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法眼  拼音:fǎ yǎn
1.五眼之一。能分明的洞觀,一切因緣生起的諸現(xiàn)象?!段鍩魰>硪?。釋迦牟尼佛》:「吾以清凈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于汝,汝當(dāng)護持?!?br />2.尊稱他人的眼識正確。《文明小史》第六十回:「老兄具這樣的法眼,欽佩得很,將來倒要時常請教請教?!?/div>
《漢語大詞典》:正法眼
見“ 正法眼藏 ”。
《國語辭典》:正法眼藏  拼音:zhèng fǎ yǎn cáng
禪宗稱釋迦牟尼佛所付予迦葉的法。也就是禪宗以心印心的法門。后以比喻事物的要旨精義?!毒暗聜鳠翡?。卷一。第一祖摩訶迦葉》:「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宋。陸游 普燈錄序:「不立文字,不形言語,謂之正法眼藏?!?/div>
《國語辭典》:法眼宗  拼音:fǎ yǎn zōng
中國佛教中禪宗五家之一。由五代文益禪師創(chuàng)立。因文益的謚號──大法眼禪師而得名。是禪宗五家中最晚成立的宗派。宗風(fēng)簡明的地方似云門;細密的地方類似曹洞,思想的特色主張一切現(xiàn)成。在宋初曾盛極一時,但到了宋代中葉,法脈就斷絕了。其間不過一百年。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文益、德韶、延壽等。
《國語辭典》:正法眼藏  拼音:zhèng fǎ yǎn cáng
禪宗稱釋迦牟尼佛所付予迦葉的法。也就是禪宗以心印心的法門。后以比喻事物的要旨精義?!毒暗聜鳠翡洝>硪?。第一祖摩訶迦葉》:「佛告諸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普燈錄序:「不立文字,不形言語,謂之正法眼藏。」
《漢語大詞典》:眼藏
猶法眼。指眼光。《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人民程度之解釋》:“夫此詔書所揭示者,既炳若日星,且切中時勢,雖以諸國之大政治家之眼藏觀之,亦未見有不然之評論?!?/div>
分類:法眼眼光
《漢語大詞典》:凈眼
佛教語。即法眼。《楞嚴(yán)經(jīng)》卷二:“知見既正,則妙心可獲,浄眼可得矣。” 宋 蘇軾 《次韻表兄程正輔江行見桃花》:“浄眼見桃花,紛紛墮紅雨?!?清 曹寅 《西軒》詩:“何難盡遣箏琶手,浄眼看花破生死?!眳⒁姟?法眼 ”。
《國語辭典》:法眼  拼音:fǎ yǎn
1.五眼之一。能分明的洞觀,一切因緣生起的諸現(xiàn)象?!段鍩魰>硪?。釋迦牟尼佛》:「吾以清凈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于汝,汝當(dāng)護持?!?br />2.尊稱他人的眼識正確?!段拿餍∈贰返诹兀骸咐闲志哌@樣的法眼,欽佩得很,將來倒要時常請教請教。」
《漢語大詞典》:五眼
佛教語。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所見為肉眼,天人禪定所見為天眼,小乘照見真空之理為慧眼,菩薩照見普度眾生的一切法門為法眼,佛陀具種種眼而照見中道實相為佛眼。大智度論卷三三:“菩薩摩訶薩欲得五眼者,當(dāng)學(xué)般若波羅蜜?!?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藴終古於三季,俟通明於五眼?!?唐 獨孤及 《觀世音菩薩等身繡像贊》:“五眼周視,四魔怖懾?!?/div>
《國語辭典》:臨濟宗(臨濟宗)  拼音:lín jì zōng
中國佛教禪宗之一派。唐代禪師義玄從黃檗禪師得法后,在唐大中八年(西元854)到鎮(zhèn)州,于滹沱河邊建立臨濟禪院,舉揚宗風(fēng),廣接徒眾。宗派也因寺而得名。弟子有灌溪志聞、寶壽沼、三圣慧然、興化存獎等多人。到宋初,更分出黃龍、楊岐兩支派。臨濟宗自義玄以來,門徒繁盛,未曾斷絕,并東傳日本。此宗接引學(xué)人的方法,單刀直入,機鋒峻烈,從義玄以棒喝,到看話頭,都是用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剿絕思惟,使入無分別的境地。這是本宗的特色。
《漢語大詞典》:五家七宗
佛教禪宗宗派。五家,指溈仰、臨濟、曹洞、云門、法眼五宗。臨濟宗后又分為黃龍、楊歧兩派,與上述五家并稱“七宗”。 呂澂 《中國佛學(xué)源流略講》第九講:“最后五家七宗只剩下濟,曹兩家,而曹洞宗的勢力始終不能和臨濟宗相比?!眳⒁姟?五宗 ”。
《國語辭典》:五宗  拼音:wǔ zōng
1.五服以內(nèi)的親屬。指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所愛光五宗,所怨滅三族?!贡饼R。顏之推觀我生賦〉:「疇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br />2.同母者為一宗。五宗,一父五母所生的子女。見《史記。卷五九。五宗世家》。
正法眼藏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又曰清凈法眼。禪家以之為教外別傳之心印。釋氏稽古略一曰:「佛在靈鷲山中,大梵天王以金色波羅華持以獻佛。世尊拈華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攝,獨有迦葉,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葉?!菇褚远U門之意解之,則是正為佛心之德名,此心徹見正法,故曰正法眼。深廣而萬德含藏,故曰藏。法華經(jīng)所謂佛知見也。涅槃妙心,為佛心之本體。體寂滅,故曰涅槃。不可思量分別,故曰妙。法華所謂妙法也。但法華就客觀而謂為妙法。今就主觀而謂為妙心。對一類頓悟之機,使離言句之假名,直爾會得此佛心,謂之以心傳心。然世尊付囑迦葉以正法眼藏,雖為涅槃經(jīng)之誠說,而拈華微笑之事,寶為禪門后輩之蛇足。其說基于慧炬之寶林傳,人天眼目,五燈會元已下與之雷同,惟為誇張其宗之具耳,隋唐之諸祖無言此事者。傳燈錄二曰:「說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訶迦葉,吾以清凈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將付于汝,并敕阿難副貳傳化無令斷絕?!褂衷唬骸阜鸶嬷T大弟子,迦葉來時可令宣揚正法眼藏。」明教傳法正宗記所載亦同之。是正涅槃經(jīng)二所謂:「爾時佛告諸比丘,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以付囑摩訶迦葉,是迦葉者當(dāng)為汝等作大依止」是也。然則謂為正法眼藏,謂為清凈法眼,皆總以名佛一代所說無上之正法也。況大悲經(jīng)教品曰:「如來法付囑諸圣,以正法眼之名,且指滅后三藏結(jié)集曰結(jié)集法眼,豈限于所謂教外別傳之心印耶?」(參見:拈花微笑)?!居帧浚〞?。有明徑山宗杲之正法眼藏。有日本道元禪師之永平正法眼藏。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佛的心眼徹見正法,名正法眼,深廣而萬德含藏,叫做藏。正法眼藏,是禪宗用來稱其教外別傳的心印。
拈花微笑
【佛學(xué)大辭典】
(傳說)聯(lián)燈會要釋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构沤穸U宗以為宗門第一之口實,彼宗以心傳心之根據(jù)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經(jīng)何人傳之,大藏所收之經(jīng)論不記此事,隋唐之宗匠亦無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門慧炬撰寶林傳,誇大其宗,始記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無門關(guān),五燈會元,廣燈錄,聯(lián)燈會要等諸書亦記之,此外拈之頌之者,不暇枚舉。然景德傳燈錄,碧巖錄。傳法正宗記,亦不記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宗門雜錄曰:「王荊公問佛慧泉禪師云:禪宗所謂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經(jīng)亦不載。公云:余頃在翰苑,偶見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三卷,因閱之,所載甚詳。梵王至靈山以金色波羅花獻佛,舍身為床座,請佛為眾生說法。世尊登座,拈花示眾。人天百萬,悉皆罔措。獨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分付摩訶大迦葉。此經(jīng)多談帝王事佛請問,所以秘藏,世無聞?wù)??!狗鹱娼y(tǒng)紀(jì)五,亦引此說。(參見:金色波羅華)
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趙宋法護譯。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來法眼遍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羅尼之德名也。經(jīng)中說陀羅尼及壇法。
法眼
【佛學(xué)大辭典】
(人名)建康清涼寺文益,馀杭人,姓魯氏,嗣羅漢琛。周顯德五年,謚曰大法眼禪師大智藏大導(dǎo)師。見傳燈錄二十四?!居帧浚ㄐg(shù)語)五眼之一。分明觀達緣生差別之法謂之法眼。無量壽經(jīng)下曰:「法眼觀察究竟諸道?!勾蠹?jīng)五十六曰:「以一切法付囑天龍諸鬼神等,為令法眼久住熾然故?!勾蠼?jīng)慧遠疏曰:「智能照法,故名曰法眼?!?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菩薩之眼,能夠清楚的見到一切法妙有的道理,為五眼之一。
【三藏法數(shù)】
法眼者,菩薩為度眾生,以清凈法眼遍觀一切諸法,能知能行,謂因行是法,得證是道,亦知一切眾生種種方便門,令修令證也。
法眼宗
【佛學(xué)大辭典】
(流派)禪宗五家之一。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五傳而至雪峰。雪峰傳玄沙。玄沙傳羅漢。羅漢傳文益禪師。住金陵清涼院。嘗舉華嚴(yán)初地中六相義。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世謂之法眼宗。
法眼凈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分明見真諦謂之法眼凈。通于大小乘言之。小乘為于初果見四真諦之理,大乘為于初地得無生法忍。增一阿含經(jīng)一曰:「三萬天人得法眼凈?!篃o量壽經(jīng)下曰:「得清凈法眼?!咕S摩經(jīng)佛國品曰:「遠塵離垢,得法眼凈?!勾蠼?jīng)慧遠疏曰:「見四真諦,名凈法眼?!棺⒕S摩經(jīng)一:「肇曰法眼道,須陀洹道也。始見道跡,故得法眼名。」同嘉祥疏曰:「云法眼凈者,小乘亦法眼,大乘亦法眼。小乘法眼即初果見四諦法名法眼,大乘法眼初地得真無生法故云法眼。」
清凈法眼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清凈之法眼也,法眼為五眼之一。小乘之聲聞于見道觀見四圣諦,大乘之菩薩于初地觀見二空之理之智也。無量壽經(jīng)下曰:「萬二千那由他人,得清凈法眼?!?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清凈的法眼。法眼是五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