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81—115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真,號巖壑,世稱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負重望,屢辭徵召。高宗紹興二年,應召為迪功郎,賜進士出身。歷秘書省正字、浙東提刑。因與主戰(zhàn)派李光來往,被罷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檜籠絡,除鴻臚少卿,為時論所譏。檜死,廢黜。善畫山水,工詩詞及樂府。有《樵歌》。全宋詩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據(jù)朱敦儒跋唐太宗賜韓王嘉《蘭亭帖》“紹興十六年時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號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欽宗靖康初召授學官,辭歸。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特補迪功郎(同上書卷六八)。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同上書卷九六)。六年,兼權兵部郎中(同上書卷一○六)。通判臨安府。八年,為樞密行府咨議參軍(同上書卷一一九)。十四年,提點兩浙東路刑獄,十六年罷,十九年致仕(同上書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檜推挽,起除鴻臚少卿,檜死依舊致仕(同上書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書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說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間,享年百歲左右(今人劉揚忠《關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詩文》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獵較集》若干卷(《后村詩話》續(xù)集卷四)、《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均佚;今存詞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傳。今錄詩九首。詞學圖錄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號巖壑。洛陽人。有詞集《樵歌》三卷。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號巖壑老人,時稱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志行高潔,雖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嘗數(shù)召而不就。紹興初,召為迪功郎。賜對,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權兵部郎中。歷通判臨安府、樞密行府咨議參軍,除秘書郎,改都官員外郎。十四年,除兩浙東路提刑。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對,落致仕,授鴻臚少卿,尋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詩詞,著有《巖壑老人詩文集》、《獵較集》、《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公權。富嚴曾孫?;兆谛土赀M士。調(diào)隨縣主簿。因張浚薦,充宮教。高宗紹興中官至工部郎中。守節(jié)清慎,名所居為“知止堂”。善仿蘇軾書法,尤工柳葉篆。卒年八十六。全宋文·卷四○七五
富元衡,字公權,號洛陽愚叟,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幼入太學,有聲場屋。登宣和六年進士第,調(diào)隨縣簿。建炎初,為襄陽招撫司機宜,遷左承務郎、婺州州學教授,再遷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大宗正丞。紹興十一年,以宣教郎知江陰軍。后歷知興國軍、袁州,遷湖南常平,改利州路提刑,再移湖北,除工部郎中。乾道元年,引年請致仕,除直秘閣奉祠。年八十六卒,官至朝散大夫。喜書,仿東坡體能逼真,尤善柳葉篆。見《重修琴川志》卷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一,《宋會要輯稿》選舉三四之一七,《宋史翼》卷二○。
人物簡介
來廷紹(一一五○~一二○二),字繼先,又字平山,自號思洛子,鄢陵(今屬河南)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寧宗慶元六年(一二○○),任朝散郎、直龍圖閣學士。嘉泰元年(一二○一),命知紹興府,未到任,于次年卒于蕭山祇園寺,年五十三。事見《蕭山來氏家譜》(藏蕭山縣檔案館)卷一、《來氏家藏冠山逸韻》卷一。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生卒】:1202—1293 【介紹】: 金元間廣平永年人,徙汝州魯山,字文炳,號鹿庵。金哀宗正大四年進士,不就官。肆力于經(jīng)史百氏,文辭宏放,浩無涯涘。避兵淮、襄間,為南宋小吏。金亡后北歸,寓河內(nèi),東平總管嚴實迎之為師。世祖即位,拜益都等路宣撫副使,尋以疾免。李璮以禮延致之。及璮謀反蒙元,磐脫身入京。拜翰林直學士。遷太常少卿。時朝儀未立,磐上疏言之,儀制始定。后以資德大夫致仕。磐資性剛方,每奏對,必以正,帝嘗以古直稱之。卒謚文忠。元詩選
磐字文炳,廣平永年人,徙居汝之魯山。登金至大四年經(jīng)義進士第。元中統(tǒng)初,擢益都等路宣慰副使。頃之以疾免,樂青州風土,乃買田渳河之上,題其居曰「鹿庵」,有終焉之志。師圍濟南,授參議行中書省事,遷翰林直學士,出為真定宣慰使。至元元年,復召入翰林,兼太常少卿,進拜承旨,累乞致仕,不許,年八十二,始遂所請。三十年卒,年九十二。贈太傅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洛國公,謚文忠。文炳人品高邁,氣概一世,嘗曰:文章以自得不蹈襲前人一言為貴。又曰:為學務要精熟,當镕成汁,瀉成錠,團成塊,按成餅。故其文詞波瀾宏放,浩無津涯。李野齋稱其為文沖粹典雅,得體裁之正,不取尖新以為奇,不尚隱僻以為高。詩則述事遣情,閒逸豪邁,不拘一律。其居翰林也,持文柄者馀二十年,天下學士大夫想聞風采,得從容晉接,終身為榮。元初開國諸公,未有出其右者。
人物簡介
【介紹】: 元明間蒙古人,字道夫。仕為河南北道廉訪司僉事。入明居河南永寧。洪武中授秦王府紀善,改御史。請重刊律令憲綱,頒之諸司。未幾擢翰林修撰,坐事降典籍,進應奉。十一年,以老致仕。明詩紀事·甲簽·卷四
與權字道夫,河南永寧人。元進士。由秘書監(jiān)管勾歷河南北道廉訪使僉事。洪武初,用薦授秦府紀善,改御史,出為廣西僉事。未之任,復留為御史。擢翰林修撰,降典籍,進應奉,以年老致仕歸。有集十卷。 田按:道夫其先蠻部人,有別號答祿者,子孫因以為氏。明初流寓河南永寧。余觀道夫題詠,自署洛上人,則著籍永寧明矣。道夫集十卷,著錄于《明史藝文志》及《千頃堂書目》,今罕傳本。史稱道夫博學強記,明初祀三皇、建帝王廟,皆自道夫發(fā)之。余從《宋文憲集》附錄得詩一首,以補明初詩家缺遺焉。維基
答祿與權,字道夫,蒙古人。元朝進士,明朝初期政治人物。其早年在元朝任河南北道廉訪司僉事。明朝初期,在河南永寧居住。洪武六年,擔任御史。七年,擔任廣西按察僉事,后為御史。后上書請祭祀三皇,并建帝王廟。后任翰林修撰。洪武十一年因年邁辭官。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青田人,字洛夫,初號太鶴山人,復自號亢惕子、依樹老人。弘治中由貢生官廬江縣教諭。久而落拓不得志,佯狂恣肆,蕩然于禮法之外。有《居學馀情》。
人物簡介
李文(1471年—1545年),字載道,號洛南,河南河南府宜陽縣人,民籍。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河南鄉(xiāng)試第三十六名舉人,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三甲第三十八名進士。戶部觀政,初任咸寧縣知縣,升刑部四川司主事。進刑部員外郎,忤當?shù)溃喅鄹乒?,改太原府同知,平孟礦之亂。進南京戶部郎中,丁父母憂去職,除服,補戶部云南司郎中,后致仕回鄉(xiāng)。
人物簡介
【生卒】:1479—1555 【介紹】: 明陜西朝邑人,字汝節(jié),號苑洛。正德三年進士,授吏部主事,進員外郎。以上疏論時政忤旨,謫平陽通判。遷浙江按察僉事。中官采富陽茶魚,為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誣陷,斥為民。嘉靖初,起復為山東參議。后屢起屢罷,終以南兵部尚書致仕。邦奇性剛直,治政嚴肅,自奉節(jié)儉。一生好學不倦,經(jīng)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shù)、兵法之書無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學啟蒙意見》、《禹貢詳略》、《苑洛志樂》、《洪范圖解》等。明詩紀事·丁簽·卷十六
邦奇字汝節(jié),朝邑人。正德戊辰進士,除吏部主事,歷員外,言事謫平陽通判,遷浙江僉事,以裁抑小官下詔獄,斥為民。起山東參議,改山西,乞休。起四川提學副使,人為春坊右庶子,謫南太仆丞。起山東副使,歷大理丞,進小卿,以右愈都御史巡撫寅府,入佐院事。造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改山西,引疾歸。起故官,督河道,遷刑部侍郎,改吏部,拜南右都御史,進兵部尚書,參贊機務,致仕歸,陜西地震死。贈太子少保,謚恭簡。有苑洛集》二十二卷。 (《四庫總目》:當正、嘉之際,北地、信陽方用其學提唱海內(nèi),邦奇不相附和,以著書馀事發(fā)為文章,不必沾沾求合于古人。而記問淹通,凡天官、地理、律呂、數(shù)術、兵法之為無不博覽精思,得其要領。 田按:正德中,汝節(jié)官浙江僉事,時中官采富陽茶魚貫民害,汝節(jié)作富陽搖哀之云:富陽江之魚,富陽山之茶,魚肥賣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婦,捕魚夫,官府拷掠無完膚。吳天胡不仁,此地亦何辜?魚胡不生別縣,茶胡不生別都?富陽山,何日摧?富陽江,何日枯?山摧茶亦死,江枯魚始無。山難摧,江難枯,我民不可蘇?!剐」偻跆米嗳旯?jié)阻格上供,作歌怨謗。帝怒,逮至京,下詔獄,斥為民。)維基
韓邦奇(1479年—1556年1月23日),字汝節(jié),號苑洛,陜西西安府同州朝邑縣民籍,洛南縣人,正德戊辰進士。嘉靖間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韓邦奇生于官宦家庭,其父韓紹宗,官至福建按察副使。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正德三年(1508年)韓邦奇與弟韓邦靖同登戊辰科進士(會試第一百二十九名,廷試二甲五十七名),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升員外郎。正德九年(1514年)任浙江按察司僉事。任職期間,宦官王堂等至浙江,四處搜刮民財,強征富春江的魚產(chǎn)、富陽一帶的茶葉,邦奇作民歌《富春謠》一詩。王堂指控韓邦奇作歌怨謗。明武宗怒甚,下詔入獄,朝臣上書營救,最后被革職。嘉靖八年(1535年)為山西巡撫。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首輔周用任其總理全國河道,升調(diào)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不久,升南京兵部尚書。嘉靖二十九年(1549年)五次上書乞請解職獲準。《關學編》稱他“文理兼?zhèn)?,象?shù)可與邵康節(jié),論道體乃獨取張橫渠”。嘉靖三十四年臘月十二(1556年1月23日)發(fā)生嘉靖大地震,韓邦奇在地震時掉入火炕灶中,被活活燒死,與南京光祿寺卿馬理、郎中薛祖學、員外賀承光、主事王尚禮、進士白大用、御史楊九澤、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王維楨等同日遇難。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河南鈞州人,字仲伊。正德六年進士,任桐鄉(xiāng)知縣,有循良之稱。明敏公廉,修舉廢墜,興學校,輯邑志。三年以丁憂去,行李蕭然。后遷監(jiān)察御史,累官至都御史。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仲伊,鈞州人。正德時桐鄉(xiāng)令。維基
任洛(1485年—?年),字仲伊,號西溪,河南開封府鈞州(今禹州市)人,民籍,治《禮記》。河南鄉(xiāng)試第四名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式辛未科會試第三百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二十二名進士。初授桐鄉(xiāng)縣知縣,正德十三年(1518年),選授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十四年正月奉命清理四川軍務,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河南,三年被所屬小民訐奏下獄。七年起為山西薊鎮(zhèn)副使,改陜西布政司右參政,十一年四月升本省按察使,十二年七月升山西右布政使,歷左布政,十三年七月升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提督雁門等關兼巡撫山西,十四年調(diào)任遼東巡撫,十七年三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撫陜西,二十年入為戶部左侍郎,七月以會推宣大總督時未能踴躍任事,被革職閑住。
人物簡介
【生卒】:1492—1561 【介紹】: 明江西雩都人,字正之,號洛村。學于王陽明,與何廷臣、錢德洪、王畿,均以善推演師說著稱。由鄉(xiāng)舉官刑部主事。請致仕,歸與鄒守益等講學,學者稱洛村先生。有《黃洛村集》。
人物簡介
熊洛(1492年—?),字景之,號筆山,江西南昌府南昌縣人。嘉靖元年壬午科江西鄉(xiāng)試第149名舉人,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會試202名,二甲第二名進士。吏部觀政,授刑部主事,歷兵部武選司郎中,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八月升云南按察司副使,降徽州府通判,升四川潼川州知州。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升福建僉事,歷副使、參政、按察使、廣西左布政使。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擬升應天府府尹,不久被巡按廣西御史龔愷參劾致仕。
人物簡介
【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啟范,號思齋。正德十二年進士。授上海知縣,有善政。嘉靖間,召拜御史,直言忤帝,出視南畿學政。十二年命科道官互糾,被劾落職。有《鄭思齋文集》。維基
鄭洛書(1496年—1534年),字啟范,號思齋,福建興化府莆田縣人。明朝官員。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福建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聯(lián)捷丁丑科會試三十六名,廷試三甲一百五十五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正德十五年(1520年)授上??h知縣。任內(nèi)平訴訟,揭命案,興文教,修邑志,政績卓著。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拜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出巡南畿學政,道聞喪歸。恰逢朝廷命科道官員互糾,被彈劾落職。不久卒于家,年僅三十九歲?!?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498—1551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人,字貞夫,以先世洛陽籍,號洛原。嘉靖十一年進士。除戶部主事。為人恢廓好義,有聲名,以此為人所忌,居官二十年,僅至尚寶司丞。病重,始遷江西按察司僉事。未行,以司丞致仕,旋卒。工詩。有《洛原遺稿》。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貞夫,武進人。嘉靖壬辰進士,自禮部郎中補左春坊司直謫判永平歷戶部主事改尚寶寺丞遷江西按察僉事有雒原集維基
白悅(1500年—1552年),字貞夫,號洛原,錦衣衛(wèi)官籍,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常州市)人,明朝官員。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名舉人,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會試十八名,廷試二甲三十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戶部主事,改禮部,歷員外、儀制司郎中,十八年二月改左春坊左司直,謫通判,升經(jīng)歷,歷南京吏部郎中、尚寶司丞,嘉靖三十年三月官至江西按察使司僉事,尋以考察拾遺致仕。卒年五十四。