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5詞典 4分類詞匯 31
《國語辭典》:十七帖  拼音:shí qī tiè
晉王羲之的草書帖。為二十馀件書帖合并而成的總帖,因居首一帖開端有「十七」二字,故稱為「十七帖」。此帖雄健疏放、氣象超逸,為王羲之草書作品中最負(fù)盛名者,歷代均取作草書范本。
《國語辭典》:棗本(棗本)  拼音:zǎo běn
利用棗木所刻的書版,翻印而得的版本稱為「棗本」。宋。劉克莊 答楊雙詩:「棗本流傳容有偽,箋家穿鑿苦求奇。」
《漢語大詞典》:故帖
先前的法帖。新唐書·褚遂良傳:“帝方博購 王羲之 故帖,天下爭獻(xiàn),然莫能質(zhì)真?zhèn)?。?/div>
分類:先前法帖
《國語辭典》:南碑  拼音:nán bēi
統(tǒng)稱三國吳、東晉、宋、齊、梁、陳等六朝之碑碣文字。流傳較少,但書法皆高逸神妙。
分類:法帖
《漢語大詞典》:汝帖
法帖名。 宋 大觀 中, 汝州 守 王寀 采擇 潭 、 絳 、 泉 帖中之最優(yōu)者,薈萃成文,分為十二卷,刻石置于 汝州 望嵩樓 中。 明 末兵亂,樓焚碑殘。 清 順治 七年(1650年)巡道 范承祖 重新修葺,并加詩跋二刻,共十四刻,置于州署西園古軒壁中。 道光 十八年(1838年)州守 白明義 見所存文漫漶不復(fù)識(shí),自 洛陽 貼得 汝 帖原拓一部,重摹諸石,仍藏左軒壁中。此帖計(jì)有金石文八種, 秦 、 漢 、 三國 字體五種,六朝帝王書三十引, 魏 晉 九人書以及 王羲之 十帖、 南唐 十臣、 唐 三朝帝后四書和 歐陽詢 、 虞世南 、 褚遂良 、 顏真卿 、 柳公權(quán) 、 賀知章 、 李后主 、 吳越王 俶 等七十余家書法手跡,字?jǐn)?shù)雖不甚多,但真草隸篆無所不包。向?yàn)闀◥酆谜咚湟暋,F(xiàn)存 河南省 臨汝縣 文化館。
《國語辭典》:千字文  拼音:qiān zì wén
1.書名。南朝梁周興嗣所撰,傳說是集王羲之字,以一千個(gè)不同的單字所寫成,每四字一句,隔句押韻,以便于背誦,是舊時(shí)兒童啟蒙時(shí)必讀的書。
2.晉王羲之有〈千字文帖〉,后代書法家如隋釋智永、唐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均有臨本,其中以釋智永的臨池功夫最深,溫厚古雅,別具面目;而釋懷素所書小草〈千字文〉,藏奇崛于平正之內(nèi),為唐代中葉今草的代表作。
《漢語大詞典》:祖帖
最早的法帖。多指《淳化閣帖》。 淳化 三年, 宋太宗 出秘閣所藏歷代法書,命侍書學(xué)士編次,摹刻在棗木板上,拓賜大臣,古人法書賴此以傳。自此刻帖盛行,故歷來稱《淳化閣帖》為“法帖之祖”。 清 查慎行 《自題淳熙修內(nèi)司官帖后》詩:“《淳化》祖帖絶難得,南渡摹勒傳 淳熙 ?!?/div>
《國語辭典》:帖學(xué)(帖學(xué))  拼音:tiè xué
1.一種崇尚臨帖的書派,相對于碑學(xué)而言。
2.專門研究考訂各種法帖的源流、時(shí)代、體制、優(yōu)劣、真?zhèn)?、?nèi)容等問題的學(xué)問。如宋桑世昌之〈蘭亭考〉、黃伯思之〈法帖刊誤〉、清王澍之〈淳化秘閣法帖考〉等。
《國語辭典》:平安帖  拼音:píng ān tiě
晉代王羲之的書法帖。其書法疏密得宜,雍容酣暢且豪放,為行書的典范。隋代鑒藏,唐代記錄,以及明清兩代的印記等,十分完整?,F(xiàn)藏國立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及上海書畫出版社亦有影印本。
《漢語大詞典》:升元帖(昇元帖)
法帖名。 南唐后主 李煜 出所藏古今法帖刻石,有“ 昇元 二年三月 建業(yè) 文房模勒上石”字樣,故稱。 宋 周密 《志雅堂雜鈔·圖書碑帖》:“ 江 南 后主 ,嘗詔 徐鉉 以所藏古今法帖入之石,名‘昇元帖’。此刻在 淳化 之前,當(dāng)為法帖之祖也?!眳㈤?清 孫承澤 《閑者軒帖考》
《漢語大詞典》:圣母帖(聖母帖)
唐 懷素 草書法帖名。 明 曹昭 格古要論·圣母帖:“ 懷素 草書,頗難識(shí), 貞元 九年歲在癸丑五月刻石。 宋 元祐 三年戊辰??躺鲜?陜西 西安 府學(xué)?!?明 王世貞 《懷素圣母帖》:“ 素 師諸帖皆遒瘦而露骨,此書獨(dú)勻穩(wěn)清熟,妙不可言?!?/div>
《漢語大詞典》:玉版十三行
法帖名。 晉 王獻(xiàn)之 書《洛神賦》真跡。 南宋 時(shí) 高宗 得九行, 賈似道 復(fù)得四行,共十三行。由 廖瑩中 刻于玉石,因名。參閱 清 姜宸英 《湛園題跋》、 張廷濟(jì) 《清儀閣題跋》。
《漢語大詞典》:七觀帖(七觀帖)
法帖名。 元 翰林學(xué)士 程鉅夫 致仕南歸,翰林侍講學(xué)士 袁桷 撰《七觀》以送之,書畫家 趙孟頫 為之書寫。后世作為學(xué)習(xí)寫字的樣本,稱為“七觀帖”。 元 趙孟俯 《〈七觀〉跋》:“《七觀》者,翰林待制 袁公 桷 之所作也。何為而作也?翰林承旨 程公 請老而歸, 袁公 作此以送之也……僕雖衰老目昏,不覺援筆為書一通。若 袁公 不以筆札之陋,刻諸堅(jiān)石,庶幾詞翰相須之義,傳之天下,后世以為美談云爾。”參閱《佩文齋書畫譜》卷七九。
《漢語大詞典》:升平帖
晉 王羲之 法帖名。此帖書于 晉 穆帝 升平 二年(公元358年),故名。《晉史》稱“ 逸少 書暮年方妙”,此帖距其終才三載,故尤為名貴。
《漢語大詞典》:利州帖
法帖名。即《臨江帖》。 宋 元祐 間, 劉次莊 以家藏《淳化閣帖》重摹刻于 臨江 戲魚堂 ,世稱《臨江帖》《戲魚堂帖》。 慶元 中, 四川 總領(lǐng) 權(quán)安節(jié) 重勒石于 益昌 ( 利州 )官舍,故亦稱《利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