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盧家(盧家)
(1).古樂府中相傳有 洛陽 女子 莫愁 ,嫁于豪富的 盧 氏夫家。 南朝 梁武帝 《河中之水歌》:“ 盧 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 王 ?!?br />(2).泛指富裕之家。 唐 沈佺期 《獨不見》詩:“ 盧 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唐 劉方平 《新春》詩:“一花開 楚國 ,雙燕入 盧 家。”
指善奏樂器的女子。 清 吳偉業(yè)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碧玉班中怕點留,樂營門外盧家泣?!眳⒁姟?盧女 ”。
《漢語大詞典》:盧女(盧女)
(1).亦稱“ 盧姬 ”。相傳 三國 魏武帝 時宮女,善鼓琴。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盧女曲 宋 郭茂倩 題解:“ 盧女 者, 魏武帝 時宮人也,故將軍 陰升 之姊。七歲入 漢 宮,善鼓琴。至 明帝 崩后,出嫁為 尹更生 妻。 梁簡文帝 《妾薄命》曰:‘ 盧姬 嫁日晚,非復(fù)少年時?!w傷其嫁遲也?!焙笠浴氨R女”泛指善奏樂器的女子。 唐 張子容 《除夜樂城逢孟浩然》詩:“妙曲逢 盧女 ,高才得 孟嘉 。” 唐 皇甫冉 《見諸姬學(xué)玉臺體》詩:“艷唱召 燕 姬,清弦待 盧女 ?!?br />(2).指 郢州 石城 歌女 莫愁 。舊時詩文中誤認(rèn)為即是 洛陽 的 莫愁 (嫁為 盧 家婦),故稱。 清 吳偉業(yè) 《贈荊州守袁大韞玉》詩:“ 盧女 門前烏桕樹, 昭君 村畔木蘭舟?!?br />(3).指 金陵 歌妓 莫愁 。 明 高啟 《清明呈館中諸公》詩:“ 白下 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 卞侯 墓上迷芳草, 盧女 門前暎落花?!?br />(4).樂曲名。 唐 王維 《奉和楊駙馬六郎〈秋夜即事〉》:“對坐彈《盧女》,同看舞鳳凰?!?唐 徐凝 《樂府新詩》:“一聲《盧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國語辭典》:瑤光(瑤光)  拼音:yáo guāng
星名。搖光的別稱,參見「搖光」條。
《漢語大詞典》:瑤光寺
北魏 世宗 ( 宣武帝 )在 洛陽 所建的尼寺。房舍五百余間,妃嬪貴媛,多出家于此。 永安 三年(公元530年), 秀容 部落首領(lǐng) 尒朱兆 攻入 洛陽 ,縱兵大掠,時有騎兵數(shù)十入寺淫穢。此后頗有譏訕,語曰:“ 洛陽 男兒急作髻, 瑤光寺 尼奪作婿。”參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瑤光寺。
《國語辭典》:西苑  拼音:xī yuàn
1.地名。位于北平舊皇城西華門西。本為金朝的離宮,元、明、清諸代遞加修繕,明、清時在大內(nèi)之西,故稱為「西苑」。內(nèi)有太液池、瓊?cè)A島、廣寒殿諸勝。
2.隋煬帝大業(yè)初所筑的園林。今河南省洛陽縣西。周圍二百里,臺觀宮殿,華麗非常。也稱為「芳華苑」、「會通苑」、「禁苑」、「紫苑」。
《國語辭典》:大夏  拼音:dà xià
1.夏禹時代的樂舞。即六樂之一。相傳大禹治水有功,皋陶作以頌之。《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弧?br />2.朝代名:(1)夏朝。亦泛指中國?!段倪x。揚雄。羽獵賦》:「喟然并稱曰:『崇哉乎德!雖有唐虞大夏成周之隆,何以侈茲?』」(2)(西元408~431)晉時十六國之一。匈奴赫連勃勃所建。據(jù)有今陜西北部,甘肅東北部,及蒙古鄂爾多斯等地。
3.國名。位今內(nèi)蒙及甘肅西北部。參見「西夏」條。
《漢語大詞典》:津門(津門)
(1).在渡口設(shè)置的關(guān)門。三國志·魏志·曹爽傳“皆伏誅,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世語》:“初, 爽 出,司馬 魯芝 留在府,聞有事,將營騎斫津門出赴 爽 ?!?北周 庾信 《明月山銘》:“船橫埭下,樹夾津門?!?唐 徐安貞 《奉和圣制早渡蒲津關(guān)》:“路得津門要,時稱古戍閒?!?br />(2). 東漢 首都 洛陽 有十二門,南面西頭門稱 津門 ,一名 津陽門 。 唐 駱賓王 《和李明府》:“馳道臨層掖, 津門 對 小平 。” 陳熙晉 箋注:“后漢書·光武十王傳注:‘ 津門 , 洛陽 南面西頭門也。一名 津陽門 。’”
(3). 津門亭 的省稱。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慟極 津門 ,感充 長樂 ?!?br />(4). 天津市 的別稱。 明 永樂 二年(1404年)筑 天津城 ,因地處畿輔門戶,故名“津門”。 清 王韜 《跋上?!醋至治鲌蟆岛蟆?/span>:“即如西人兩擾 津門 ,遂以 津門 為重地,以為保衛(wèi)神京非此不可?!?/div>
《漢語大詞典》:魏紫
牡丹花名貴品種之一。相傳為 宋 時 洛陽 魏仁浦 家所植,色紫紅,故名。 宋 辛棄疾 《臨江仙》詞:“魏紫朝來將進(jìn)酒,玉盤盂樣先呈?!?span id="dw8xour" class="book">《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這牡丹花乃花中之王,惟 洛陽 為天下第一。有‘姚黃’‘魏紫’名色,一本價值五千。”參閱 宋 歐陽修 洛陽牡丹記。
《國語辭典》:北宮(北宮)  拼音:běi gōng
1.古時宮必向南,王的寢宮在前,稱為「南宮」;王后寢宮在后,稱為「北宮」。《周禮。天官。內(nèi)宰》:「憲禁令于王之北宮,而糾其守?!?br />2.復(fù)姓。如戰(zhàn)國時齊國勇士北宮黝、漢朝宦官北宮伯子。
《國語辭典》:西晉(西晉)  拼音:xī jìn
朝代名。(西元265~316)晉武帝至憫帝都于洛陽,因洛陽在東晉首都建康的西邊,故稱為「西晉」。
《漢語大詞典》:五都
(1). 戰(zhàn)國 齊 所設(shè)的五個行政區(qū)劃。約當(dāng)于其他各國的郡。戰(zhàn)國策·燕策一:“王( 齊宣王 )因令 章子 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眾以伐 燕 ?!?span id="ljz2lbk" class="book">《史記·燕召公世家》:“五都之兵?!?司馬貞 索隱:“五都即 齊 也。按,臨 淄 是五都之一也?!?br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 漢 以 洛陽 、 邯鄲 、 臨菑 、 宛 、 成都 為五都。漢書·食貨志下:“遂於 長安 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 長安 東西市令及 洛陽 、 邯鄲 、 臨甾 、 宛 、 成都 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2) 三國 魏 以 長安 、 譙 、 許昌 、 鄴 、 洛陽 為五都。三國志·魏志·文帝紀(jì)“改 許縣 為 許昌縣 ”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 長安 、 譙 、 許昌 、 鄴 、 洛陽 為五都?!?br />(3).五方都會。泛指繁盛的都市。《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臣少曾遠(yuǎn)游,周覽九土,足歷五都?!?李善 注:“五都,五方之都。” 唐 韓愈 《贈張童子序》:“自朝之聞人,以及五都之伯長群吏,皆厚其餼賂。”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十:“五都黍尺無人校,搶攘廛間一飽難?!?/div>
《漢語大詞典》:四鎮(zhèn)(四鎮(zhèn))
(1).四座大山。鎮(zhèn),一方的主要山岳。周禮·春官·大司樂:“凡日月食,四鎮(zhèn)五岳崩?!?鄭玄 注:“四鎮(zhèn),山之重大者,謂 楊州 之 會稽山 , 青州 之 沂山 , 幽州 之 醫(yī)無閭 , 冀州 之 霍山 ?!?br />(2).鎮(zhèn)守四方的四將軍。 漢 晉 之世,有鎮(zhèn)東將軍、鎮(zhèn)南將軍、鎮(zhèn)西將軍、鎮(zhèn)北將軍各一人,稱為四鎮(zhèn)。見文獻(xiàn)通考·職官十三。
(3). 北魏 以 碻磝 、 滑臺 、 洛陽 、 虎牢 為 河南 四鎮(zhèn)。見 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地理·河南四鎮(zhèn)。
(4). 唐 代稱 朔方 、 涇原 、 隴右 、 河?xùn)| 四節(jié)度為四鎮(zhèn)。見新唐書·陸贄傳。又以 龜茲 、 于闐 、 疏勒 、 碎葉 為西境四鎮(zhèn)。見新唐書·王孝杰傳。
《國語辭典》:張說(張說)  拼音:zhāng yuè
人名。(西元667~730)字道濟,又字說之,唐洛陽人。官至中書令,封燕國公。朝廷重要之作,多出其手,為文屬思精壯,長于碑志。謫岳州后,詩益凄婉。卒謚文貞。著有《張燕公集》。
《漢語大詞典》:宛洛
二古邑的并稱。即今之 南陽 和 洛陽 。常借指名都。 漢 王逸 《荔支賦》:“ 宛 洛 少年, 邯鄲 游士。”《文選·謝朓〈和徐都曹〉》:“ 宛 洛 佳遨游,春色滿皇州?!?張銑 注:“ 宛 , 南陽 也; 洛 , 洛陽 也;皇州,帝都也。時都在 江 東,而言 宛 洛 者,舉名都以言之也?!?唐 王維 《宿鄭州》詩:“ 宛 洛 望不見,秋霖晦平陸?!?明 陳子龍 《平陵東》詩:“不逢時會豈失策,猶與 宛 洛 開先聲。” 清 陳夢雷 《庚申上元同楊道聲題汴梁旅店》詩:“喜遂京華約,初從 宛 洛 期。”
《國語辭典》:銅街(銅街)  拼音:tóng jiē
比喻最繁華的街道。參見「銅駝陌」條。北周。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陸逞神道碑〉:「銅街柳市,塵起風(fēng)飛?!骨?。陳維崧水調(diào)歌頭。昨夜湔裙罷〉詞:「粉墻正亞朱戶,其外有銅街?!?/div>
《漢語大詞典》:濯龍(濯龍)
(1). 漢 代宮苑名。在 洛陽 西南角。后漢書·皇后紀(jì)上·明德馬皇后:“帝幸 濯龍 中,并召諸才人?!?span id="sbrxvtb" class="book">《后漢書·桓帝紀(jì)》:“庚午,祠 黃 老 於 濯龍宮 。” 唐 杜甫 《往在》詩:“侍祠恧先路,掖垣邇 濯龍 。”借指皇室。 唐 武元衡 《昭德皇后挽歌詞》:“國門車馬會,多是濯龍親?!?br />(2).池名。文選·張衡〈東京賦〉:“ 濯龍 、 芳林 ,九谷八溪。” 薛綜 注引《洛陽圖經(jīng)》:“ 濯龍 ,池名?!?南朝 陳 徐陵 《洛陽道》詩之二:“ 濯龍 望如霧,河橋渡似雷?!?br />(3).廄名。
《漢語大詞典》:伊闕(伊闕)
(1).地名。在今 河南 洛陽市 南。即 春秋 周 闕塞 。因兩山相對如闕門, 伊水 流經(jīng)其間,故名。左傳·定公八年:“秋, 晉 士鞅 會 成桓公 ,侵 鄭 ,圍 蟲牢 ,報 伊闕 也,遂侵 衞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伊水:“ 伊水 又北入 伊闕 。昔 大禹 疏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 伊水 歷其間北流,故謂之 伊闕 矣。 春秋 之 闕塞 也?!?唐 張說 《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 邙山 ,丘陵對于 伊闕 ?!?宋 王應(yīng)麟 困學(xué)紀(jì)聞·河渠·禹鑿龍門山:“ 賈讓 言 禹 鑿 龍門 ,辟 伊闕 ,析 底柱 ,破 碣石 ?!?清 姚鼐 有《寄和劉海峰三丈游伊闕之作》,有“西登 闕塞 眺 黃河 ”之句。 郭沫若 《我是怎樣寫五幕史劇〈屈原〉》:“ 秦 將 白起 戰(zhàn)敗 韓國 ,斬首二十四萬于 伊闕 。”
(2).古關(guān)名。在 伊闕 山上。 漢 末為鎮(zhèn)壓 黃巾 起義軍,設(shè)置的八關(guān)之一。后漢書·靈帝紀(jì)“置八關(guān)都尉官” 唐 李賢 注:“八關(guān)謂 函谷 、 廣城 、 伊闕 、 大谷 、 轘轅 、 旋門 、 小平津 、 孟津 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