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長水(今河南洛寧西)人。京兆參軍李華之妾。安史亂后與李華離散,另適他人。李華后為江州刺史,遇其女而知其下落,請其復歸,乃答詩卻之。事跡見《侍兒小名錄》引《女舞圖》,或出宋人附會?!?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約646—708 【介紹】: 唐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字必簡。高宗咸亨元年進士。善五言詩,工書翰,有能名。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歷遷隰城尉、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武則天時,累擢膳部員外郎。中宗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配流嶺外。尋召授國子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卒年六十余。有集。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645?—708 字必簡。排行五。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父遷居洛州鞏縣(今河南鞏義)。高宗咸亨元年(670)登進士第,其后任隰城尉,累轉(zhuǎn)洛陽丞。武后圣歷元年(698),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與同僚不睦,為州司馬周季重等所構(gòu)陷,系獄,將被殺。審言子杜并年方十六,刺殺季重,當即杜并亦被殺。武后聞此,甚加嘆異,召見審言,授著作佐郎,俄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元年(705),因諂附張易之兄弟,為中宗流放峰州。不久召還,授國子監(jiān)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景龍二年(708)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今人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杜審言考》對其生平事跡多所考證。審言為杜甫祖父,杜甫詩法深受其影響。審言少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晚年與沈佺期、宋之問唱和,對近體詩之形成頗有貢獻。審言今存詩43首,僅兩首古體,五律、五排、七律、七絕諸體有佳作,其中五律尤為量多質(zhì)高,莊嚴典麗。有宋本《杜審言集》1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審言詩注》?!?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卷。唐詩匯評
杜審言(648?—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類),父遷居鞏縣(今屬河南)。高宗咸亨元年(670)擢進士第,授隰城尉,遷江陰尉,轉(zhuǎn)洛陽丞。武后圣歷元年,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尋免歸,武則天召見,拜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部。中宗神龍初,坐與張易之兄弟交往,流峰州。不久召還,授國子監(jiān)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卒。審言善五言詩,工書翰,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并稱“文章四友”。有《杜審言集》十卷,已佚。今《杜審言詩集》三卷乃后人所輯?!?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一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審言詩注》。
作品評論
學士高才命世,凌轢同等,律調(diào)瑯然,極其華茂。然其心靈流暢,不煩構(gòu)結(jié),而自出雅致。曠代高之,以為家祖。少陵雄生后代,威鳳之丸,不離苞素者也?!妒貧q》篇云:“宮闕星河低拂樹,殿庭燈燭上薰天”,氣色高華,罕得其比。《藝苑卮言》
杜審言華藻整栗,小讓沈、宋,而氣度高逸,神情圓暢,白是中興之祖,宜其矜率乃爾。藝圃擷馀
杜必簡性好矜誕,至欲“衙官屈、宋”。然詩自佳,華于子昂,質(zhì)丁沈、宋,一代作家也。乃有杜陵鬯其家風,盛哉!詩藪
初唐無七言,五言亦未超然。二體之妙,杜審言實為首倡。五言則“行止皆無地”、“獨有宦游人”,排律則“六位乾坤動”、“北地寒應苦”,七言則“季冬除夜”、“毗陵震澤”,皆極高華雄整。少陵繼起,百代??凶詠硪?。詩鏡總論
杜審言渾厚有馀。唐詩歸
鐘云:初唐詩至必簡,整矣,暢矣。吾尤畏其少。古人作詩不肯多,意其不善。又云:必簡數(shù)詩,開詩家齊整平密一派門戶,在初唐實亦創(chuàng)作。《詩源辨體》
杜審言五言律體巳成,所未成者,長短兩篇而已。今觀沈、宋集中,亦尚有四、五篇未成者。然則五言律體實成于杜、沈、宋,而后人但言成于沈、宋,何也?審言較沈、宋復稱俊逸,而體自整栗,語自雄麗,其氣象風格自在,亦是律詩正宗。《唐詩緒箋》
五言律詩貴乎沉實溫麗,雅正清遠。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無艱難之患。最不宜輕浮俗濁,則成小人對屬矣。似易而實難。又須風格峻整,音律雅渾,字字精密,乃為得體。初唐惟杜審言創(chuàng)造工致,最為可法。《唐律消夏錄》
必簡詩用意深老,措辭縝密,雖極平常句中,一字皆不虛設(shè)。其于射洪,猶班之于史也。后來盡得其法者,唯文孫工部一人。《載酒園詩話又編》
杜必簡散朗軒豁,其用筆如風發(fā)漪生,有遇方成圭、遇圓成璧之妙。即作磊砢語,亦猶蘇子瞻坐桄榔林下食芋飲水,略無攢眉蹙額之態(tài)。此僻澀苦寒之對劑也。但上苑芳菲,止于明媚之觀。石洲詩話
杜必簡于初唐流麗中,別具沉摯,此家學所有啟也。三唐詩品
承流散藻,詞非一骨,間有六代遺音,而律詩清柔,無復陳隋健響,于初唐最為晚派。自誕“衙官屈宋”,殊太過情。乃如“云霞出海”、“草綠長門”,亦自獨辟生蹊,發(fā)為孤秀,以罕見長耳。
人物簡介
【介紹】: 唐末長安平康妓。有風貌而辯慧,淫冶任酒,曾為席糾,頗善章程。初為進士于稅所納,月余出之。復嫁一胥吏,期年而復入南曲為妓。僖宗廣明初,為進士李渭所眷。值長安亂而離散。
人物簡介
【生卒】:1037—1094 【介紹】: 宋河南偃師人,字公掞。朱景子。仁宗嘉祐二年進士。少從孫復學,后師事程頤,時稱洛黨之魁。歷知數(shù)縣,為慶州判官。神宗熙寧末,以言新法不便,為簽書河陽判官。哲宗立,司馬光薦為左正言。首請罷提舉常平司及青苗、保甲等法,又劾新黨章惇、蔡確等。累官給事中,后落職知亳州,徙潞州。全宋詩
朱光庭(一○三七~一○九四),字公掞,偃師(今屬河南)人,景子。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進士,調(diào)萬年主簿。神宗時簽書河陽判官。哲宗即位,為左正言,除侍御史,再拜右諫議大夫、給事中。以集賢殿修撰出知亳州,歲馀徙知潞州。紹圣元年卒,年五十八。死后入元祐黨籍。事見《范太史集》卷四三《集賢院學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三《朱景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一○
朱光庭(一○三七——一○九四),字公掞,河南偃師(今河南偃師)人。嘉祐二年進士及第,調(diào)萬年主簿,歷四縣令。元豐八年,以司馬光薦召為左正言,言事無所畏避。元祐元年,遷左司諫。二年,改左司員外郎,十月,遷太常少卿。四年,拜侍御史,為右諫議大夫。五年,遷給事中。乞補外,除集賢殿修撰、知同州,改亳州。六年正月召還,復為給事中。坐罪復落職守亳,歲馀,徙潞州,加集賢院學士。紹圣元年卒于任,年五十八。紹圣中入元祐黨籍,追貶柳州別駕?;兆诹?,復其官。著有《奏議》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三《朱景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1—115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真,號巖壑,世稱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負重望,屢辭徵召。高宗紹興二年,應召為迪功郎,賜進士出身。歷秘書省正字、浙東提刑。因與主戰(zhàn)派李光來往,被罷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檜籠絡(luò),除鴻臚少卿,為時論所譏。檜死,廢黜。善畫山水,工詩詞及樂府。有《樵歌》。全宋詩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據(jù)朱敦儒跋唐太宗賜韓王嘉《蘭亭帖》“紹興十六年時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號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欽宗靖康初召授學官,辭歸。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特補迪功郎(同上書卷六八)。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同上書卷九六)。六年,兼權(quán)兵部郎中(同上書卷一○六)。通判臨安府。八年,為樞密行府咨議參軍(同上書卷一一九)。十四年,提點兩浙東路刑獄,十六年罷,十九年致仕(同上書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檜推挽,起除鴻臚少卿,檜死依舊致仕(同上書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書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說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間,享年百歲左右(今人劉揚忠《關(guān)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詩文》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獵較集》若干卷(《后村詩話》續(xù)集卷四)、《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均佚;今存詞集《樵歌》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今錄詩九首。詞學圖錄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號巖壑。洛陽人。有詞集《樵歌》三卷。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號巖壑老人,時稱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志行高潔,雖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嘗數(shù)召而不就。紹興初,召為迪功郎。賜對,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權(quán)兵部郎中。歷通判臨安府、樞密行府咨議參軍,除秘書郎,改都官員外郎。十四年,除兩浙東路提刑。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對,落致仕,授鴻臚少卿,尋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詩詞,著有《巖壑老人詩文集》、《獵較集》、《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公權(quán)。富嚴曾孫?;兆谛土赀M士。調(diào)隨縣主簿。因張浚薦,充宮教。高宗紹興中官至工部郎中。守節(jié)清慎,名所居為“知止堂”。善仿蘇軾書法,尤工柳葉篆。卒年八十六。全宋文·卷四○七五
富元衡,字公權(quán),號洛陽愚叟,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幼入太學,有聲場屋。登宣和六年進士第,調(diào)隨縣簿。建炎初,為襄陽招撫司機宜,遷左承務(wù)郎、婺州州學教授,再遷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大宗正丞。紹興十一年,以宣教郎知江陰軍。后歷知興國軍、袁州,遷湖南常平,改利州路提刑,再移湖北,除工部郎中。乾道元年,引年請致仕,除直秘閣奉祠。年八十六卒,官至朝散大夫。喜書,仿東坡體能逼真,尤善柳葉篆。見《重修琴川志》卷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七,《宋史翼》卷二○。
人物簡介
來廷紹(一一五○~一二○二),字繼先,又字平山,自號思洛子,鄢陵(今屬河南)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寧宗慶元六年(一二○○),任朝散郎、直龍圖閣學士。嘉泰元年(一二○一),命知紹興府,未到任,于次年卒于蕭山祇園寺,年五十三。事見《蕭山來氏家譜》(藏蕭山縣檔案館)卷一、《來氏家藏冠山逸韻》卷一。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生卒】:1202—1293 【介紹】: 金元間廣平永年人,徙汝州魯山,字文炳,號鹿庵。金哀宗正大四年進士,不就官。肆力于經(jīng)史百氏,文辭宏放,浩無涯涘。避兵淮、襄間,為南宋小吏。金亡后北歸,寓河內(nèi),東平總管嚴實迎之為師。世祖即位,拜益都等路宣撫副使,尋以疾免。李璮以禮延致之。及璮謀反蒙元,磐脫身入京。拜翰林直學士。遷太常少卿。時朝儀未立,磐上疏言之,儀制始定。后以資德大夫致仕。磐資性剛方,每奏對,必以正,帝嘗以古直稱之。卒謚文忠。元詩選
磐字文炳,廣平永年人,徙居汝之魯山。登金至大四年經(jīng)義進士第。元中統(tǒng)初,擢益都等路宣慰副使。頃之以疾免,樂青州風土,乃買田渳河之上,題其居曰「鹿庵」,有終焉之志。師圍濟南,授參議行中書省事,遷翰林直學士,出為真定宣慰使。至元元年,復召入翰林,兼太常少卿,進拜承旨,累乞致仕,不許,年八十二,始遂所請。三十年卒,年九十二。贈太傅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洛國公,謚文忠。文炳人品高邁,氣概一世,嘗曰:文章以自得不蹈襲前人一言為貴。又曰:為學務(wù)要精熟,當镕成汁,瀉成錠,團成塊,按成餅。故其文詞波瀾宏放,浩無津涯。李野齋稱其為文沖粹典雅,得體裁之正,不取尖新以為奇,不尚隱僻以為高。詩則述事遣情,閒逸豪邁,不拘一律。其居翰林也,持文柄者馀二十年,天下學士大夫想聞風采,得從容晉接,終身為榮。元初開國諸公,未有出其右者。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明間蒙古人,字道夫。仕為河南北道廉訪司僉事。入明居河南永寧。洪武中授秦王府紀善,改御史。請重刊律令憲綱,頒之諸司。未幾擢翰林修撰,坐事降典籍,進應奉。十一年,以老致仕。明詩紀事·甲簽·卷四
與權(quán)字道夫,河南永寧人。元進士。由秘書監(jiān)管勾歷河南北道廉訪使僉事。洪武初,用薦授秦府紀善,改御史,出為廣西僉事。未之任,復留為御史。擢翰林修撰,降典籍,進應奉,以年老致仕歸。有集十卷。 田按:道夫其先蠻部人,有別號答祿者,子孫因以為氏。明初流寓河南永寧。余觀道夫題詠,自署洛上人,則著籍永寧明矣。道夫集十卷,著錄于《明史藝文志》及《千頃堂書目》,今罕傳本。史稱道夫博學強記,明初祀三皇、建帝王廟,皆自道夫發(fā)之。余從《宋文憲集》附錄得詩一首,以補明初詩家缺遺焉。維基
答祿與權(quán),字道夫,蒙古人。元朝進士,明朝初期政治人物。其早年在元朝任河南北道廉訪司僉事。明朝初期,在河南永寧居住。洪武六年,擔任御史。七年,擔任廣西按察僉事,后為御史。后上書請祭祀三皇,并建帝王廟。后任翰林修撰。洪武十一年因年邁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