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平無考?!兑鞔半s錄》卷一三收虛中《流類手鑒》存其詩2句,《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全唐詩續(xù)補遺
江滿昌,曾任特進行門下侍郎兼鎮(zhèn)西員外都督。詩一首。(《全唐詩》無江滿昌詩)
李瑗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隴西狄道人,字德圭。高祖從父兄子。封廬江王。累遷幽州大都督。性懦,朝廷以王君廓輔行,君廓勇而陰險。時隱太子建成有陰謀,厚結瑗。建成死,君廓勸瑗反,瑗從之,反為其賣,被縊殺,年四十一。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江東人。游蜀居法聚寺。寺即隋之蜀王秀所造者。仁壽中。嘗塔舍利。故勝事尤多。江一日忽謂其同房之徒曰。外有檀越萬馀輩。悉戴冒方被拘攣。無所告訴??杉本纫?。其徒即出視之無所見。但見漁者以竹器負螺子。至馳報江。江使以錢贖而投之水。又長安大興善寺。本隋之舍衛(wèi)寺也。先天中。災摩孑遺。東明觀道士李榮巴西人輕薄善戲謔。為之辭曰。道善何曾善。言興卻不興。如來燒赤盡。惟有一群僧。眾聞而怒且奮然。事大費繁勢莫之卒。就俄一德衣弊貌陋。委破囊于地曰。幸還成佛殿。竟驟步去。不知所在。徐察之人無識者。尋倒其囊。得黃金千兩。由是施者四集。而寺以亟成。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感通篇第六之四
釋法江者。江東人也。來游岷蜀居于法聚寺。寺即隋蜀王秀之造也。寺內(nèi)有仁壽中文帝樹舍利塔。江以慈憫為懷。多逆知其來言無少誤。嘗在房中謂門人曰。外有萬馀人盡戴帽形且攣蜷。從吾乞救。汝速出寺外求之不見人物。弟子怪師之言何其倒亂。徙倚之間有數(shù)十人。荷檐竹器中螺子至。江曰。此之是歟。命取錢贖之投于水中矣。 又長安大興善寺本隋舍衛(wèi)寺也。至唐先天中火災殿宇蕩然。唯遺基耳。明慶中東明觀道士李榮者。本巴西人也。好事薄徒多與釋子爭競優(yōu)劣。榮來玄都觀。因率黃冠指其灰燼而嘲之曰。道善何曾善。言興且不興。如來燒赤盡唯有一群僧。僧中有憤其異宗譏誚者。急慕勸重新締構復廣于前。十二畝之地?;夒m日盈千萬計未能成。僧眾搔首躇躕。未知何理克成。忽有一僧。衣服粗弊形容憔悴。負一破囊入緣言。速了佛殿步驟而去。啟視之則黃金也。校耒之一千兩矣。時人奇之。由此檀施日繁。殿速成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平無考?!?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武攸歸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并州文水人。武則天從侄。則天時,封九江王。歷司屬少卿,官至齊州刺史。事母以孝聞。
李緒 朝代:初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8 【介紹】: 唐宗室后裔。李元軌子。高宗上元中,封江都郡王。累除金州刺史。武則天垂拱中,坐與裴承光交通,被殺。中宗神龍初,追復爵位。工書畫,于元軌諸子中最有才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46—708 【介紹】: 唐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字必簡。高宗咸亨元年進士。善五言詩,工書翰,有能名。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歷遷隰城尉、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武則天時,累擢膳部員外郎。中宗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嶺外。尋召授國子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卒年六十余。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5?—708 字必簡。排行五。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父遷居洛州鞏縣(今河南鞏義)。高宗咸亨元年(670)登進士第,其后任隰城尉,累轉洛陽丞。武后圣歷元年(698),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與同僚不睦,為州司馬周季重等所構陷,系獄,將被殺。審言子杜并年方十六,刺殺季重,當即杜并亦被殺。武后聞此,甚加嘆異,召見審言,授著作佐郎,俄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元年(705),因諂附張易之兄弟,為中宗流放峰州。不久召還,授國子監(jiān)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景龍二年(708)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杜審言考》對其生平事跡多所考證。審言為杜甫祖父,杜甫詩法深受其影響。審言少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晚年與沈佺期、宋之問唱和,對近體詩之形成頗有貢獻。審言今存詩43首,僅兩首古體,五律、五排、七律、七絕諸體有佳作,其中五律尤為量多質(zhì)高,莊嚴典麗。有宋本《杜審言集》1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審言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
唐詩匯評
杜審言(648?—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類),父遷居鞏縣(今屬河南)。高宗咸亨元年(670)擢進士第,授隰城尉,遷江陰尉,轉洛陽丞。武后圣歷元年,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尋免歸,武則天召見,拜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部。中宗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流峰州。不久召還,授國子監(jiān)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卒。審言善五言詩,工書翰,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有《杜審言集》十卷,已佚。今《杜審言詩集》三卷乃后人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審言詩注》。

作品評論

《唐詩品》
學士高才命世,凌轢同等,律調(diào)瑯然,極其華茂。然其心靈流暢,不煩構結,而自出雅致。曠代高之,以為家祖。少陵雄生后代,威鳳之丸,不離苞素者也。《守歲》篇云:“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庭燈燭上薰天”,氣色高華,罕得其比。
《藝苑卮言》
杜審言華藻整栗,小讓沈、宋,而氣度高逸,神情圓暢,白是中興之祖,宜其矜率乃爾。
藝圃擷馀
杜必簡性好矜誕,至欲“衙官屈、宋”。然詩自佳,華于子昂,質(zhì)丁沈、宋,一代作家也。乃有杜陵鬯其家風,盛哉!
詩藪
初唐無七言,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倡。五言則“行止皆無地”、“獨有宦游人”,排律則“六位乾坤動”、“北地寒應苦”,七言則“季冬除夜”、“毗陵震澤”,皆極高華雄整。少陵繼起,百代???,有自來矣。
詩鏡總論
杜審言渾厚有馀。
唐詩歸
鐘云:初唐詩至必簡,整矣,暢矣。吾尤畏其少。古人作詩不肯多,意其不善。又云:必簡數(shù)詩,開詩家齊整平密一派門戶,在初唐實亦創(chuàng)作。
《詩源辨體》
杜審言五言律體巳成,所未成者,長短兩篇而已。今觀沈、宋集中,亦尚有四、五篇未成者。然則五言律體實成于杜、沈、宋,而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審言較沈、宋復稱俊逸,而體自整栗,語自雄麗,其氣象風格自在,亦是律詩正宗。
《唐詩緒箋》
五言律詩貴乎沉實溫麗,雅正清遠。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無艱難之患。最不宜輕浮俗濁,則成小人對屬矣。似易而實難。又須風格峻整,音律雅渾,字字精密,乃為得體。初唐惟杜審言創(chuàng)造工致,最為可法。
《唐律消夏錄》
必簡詩用意深老,措辭縝密,雖極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虛設。其于射洪,猶班之于史也。后來盡得其法者,唯文孫工部一人。
《載酒園詩話又編》
杜必簡散朗軒豁,其用筆如風發(fā)漪生,有遇方成圭、遇圓成璧之妙。即作磊砢語,亦猶蘇子瞻坐桄榔林下食芋飲水,略無攢眉蹙額之態(tài)。此僻澀苦寒之對劑也。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觀。
石洲詩話
杜必簡于初唐流麗中,別具沉摯,此家學所有啟也。
三唐詩品
承流散藻,詞非一骨,間有六代遺音,而律詩清柔,無復陳隋健響,于初唐最為晚派。自誕“衙官屈宋”,殊太過情。乃如“云霞出?!薄ⅰ安菥G長門”,亦自獨辟生蹊,發(fā)為孤秀,以罕見長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東海郯縣人,字南美。武則天垂拱中,官至禮部尚書,封枝江郡公。
江融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京兆盩厔人。武則天時,撰《九州設險圖》,魏元忠就傳其術。歷官左史、起居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73或678—740 【介紹】: 唐韶州曲江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擢進士,官秘書省校書郎。先天元年道侔伊呂科登第,授左拾遺,遷左補闕。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稱賢相。二十四年為李林甫所讒,罷相,出為荊州長史。卒謚文獻。有文名,其《感遇詩》以格調(diào)剛健稱。有《曲江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78—740 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武后神功元年(697),登進士第,授校書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呂科,授左拾遺。后歷官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集賢院學士、中書侍郎等職。開元二十一年(733)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為著名賢相。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擠,罷相。次年貶為荊州長史,在州以文史自娛,不戚戚于懷。二十八年病卒。年63歲(兩《唐書》本傳均作68歲,誤)。生平詳見新、舊《唐書》本傳及近年于韶關發(fā)現(xiàn)之《張九齡墓志銘》。九齡工詩能文,文長于碑志,詩格調(diào)清雅,興寄深婉,其《感遇》十二首,與陳子昂詩齊名。施補華《峴傭說詩》云:“唐初五言古,猶沿六朝綺靡之習,唯陳子昂、張九齡直接漢魏,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復古之功大矣?!敝疗涔沤w寫景抒情諸作,清淡和雅,興象玲瓏,前人以為實開王、孟、儲、韋一派?!?a target='_blank'>詩藪》內(nèi)編卷二云:“張子壽首創(chuàng)清淡之派,盛唐繼起,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韋應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風神者也?!苯翊妗肚瓘埾壬募?0卷。《全唐詩》存詩3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4首。
全粵詩·卷七
張九齡(六七八 — 七四〇),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唐中宗景龍元年(七〇七)進士,始授校書郎。又以道侔伊呂科策高第,遷左拾遺,調(diào)左補闕、司勛員外郎。以才鑒為宰相張說所親重,進中書舍人。玄宗開元十四年(七二六),張說罷官,改九齡太常少卿,出為冀州刺史,以養(yǎng)母,請改洪州都督,徙桂州都督,攝御史中丞、嶺南按察兼選補使。以擬奏章稱旨,詔擢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遷工部侍郎,知制誥。二十一年冬,晉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固辭,不許。次年,遷中書令,知院事。為李林甫所忌,又以諫阻進用張守圭、牛仙客而遭潛構,罷為尚書右丞相,尋再貶荊州長史。開元二十八年,請拜掃南歸,五月七日,病卒于故里。追贈荊州大都督,謚“文獻”。有《曲江集》二十卷。事見徐浩撰碑銘。《舊唐書》卷九九、《新唐書》卷一二六有傳。
唐詩匯評
張九齡(673-740),—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武后長安二年(702)擢進士第,又連登材堪經(jīng)邦及道侔伊呂科,授左拾遺。玄宗開元十一年,累遷至中書舍人。尋出為冀州刺史,改洪州都督,轉桂州都督,充嶺南道按察使。召拜秘書少監(jiān),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再遷中書侍郎,二十一年以本官同平章事,累封始興縣伯。因李林甫排擠,于開元二十五年眨荊州長史。卒,謚文獻。九齡為開元賢相之一,其詩詞采富艷,而情致深婉。有《曲江集》二十卷行世。《全唐詩》編詩三卷。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三
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人。擢進士。始調(diào)校書郎。以道侔伊呂科策高第。開元十一年拜中書舍人內(nèi)供奉。封曲江男。二十一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中書令。累封始興縣伯。左遷荊州大都督長史。卒年六十八。贈荊州大都督。謚曰文獻。建中元年加贈司徒。

作品評論

《唐詩品》
曲江藻思翩翩,體裁疏秀,深綜占意,通于遠調(diào),上追漢魏而下開盛唐,雖風神稍劣而詞旨沖融,其源蓋出子古之平調(diào)曲也。自馀諸子、馳志高雅,則峭徑挺出,游泳時波,則蘼蕪莫剪,安能少望其風哉?近體諸作,綺密閑澹,復持格力,可謂備其眾美。雖與初唐作者駢肩而出,更后諸名家,亦皆丈人行也。而況節(jié)義相先,稱古之遺直者耶!
唐音癸簽
張曲江五言以興寄為主,而結體簡貴,選言清冷,如玉磬含風,晶盤盛露,故當于塵外置賞。
《唐詩觀瀾集》
曲江長律,鳴鸞佩瓊,萬象咳吐,與明皇詩賡歌倡答,如律呂之相應,可謂一德一心。
《唐詩別裁》
唐初五言古漸趨于律,風洛未遒,陳正字起衰而詩品始正,張曲江繼續(xù)而詩品乃醇。
《四庫全書總目》
九齡守正嫉邪,以道匡弼,稱開元賢相,而文章高雅,亦不在燕、許諸人下?!?a target='_blank'>新唐書·文藝傳》載徐堅之言,謂代文如輕縑素練,實濟時用,而窘邊幅。今觀其《感遇》諸作,神味超軼,可與陳子昂方駕;文筆宏博典實,有垂紳正笏氣象,亦具見大雅之遺,堅局于當時風氣,以富艷求之、不足以為定論。
石洲詩話
曲江公委婉深秀,遠出燕、許諸公之上、阮、陳而后,實推一人,不得以初唐論。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張曲江襟情高邁,有遺世獨立之意,《感遇》諸詩,與子昂稱岱、華矣。
昭昧詹言
張曲江以風雅之道,興寄為上,故一篇一詠,莫非興寄,此意是矣。然僻者為之,則又入于空泛,捕風捉影,似是而非。夫六義,風雅頌賦比興兼之,奈何獨主風與興二端乎?大約天下義理及古今載籍文字,惟變所適,無所不備,但用各有當耳。不能觀其會通而偏提一端,即為病痛,知味者鮮,所以末流多歧也。
白華山人詩說
赤堇氏云:讀張曲江詩,要在字句外追其神味。又云:曲江詩如蜘蛛之放游絲,一氣傾吐,隨風卷舒,自然成態(tài)。初視之,若絕不經(jīng)營;再三讀之,仍若絕不經(jīng)營。天工言化,其庶幾乎?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鮑明遠、江文通,次敘連章,見鋪排之跡?!陡杏觥分T篇,猶為高調(diào),情詞芬惻,清亮音多,骨格未及拾遺,每以非條傷干。至如漢上游女,遙襭古馨,清江白云,蔚發(fā)明秀,哀梨爽口,不必與橄欖同功,若斯之類,亦其獨至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3 【介紹】: 唐宗室。太宗裔孫。少有志尚,事母甚謹。初為太子仆、兼徐州別駕,封嗣江王。玄宗開元后累轉蜀、濮等州刺史。政號清嚴,人吏畏服。又遷禮部尚書,充朔方軍節(jié)度使。先后破吐蕃、契丹及奚,然執(zhí)政害其功,賞不厚,甚為當時所嘆。官終太子太師,未拜而卒,年八十余。治家嚴,教子有法度,三子皆顯。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43 唐太宗李世民曾孫,吳王恪孫。少繼江王囂后,封為嗣江王。玄宗開元十二年(724)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遷禮部尚書,充朔方節(jié)度使。以破契丹功,加開府儀同三司,領關內(nèi)支度營田采訪處置使。二十二年,擢兵部尚書,領朔方節(jié)度大使。坐事貶為衢州刺史,歷滑、懷二州。天寶初,以太子少師致仕。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全唐文·卷一百
祎。吳王恪孫。嗣江王囂封嗣江王。為太子仆兼徐州別駕。加銀青光祿大夫。歷蔡衢等州刺史。開元后累轉蜀濮等州刺史。入為光祿卿。遷將作大匠。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拜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遷禮部尚書。充朔方節(jié)度使。拔吐蕃石堡城。拓地千里。元宗喜。更號其城曰振武軍。契丹衙官可突干叛。敕祎副忠王為河北道行軍元帥。王不行。袆率諸將分道出范陽北。大破多蕃。擒酋長以還。加開府儀同三司兼關內(nèi)支度營田采訪處置等使。久之。擢兵部尚書。為朔方節(jié)度大使。坐事下除衢州刺史。歷滑懷二州。天寶初以太子少師致仕。二年遷太師。未拜薨。年八十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玄宗妃。泉州莆田人。開元初,高力士使閩,選入宮中,大見寵幸。善屬文,自比謝女。所居悉植梅花,帝因其所好,戲名梅妃。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唐玄宗李隆基之妃,名采蘋,莆田(今屬福建)人。開元初,高力士選歸侍玄宗。據(jù)舊題曹鄴《梅妃傳》云,妃聰穎善文,自比謝道韞。居所遍植梅花,玄宗因戲名梅妃。姿質(zhì)明秀,好淡妝素飾,嘗擅寵后宮。及玄宗移寵楊妃,逼江妃遷上陽宮。后卒于安史亂中。玄宗歸長安,于梅樹下掘得其尸,見脅下有刀痕,悲慟不已,以妃禮改葬?!?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據(jù)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推斷,梅妃實無其人,“蓋見當時圖畫有把梅美人號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時人”。
唐詩匯評
江采蘋,即梅妃,《全唐詩》存詩一首。其詩及事出自舊題曹鄴撰《梅妃傳》。傳云:采蘋莆田(今屬福建)人。開元中,高力士選歸,侍玄宗,大見寵幸。善屬文,自比謝女。性喜梅,所居闌檻,悉植數(shù)株,帝名之曰梅妃。及楊玉環(huán)入宮,受嫉,遷居上陽東宮。安史亂起,陷賊被害。魯迅認為梅妃實無其人,“蓋見當時圖畫有把梅美人號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時人”,推斷作者因造此傳(見《中國小說史略》)。
詞學圖錄
江采蘋,福建莆田珍珠村人。宮廷舞蹈家,又善吟詠。玄宗時選入宮,因善"驚鴻舞"得寵,以愛梅,玄宗賜名"梅妃"。后玉環(huán)專寵,玄宗每見梅,輒遣人賜珍珠一斛,不受,作詞曰:"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玄宗愧,命人譜唱,即《一斛珠》也。安史亂后,玄宗使人覓梅妃不得,或獻畫像,玄宗作《題梅妃畫真》:"憶昔嬌妃在紫宸,鉛華不御得天真。霜綃雖似當年態(tài),爭奈嬌波不顧人"。
全唐文·卷九十八
妃名采蘋。莆田人。開元初。高力士選入。侍元宗。甚見寵幸。所居悉植梅花。帝因其好。名為梅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690—約756 【介紹】: 唐京兆長安人,字少伯。玄宗開元十五年擢進士第,補秘書省校書郎。后又以博學宏詞登科,授汜水尉。以故貶嶺南,北歸,遷江寧丞。晚年又貶龍標尉。故世又稱王江寧、王龍標。以世亂還鄉(xiāng),道出濠州(一作亳州),為刺史閭曉丘所殺。工詩,擅長七絕,以邊塞詩《出塞》、《從軍行》等知名。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56? 字少伯,排行大,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以曾官江寧(今江蘇南京)丞、龍標(今湖南洪江西南)尉,后人因稱“王江寧”、“王龍標”。玄宗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登博學宏詞科,遷汜水尉。越數(shù)年,以事謫嶺南。二十八年北返,改江寧丞。史傳稱后以“不護細行”,又貶龍標尉。安史亂起,昌齡避亂江淮一帶,觸忤濠州刺史閭丘曉,為曉所殺。生平見《舊唐書》、《新唐書》本傳。昌齡為開元、天寶間杰出詩人。所作多邊塞軍旅、宮怨閨情及送別之什,清剛俊爽,深厚婉麗。時人殷璠以為“元嘉以還,四百年內(nèi),曹、劉、陸、謝,風骨頓盡,今昌齡克嗣厥跡”,稱其詩“驚耳駭目”,乃“中興高作”。(原出《河岳英靈集》卷中,茲據(jù)《唐詩紀事》卷二四所引)《唐才子傳》卷二本傳云是“時稱‘詩家夫子王江寧’”。昌齡特擅七絕,明王世貞以為可“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藝苑卮言》卷四)。詩集注本有今人李云逸《王昌齡詩注》。另有《詩格》傳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4卷?!度圃娡饩帯芳啊度圃娎m(xù)拾》補4首又4句。
唐詩匯評
王昌齡(694?-756?),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二十二年,舉博學宏辭科,授汜水尉。獲罪謫嶺南,二十七年遇赦北還。二十八年冬,為江寧尉。天寶中,貶龍標尉。安史亂起,北歸,為濠州刺史閭皇曉所殺。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昌齡工詩,時稱“詩家天子”;尤長七絕,與李白共稱“聯(lián)璧”。有《王昌齡集》五卷,已佚。又著《詩格》二卷,《詩中密旨》一卷,今傳本多疑非原著。有《王昌齡集》二卷和《王昌齡詩集》三卷行世,《全唐詩》編詩四卷:今人李云逸有《王昌齡詩注》。
黃鶴樓志·人物篇
王昌齡(698—約756) 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授校書郎,改汜水縣尉,再遷江寧縣丞,晚年貶龍標(今湖南黔陽西)縣尉,世稱“王江寧”或“王龍標”。赴江夏(今武昌)游玩時曾作惜別詩《送人歸江夏》,因情造景,借黃鶴樓抒情,表現(xiàn)了友人間的無限眷戀和依依惜別之情。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一
昌齡字少伯。江寧人。第進士。補秘書省校書郎。又登博學宏詞科。再遷泛水尉。貶龍標尉。以世亂還鄉(xiāng)里。為刺史閭邱曉所殺。

作品評論

河岳英靈集
元嘉以還,四百年內(nèi),曹、劉、陸、謝、風骨頓盡。頃有太原王昌齡,魯國儲光羲頗從厥跡,且兩賢氣同體別,而王稍聲峻。
新唐書本傳
昌齡工詩,緒密而思清,時謂王江寧云。
唐才子傳
昌齡工詩,縝密而思清,時稱“詩家天子王江寧”,蓋嘗為江寧令。與文士王之渙、辛漸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
《唐詩品》
少伯天才流麗,音唱疏越。七言小詩兒與太白比肩,當時樂府采錄無出具右。王言古作與儲光羲不相下,而稍逸致可采,高才玩世,流蕩不持,卒取閭丘之禍,輕華之致,不并圭璋,豈亦定見耶!
朱警《王昌齡詩集跋》
少伯詩為中興名家,與儲光羲相埒,而少伯稍聲峻,多遠調(diào)。至如“飛雨祠工來,靄然關中暮”、“東峰始含景、了了見松雪”,興象融化,有遺音矣。
《藝苑卮言》
七言絕句,王江寧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
藝圃擷馀
絕句之源,出于樂府,貴有風人之致,其聲可歌,其趣在有意無意之間,使人莫可捉著。盛唐惟青蓮、龍標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詩藪
江寧《長信詞》、《西宮曲》、《青樓曲》、《閨怨》、《從軍行》,皆優(yōu)柔婉麗,意味無窮,風骨內(nèi)含,精芒外隱,如清廟朱統(tǒng),一唱三嘆。
詩藪
摩詰五言絕,窮幽極玄;少伯七言絕,超凡入圣,俱神品也。
詩藪
杜陵、太白七言律絕,獨步詞場;然杜陵律多險拗,太白絕間率露,大家故宜有此。若神韻于云,絕無煙火,深衷隱厚,妙協(xié)《蕭韶》,李頎、王昌齡故是千秋絕調(diào)。
詩藪
李(白)詞氣飛揚,不若王之自在,然照乘之珠,不以光芒殺直;王句格舒緩,不若李之自然,然連城之璧,不以追琢減稱。李作故極自然,王亦和婉中渾成,盡謝爐陲之跡;王作故極自在。李亦飄翔中閑雅,絕無叫噪之風,故難優(yōu)劣,然李詞或太露,王語或過流,亦不得護其短也。
詩鏡總論
王龍標七言絕句,自是唐人騷語,深情苦恨,襞積重重,使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惜后人不善讀耳。
詩鏡總論
書有利澀,詩有難易,難之奇,有曲澗層巒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王昌齡絕句,難中之難;李青蓮歌行,易中之易。難而苦為長吉,易而脫為樂天,則無取焉??傊?,人力不與,天致自成,難易兩言,難可相忘耳。
詩鏡總論
專尋好意,不理聲格,此中晚唐絕句所以病也,詩不待意,即景自成;意不待尋,興情即是。王昌齡多意而多用之,李太白寡意而寡用之:昌齡得之椎煉,太白出于自然,然而昌齡之意象深矣。
唐詩歸
鐘云:人知王、孟出于陶,不知細讀儲光羲及王昌齡詩,深厚處益見陶詩淵源脈絡。善學陶者寧從二公入,若從五、孟入。
《全唐風雅》
鐘云:龍標七言絕妙在全不說出,讀未畢,而言外目前,可思可見矣,然終亦說不出。 黃紹夫云:唐七言絕句當以王龍標為第一,以其比興深遠,得風人溫柔敦厚之體,不但詞語高古而已。
姜齋詩話
七言絕句,唯王江寧能無疵颣,儲光羲,崔國輔其次者,至若“秦時明月漢時關”,句非不煉,格非不高,但可作律詩起句,施之小詩,未免有頭重之病。若“水盡南天不見云”、“水和三日蕩輕舟”、“囊無一物獻尊親”、“玉帳分弓射虜營”,皆所謂滯累,以有襯字故也。其免于滯留者,如“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則又疲茶無生氣,似欲匆匆結煞。
《詩辯坻》
龍標七言古,氣勢太峻而才幅狹,然迅快流爽,又一格也。
圍爐詩話
吳敬夫云:龍標七絕名手,五古筆法高妙,往往為理障所掩,如“精意莫能論”,“獨立君始悟”、“海靜月色真”、“寥寥天府空”、但便人剿襲,故愚者入其鬼窟中。豈若“久之風榛寂,遠聞樵聲至”、“不信沙場苦,君看刀箭?!?,頓挫雄渾也? 王昌齡五古,或幽秀,或豪邁,或慘側,或曠達,或剛正,或飄逸,不可物色。
圍爐詩話
王龍標七絕,如八股之王濟之也,起承轉合之法自此而定,是為唐體,后人無不宗之。
原詩
七言絕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齡,李俊爽,王含蓄,兩人辭、調(diào)、意俱不同,各有至處。
《歷代詩法》
龍標五古,勝情曠致,刊落凡俗。龍標七絕,如高翼矯風,半空落響,危峰墮月,哀壑承泉,首首同調(diào),一見一新,非惟獨秀當時,抑已擅場千古。
《唐詩別裁集》
龍標絕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測之無端,玩之無盡,謂之唐人《騷》語可。
石洲詩話
龍標精深可敵李東川,而秀色乃更掩出其上。若以有明弘正之間徐迪功尚與李、何鼎峙,則有唐開、寶諸公,太白、少陵之外,舍斯人其誰與歸?
《挹翠樓詩話》
有識者皆當戒心讀王龍標“大漠風塵”、“白馬金鞍”、“馳道楊花”諸作,止用一二字暗中托諷,使深心人于言外領會,意境既超,婉而不露,此其七絕所以獨冠三唐。
《唐七律雋》
襄陽、龍標、供奉,雖不以七律名家,然視右丞、嘉州,少陵者公,別有一種神氣,有精采而無滯色,此盛唐之所以為盛也。
《峴傭說詩》
孟浩然、王昌齡、常建五言清逸,風格均與摩詰相近,而篇幅較窘。學問為之,才力為之也。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鮑明遠,縮作短篇,自成幽峭。七絕擅名,亦由關塞之詞,江山所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