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河南  拼音:hé nán
1.泛指黃河以南地區(qū)。
2.省名。位于黃河之南。參見「河南省」條。
《國語辭典》:河南省  拼音:hé nán shěng
省名。因位于黃河之南而得名,為黃河主要水災區(qū)。東界湖北,西界陜西,北界山西、河北。面積約十六萬五千平方公里。省會開封。主要農(nóng)作為小麥。礦產(chǎn)以煤為大宗,太行山麓的六河溝和焦作是最大產(chǎn)地。境內主要交通線有平漢、隴海鐵路,交會于鄭州。并有開封、洛陽等歷史名都,安陽西郊小屯殷墟是商代故都遺址,曾有大批甲骨出土。簡稱為「豫」。
《國語辭典》:河南梆子  拼音:hé nán bāng zi
河南地方戲曲。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陜西、山西等地。梆子腔的一種,演唱時以硬木梆子按拍,節(jié)奏鮮明。也稱為「豫劇」。
《國語辭典》:豫劇(豫?。 ?span id="gjpru6g" class='label'>拼音:yù jù
流行于河南全省和陜西、山西等地的劇種,屬于梆子腔的一種。演唱時以硬木梆子按拍,節(jié)奏鮮明。也稱為「河南梆子」。
《國語辭典》:河南墜子(河南墜子)  拼音:hé nán zhuì zi
河南地方戲曲。起源于河南和皖北的道情、鶯歌柳、三弦書等。流行于河南及鄰近各省。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棗木簡板,邊打邊唱。也有二人對唱,一人打簡板,一人打單鈸或書鼓。伴奏者拉墜琴,并用腳踏的梆子打節(jié)拍。唱詞基本為七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