié)河陽節(jié)度使制》:“廡金咸佇於 竇嬰 ,竹馬思迎於 郭伋 ?!?/div>
《國語辭典》:七國之亂(七國之亂)  拼音:qī guó zhī luàn
漢景帝時,因削藩而引起的叛亂。參加者計有吳王濞、楚王戊、膠西王卬、趙王遂、濟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等七國,后為周亞夫所平。
《國語辭典》:茅山道士  拼音:máo shān dào shì
相傳漢景帝時茅盈及其弟固、衷三人隱于江蘇省句容縣東南的茅山,后得道。南朝梁陶弘景亦隱居于此,開道教茅山派。入唐后茅山道派為道教主流,凡茅山道士頗受貴族、名流尊重。至明、清茅山道士遂成為道士的泛稱。
《國語辭典》:河間獻王(河間獻王)  拼音:hé jiān xiàn wáng
人名。(?~西元前130)漢景帝子,名德,封河間王,卒謚獻。修學好古,多得先秦舊書,山東諸儒多從之游學。
《國語辭典》:魯恭王(魯恭王)  拼音:lǔ gōng wáng
漢景帝五子劉馀的封號。初立為淮南王,徙為魯王,謚恭,故稱為「魯恭王」。好治宮室苑囿,曾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宮,于壁中得古文《尚書》、《毛詩》、《孝經(jīng)》等。也稱為「魯共王」。
《國語辭典》:東市朝衣(東市朝衣)  拼音:dōng shì cháo yī
漢代晁錯因請削諸侯國封地引起七國之亂,遂于東市受死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一○一。袁盎晁錯傳》。后用以指大臣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